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三国是指魏蜀吴代表人物分别是什么

三国演义魏蜀吴代表人物分别是谁?各一人~

蜀国诸葛亮、魏国司马懿、吴国孙权。
1、诸葛亮
蜀汉丞相,最初隐居在襄阳隆中,由徐庶向刘备指引,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一开始并不被关羽张飞所看好,火烧博望坡后关张对诸葛亮的智谋心悦诚服。
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军退走江夏,临走时诸葛亮设下伏兵水淹、火烧曹操军。而后作为使者去往江东舌战群儒并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
与周瑜合作但斗智斗勇火烧赤壁,并料到周瑜想要加害自己而预先让赵云驾小船来接应,回刘备营中后调遣关羽张飞赵云对曹操进行追击,策划出关羽华容道的典故。
曹操败走后,诸葛亮用计袭取了周瑜马上就攻下的江陵,反攻荆州后识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计策,将周瑜活活气死,致使周瑜临死说“既生瑜何生亮”。
刘备入川时折了庞统,驻守荆州的诸葛亮给叮嘱关羽“东联孙吴,北抗曹操”,带张飞、赵云等将入川支援,顺势拿下成都,而后参与了汉中争夺战,与群臣劝刘备称王。
关羽失荆州后,假装生病来劝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失败后托孤诸葛亮,并让刘禅及其两个弟弟刘永、刘理认诸葛亮为相父。
刘禅刚即皇帝位不久,曹魏司马懿用计安排五路大军进攻蜀汉,诸葛亮不出丞相府就将五路大军悉数平定。而后调兵遣将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但在火烧兀突骨时自觉杀伤太过有损寿命。
积蓄到足够的力量后,诸葛亮率军北伐,六出祁山,虽然颇有战果,但未能完成克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寿命临尽之前布七星灯阵续命,但被魏延无意中弄灭灯火,将平生所学传与姜维并定下计策后去世。

2、司马懿
司马懿,曹魏权臣,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

3、孙权
孙权于十九岁时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被尊为吴侯。他紫髯碧眼,相貌堂堂。诸葛亮出使东吴时,舌战群儒,智激孙权,使其同意结成孙刘联盟。
后孙权听从周瑜之计,以招亲之名让刘备来东吴,却被吴国太搅乱大局,致使其妹妹孙仁假戏做真,嫁给了刘备。刘备入蜀后,孙权接回妹妹,并夺荆州、斩关羽。
刘备伐吴,孙权听从阚泽意见,命书生陆逊为大都督,终于大破刘备。曹丕称帝后,孙权先向北方称臣,后建吴称帝,并迁都建业。

三国简史: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6年2月8日,魏国权臣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让帝位,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280年,晋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

魏:曹操、曹丕、曹植、张辽、司马懿、司马昭、邓艾、钟会;
蜀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姜维;
吴:孙策、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陆议、黄盖。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扩展资料
后世影响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军事政治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魏国 曹操
蜀国 刘备
吴国 孙权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既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魏蜀吴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

三国演义中是哪三国,统治者分别是那个人啊
答:分别是:魏国(统治者是曹操、曹丕、曹叡)、蜀国(统治者刘备、刘禅)、吴国(孙权)。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的主要人物分别有哪些人
答:3、张郃: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4、张辽: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

五文学常识填空1.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指的是2.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3...
答:《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三国演义》中主要讲述的是魏蜀吴三国争霸的故事,所以三国是魏国、蜀国、吴国。《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华容道义释、过五关、水淹、败走。《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那三国指的是哪三国哪一国的领导者都是谁
答:三国是魏蜀吴,君主分别是曹丕,刘备,孙权。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

史诗巨著《三国演义》中讲的是哪三国的故事,统治者分别是那个人
答:蜀国的开国皇帝是汉昭烈帝刘备。魏国是曹操。吴国是孙权。

三国演义指的是那三国,三个国家的君主又是谁?
答:三国是魏蜀吴,君主分别是曹丕,刘备,孙权。《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该作品成...

《三国演义》中三国分别指哪三国?其首领分别是?
答:三国指的是:曹魏、蜀国、孙吴 三个国家。1、蜀国,历代帝王:刘备、刘禅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2、曹魏,历代帝王: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魏国始建。;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

《三国演义》中三国指哪三国?这三国的霸主是谁?霸主身边都有哪些得力战...
答:三国分别是魏蜀吴。魏霸主-曹操,蜀霸主-刘备,吴霸主-孙权。魏谋士: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刘晔、蒋济……魏战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夏侯渊……蜀谋士:诸葛亮、蒋琬、费祎、法正、麋竺、孙乾、简雍……蜀战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姜维、魏延、张苞、关兴、关平……...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领袖人物是()
答:《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领袖人物是(曹操、刘备、孙权)

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指的是
答:《三国演义》的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三国。1、魏国 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由于曹魏在三国中占据中原地区,国力远胜于蜀汉和东吴。群雄逐鹿,曹操掌控者魏国的命运,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弱了汉献帝的东汉政权,增强了魏国实力,同时也为后来的曹魏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蜀国 公元221年,刘备在...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