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

  玄秘塔碑是唐朝书法家柳公权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点与魅力。那么,关于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柳公权玄秘塔碑的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玄秘塔碑的介绍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简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因体势劲媚,骨力遒劲,结构严谨,字体清秀,有“柳骨”之称。由刻玉册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镌。碑额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碑正文楷书28 行,满行54字,总(1302)字。《玄秘 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现藏陕西西安碑林,虽历经千年,字画仍清晰完好。

  玄秘塔碑的相关内容

  启功临帖

  作为一代书法

  巨匠,启功先生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但他的艺术之路又是清晰而有规律可寻的,那就是以古为即师,精研传统,从历代的书法名家和前人的优秀书法作品中汲取营养,尤其重要的是,先生毕生临摹了大量的古代著名碑帖。

  此次我们出版的是启功先生一九七二年临写的柳公权《玄秘塔碑》,在临写完成后先生加了这样一段注释:“一九六五年得明初拓此碑,日益习之,至今已临五本矣”,短生七年时间,先生通临此碑竞有五本之多,用功之勤,可见一斑!

  本书是一本中国现代楷书书法碑帖,主要介绍了启功临玄秘塔碑。

  名家补抄

  《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唐·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建于长安。《金石萃编》载:碑高一丈五寸,宽五尺一寸。字共二十八行,满行五十四字。正书碑刻气势恢弘。《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书,运笔遒劲有力,字体学颜出欧,别构新意。清代王澍以为:“《玄秘塔》故是诚悬极矜练之作。”此碑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名家补抄玄秘塔碑》曾由金石大藏家龚心钊收藏并附谭泽闿跋。据《增补校碑随笔》考据:“十二行“超迈”之“超”字仅“口”部左竖下端与石连,封口横划处尚完好……十六行“传授宗主”之“授”字未损。”可考证其为明末清初时拓本。此拓本内有缺失,但经一时之书法名流:张启后、宋育德、张玮、高振霄、张伯英、邵章、钱崇威精写楷书补齐。

  《玄秘塔碑》的装裱上下夹板为唐代侧理纸裱成。侧理纸为中国最古老的一种纸。明·张岱《夜航船》记:“张华著《博物志》成,晋武赐于阗青铁研,辽西麟角笔,南越侧理纸,一名水苔纸,南人以海苔为之,其理纵横邪侧,故以为名。”晋王羲之在会稽兰亭与文人骚客饮酒赋诗,席间写下千古绝唱《兰亭序》,所用纸张即为侧理纸。无怪乎此拓本在不经意中就透出一种古朴之气,真可谓是“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

  大达法师

  大达法师与《玄秘塔碑》

  大达法师——端甫,是继玄奘法师后,唐代又一位有名的高僧,他于公元769年出生于古城甘肃天水。大达法师一生历经唐朝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朝。

  端甫10岁在天水街亭镇崇福寺做沙弥,17岁升任为比丘,入安国寺诵经。因对佛学虔诚,经师傅推荐,在西明寺受戒于照律师,后又学毗丘尼于崇福寺,并升为律师,同时,传《唯识》于安国寺法师,通《涅盘》于福林寺监法师。随后,他“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

  唐宪宗时,因为端甫在佛学界的造诣和声名,得到宪宗的宠遇,宪宗诏端甫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端甫继玄奘后又一次在长安震动朝野。端甫在朝中掌内殿法仪,标表净众长达十年,尤以主讲《湿般》、《唯识》等著称于世。据史书记载:“贵臣盛族皆所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宝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书。”由此可见,端甫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远非普通僧人可比。

  据史书记载:唐文宗开成元年六月,端甫面向西,朝自己的家乡——天水圆寂了,享年68岁,葬于长安长乐原之南。皇帝赐谥号“大达”法师,今天传于世的柳公权字帖,就是拓于纪念天水这位高僧的《玄秘塔碑》的内容,可见其声望有多么深远!

  今天藏于西安碑林的《玄秘塔》碑文,其用意就是将大达法师的事迹告示后人,让其精神永存。《玄秘塔碑》于唐会昌元年(841年)刻立。颂功德碑文由唐朝宰相裴休撰,著名大书法家柳公权写从撰文、书丹到镌刻世称“三绝”。宋代人著的《高僧传》,对天水高僧端甫骨灰塔《玄秘塔》碑文也有记述。《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又称《唐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共1200余言。《玄秘塔碑》除它的精神作用外,它的艺术价值也很高,它是中国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法顶峰之作。《玄秘塔碑》因其“体势劲眉”,被历代拓印,在国内外传世1000多年,直到今天,仍然是临习和研究中国书法必备的碑帖。《玄秘塔》碑文内容是:“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背此以为达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从抄录的碑文内容看:大达法师,无论在家还是出家,都是身体力行“儒教”和弘扬“佛教”,辅天子“扶世导俗”,“阐教利生”,真是“和尚其出家之雄乎”!

  改革开放后,街亭古镇焕发了往日的活力,崇福寺全面恢复了历史原貌。街亭文化热心人李新彦、曹阿宝于本世纪初,到西安请回《玄秘塔碑》拓片,聘请巧匠复立碑于崇福寺,一碑、一人如今重归古镇——街亭。

  柳公权的介绍

  柳公权幼年好学,善于辞赋,懂韵律。曾任翰林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

  其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颜筋柳骨。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柳公权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碑刻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玄秘塔碑简介
答:玄秘塔碑简介: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玄秘塔碑是唐会昌元年(841年)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叙大达法师在德宗、顺宗、宪宗三朝所受...

玄秘塔碑介绍50字 !!!
答:《玄秘塔》,柳公权楷书代表作,结字内敛外拓,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

柳公权书法《玄秘塔碑》
答:刻玉册官邵建和并弟建初镌 《玄秘塔碑》译文: 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 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撰。 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方,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

玄秘塔碑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答:”从抄录的碑文内容看:大达法师,无论在家还是出家,都是身体力行“儒教”和弘扬“佛教”,辅天子“扶世导俗”,“阐教利生”,真是“和尚其出家之雄乎”!3、《玄秘塔碑》于唐会昌元年(841年)刻立。颂功德碑文由唐朝宰相裴休撰,著名大书法家柳公权写从撰文、书丹到镌刻世称“三绝”。宋代人著...

柳公权玄秘塔碑简介
答: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简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由刻玉册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镌。碑额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碑正文楷书28 行,满行54字,总(1302)字。据《金石萃编》载:碑高一...

柳公权玄秘塔碑
答:柳体用笔骨力居多,笔画清癯,笔力刚毅遒劲,结体中宫紧收,外围舒展开朗。这是柳公权力矫唐开元之后书风日趋肥厚的新面目,也是柳体的最大特点。柳体是欧体的变革,取欧体之方与柳体之圆,以方笔为主,笔画特点是:用笔遒劲,清健峻拔。而颜体,丰润雄伟,筋力老健,大部分是圆笔。柳体的结构:内紧...

玄秘塔碑全称是什么?
答: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玄秘 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 (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楷书28 行,行54字。刘熙载《艺概》谓:“柳书《玄秘塔》出自颜真卿《郭家庙》”,王世贞云:“柳法遒媚劲健...

怎么欣赏书法作品柳公权之《玄秘塔碑》
答:《玄秘塔》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王澍《虚舟题跋》说此书是“诚悬极矜练之作”。《玄秘塔》结字的特点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结字容易紧密,挺劲;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四面周到,有自己独特的面目。启功临玄秘塔碑作为一代书法巨匠,功先生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但他的艺术之路又是清晰而有...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的白话译文是什么
答:译文:这是唐朝大达法师玄秘塔的碑铭,宰相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并篆额,其余部分都是官名。玄秘塔是供奉大法师端甫灵骨舍利的地方,啊!所谓大丈夫,在家就要发扬仁、义、礼、乐,帮助天子教化引导世俗,如果出家当和尚就要心生慈悲,去掉一切执著,辅佐觉着阐扬教法,利益众生,不这样做不能说是大丈夫所...

如果让你担任碑林的解说员你要怎样介绍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答:碑文记叙大达法师在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蒙受朝廷恩宠的情形。柳公权人品、书品皆为群臣世人敬仰,加之晚唐帝王们崇佛信教,但由柳公权以清俊劲挺、开阔疏朗的“柳体”楷书书写碑文。《玄秘塔碑》书法用笔果断,求平稳尚筋骨,可谓笔笔精到,字字珠玑。此碑为国宝级文物,是柳公权墨迹中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