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书和工伤鉴定书九级都下来了,交到公司都快俩个月了,还没有赔偿下来,公司买的有社保,怎么办。

工伤认定书,伤残鉴定书都下来了,还需要交那些资料才能拿到赔偿~

劳动者的伤残鉴定书下来以后,一般如果用人单位有为劳动者缴纳社保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根据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由社保部门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根据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由用人单位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为其缴纳社保的,则工伤期间的所有赔偿都应当由用人单位支付。

工伤保险待遇主要的补偿是: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个月本人工资)、一次性就业补助金(根据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一次性医疗补助金(根据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条例确定,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停工留薪期工资(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确定)、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等。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及劳动者所在省的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1、根据劳动法规定,在工伤期间是不得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解除劳动关系违反《劳动合同法》需要支付双倍的赔偿金。
2、员工根据工伤伤残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如果有伤残等级,还可以要求公司支付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同时可以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3、以上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进行索赔。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 、第四十一条 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 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1. 公司久拖不办,你可以向社保局投诉,其实这些钱大部分都是由社保工伤基金支付的,单位应该没有理由不去办理的。

  2. 按《工伤赔偿标准》http://baike.baidu.com/view/2001275.htm只能在辞职后才能获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和一次性伤残医疗补助金(由工伤基金支付)。



如果公司久拖不办,你可以向劳动局投诉。

工伤鉴定为九级了,认定书丢了还能结案
答:工伤认定书有两份,单位和员工各一份,是可以在单位复印一份的。1、工伤九级伤残可以领取社保支付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工资按平均工资计算。例如:员工平均工资为2722元,那么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4498元 2、在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还可以领取一次性就业补助金由企业支付。一次性医疗...

工伤认定书和伤残鉴定书的区别是什么
答:工伤认定书和伤残鉴定书的区别是前者确认工伤后者确定工伤等级。工伤认定书和伤残认定书,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文书,表示不同的法律内容。需要由单位或者受害人到当地劳动局相关科室做工伤认定。认定为工伤之后,再去做伤残等级鉴定,一般情况下劳动局会安排鉴定。《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

工伤认定书和伤残鉴定书的区别是什么?
答:一、 工伤认定书 和 伤残鉴定 书的区别是什么? 工伤认定书和 伤残 认定书,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文书,表示不同的法律内容。需要由单位或者受害人到当地劳动局相关科室做 工伤认定 。认定为 工伤 之后,再去做 伤残等级鉴定 ,一般情况下劳动局会安排鉴定。但是需要受害人提供全部病历、出院证明书等材料...

工伤九级伤残,劳动仲裁,具体赔偿金额(已将主要经过写明供参考
答:您好,就你提出的四个问题帮你分析一下:一、如用人单位未给你参加工伤保险,在工伤赔偿待遇计算时会涉及到你工资标准的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停工留薪期工资两项,仲裁委员会当然不会用你挂灯笼受伤来考虑你岗位工资应该是多少,首先应该采纳的必然是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书约定的工资标准。但有一点...

工伤认定书工与伤等级鉴定书结果不一样怎么办?
答:工伤认定书工与伤等级鉴定书结果不一样的可向当地劳动部门提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伤残九级是轻伤还是重伤
答: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简要总结:伤残九级是轻伤还是重伤?九级伤残属于法律规定的伤残级别中比较轻微的一级。一共分十个级别,一级最重,十级最轻。九级是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一个鉴定级别,只能说如果是属于九阶的话要比一般的轻微伤严重一些,但是在...

我受工伤了,鉴定结果为9级,可厂里不肯赔钱
答:工伤九级,工厂不予赔偿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维权。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三十三条、三十七条规定,工伤职工鉴定为九级伤残的,享有以下待遇:一、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二、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所在省市规定标准支付...

9级工伤应该赔多少钱
答:6、申请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当提交受伤害职工的居民身份证;医疗机构出具的职工受伤害时初诊诊断证明书,或者 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职工受伤害或者诊断患职业病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其他存 在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认定工伤的七种法定情形 依据...

工伤九级伤残可以办残疾证吗
答:凡符合《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的残疾人均应发给残疾人证。每个分类都是有不同的标准的,而且不同分类的分级也是不一样的。只要是工伤伤残评定入级别了,无论什么级别,就可以带上工伤认定书和伤残鉴定结果,本人身份证,去本人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残疾证。二、工伤的主要种类1、按受伤...

国家工伤鉴定标准1~10级
答:国家工伤1-10级伤残标准如下:1、一级伤残的鉴定标准包括:面部重度毁容,同时伴有表b2中二级伤残之一者;全身重度瘢痕形成,占体表面积三90%,伴有脊柱及四肢大关节活动功能基本丧失;双肘关节以上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双下肢高位缺失及一上肢高位缺失等;2、二级伤残鉴定标准包括: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