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疫情如何预防新型肺炎疫情科普小知识

~
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以及不同风险人群的健康防护有关情况。
乘坐交通工具
1.春运返程高峰期间有哪些具体防护措施?
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加强消毒,增加对候车室、卫生间、其他公用设施的消毒频次。加强通风,要适当增加空调的换风功率,同时还要增加换气的次数。尽可能的隔位而坐,或者分散而坐。
2.乘坐网约车和出租车时如何防护?
对于出租车、网约车的消毒,乘坐以前可以先开门通通风,用消毒纸巾对坐的位置和你手碰的位置做消毒,要求司机、乘客都戴好口罩。下车做一个手部卫生清洁。
3.乘坐密闭交通工具时如何防护?
建议有关部门错峰出行,降低人口的密度,进一步降低风险。建议乘客在拥挤的地方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同时注意和陌生人保持距离。在飞机、火车上最好专门设一个应急区域,比如把后面三排空出来做应急用。如果发现可疑病人,我们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听从安排,到隔离区接受隔离排查。
进出公共场所
1.春运返程高峰期间有哪些具体防护措施?
宾馆、商场、超市、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做好室内的清洁和消毒,加强通风换气和垃圾处理。工作人员首先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去这些公共场所的人,要尽量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尽可能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办公楼这样的公共场所加强对来访人员的管理,要做好登记以及体温等健康监测。
2.中央空调的使用是否会造成疫情扩散?
※中央空调在使用前应该对空调的类别、供风范围、新风的取风口、冷却水池和卫生指标要有了解,结合建筑的特点做综合评估,看看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开。
※如果是严格按照规范做的,应该是安全的。
※国内绝大部分的公共场所所用的中央空调基本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可以通过增加新风量来减少室内空气的无序外溢,因为室内是正压的环境,风往走道里面跑,往其他地方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加一些排风来保证室内空气有序的排放。
※万一有疫情出现,应该停止使用。
※可以在进到办公楼之前有一个测体温的地方,便于尽早的发现发热病人。
3.办公场所有哪些重点消毒区域?
※电梯的按钮、门把手、手动的水龙头、公用电话,这些地方人员接触比较频繁的部位是我们重点要消毒的地方。
※对于地面、台面,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我们也要尽量减少集体面对面的讨论,减少集中聚餐。
4.消毒时应注意什么?
消毒一定要有针对性。如果用消毒剂对空气进行消毒时,一定是无人的环境。因为如果是人吸入了消毒剂,或者是往人的身上反复喷洒消毒剂是有潜在风险的。
5.消毒湿巾、喷雾、免洗洗手液等能否起到效果?
要让手干净,一是用流动水洗手,二是擦手消毒剂。手消毒剂要手掌、手背、指缝、手指、手指尖、大拇指都擦拭到。如果没有手消毒剂,只有一个消毒湿巾,擦一擦也是可以的。
6.建筑工地、工厂有哪些防护措施?
※注意加强通风清洁,建议配备洗手液、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如果在通风不良、密闭的车间内工作,上班建议戴口罩。食堂也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各个单位可以错峰吃饭。
※加强人员的管理,每个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去观察工友的健康状况。同时,用工单位要加强工地和宿舍卫生管理,倡导工友讲究个人卫生。
不同人群需要注意什么
1.售货员,地铁工作者、媒体记者等人群需要注意什么?
日常接触人员比较多的人,工作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在岗期间要规范佩戴口罩,及时更换。同时要注意手卫生,每天至少两次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不必穿戴防护服或者防护面罩这些防护用品,如果出现了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腹泻、呕吐、肌肉酸痛等等,应该立即停止工作,及时就医。
2.农村务工人员返城是否需要隔离?
※返城之前要先进行体温测量,如果存在可疑症状的,需要等疾病痊愈后再返城。对于去过武汉这些疫情高发地区,或者近期接触过确诊病例的要等14天观察期满之后再返城。
※返城过程中,也要注意做好个人的防护,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
※返城之后,各个用工单位要对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看是不是有可疑症状,如果有症状要及时隔离并且就医。在工作场所,用工单位也要帮助务工人员理解疫情期间怎么做好个人防护。
※开工之后每日要对务工人员进行监测,尽量让务工人员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3.密切接触疑似和确诊病例的人员应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对隔离病区的工作人员或者医学观察场所的工作人员,以及疑似或者确诊病例的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的工作帽,一次性的手套,还要穿戴医用的防护服、防护口罩,或者是过滤式的呼吸器,防护面屏、护目镜,穿工作鞋或者胶靴、防水靴套等。
※对在现场开展病例或者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建议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就可以了,但是要和被调查对象保持一米以上安全线的距离。对于疑似或者确诊病例开展调查时要采取更严格的防护,口罩要戴N95、N99或者医用防护口罩,另外还需要防护面屏、护目镜,穿工作鞋、胶靴、防水靴套。
※对于采集呼吸道标本的采集人员,或者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病毒检测的工作人员,建议穿工作服、工作帽,戴双层的手套,穿一次性防护服,也要戴N95、N99的防护口罩或医用口罩,或者过滤式呼吸器,加上防护面屏、工作鞋、胶靴、防水靴套等。必要时还要加穿防水围裙或者防水隔离衣。
※对于病例污染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的人员,建议穿工作服、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并且要在一次性手套外面加长袖加厚的橡胶手套,双层手套,以及医用的一次性防护服,N95和N99防护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加工作鞋、胶靴、防水靴套、围裙、防水隔离衣等。
4.如何保护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安全?
通过防控知识的培训和各项措施的落实来进一步保证一线人员的安全。如果发现了可疑的症状,应该要让他们及时隔离,得到及时休息,排查感染的风险。
病毒传播新变化
近期武汉、深圳的确诊患者粪便中发现了病毒,这是否意味着传播途径有了新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了病毒可以在消化道复制并且存在,但是不是通过粪口传播,或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形成气溶胶的方式再传播,需要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个现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现在的主要途径还是以近距离飞沫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为主,但是这些现象也提示勤洗手的重要性,尤其是接触了容易污染的物体表面,在饭前、便后要勤洗手,是防护这个病毒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新型肺炎疫情如何预防新型肺炎疫情科普小知识
答:1. 公共场所(如宾馆、商场、超市、办公楼等)应保持室内清洁和消毒,加强通风换气和垃圾处理。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接触公共物品。访客管理应加强,包括登记和健康监测。2. 中央空调使用前应进行综合评估,确保符合卫生标准。如使用中央空调,应增加新风量,减少室内空气无序外溢。在办公楼入口处应...

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答:(1)保持手卫生。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2)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时请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3)医院就诊或陪护就医时,一定要佩戴...

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答:新冠肺炎的自我防护措施有以下几点:1、避免或减少前往新冠疫区、高风险地区,减少没有必要的出行,减少或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是避免长时间逗留于密闭的公共场合。2、外出时戴好防护型口罩,例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还要注意手卫生,必要时使用酒精、消毒湿巾,消毒手部和局部物品等。3、保持房间的清...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答: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1、远离感染源:不要去疫区,避免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人或疑似搏羡者,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取消带有集会性质的活动。在外时要自觉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如果咳嗽或者打喷嚏,用纸巾或者手肘弯曲来遮掩口鼻,减少在外进行堂食;2、自我防护:做好个人的自我防护,出门时...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答:一是要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密闭的空间,减少与陌生人或外来人员的密切接触。二是与陌生人接触或去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戴好口罩。三是要继续保持手卫生,包括勤洗手或手消毒,尽量不用手触摸眼、鼻、口等部位。四是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天气已经转暖,如果可能,每天要开窗通风、让...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答:首先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坚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这是我们开展自我防护的精神基础。然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注意增强平常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措施,最重要的就是外出一定要佩戴具有良好防护功能的口罩。然后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勤洗手,这也是我们抵御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

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答: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勤洗手,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不随地吐痰。2、避免聚餐。聚餐人群相互之间都是密切接触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可直接污染到整个聚餐人群,极易造成疾病传播,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传播,请不要聚餐。3、少去公共场所。

新型冠状病毒如何预防和治疗?
答:江生免疫球蛋白抑菌防护喷雾剂,自上市后,在去年的疫情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新冠预防效果也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认可。该产品主要成分是对新冠病毒有特异性结合的多种免疫球蛋白片段,经喷雾后可附着于皮肤和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中和杀灭病毒,防止其通过呼吸道入侵人体,达到辅助防新冠病毒的作用。该产品无毒...

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答:我支持。第一:不大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疫情防控方面,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毁掉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麻痹、不松懈、不大意,坚持做好防护,才能阻断新冠传播。第二:戴口罩、要坚持。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尤其是前去公共场所、密闭空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