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风险一定会转变为审计风险吗?为什么

审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国家审计与经济发展间的内在关系
  (一)国家审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国家审计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综观中外审计发展史,无论是古代官厅审计还是近现代国家审计,无一不是这样。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原始社会,由于缺乏审计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受托经济责任,因此就没有审计。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奴隶社会以后,由于有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有了委托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才有审计产生的土壤,于是,官厅审计应运而生。官厅审计是一种维护受托私人经济责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职责是维护奴隶主、封建主的利益,通过查错防弊功能,一定程度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受托经济责任的日趋复杂,审计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家审计发展成为民主政治的工具,它通过对公权的监督,实现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与发展。因此说,国家审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
  (二)国家审计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国家审计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经济发展中居于宏观调控的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因此,国家审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新中国的审计制度正是基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需要而建立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家审计的任务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审计、突出重点”。在这里,“围绕中心”就是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大局”就是审计要服务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大局。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对国家审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发挥包括审计部门在内的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各自的作用和合力作用。国家审计机关因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不可能直接参与经济决策,经济管理和各种经营活动,因此,国家审计机关不可能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并发挥直接的决定性作用,但可以发挥间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促进和制约作用。因为要正确有效地发挥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决定性作用,除了健全其自我约束机制,抑制其经济上的数量扩张心态外,既要加强对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的监督,制约其经济活动中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面;又要针对这些部门存在的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提出评价和咨询意见,帮助其更快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国家审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国家审计之所以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作用,主要理由是:(1)国家审计机关作为较高层次的经济监督部门,通过《审计法》及相关法规的授权,能够依法对政府各经济管理部门和国有企业实施监督;(2)国家审计所处的超脱地位为其对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的监督提供了可能;(3)国家审计所掌握的经济信息及其资源优势为其对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的监督提供了有利条件;(4)其他经济监督部门如财政、工商、物价、税务、海关、银行等本身职能和所处地位的局限性无法担此重任。
  那么,国家审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哪些作用?
  1、制约性作用
  国家审计的本质是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其监督的对象主要涉及政府行为及公共投资事项。由于“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上不会有多大的作用。恰恰相反,却常常是在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制约其经济活动中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面;同时又要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提出评价和咨询意见,帮助其更快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审计监督,揭露和打击经济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制止任何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济活动及其因素,以实现对整个经济活动运行情况的监督和制约。因此,国家审计既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具体政策,通过履行审计监督基本职能,对各级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检查相关部门部门或机构是否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企业单位的经济行为是否符合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政方针,
  2、促进性作用
  国家审计的促进性作用主要是指通过审计,向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提出审计评价和咨询意见,更好更快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体而言,国家审计可通过收集汇总分析研究审计和专项调查结果情况,特别是站在宏观的高度提出审计综合报告信息,落实分析宏观调控的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宏观调控的措施实施效果,并且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决策部门制定政策的分析研究,为国家政策制定部门和宏观经济决策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信息,并提出客观、合理的审计建议和意见,为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建言献策,从而发挥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建设性作用。
  3、预警性作用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告诉我们,国家审计从制约、监管到看护、守卫,再到预警、防范,审计作用的发挥,要将审计关口前移,从事后监督改进到事前监督,审计工作提早介入,从源头上控制系统正常运转。国家审计不仅仅是守门,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的安全运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国家审计系统需要在应对经济运行中充分发挥审计的事前预警作用,能够及时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风险因素,并向政策制定者、经营管理者预先提示,提前采取降低或分担风险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警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要通过客观分析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决策实施效果,对其中可能发生的失效、偏差与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对经济行为可能产生的不良问题在事前给予及时的预警,从而能够对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作出科学分析和判断,提出预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四、国家审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作用的机制
  国家审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不可能发挥直接决定性作用,但可以发挥间接的不可或缺的促进与制约性作用,因此,国家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属于一种倒逼机制,即通过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完善机制、抵御风险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免疫功能。
  1、发现问题。审计工作的核心是收集证据、对照标准、形成结论,其中,收集和鉴别证据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由于经济活动纷繁复杂、审计对象复杂多变,国家审计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就无法发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影响国家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的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国家审计要发挥倒逼机制的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安全运行,就必须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识别各种风险及隐患,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将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点。
  2、处理问题。审计工作不仅仅是查账验证、揭露问题,更重要的是对所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深入分析,系统研究,进而达到处理问题的目标。由于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因素十分复杂,因此,国家审计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对特别重大问题,如系统性体制机制问题或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可通过上报决策机构进行决策或批办;对一般性问题,可在其职责范围内依法予以处理。
  3、完善机制。完善机制是国家审计建设性作用的体现形式。国家审计要发挥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必须要坚持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结合,在依法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更多的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宏观层面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更多的从制度、体制和机制方面着眼,揭示和反映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重大管理漏洞,促进建设和完善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
  4、抵御风险。风险是指发生各种损失的可能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论在我国还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属于新生事物,充满各种风险和挑战。国家审计应当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主动识别风险,积极评估风险,运用法定权限去抵御、查处安全隐患,并及时建议政府或相关的权力机关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清除这些风险,以确保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由它的职能所决定的。然而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的职能必须与其相适应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客观情况要求内部审计进行职能的转换。此外,由于内部审计本身的局限,在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今天其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要想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也要求其必须进行职能的转换。但是,关键的还是内部审计的职能该如何进行转换的问题,这更是需要我们去认真考虑和深入研究的。1、内部审计职能转换的必要性(1)经济形势改变导致内部审计职能的弱化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虚拟化、信息化和股权集中化浪潮滚滚,在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面前,为了抓住机遇,防范风险,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在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内容、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变革。其中最明显的变革是实施公司治理改革,强化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企业发生的这些变化使内部审计传统的评价和监督职能受到挑战,再加上内部审计的地位长期受到忽视,其变化步伐远远跟不上企业制度的变革,导致其职能明显弱化,更加不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因而内部审计职能的转换势在必行。(2)内部审计的内容过于简单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基本上还是查错防弊,其主要是围绕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政策法规的遵循及财产的安全与完整等方面展开,而缺乏对风险管理、经济效益等进行审计,没有对组织内部管理结构、内部控制状况、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等做出评价和提出建议,更未对一些重要的深层次的问题如管理制度、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尤其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导致经营情况不断发生变化,而内部审计却发展缓慢,内容过于狭窄,跟不上客观环境的变化,导致其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可见,内部审计职能的转换是必要的。(3)内部审计传统的地位受到挑战在我国,内部审计往往被认为是外部审计的补充,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不是企业自己在完善内部控制过程中自发的要求,而是政府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强制要求,甚至是下级单位为了与上级单位对口成立的,因此,内部审计在企业、单位内部往往很被动。内部审计地位不高,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损,因而其作用也大大削弱,甚至是企业的“冷宫”,地位岌岌可危。2、内部审计职能转换的措施 (1)内部审计外部化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企业或部门聘请外部审计人员来执行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人员由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这边所指的内部审计外部化主要是把内部审计的实施方式从单一依靠内部审计人员的力量向与外部审计结合的方向发展。由于内部审计的工作包括对财务数据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和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评价与提供建议两部分,对于第一部分企业完全可以委托外部审计人员按照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进行审计,这样不仅可以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还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和完整。对于第二部分,由于内部审计比较熟悉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情况,工作的重点也能有的放矢,提高工作的效率,因此应当由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承担。(2)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置身于审计活动之外,自主地、不受约束地履行审计职责。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应实事求是,保证公正的、不偏不倚的职业态度和操守。由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和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都可以看出,要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评价、监督的职能,耍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但是应该如何加强和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呢?具体措施如: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用法律规范保障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使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内部审计人员定期轮换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和业绩进行监督、考评;配备业务水平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内部审计人员等等。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能够合理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从而从根本上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3)服务领域的扩大服务领域的扩大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职业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内部审计职能也必然在客观上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现代的咨询服务职能。因而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也将由对财务数据和会计报表扩展到企业的经营、生产、质量等管理领域。首先为企业内部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考核提供客观和准确的数据。其次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内部审计应通过对企业会计系统、管理系统、资本保全系统、成本控制系统等进行监控,为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健全内部控制而发挥企业的监督作用。第三,应大力开展经营管理效益审计,为企业内部的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科学决策发挥顾问咨询的作用。(4)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即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多元化人才转变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从单纯的财务人员向具有综合素质和职能部审计部门往往不是企业自己在完善内部控制过程中自发的要求,而是政府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强制要求,甚至是下级单位为了与上级单位对口而成立的,因此,内部审计在企业、单位内部往往很被动。(5)内部审计理念的改变2003年9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IIA)总部前执行副主席理查德钱伯斯先生(Richard F.Chambers)访华,他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内部审计高级研讨班演讲的专题之一《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中提到的三大发展趋势:一是重新介入内部控制;二是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三是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2004年12月,IIA发布了美国反欺诈性财务报告委员会(简称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 一体化框架》。该框架规定了必不可少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八个相关组成部分,讨论了关键的企业风险管理原则、概念、效果和局限性等内容,建议用一种企业风险管理的共同语言,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方向和指南。综上可以看出国际内部审计三大发展趋势中,前两大趋势——重新介入内部控制和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重视的是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后一趋势——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强调的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制度建设加强了,管理漏洞堵塞了,人的素质又相应提高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自然会大大减少,即使出现风险也会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或控制。这就是IIA提出的国际内部审计三大发展趋势的高明之处。所以面对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内部审计的理念也该发生改变,从以前的评价和监督职能过渡到以咨询策划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出谋划策为主的服务职能。

经营风险不一定会转变为审计风险。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的审计风险,经营风险有可能会转变为审计风险,但是只要在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执业风险管理,就能防止经营风险转化为审计风险。
  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营面临许多新的不利因素,如果对审计质量控制和执业风险把控不严,经营风险可能会转变为审计风险,如何防范经营风险转变为审计风险呢?防范审计风险就要从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准则、切实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风险、关注被审计单位由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这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严格执行质量控制准则。要根据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事务所审计规程和质量控制制度,独立、客观、公正地发表审计意见,保证执业质量,防范执业风险。

  二是要切实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及当前环境对其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谨慎评估审计风险。其中风险导向审计理念重点关注的内容主要考虑: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情况是否进行了恰当反映;大额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是否合理;企业自主做出的会计政策变更是否有足够依据;企业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如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长期合同的完工百分比等,是否合理。

  三是要密切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风险重点关注以下内容因素:融资来源及其变化、融资成本的变化、持有资产变现能力的变化、所处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重大重组事项、资产销售的重大损失可能大幅减少法定资本和引发未决诉讼等。

  四是要密切关注被审计单位由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该方面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致使管理层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的相关动机,主要包括保持财务稳定性及利润率;保护管理层个人报酬;隐瞒管理层决策失误;迎合特定的融资要求;避免报告重大损失等,以及公司出于避免退市动机可能的财务造假行为。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内部控制不健全、对管理层缺乏有效监督、组织结构复杂或者不稳定、这些也是需要关注的内容。

有助于识别公司审计风险的比例
答:为了帮助注册会计师们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沈培强列出了识别审计风险的24个关键点。关键点1:重视客户经营风险。经营环境带来的风险往往会导致经营失败,而经营失败则令企业产生舞弊的动机和需求,审计风险随之变大。因此,经营风险较大的企业通常都会是监管的重点。关键点2:重视客户生存业态。审计人员要了解客户在行业中的...

审计人员了解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审计没有鉴定、评估所有经...
答:目的: 经营风险多数会产生财务后果,进而导致重大错报风险,最终产生对其审计风险。企业间竞争等经济活动愈演愈烈,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同时审计所承担的责任和难度也越来越大,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不针对所有经营风险的原因:审计风险 = 重大错报风险 × 检查风险。 经营风险主要影响其中的重大错报...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明确了审计工作以什么为起点和导向
答: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明确了审计工作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起点和导向。风险导向审计中风险和导向主要指以下: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影响环境:...

浅谈证券公司_风险导向型_内部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答:一、“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相对于传统审计方式的变化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不同于传统的审计模式,其审计工作实施更加主动、超前,由事后评价向事前、事中评价转移;审计范围更加广泛,涵盖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与企业的发展目标联系更为密切,审计建议更易被管理层接受;更加切合风险管理、控制与公司治理的要求。具体表现...

审计风险模式及其演变是什么?
答:从一般规律来说,审计风险受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两方面风险因素的影响。审计风险基本模式就是由审计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要素构成的。从审计客体来看,被审计单位的一切经营活动成果和资产负债状况最终都须通过财务报表予以反映。但不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会导致审计失败及审计责任,所以财务报表本身的风险会导致审计风险。ill从...

如何应对潜在的审计风险
答:2.事务所内部治理风险 (1)人员管理风险。注册会计师的智力劳动是事务所审计业务得以开展的基石,失效的内部人员管理意味着审计人员能力和品质的低质量,潜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2)文化管理风险。事务所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遵守,进而影响审计报...

我想知道审计风险中经营风险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是什么?
答:例如,企业合并导致银行客户群减少,使银行信贷风险集中,由此产生的经营风险可能增加与贷款计价认定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同样的风险,尤其是在经济紧缩时,可能具有更为长期的后果,注册会计师在评估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时需要考虑这一问题。为此,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考虑经营风险是否可能...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发展及运用
答:其次,审计起点前移,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起点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及其业务流程。再次,采用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有利于节省审计成本,克服因缺乏全面性的观点而导致的审计风险。但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仍存在固有的缺陷:使用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实施的实质性程序有限,当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而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或测试内部控制不充分...

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中审计自身因素的表现?
答:审计难度加大。落后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会使审计行为效率低、质量差、风险大。如,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在制度不健全或健全但不能被不效执行的情况下,审计结果往往不能揭示重大舞弊行为,因为其风险分析是基于被审计对象内部制度的,而忽略了非财务指标、经营风险等与审计风险相关的因素。

审计单位有哪些关键性固有风险和经营风险?
答: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的前提下,由于内部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企业的账户、交易类别和整体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是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所固有的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获取相关的信息,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确定其对终极审计风险的影响。能够导致固有风险的因素可谓多种...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