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名称由来?

泉州名称的由来~

  ■泉州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侨乡和旅游城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晋江下游北岸,与台湾省一水之隔。别名鲤城、刺桐城。面积1.08万平方千米(市区530平方千米 );1990年人口582.33万(市区48.55万),有汉、回、畲等民族。南朝陈为南安郡地。唐置晋江县,为泉州治所。南宋、元时为全国最繁盛的海内外贸易中心,有“世界第一商港”之称。明改为泉州府。1913年改晋江县。1951年设泉州市。为地级市。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东南部为泉州湾的一部分,大部分海拔在10米以下,地平土肥,灌溉方便;北部大磨山海拔799米,为境内最高峰。年均温20.6℃,1月均温12℃,7月均温28.5℃,年降水量1215毫米,无霜期358天,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为晋江流域物资集散中心初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经济结构;形成以服装鞋帽、食品、轻纺、电子、建材、机械、陶瓷等为主的行业结构。每百平方千米拥有公路长度居全国之冠。有大小港口32个,后渚港距市区10千米,肖厝港为天然不冻良港。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薯、花生、甘蔗等,是福建主要食糖、油料产区;水果以龙眼、荔枝、柑橘、杨梅为主,以安溪为主要产区的乌龙茶蜚声海内外。是福建的主要水产品产区。可供养殖的浅海滩涂7.87万公顷。土特产和工艺品有木偶、雕刻、竹编、刺绣、通草画、脱胎漆器、源和堂蜜饯、衙口花生、清源茶饼、老范志神曲。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处,其中开元寺、清净寺、安平桥、郑成功陵墓和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点还有紫帽山、东西塔、摩崖祈风石刻、泉州宋元港、宋代伊斯兰教圣墓、孔庙、李贽故居、老君坐像、南宋古船陈列馆等。
  泉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设州至今已有1233年历史,拥有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也称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丝文化等多元文在这里融会,并发扬光大。中原文化是远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传入泉州。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动乱不安时期,北方汉人成批入闽避难。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衣冠南渡”,这时和随后入闽的汉人,共分为三大批,由上层到下层,形成了三次入闽高潮。多半集中居住在晋江沿岸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的地方,和散居在晋江边海地区。

首先泉州是古老的城市,主要是以重工业来发展,在着是一个海上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投资商.具全了各种文化,所以叫泉州.

泉州,历史上是整个闽南地区,含今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等地级市的衍生地。然而,泉州的地名,却不是开始就拥有的。

先是北方通州,到隋时才有了福建的泉州,然而那时的泉州,却是今天的泉州,却是今天的福州。直到北宋初年,泉州地名才固定下来,永远成了现在泉州的名字。而其附廊晋江,则是南迁的晋朝遗民,为了纪念中原旧地,把流径的河流,命名晋江。

然而,泉州平原的全部土地,与福州平原、莆田平原及漳州平原一样,均是海平面上升、大陆架上升而形成的,只是一样年代不详而已。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这些平原,除了极小部份是河流冲积形成,大部份却是海平面升降所致的。

扩展资料:

位置境域:泉州位于东经117°25′-119°05′,北纬24°30′-25°56′,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离台湾最近处仅距97海里,距金门最近处仅5.61海里,东西宽153千米,南北长157千米,陆域面积11014.78平方千米(包括金门岛),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9.08%。

泉州市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中南段。构造带均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境内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积分布为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两者出露面积约各占一半,从西北往东南侵入岩分布面积增多成为主体。

闽中大山带中段戴云山脉主干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横卧西北部德化境内,规模庞大,主峰海拔1856米,为福建省第二高峰。其支脉和余脉向东南、南部绵延,地势西北高,往东南呈阶梯状下降,构成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至平原递变的多层状地形地貌景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泉州



泉州”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福建历史上,为今福州所用!) 隋·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 (古福州放弃“泉州”名称) 隋·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闽中全境之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合并为建安郡),全闽九县裁并为闽县、建安、南安、龙溪四县。南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三市地及长泰县。 (泉州继续着从属福州的历史) 唐 唐·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 “泉州”这个名字第二次出现在福建历史上,继续今福州所用! ) 唐·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并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 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古泉州第一次脱离福州管辖! ) 唐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古泉州回归福州,福州继续使用“泉州”这个名称! ) 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 市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属泉州。 (古泉州继续隶属福州,福州继续使用“泉州”这个名称! ) 唐圣历二年(699年),复以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仍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同时析莆田县西界置清源县(今仙游县),隶属武荣州。圣历三年州复废,属县仍隶泉州(治所在今福 州)。 (古泉州继续隶属福州,福州继续使用“泉州”这个名称! ) 唐久视元年(700年),又于今泉州市区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 在北隅[今中山公园旧体育场一带,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州衙一直在此]依云榭筑州衙,并建六曹都堂署及参军厅,衙前辟南大街为市。不久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 (古泉州第二次脱离福州管辖,福州继续使用“泉州”这个名称! ) 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始。今后凡称“泉州”,即指今之泉州。

我国广大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上,泉州不只一个,而有两个: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而南方的这个福建泉州,也并不是一个开始就指现在的泉州市。这些史实,很多人搞不清楚,故须加以说明,以释疑滋。 西汉之时,最初设置的泉州,其地在现今河北省通州附近。清刘锡信《潞城考古录》说:“按二汉及晋,雍奴、泉州各自为县,见《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泉州入雍奴,见《魏书·地形志》。”这段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泉州”在南北朝以前是北方的地方。这里举一件有趣的巧合。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卓吾,一生都和名为“泉”的地名结缘。他生于福建泉州;第一次做官到河南共城,其地又名“百泉”,他就自号“百泉居士”;最后葬在河北通州,又是古名泉州。 至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在南方的福建首次出现了“泉州”之名,但这个“泉州”是在今天的福州,而不在闽南。说一句笑话,如果把隋朝的福州人说是“泉州”人,倒符合历史事实,“泉州”的名比福州还古啦! 唐朝景云二年(711年),把“泉州”(福州)改名为闽州,而以原来设在现在南安的武荣州命名为泉州。这样,“泉州”这个地名才从福州移到闽南。然而,州治是在今南安丰州镇,并不在现泉州。那时的泉州市附近乃一片荒芜,坟冢垒垒。一直到唐朝开元六年(718年),经济发展,方把南安县分出东南之地,设立晋江县,把州治迁到现在的泉州市来。所以说,今泉州市是唐朝新建的城市。 “泉州”地名定在今泉州市以后,名称也非毫无变动,曾一度改为“清源郡”,又一度改为“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恢复“泉州”之名,从此沿称至今,永远固定。要是有人想举行一次泉州定名一千年的庆祝大典,前年就应该举行了。 泉州为什么以泉为名?此事牵涉到山山水水的问题。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称即以山名而得。也许有人发问,既然隋朝称福州为泉州,难道福州也有个清源山?是的,福州也有个有泉水的山,也称泉山。明朝编《泉州府志》时,因为弄不清这种问题,出了笑话。他们把《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汉武帝命买臣南征,东越王保守泉山之事,错认这泉山是清源山,那马前泼水的朱买臣曾到闽南来。其实《汉书》的泉山指的是福州的那个泉山,和清源山无关。唐朝之所以把泉州之名从福州移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有泉山,都是符合山川形势的。至于泉州后来曾干脆改称“清源郡”,清源也成为泉州别名之一,都是从这山源源流出清清泉水而顾名思义的。

  在我国广大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上,泉州不只一个,而有两个: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而南方的这个福建泉州,也并不是一个开始就指现在的泉州市。这些史实,很多人搞不清楚,故须加以说明,以释疑滋。?

  西汉之时,最初设置的泉州,其地在现今河北省通州附近。清刘锡信《潞城考古录》说:“按二汉及晋,雍奴、泉州各自为县,见《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泉州入雍奴,见《魏书·地形志》。”这段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泉州”在南北朝以前是北方的地方。这里举一件有趣的巧合。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卓吾,一生都和名为“泉”的地名结缘。他生于福建泉州;第一次做官到河南共城,其地又名“百泉”,他就自号“百泉居士”;最后葬在河北通州,又是古名泉州。?

  至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在南方的福建首次出现了“泉州”之名,但这个“泉州”是在今天的福州,而不在闽南。说一句笑话,如果把隋朝的福州人说是“泉州”人,倒符合历史事实,“泉州”的名比福州还古啦!?

  唐朝景云二年(711年),把“泉州”(福州)改名为闽州,而以原来设在现在南安的武荣州命名为泉州。这样,“泉州”这个地名才从福州移到闽南。然而,州治是在今南安丰州镇,并不在现泉州。那时的泉州市附近乃一片荒芜,坟冢垒垒。一直到唐朝开元六年(718年),经济发展,方把南安县分出东南之地,设立晋江县,把州治迁到现在的泉州市来。所以说,今泉州市是唐朝新建的城市。?

  “泉州”地名定在今泉州市以后,名称也非毫无变动,曾一度改为“清源郡”,又一度改为“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恢复“泉州”之名,从此沿称至今,永远固定。要是有人想举行一次泉州定名一千年的庆祝大典,前年就应该举行了。?

  泉州为什么以泉为名?此事牵涉到山山水水的问题。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称即以山名而得。也许有人发问,既然隋朝称福州为泉州,难道福州也有个清源山?是的,福州也有个有泉水的山,也称泉山。明朝编《泉州府志》时,因为弄不清这种问题,出了笑话。他们把《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汉武帝命买臣南征,东越王保守泉山之事,错认这泉山是清源山,那马前泼水的朱买臣曾到闽南来。其实《汉书》的泉山指的是福州的那个泉山,和清源山无关。唐朝之所以把泉州之名从福州移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有泉山,都是符合山川形势的。至于泉州后来曾干脆改称“清源郡”,清源也成为泉州别名之一,都是从这山源源流出清清泉水而顾名思义的。?

在我国广大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上,泉州不只一个,而有两个: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而南方的这个福建泉州,也并不是一个开始就指现在的泉州市。这些史实,很多人搞不清楚,故须加以说明,以释疑滋。

  西汉之时,最初设置的泉州,其地在现今河北省通州附近。清刘锡信《潞城考古录》说:“按二汉及晋,雍奴、泉州各自为县,见《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至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泉州入雍奴,见《魏书·地形志》。”这段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泉州”在南北朝以前是北方的地方。这里举一件有趣的巧合。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卓吾,一生都和名为“泉”的地名结缘。他生于福建泉州;第一次做官到河南共城,其地又名“百泉”,他就自号“百泉居士”;最后葬在河北通州,又是古名泉州。

  至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在南方的福建首次出现了“泉州”之名,但这个“泉州”是在今天的福州,而不在闽南。说一句笑话,如果把隋朝的福州人说是“泉州”人,倒符合历史事实,“泉州”的名比福州还古啦!

  唐朝景云二年(711年),把“泉州”(福州)改名为闽州,而以原来设在现在南安的武荣州命名为泉州。这样,“泉州”这个地名才从福州移到闽南。然而,州治是在今南安丰州镇,并不在现泉州。那时的泉州市附近乃一片荒芜,坟冢垒垒。一直到唐朝开元六年(718年),经济发展,方把南安县分出东南之地,设立晋江县,把州治迁到现在的泉州市来。所以说,今泉州市是唐朝新建的城市。

  “泉州”地名定在今泉州市以后,名称也非毫无变动,曾一度改为“清源郡”,又一度改为“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恢复“泉州”之名,从此沿称至今,永远固定。要是有人想举行一次泉州定名一千年的庆祝大典,前年就应该举行了。

  泉州为什么以泉为名?此事牵涉到山山水水的问题。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称即以山名而得。也许有人发问,既然隋朝称福州为泉州,难道福州也有个清源山?是的,福州也有个有泉水的山,也称泉山。明朝编《泉州府志》时,因为弄不清这种问题,出了笑话。他们把《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汉武帝命买臣南征,东越王保守泉山之事,错认这泉山是清源山,那马前泼水的朱买臣曾到闽南来。其实《汉书》的泉山指的是福州的那个泉山,和清源山无关。唐朝之所以把泉州之名从福州移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有泉山,都是符合山川形势的。至于泉州后来曾干脆改称“清源郡”,清源也成为泉州别名之一,都是从这山源源流出清清泉水而顾名思义的。

泉州地名的来历,等待解决
答: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称即以山名而得。也许有人发问,既然隋朝称福州为泉州,难道福州也有个清源山?是的,福州也有个有泉水的山,也称泉山。明朝编《泉州府志》时,因为弄不清这种问题,出了笑话。他们把《...

泉州的名称由来?
答:1. 泉州的历史是闽南地区的源头,包括现今的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等地级市。2. 泉州地名并非始终存在,最初称为北方通州。直到隋朝,才有了福建的泉州,但那时的泉州实际上是今天的福州。3. 直至北宋初年,泉州地名才最终确定,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泉州。4. 泉州的晋江之名源自南迁的晋朝遗...

泉州的由来
答:泉州是闽南文化源头,周秦开始经济开发,于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至今有1750多年的历史。泉州于1949年9月解放(金门除外),并于9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辖晋江、惠安、莆田、仙游、同安、安溪、金门(待统一)。同年12月,德化县归之。1950年3月,改称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德化划...

泉州名字来由
答: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称即以山名而得。也许有人发问,既然隋朝称福州为泉州,难道福州也有个清源山?是的,福州也有个有泉水的山,也称泉山。明朝编《泉州府志》时,因为弄不清这种问题,出了笑话。他们把《...

泉州地名的来历和典故
答:其实《汉书》的泉山指的是福州的那个泉山,和清源山无关。唐朝之所以把泉州之名从福州移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有泉山,都是符合山川形势的。至于泉州后来曾干脆改称“清源郡”,清源也成为泉州别名之一,都是从这山源源流出清清泉水而顾名思义的。泉州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侨乡和旅游城市。位于福建...

为什么叫泉州
答: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

泉州名称的由来
答:南朝陈为南安郡地。唐置晋江县,为泉州治所。南宋、元时为全国最繁盛的海内外贸易中心,有“世界第一商港”之称。明改为泉州府。1913年改晋江县。1951年设泉州市。为地级市。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东南部为泉州湾的一部分,大部分海拔在10米以下,地平土肥,灌溉方便;北部大磨山...

泉州这个名字的由来 作文 字多一点
答:”这里说的“古为泉州”,是指汉朝以前近海边疆的羁糜散州。直到公元前106年(即西汉·元封五年),汉武帝刘彻把全国分为十三州。泉州始立为县,这是天津地区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建置县。泉州立县时,武清地域分属泉州和雍奴两县。泉州和雍奴二县均因水得名。武清县内古有“泉州渠”,故称泉州。而...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泉州的由来 要长的
答:后来,刺桐高大 泉州市市花-刺桐 繁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而名闻中外。因此,刺桐花被定为泉州市花。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富贵。 《闽产录异》:“刺桐产泉州。官廨、书院处处植之。” 刺桐,落叶乔木,树皮灰色、有皮刺。原产热带亚洲,我国南方栽培。其花木高大,枝叶繁茂,夏初开花...

泉州古时候的名称
答: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开始立州建置, 名曰武荣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泉州城北泉山因而得名。在宋朝及元朝时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极为繁荣。元十四年(1277年)在泉州设立宣慰司兼领征南元帅府,十五年改宣慰司为行中书省,升为泉州路总管府,辖南安、晋江、永春、同安...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