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纪律和法律有什么关系?

道德、纪律、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纪律道德,与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

请先明确定义。首先,纪律是可以明确定义的,纪律就是一个团体、组织制定的约束其内成员的各种行为准则。但道德的定义确不甚明确,如在康德那里”道德“就是近似于”人之共性“的普遍规律一样的东西,而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道德“就是约定俗成的东西。而法律有实证法传统、自然法传统、习惯法传统、世俗法传统等。法律分析对”纪律“的探讨是没有什么趣味的,纪律的特点是”严明“,在军队、学校、监狱、政党等团体当中,纪律是个体行动的最高准则,这是由于或许出于自愿,或许出于不愿加入到某个集体当中,个体将一部分权利让渡给该团体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确立行为规范,约束个体行为,因此,与道德、法律都无太大关系,它自成一体,只为组织的目的服务——例如在战争中士兵的纪律有时会违反道德和法律,而在和平年代就未必显现出如此巨大的冲突。那么,问题就变成了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①古典法学理论,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证法和习惯法在功能上可以互相代替且后者更为重要,那么,如果认为世俗的习惯就是道德,法律与其就构成”相互替代“的关系,并且道德是法律制定的基准;②自然法传统,自然法学者倾向于认为存在一种普适的理性和人性基础,因此,如果是康德派的法学家,就会认为”道德“是一种”律令“,而世俗道德和世俗法律无非是这种规律的一种体现而已;③法律实证主义,认为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虽然反映了道德观念,但是习俗与法律已经产生了巨大的鸿沟,这是时下最流行的观点,也最符合一般大众的认知习惯,按这个观点,在我国法律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产物,而道德则延绵千年,更加”柔弱“,但认可度更高。除此之外,还有功利主义、习俗-文化主义、批判性传统......如果提问者对此感兴趣,建议多读些法理学的书籍,而不是这样在没有明确定义的基础上简单地发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道德不受法律所约束,纪律属于一种行为规范,没有国家强制力,法律具有普遍性和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道德是自我约束的标准 纪律是特定群体约束特定人群的标准 而法律则是约束全体人群的统一标准 就范围而言法律大于纪律大于道德

相关兴趣推荐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