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外国建筑史,重点是什么

学习外国建筑史的心得~

随便找个什么欧洲建筑史话之类的,找到前言找下来拉倒,我想编,一下子还真好编的

画法几何
阴影透视
建筑设计基础
建筑设计原理
室内设计原理
美术
中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城市规划原理
建筑物理
建筑力学
建筑构造
建筑材料
建筑施工
建筑设计(内容很多)
建筑设备工程
建筑结构及方案选型
测量学
场地设计原理
构成艺术
建筑CAD方法及应用
计算机渲染
计算机SketchUp绘图
计算机AUTODESK Revit building绘图
建筑师业务与建筑经济
城市生态与环境
建筑心理学
城市空间设计理论
现代建筑流派
城市空间设计
场地设计
太阳能及节能建筑
地域性建筑概论
木构建筑概论
建筑美学
工业建筑设计原理
建筑设计精品案例分析
园林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室内设计
建筑景观环境设计
以上是建筑学的课程,你可以对应找到书来学习
其中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比较重要。
如果是考研的画
就是建筑历史和建筑快题设计了
这样的问题我回答了很多,可以参考着看看~~
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欧洲古典建筑

  古希腊盛期的建筑、罗马共和盛期与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同称为欧洲古典建筑。古代希腊包括巴尔于半岛南部、爱琴海上诸岛、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它和后来古罗马盛期的文化,历史上同称之为欧洲的古典文化。

  (一)古希腊建筑

  公元前5世纪中叶起的100余年间,史称古典文化时期,建筑也被称为古典建筑。当时的建筑以神庙为中心,还有大量的公共活动场所,如露天剧场、竞技场、广场与敞廊等,建筑风格开敞明朗,讲究艺术效果。

  1.柱式

  欧洲古典建筑是以石材为建筑材料的。在历史演进中,形成了决定希腊建筑形式的柱子格式,称为柱式。柱式通常由柱子和檐部两大部分组成,典型的希腊柱式有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与科林斯柱式等三种,希腊柱式后来为罗马所继承与发展。所谓古典柱式包括古希腊的玉柱式和后来古罗马发展了的塔司干柱式和组合柱式,共称古典五柱式(图1-7-1)。

  2.范例

  (1)雅典卫城

  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建于公元前4世纪。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岗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天然平台上。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的铜像。主要建筑物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以及卫城山门。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为完整与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帕提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体量最大、造型庄重,其他建筑则处于陪衬地位。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

  (2)帕提农神庙

  建于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432年,为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其形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建在三级台基上,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形式。神殿外围的多立克柱式被誉为此种柱式的典范。该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风格开朗、比例匀称、雕刻精致,并应用了视差校正手法。帕提农神庙是多立克柱式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古典建筑杰出范例。

  (3)伊瑞克先神庙

  它是根据地形高低起伏和功能需要,运用不对称构图手法成功地突破了神庙一贯对称的格式,成为一特例。它由三个小神殿、两个门廊和一个女像柱廊组成。东面门廊是爱奥尼克柱式,南面为女像柱廊。伊瑞克先神庙以小巧、精致、生动的造型与帕提农提庙的庄重雄伟形成对比,其比例和谐、构图生动、雕饰精细,表现了古代希腊建筑高超的艺术。伊瑞克先神庙也是古典盛期爱奥尼克柱式的代表作。

  (二)古罗马建筑

  古代罗马于公元前二世纪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其建筑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一是伊特鲁里亚时期,此时建筑在石工、陶筑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二是罗马共和国盛期,此时除了神庙之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发达,并发展了角斗场所。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与古典柱式方面强烈地影响了散蚂古罗马。其三是罗马帝国时期,此时建筑造了不少凯旋门、纪功柱和广场。此外,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也趋于宏大与华丽。

  古罗马建筑在材料、结构、施工与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在空间创造方面,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与富于纪颂掘纳念性的效果。在结构方面,罗马人发展了结合东西方大全的梁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在建筑材料上,运用了当地出产的天然混凝土。此外,罗马人还把古希腊柱式发展为五种古典柱式,即多立克柱式、塔司干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和组合柱,并创造了券柱式。在理论方面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奠定了古典建筑的理论基础,并且成为文艺复兴以后300余年建筑学的基本教材。

  1.券柱式

  券柱式是罗马建筑艺术与技术上的一大成就。由券与柱式或券与柱式之檐部及柱子组成券柱式构图(如图1-7-2),将罗马本土的拱券技术与希腊的梁柱结构巧妙地结合在立面上,形成了新的构图要素。

  2.《建筑十书》

  由维特鲁维写的《建筑十书》写成于公元前1世纪,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书中全面地创建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维特鲁威认为一切建筑物都应当恰如其分地考虑到坚野没固耐久、便利实用、美丽悦目,并把这个主张贯彻到全书的各方面。15世纪以后,《建筑十书》成为欧洲建筑师的基本教材,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著作,都是以它为蓝本的。

  3.著名实例

  (1)罗马最大的广场一图拉真广场

  广场轴线对称,做多层纵深布局(图1-7-3),不仅尺度巨大,并与图拉真巴西利卡大厅(G),以及图拉真纪功柱(E)、图拉真庙沿着一条中轴线组成一个多层次的广场。广场平面呈矩形,人口为凯旋门(DL
左右两端各有一半圆形的次广场(F),末端是巴西利卡大厅,纵横轴线相交处为图拉真像,四周是柱廊。突出主次和层层深人的空间使广场具有庄严雄伟的艺术效果。广场建筑群设计人为叙利亚人阿波罗多拉斯。

  (2)大角斗场(又译大斗兽场)

  建于公元70-82年,是用天然混凝土建造的大型建筑。平面呈长圆形,长轴188m,短轴156m。立面高48.5m,分为4层,下3层为连续的券柱式,第4层为实墙。在立面上运用了叠柱式的水平划分,各层采用不同的柱式构图,因而使宏大的体量显得开朗明快、富于节奏感。大角斗场是结构、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的范例,代表了古罗马的建筑成就。

  (3)神庙

  万神庙是古罗马宗教膜拜诸神的庙宇。其平面前为矩形门廊,后为圆形正殿,是集罗马穹窿和希腊式门廊的经典作品。圆形正殿是神庙的精华,直径与高度均为43.3m,上覆穹窿。由于墙体承重,所以墙体厚达6.2m,向上渐薄,到中央处开设有直径8.23m的圆洞,供顶部采光,结构为混凝土浇筑。神庙外部造型简洁,室内装饰华丽,堪称古罗马建筑的珍品。在现代结构出现之前,它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为罗马穹顶(图1-7-4)平面及剖面技术的最高代表。此外,它也是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范例。

  (4)卡拉卡拉浴场(又译卡瑞卡拉)

  浴场在罗马不单是沐浴之用,而是一种综合有社交、文娱、健身等活动的场所。卡拉卡拉浴场与戴克利提尔姆浴场并称为罗马最大的浴场。总体为 575m x
363m,结构是梁柱与拱券并用,并能按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形式。它不仅在结构上,而且在造型与空间序列方面也卓有成就,尤其是其内部空间组织对18世纪以后的欧洲大型公共建筑产生很大的影响。

  (5)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是一种综合用作为法庭、交易所与会场的大厅性建筑。平面一般为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大厅堂被两排或四排柱子纵分为三或五部分,中间部分宽而高,称为中厅,两侧部分狭而低,称为侧廊。巴西利卡的形制对中世纪的基督教堂与伊斯兰礼拜寺均有影响。

  二、中世纪建筑

  (一)概述

  公元395年,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建在君士坦丁堡,后来得名拜占廷帝国。公元479年,西罗马灭亡,西欧形成封建制度。直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之前,欧洲的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主要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是基督教。基督教在中世纪分为两大宗教,西欧是天主教,东欧是正教。它们分别建立了集中统一的教会。天主教的首教在罗马,正教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因此,西欧和东欧的中世纪历史很不一样,它们的代表性建筑一天主教堂和正教堂在形制上、结构上和艺术上也都不同,分别为两个建筑体系。在东欧,大大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形制。在西欧,则大大发展了古罗马的拱顶结构和巴西利卡形制。但无论是哪一方,宗教建筑都是中世纪建筑成就的最高代表。

  (二)拜占廷建筑

  1.穹顶与帆拱

  东罗马又习称拜占廷帝国,其建筑也称拜占廷建筑。拜占廷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教堂格局大致有三:巴西利卡式;集中式,即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中央有穹窿;十字形,即平面为等臂长的希腊十字,中央有穹窿。

  东正教宣扬信徒之间的亲密一致,因而多采用集中式布局。拜占廷建筑在古西亚的砖石拱券、古希腊的古典柱式和古罗马的宏大规模技艺的基础上发展了别具特色的穹顶技术,即在穹窿覆盖立方体空间中创造了鼓座及用抹角拱或帆拱作为过渡的方法。

  帆拱的结构方式不仅使穹顶和方形平面的承接过渡在形式上自然简洁,同时由于把荷载集中到四角的支柱上,完全不需要连续的承重墙,使穹顶之下的空间得以开敞。比起古罗马必须用圆形平面、封闭空间的穹顶技术来说有了非常重大的进步,创造了穹顶统率之下的灵活多变的集中式形制。帆拱、鼓座、穹顶这一套拜占廷的结构方式与艺术形式,以后在欧洲广泛流行。

  2.拜占廷建筑的代表一圣索菲亚大教堂

  在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平面为长方形,上以穹窿覆盖的巴西利卡式。大厅高大宽阔,适宜于隆重豪华的宗教仪式和宫廷庆典活动。结构系统复杂而条理分明,中央大穹窿通过帆拱支承在4个大柱墩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15世纪后,土耳其人将此改为礼拜寺,在其四角加建邦克楼,教堂的墙和穹顶都是砖砌的,穹顶外表覆盖着铅皮,其延展、复合的空间,比起古罗马万神庙单一、封闭的空间来说,是结构上的巨大进步。可以说,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最光辉的代表。

  (三)西欧罗马风与哥特式建筑

  罗马风建筑与哥特式建筑是西欧封建社会初期(9~12世纪)与盛期(12~15世纪)的建筑。在此之前还有处于欧洲奴隶制崩溃与封建制形成时期的早期基督教建筑(4~9世纪)。

  1.罗马风建筑

  公元9世纪左右,西欧正式进人封建社会。这时的建筑规模远不及罗马建筑,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罗马废墟,建筑艺术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它所创造的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结构与形式上都对后来的建筑影响很大。罗马风建筑的代表作是意大利比萨教堂。

  2.哥特式建筑

  罗马风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15世纪西欧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结构体系。哥特式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而是以尖券(来自东方X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飞扶壁、束柱、花窗榻为其特点。

  (1)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性

  其结构之优越性在于:

  l)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为框架式,填充围护部分减薄,侧推力减小。骨架券使各种形状的平面都可以用拱顶覆盖,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2)用独立的飞扶壁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这样,侧廊的拱顶不必负担中厅拱顶的侧推力,可以降低高度,外墙也因卸去了荷载可开大窗。飞扶壁较早使用在巴黎圣母院,它和骨架券一起使整个教堂的结构近于框架式的。

  3)全部使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因尖拱与尖券的侧推力比较小,有利于减轻结构,而且使不同跨度的券和拱可以一样高,内部的形象整齐、单纯、统一。因此教堂的结构体系条理井然,各个构件表达着严谨的荷载传导关系。而且,哥特式建筑已认识到结构美的原则,室内空间完全暴露结构,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结构之美。

  哥特式建筑创造了新的结构方式,因此产生具有特色的结构构件,如飞扶壁、尖券。四分和六分肋骨拱等。飞扶壁与扶壁一样,是支承承重墙中的侧向水平推力的结构构件,但与扶壁不同,利用墙体上部向外挑出的飞券门券形或半券形的构件)将墙体所受压力传递到离此一定距离的柱墩上。

  (2)著名实例一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早期哥特的典型实例。结构用柱墩承重,柱嫩之间可以全部开窗,并有尖券六分拱顶、飞扶壁等。正面是一对高60m的塔楼,夹着中厅的山墙,使立面纵分三段,两条水平向的雕饰又把三段联系起来。正中的玫瑰窗、两侧的尖券形窗、遍布的垂直线条与小尖塔装饰都是哥特式建筑的特色。

  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

  (一)概述

  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是15-19世纪先后、时而又并行地流行于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其中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源于意大利,古典主义源于法国。广义地,我们统称三者为文艺复兴建筑。

  在文艺复兴时期,为市民服务的府评、市政厅、议会大厦、广场、别墅等世俗建筑成为主要建筑活动。在反封建、倡理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指导下,提倡复兴古罗马的建筑风格,以之取代象征神权的哥特风格。于是古典柱式再度成为建筑造型的构图主题。在建筑轮廓上文艺复兴讲究整齐、统一与条理性,而不像哥特风格那样参差不齐、高低对比。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最初形成于15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6世纪以罗马为中心,并传人欧洲其他国家。17世纪起在意大利半岛上有两种风格并存,一是文艺复兴的余波,另一是由罗马教庭中的耶稣教会所掀起的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风格从形式上看似文艺复兴的支流与变形,但思想出发点与人文主义不同。它讲求建筑的感性,追求建筑的曲折变幻的动感。它讲究视感效果,为研究建筑设计手法开辟了新领域。

  17世纪与意大利后期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同时并进的有法国古典主义风格。17世纪中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法国在宫庭中提倡能象征中央集权的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文化。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点,崇尚古典柱式,强调柱式必须遵守古典(古罗马)规范。它在总体布局、建筑平面与立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形体,并提倡富于统一性与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法。18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宫庭的室内装饰中又流行一种受东方影响而产生的洛可可的装饰风格。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实例

  1.佛罗伦萨主教堂(亦称圣玛利亚大教堂)之穹顶

  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的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它由伯鲁涅列斯基设计。在设计中综合了古罗马形式与哥特式结构,并加以创新,实现了这一开拓新时代特征的杰作。其结构采用骨架,穹面分里外两层,中间是空的。俗称“内外两层皮”结构。穹窿内径42m,高30余米,架在高12m的八角形鼓座上。运用鼓座的方法又来自拜占廷。鼓座使穹顶完全表现出来,总高107m,成为整个城市轮廓线的中心。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伯鲁乃列斯基还有两个著名的设计作品,其一是佛罗伦萨育婴院,另一个是佛罗伦萨巴齐礼拜堂。

  2.美狄奇府评(又名吕卡弟府郧)

  美狄奇府味为早期文艺复兴的典型作品。立面构图为了追捕规,三层墙面各层处理不同,底层以粗石砌筑,二层用平整的石块有够,第三层为磨石雌。设计人为米开罗佐。

  3.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圣马可广场是威尼斯的中心广场,南临海,由三个梯形平面的空间组成的复合广场,广场中心是圣马可教堂。主广场是封闭式的,为城市的宗教、行政和商业中心。教堂北面的小广场是主广场的分支,为市区游想之所。处于主广场的大钟楼高100m,在构图上起着统一全局的作用。广场中的建筑为各时期兴建,各具时代特征而又相互配合。其中,圣马可图书馆是文艺复兴盛期代表作,圣马可教堂是拜占廷式教堂,公爵府属奇特风格,庄严秀丽。这些建筑既统一又各具特色。由于广场汇聚了时代的建筑精品,加之变化开合的广场空间,使圣马可广场成为欧洲最负盛名的城市广场。

  4.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杰出代表,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许多著名建筑师与艺术家曾参与设计与施工,历时120年建成。平面为拉丁十字形,大穹顶轮廓为饱满的正球形,内径41.9m,从采光塔到地面为137.8m,是罗马城的最高点。穹顶的肋是石砌的,其余部分用砖砌,分内外两层。其正球形的穹顶比起佛罗伦萨主教堂八瓣穹顶是一个结构上的飞跃。教堂前面的梯形与长圆形复合而成的广场,是巴洛克式广场的代表(图1-7-5)。

  5.维琴察圆厅别墅

  圆厅别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大师帕拉第奥的代表作之一。平面正方形,四面有完全对称的门廊,正中是上有穹窿的圆形大厅,这是一种把集中式构图应用到居住建筑中的尝试,吸引了不少追随者。

  6.帕拉第奥母题一维琴察巴西利卡

  帕拉第奥奉命改建维琴察巴西利卡,他将其外围加了一圈两层的券柱式围廊。此券柱式构图细腻,有条不紊。由于尺度上有两个层次,适应性强。后来从者甚众,称为帕拉第奥母题。

  (三)巴洛克建筑实例

  1.罗马耶稣会教堂

  耶稣会教堂是第一座巴洛克建筑。由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建筑师维尼奥拉设计。教堂布局为巴西利卡式,外形不同一般。正面用了双柱式,中央人口为双重山花,中厅外墙与侧廊外墙之间有一对大卷涡,显露出巴洛克建筑追求新奇设计手法的倪端(图1-7-6)。

  2.罗马圣卡罗教堂

  圣卡罗教堂由波罗米尼设计,为晚期巴洛克教堂的代表作。立面为波浪形的曲面,凹面、凸面与圆形倚柱相互交织。内部空间亦凹凸分明,从内到外均富于动势,是巴洛克建筑的精品。

  3.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

  该广场由建筑师伯尼尼设计。广场以方尖碑为中心,是横向的长圆形,它和教堂之间用一梯形广场相接。两个广场都用柱廊包围,层层密密,光影变化剧烈,是著名的巴洛克风格的广场实例。

  (四)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实例

  二.巴黎罗浮宫东廊

  东廊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长172m,高28m,构图采用横三段与纵三段的手法。底层是厚实的基座,中段是两层高的巨柱式柱子,顶部是水平厚檐。纵向实际上分五段,以柱廊为主,但两端及中央采用了凯旋门式的构图,中央部分为山花,因而主轴线很明确,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

  2.凡尔赛宫花园

  该花园面积6.7km2纵轴长3km。园内道路、树木、水池、亭台、花圃、喷泉等均呈几何形,有统一的主轴、次轴、对景等等,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凡尔赛宫前的三条放射形大道使宫殿成为巴黎城的集中点,并对后世的城市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四、19世纪末复古思潮及工业革命影响

  (一)复古思潮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着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古典复兴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在复兴古典形式时,各国也略有不同侧重。如法国以罗马复兴式样为主,而英国、德国以希腊式样为多。法国巴黎万神庙是罗马复兴的代表作;德国柏林宫庭剧院是希腊复兴建筑的代表作;美国国会大厦白宫是依照巴黎万神庙造型的罗马复兴实例。

  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在欧洲的建筑思潮。它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用中世纪的自然形式反对工业产品及与古典艺术抗衡。具体表现在建筑上,则是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后期浪漫主义建筑常常以哥特风格出现,因亦称哥特复兴,其著名代表作是英国国会大厦。

  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起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行的另一种创作思潮。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上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为“集仿主义”。折衷主义建筑没有固定的风格,讲究比例权衡及纯形式的美,因此影响深刻,持续时间长。巴黎歌剧院是折衷主义的代表作,其艺术形式在欧洲和各国有极大影响。

  (二)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

  新的建筑材料、结构技术、设施及施工方法的出现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生铁技术、框架技术、玻璃、电梯等新技术为突破传统的建筑高度与跨度提供了可能。建筑平面、空间的设计有了相当的自由度,因此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同时,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了诸如火车

  站、百货店、市场、图书馆、博览会等众多的新建筑类型。

  1851年建造的伦敦“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设计人为花匠帕克斯顿。其玻璃铁架结构,单一阶梯形的长方体外形,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采用装配式施工,仅用9个月即全部完成。“水晶宫”被喻为是第一座现代建筑。

  1889年的世界博览会进一步促进了建筑新形式的产生。博览会以埃菲尔铁塔及机械馆为中心。铁塔由埃菲尔设计,为高架铁结构,塔高328m,巨型结构与新型设备显示了现代建筑的发展前景。机械馆是空前未有的大跨度结构,刷新了世界建筑的新纪录,长420m,跨度达115m,四壁为大玻璃,结构方法初次运用了三铰拱的原理。

  五、新建筑运动初期一各种流派及代表作

  与欧美建筑形式上流行的复古思潮并行的是受工业时代影响的探索新建筑的运动。在创新运动中有较大影响的则是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

  (一)工艺美术运动

  时间:19世纪50年代。

  地点:英国。

  代表人物:拉斯金、莫里斯。

  特征:热衷于手工艺的效果与自然材料的美,反对机器的粗制滥造,在建筑上主张用“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形式。

  代表作:1859~1860年,建筑师魏布在肯特建造的莫里斯的住宅“红屋”。它用本地红砖,不加粉饰,意在表现材料本身之美,是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

  (二)新艺术运动

  时间:19世纪80年代始。

  地点:比利时布鲁塞尔。

  特征:反对历史样式,以模仿自然界生长繁盛和草木枝茎的曲线来作为新的装饰手法。提倡多种材料并用,如红砖、木、生铁、混凝土等。并主要用于室内装修。

  代表作:1893年,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1906年,凡德·费尔德设计的德国魏玛艺术学校。

  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为青年风格派,主要据点是慕尼黑。其代表人物是著名建筑师贝伦斯及奥别列夫。代表作是奥别列夫的路德维希展览馆。

  另外,西班牙建筑师戈地,虽与新艺术运动没有渊源上的联系,但在方法上有一致之处。他的特点是极大地发挥了建筑的塑性艺术,著名作品为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

我复习过这门课并和朋友们探讨过,重点是把握时茄碰间这条主线,即用时间将琐碎的事件、流派风格、人物用事件告脊穿起来,这样就有了前后关系,现代部分推荐王受之的《世界现代建筑史》,极为经典。
学习的时候首先把时间段分清,脉络理出来,然后再细看,至少三遍才能有细致的认识。针对考试则要背诵若干细袜纳渗节了。

11

应急设备

都是重点....

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考研分享?
答:《外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陈志华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罗小未 511建筑设计,这个是考察个人设计综合能力的科目,对个人手绘要求非常高,所以在整个复习的时候,要多训练。我当时备考这个的时候,是从抄绘开始训练的,抄绘也是学习当中很重要的部分,当你还不知道怎么去做设计的时候,学习别人...

建筑学硕士的大纲
答:《建筑学基础》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l l 参考书目:教材:高等学校的教学参考书:1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工出版社2 .《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中国建工出版社3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未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4 .《中国建筑史图集》,南京工学院建筑系。5 .《外国建筑历史...

建筑学考研里面的中外建筑史绘图题,有哪些图是必须能画出来的
答:每个学校考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建筑史的画图题重复率还是很高的,比如中国建筑史什么佛光寺大殿啊,晋祠圣母殿啊,应县木塔这种古建里比较重要的建筑都是各个学校考察的重点,外国建筑史一些古希腊古罗马的帕特农神庙,巴西利卡,巴黎圣母院等及现代建筑都是各学校考的考点,内容还是比较多的,好像淘宝上有...

江苏自考设计原理教材,江苏自考设计原理考试大纲?
答:注意,这些都是教材而已,学建筑的书是知识面很宽,理论很深奥的,需要大量历史、哲学、社会学、美学、科学技术知识做基础。素描、色彩之类的入门,关键是训练 《建筑初步》田学哲 《外国建筑史》陈志华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 《中国建筑史》《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力学》《...

埃菲尔铁塔平面特征、外观特征、内部空间特征、装饰艺术特征? 详细点...
答:外国建筑史64学时教学大纲(建筑学专业) 绪论 ( 2 学时): 1 、介绍本课所联系的世界历史和文化发展进程、时间与地区,历史内容讲解中将使用的各种主要建筑文化艺术概念及其关系。通过绪论课,学生应对以后教学所涉及的历史文化发展和分布有比较清晰的概括性知识,主动注意建筑历史变革中的各种形式与观念差异,并具有建立在...

看外国建筑史,菲利普·约翰逊貌似是个很神奇的人物啊,很多风格和主义都...
答:33岁的时候,他获得了哈佛大学建筑学院的建筑学学士学位,1927年毕业。后 作品同建筑史家H·R·希契科克(Henry Russell Hitchcock)游历欧洲,结识了许多现代派建筑师。归国后于1932年任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部主任,同年与希契科克合著《国际式风格》一书,并举办展览,首次向美国介绍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同时,他又...

建筑设计主要学什么课程?
答:2、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美术实习、工地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认识实习、设计院生产实习。建筑专业是一门以学习如何设计建筑为主,同时学习相关基础技术课程的学科。主要学习的内容是通过对一块空白场地的分析,同时依据其建筑对房间功能的要求,建筑的类型,建筑建造所用的技术及材料等,对建筑物从...

学外国建筑史,想问一下埃纳比克体系是什么东西?
答:整体式框架结构随之应运而生。1896年,埃纳比克首先将这种新的材料和结构应用于法国北部三座大型纺织厂的建造。在1900年法国世博会的展馆中,埃纳比克的混凝土体系实际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他的儿子还以钢筋混凝土建造了展会建筑之一“水堡”。现在普遍应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就是曾经执建筑结构牛耳的——...

想自学建筑,求学习初始所需要看的书籍目录。最好有步骤的进行,目录多 ...
答:按顺序:建筑概论——同济的 空间组合论——彭一刚 中国建筑史——潘谷西 外国建筑史(19世纪以前)——清华的 近现代外国建筑史——罗小未 世界现代建筑史——王受之 住宅设计原理——天大的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忘记了 房屋建筑学——同济的 建筑结构选型——同济的,东大的那本写的很烂 建筑物理—...

自学建筑学专业课程
答:要看在什么大学了。每个大学有每个大学的专业特点,但是基本还是相同的。内 建筑学专业以建筑设计容方向为主的课程, 基础课包括:数学、外语、计算机言等 专业基础课:建筑初步、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素描、水彩等、工程技术、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结构、建筑物理等、人文历史、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外国...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