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哪些关于剑的故事

李白剑的故事~

【相和歌辞·胡无人行】
唐·李白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胡无人,汉道昌。
【杂曲歌辞·白马篇】
唐·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
酒后竞风彩,三杯弄宝刀。杀人如翦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波涛。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杂曲歌辞·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开头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刻画侠客的形象;第二个四句描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词句注释
⑴侠客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六十七收此诗,列于《杂曲歌辞》。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⑵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缦,没有花纹。缨,系冠帽的带子。
⑶吴钩:宝刀名。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⑷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⑸“十步”两句:言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⑹信陵: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⑺“将炙”两句:朱亥、侯嬴都是战国侠士。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都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受到信陵君的礼遇,成为信陵君门客。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让朱亥吃。
⑻“三杯”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⑼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
⑽“救赵”两句:用战国信陵君救赵的故事。秦军围攻赵都邯郸。赵国平原君向信陵君告急,信陵君用侯嬴之计,窃得魏王兵符,朱亥锤杀魏将晋鄙,自将魏军救赵,遂解邯郸之围。
⑾烜赫:形容声名盛大。大梁城: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
⑿太玄经:西汉扬雄的一部哲学著作。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
中心思想:
李白《侠客行》一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

李白是鼎鼎大名的「诗仙」,有人说他做诗词犹如穿衣吃饭那么容易,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拿起笔来任意一挥,就是一首好诗词。也的确,他的诗词造诣之高,众所周知。这里且来说说他的剑事与剑诗。
大家也许不知道,李白好剑,常常随身带剑,诗词也常常谈到剑。有人说,李白与剑、,剑与李白,总是联在一起的。
李白喜读奇书,从小学剑,也爱练剑术,剑法严实,曾任「侠客」,杀过几个坏人。据说,他曾路见不平「手刃数人」,「抚长剑,一扬眉,清水向石何离形」。这把银剑伴着他登峨眉、上庐山、游洞庭、历襄汉,三尺长剑成了诗人形影不离的好友。
李白二十三岁时,曾和一位四川籍好友吴指南同游洞庭湖,一起饮酒赋诗,这位朋友不幸忽生急病去世,他守着尸体恸哭,路人见之无不伤心。
当时曾有一只猛虎走近他,他以剑护身,使出浑身「武功」,果然不可侵犯,也许是剑光闪闪吧,竟吓退了猛虎,没有伤害他,并得保全朋友吴指南的全尸。
李白,性格高傲狂放,诗风神奇浪漫,所以往往用剑来表达其炽烈的情感。天宝年间,他因从永王李璘之事,被流放至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这时他已五十八岁,在「世人皆欲杀」的残酷现实下,诗人的爱国之心却丝毫不改。
在《赠张相镐》中写道:「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表现了自己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抒发了他为保卫国土,跃跃欲试痛杀敌人的激情。
李白一生喜酒吟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胸中不平,积愤难消。「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吟涕泗涟。」月下饮酒,伴歌舞剑,何等爽快、惬意。因此他常常寒光出鞘,舞剑消愁。
天宝元年,李白被玄宗召进长安。在长安三年,他目睹宦官权贵过着骄奢淫逸、鱼肉人民的腐朽生活。他想力图通过玄宗对他的赏识、信任,来实现他的政治主张,后竟破灭,不仅在诗篇中流露「孤剑谁托?」、「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等牢骚语。
他还痛苦万分,怀着巨大的愤懑吟道:「停杯投筋不得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诗人内心的积怨,如寒剑离鞘,呼啸而出。
李白虽有宝剑在身,却无用武之地,因其一生,未曾掌理国政、带过兵。将来如果有哪一位画家,为李白画一幅诗人腰下挂上一柄三尺宝剑,不是更能表现「诗仙」奔放的气质和旷达的性格吗?

李白历史上号称青莲剑仙,他是否真的会用剑?
答:关于李白会用剑这件事,在唐代的许多文献里面都有记载,在李白自己的诗中也有描述。李白的好友兼粉丝魏万在给李白的诗集《李翰林集》的序中曾提到:“少任侠,手刃数人。”而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也提到了:“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全唐诗》收录的李白的诗里面“...

李白会舞剑么?
答:《新唐书》中也说李白这个人“喜纵横书,击剑”。所以说从上面两个记载中可以看出李白的确会剑术,而且自己说十五岁的时候就学习剑术了。相关信息 在李白流传下来的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对于剑是非常喜爱,有人考证李白的诗词中去除“剑阁”这样的地名外,李白诗词中带“剑”、“吴钩”、“干将”、...

李白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
答:""我啊,我正准备磨一根针用来缝衣服。"老奶奶头也没抬,仔细地磨着自己手中的铁棒。"什么?磨针?"李白更加搞不明白了,继续说道:"这么粗的一根棍子,您要磨成针?这怎么可能啊!"听了李白的话,老奶奶抬起头,说道:"孩子啊,这铁棒再粗,我只要天天都磨,还怕它不能磨成一根针吗?"李白听...

求问李白的佩剑是什么?
答: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故事见于《吴越春秋》。关于此后龙泉剑的下落,《晋书·张华传》记载;“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外紫气。及吴平...

李白为什么有轩辕剑?
答:赛特巧遇李白后,获赠了轩辕剑.那李白的轩辕剑是哪来的?是假的没错,可是李白为什么有这样的一把假剑呢?为什么不是龙泉啥别的等等... 赛特巧遇李白后,获赠了轩辕剑.那李白的轩辕剑是哪来的?是假的没错,可是李白为什么有这样的一把假剑呢?为什么不是龙泉啥别的等等 展开 ...

推荐几首李白关于“剑”的诗?
答:(2)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简评:这是李白的失意之剑。“拔剑四顾心茫然”,古往今来,无数的...

李白的故事
答:李白的故事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 莫若风中凌乱 2012-01-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3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年少有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诗仙李白明明不会用剑,为何要随身佩剑?
答:首先我们要知道,在那个时候,能够佩剑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剑随身带那时是作为身份的象征,古代并不是每个男子都有资格佩剑的,只有贵族和“士”才能佩剑,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平民百姓没资格。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的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白出蜀后经历了哪些事情 问题:李白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
答:这既引起李白许多感慨, 也引起了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自豪感. 他认为往日之都, 己呈一片衰颓之气, 没有什么好观赏的了, 根本不及当今皇帝垂拱而治, 天下呈现出的一片太平景象.金陵的霸气虽己消亡, 但金陵的儿女却饱含深情地接待李白.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 吴姬压酒, 金陵子弟殷勤相送, 频频举杯劝饮, 惜别之...

诗仙李白会用剑么,历史上的李白有强的战斗力?
答:李白会剑术,并且他的武功可能不低。在《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这首诗里面,有一句“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这样的诗句可以在侧面证明,李白是学过剑术的。他曾经因为考虑到自己没有考上仕子,而跑到了山东去学艺。在李白的《侠客行》里面还有这么几句诗:“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