孔子离婚是真的吗?孔子是怎样看待女人的?

~

说到孔子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孔子是中国史上著名的人物,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们从上学开始便接受儒学经典,学习孔子的相关文化知识,我也是看到最近有不少的人在问我,孔子离婚是真的吗?古时候的孔子又是怎样看待女人的呢?具体的我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圣人,也是有自己的家庭生活的,比如孔子。

从子贡开始,孔子就被称为“圣人”。历史越是往后靠,圣人的思想传播越来越广,而圣人的私生活,细节则越是模糊。自宋代以来,《论语》确定了作为儒学核心经典的地位。可是,这部经典却丝毫没有谈论到孔子的夫人,《史记•孔子世家》中也没有详细的记载。给人的印象是孔子一直独来独往,除了儿子伯鱼偶尔友情客串一下之外,他的家庭似乎是残缺的。可是,孔子的夫人究竟是谁?为何在《论语》中,却没有一字提到她呢?

受不了女人太“腻”太“粘”

原始儒家文献《礼记•檀弓上》曾记载说,“伯鱼之母死”,唐代孔颖达正义解释:“时伯鱼母出,父在”。伯鱼是孔子的独生子,《论语》曾记载孔子教导伯鱼要学习《诗》和《礼》。伯鱼的母亲,自然就是孔子的夫人了。通过这条珍贵的古代文献,我们才得知,原来孔子还活着的时候,他的夫人已经“出”了。什么叫“出”呢?古汉语中有“七出之条”的说法,也就是和配偶离异。这就意味着,孔子是离过婚的,而他的儿子伯鱼是生活在单亲家庭,从小跟着爸爸一起长大。了解到这一点,《论语》中没有提到孔子夫人也就不难理解了。

实际上,《论语》中也有一点蛛丝马迹,透露了孔子婚姻生活的质量。《论语•阳货》中,孔子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叫:“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在这句名言中,孔子将女人与小人归为一类,并抱怨到:和女人走近了,女人就不讲规矩,远离女人一点吧,她又成了怨妇。正如李泽厚的说法,孔子对女人性格的这种描述,其实还是蛮准确的。

《论语•乡党》中记载,孔子是一个严肃的人,从吃饭到睡觉、穿衣、行礼、走路都严格按照绅士风度要求自己。那么,这样一个严肃的绅士,自然受不了女人太“腻”,太“粘”。孔子对女人的这个印象,当然也来自于婚姻生活的经历。看来,这位夫人当年很可能是孔子的一块“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离得近了吧,就经常“粘”人并且“不逊”,拿孔子开一些亲昵的玩笑。可是离得远了吧,又抱怨孔子不讲情谊,哭哭啼啼。如此一来,久而久之,再加上孔子后来忙于政治,最后还周游列国,离家远行,家庭矛盾自然上升,最终导致了离婚。

由此看来,孔子的婚姻生活确实算不上幸福。那么,这位与他离婚的太太究竟是谁呢?《孔子家语•本姓》记载:“(孔子)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一岁而生伯鱼。”看来,孔子十九岁时就娶了这位太太,她来自孔子祖籍地宋国的“亓官氏”,一年之后,生下了儿子伯鱼。也正是这位亓官夫人,最后与孔子离婚。当然了,李零先生根据《礼器碑》和唐代《孔子家语》的内容,认为孔子的太太“亓官氏”应当作“并官氏”。那我们就按照李零先生的观点,将孔子的太太称为“并官氏”。

孔子有离婚经历,显示出早期儒家对男女婚姻持较为宽松的态度。晚清谭嗣同对孔子离婚的经历有一个解读:“夫妇者,嗣为兄弟,可合可离,故孔氏不讳出妻,夫妇朋友也。”(《仁学》)谭嗣同高度赞扬早期儒学而批评清朝理学和礼教,实际上正是看到了早期儒家持有一种较为宽松、人性的态度。在他看来,先秦儒家所理解的夫妻关系应该像朋友那样轻松和平等——要是咱俩合不来,“分开就分开”。

孔子儿媳再嫁,孙子也曾离异

早期儒家对夫妻关系的“理解之同情”,也体现在孔子允许儿媳妇再嫁这一点上。据《礼记•檀弓上》记载,“子思之母死于卫”,汉儒郑玄注:“伯鱼卒,其妻嫁于卫”。子思是伯鱼的儿子,也就是孔子的孙儿。伯鱼早死,他死后其妻并没有树立贞节牌坊,而是自然地改嫁到卫国。伯鱼死于公元前483年,这一年孔子六十九岁。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早逝,孔子自然悲切,但他却没有因为疼爱儿子而阻止儿媳妇再嫁,显示出一种通达的气象。这一点也正如孔子离婚那样,自然而然,毫不造作,丝毫没有明清两朝道学家的虚伪气息。

孔子的孙儿子思,父亲死后之后母亲又再嫁,心中留下了一些伤痕。根据儒家原始文献记载,他也曾有过离婚经历。据《礼记•檀弓上》记载,“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郑玄注:“子上,孔子曾孙,子思伋之子,名白,其母出”。由此可知,孔子的曾孙子上,他的妈妈也曾经与他的爸爸子思离婚。

这样看来,孔子本人有过离婚经历,儿媳改嫁,孙子也离过婚。可是,文献并没有记载子思离婚的原因是什么,只能根据文献推测。

《檀弓上》说,子思在离异的妻子死后,告诉儿子子上,这个女人作为我妻子,也是我儿子的母亲,但她现在不是我的妻子,也就不能算儿子的母亲,因此我儿子不必为她行丧母之礼。在对待离婚问题上,子思显得没有孔子豁达,对前妻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怨气。不知这源于自己母亲改嫁的记忆,还是和前妻感情不和。但无论怎样猜测,孔子一家祖孙三人,都有过离婚或再嫁的经历,确实显示出早期儒家对男女和婚姻上较为豁达的态度。

饮食男女乃人之大欲

早期儒家认为,男女之间正常的欲望是完全符合自然法则的。《礼记•礼运》一篇,李学勤先生认为属于孔子弟子子游一派,当然很能代表早期儒家的观点。《礼记•礼运》中强调“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明确承认了人的正常欲望符合自然法则。《礼记•内则》中甚至提出:“妾虽老,年未满五十,必与五日之御。”也就是说,即使你的太太老了,但只要还不到五十岁,就应该照顾到她的性要求。这一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孔子离婚,以及允许儿媳改嫁是有帮助的。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也承认男女之欲为自然。《孟子•万章上》:“好色,人之所欲”,《孟子•告子上》:“食色,性也”。《孟子•梁惠王下》中还希望“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这种对待男女问题上的豁达态度,正是能够接受自由离婚的基础。

实际上,根据江晓原先生的说法,早期儒家除了自由离婚和改嫁之外,甚至还提出过类似于现代“试婚”的观点。《礼记•曾子问》中记载,新婚妻子三个月后才到男子家庙去拜见祖先,如果三个月之内双方不和谐,这婚姻仍可取消(江晓原:《云雨:性张力下的中国人》)。这种对待婚姻的态度,是清朝道学家所不敢想象的。

正因为早期儒家对人性有一种通达的认识,在离婚、改嫁等问题上都从容自然,因此在以追求复兴早期儒家精神为目标的宋代,这一态度遥接先秦,对妇女离婚持自然而宽容的态度。

例如,在大儒范仲淹制定的义庄规定中,明确提出,如果自己家族的妇女离婚后要再嫁,家族就支援她二十贯钱,而如果是本家族男子要再娶,家族就不给钱。可知,宋代的儒家不但允许妇女再嫁,还愿意在经济上给予支持。对于男子的再娶,经济上则不持鼓励态度,这恰恰是对弱者的保护。因为离婚后的妇女,处于弱势地位,更需要资助。

孔门一家祖孙三人离婚和改嫁的故事,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了解这一背景,不但有助于理解早期儒家对待男女婚姻的通达,更有助于理解《论语》中核心价值之一的“恕”道,也有助于理解早期儒学的人性观念。



孔子为什么对女性有偏见?孔家为什么要和老婆离婚?
答:孔子曾说:“只有女人和小人不能互相扶持。”这说明孔子对女性有偏见。孔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被奉为圣人,他的弟子后来被称为圣贤。但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儒家圣贤在人伦上并不完美。在阅读先秦文献时,我发现孔子、孔子的弟子曾参、孔子的孙子子思都有休妻的经历。孔子的原配妻子是宋国人,记载于孔子家...

孔子是中国式离婚的鼻祖吗
答:孔子是中国儒家的代表,也是中国离婚的代表。孔子的老婆叫开(jian)官氏,她是孔子的糟糠之妻,孔子19岁那年娶她为妻。然而,当开官氏替孔子生儿育女之后,孔子却和她闹“离婚”了。当然那时不叫“离婚”,那时叫“休出”,叫“出妻”。孔子敢于“糟糠之妻也下堂”,如此前卫做法,堪称“中国式离婚...

孔子休妻了么﹖
答:近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更名为《卷进离婚事件的古代名人》,中国江苏网等以《古代名人也离婚:孔子孟子都曾休妻》,光明网则换成《古代名人也离婚:孔子曾休妻 李清照主动离婚》,半年多来引起大众的极大关注。 在上述文中,多介绍了“孔氏四世出妻”的典故:孔子的母亲被叔梁纥休了;孔子也休了伯鱼之母;孔鲤也曾休...

被人们奉为圣人的孔子,为何还会与老婆离婚?
答:而且那时候的孔子常年奔波各国,他和亓官氏见面的机会也就变少了,两人的心也就慢慢可是疏离对方了。归根到底,孔子和亓官氏之所以会离婚还是因为两个人的婚姻是旧社会的那种包办婚姻,两个人的差距太大了,最终还是逃离不过离婚的结果。

原来圣人的婚姻并不幸福孔子三代都离过婚
答:公元前533年,19岁的孔子娶了的妻子。一年后,关琦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鲁送了一条鲤鱼去祝贺他。孔子觉得很荣幸,就给他的儿子起名鲤鱼,取名于波。后来,关琦也生了一个女儿。他们有孩子,生活本来应该是一个“好”字。但据一些古籍记载,孔子为孔子生子后,与妻子离婚,是第一个涉及离婚的中国...

孔子和老婆离婚的原因是什么?
答:孔子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虽然孔子并不是某个国家的君主和领导人,但是他对于历朝历代的影响都是非常的大的。因为孔子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儒家思想也一直流传至今。他的名言名句至今大家还在学习,对于他的一些思想和理论,大家现在也是比较认同的,但是关于他个人生活和他的...

孔子为何对女人有偏见:夫妻矛盾离过婚
答:鼻孔外翻,牙齿缝大。脑袋四周高中间低,活像个倒扣的痰盂,而且个头也不高”的人。长成这等形状,谈恋爱时遭女性拒绝取笑,落下心理阴影也不是不可能。不过,孔子的婚姻生活不太美满却是真真切切的——孔子是个离过婚的男人。孔子那个时代不叫离婚,叫“出妻”,也就是后来说的休妻。关于“出妻”...

孔子有老婆吗?·
答:从孔子有妻子: 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所以孔子离婚了!孔子是中国儒家的代表,也是中国离婚的代表。孔子的老婆叫开(jian)官氏,她是孔子的糟糠之妻,孔子19岁那年娶她为...

孔子为什么要休妻,难道是因为没有爱情吗?
答:孔子曾经说“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难道这就是他休妻的理由吗?当然不是这样的,孔子和自己的妻子没有爱情可言,他也不幸福,不希望再重复这样的生活了。在中国 封建统治中,都是“男尊女卑”的情况。男人“休妻”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但是孔子作为“圣人”对“休妻”这种事情为什么也情有独钟...

孔子喜欢酒窝美女?他为什么要和老婆离婚
答:孔子也很重视《诗经》的传承。有一回学生子夏用诗句问他:“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带着酒窝的笑脸多么美丽,黑白分明的眼睛转呀转,在素的底子上描花,是啥意思?孔子只回答一句:“绘事后素。”在白色的底子上画花。子夏马上明白了,说:“老师您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儒家推行...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