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法原则

~ 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原则包括公开原则,直接原则,安全保护原则,限制利用原则等,国家有关部门在依法执行职务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在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时,同时也有义务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一、个人信息保护原则有哪些?
      1、直接原则。直接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原则上应该直接向本人收集。
      2、目的明确原则。目的明确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在收集时必须有明确的特定目的,禁止超出目的范围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
      3、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是指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利用一般应保持公开,本人有权知悉个人信息的收集与利用情况。
      4、完整正确原则。完整正确原则是各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普遍遵循的原则,具体指个人信息应该遵从其特定目的,在特定目的范围内必须保持完整、正确、及时更新。
      5、限制利用原则。限制利用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在利用时应该严格限定在收集的目的范围内,不应作收集目的之外使用。
      6、安全保护原则。安全保护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应该处于安全的保护中,避免可能发生的个人信息的泄漏、意外灭失和不当使用。
二、个人信息包括哪些信息?
      1、基本信息。为了完成大部分网络行为,消费者会根据服务商要求提交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
      、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包括婚姻、信仰、职业、工作单位、收入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
      2、设备信息。
      3、 账户信息。主要包括网银帐号、第三方支付帐号,社交帐号和重要邮箱帐号等。
      4、隐私信息。主要包括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IM应用软件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
      5、社会关系信息。这主要包括好友关系、家庭成员信息、工作单位信息等。
      6、
      网络行为信息。主要是指上网行为记录,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行为,如上网时间、上网地点、输入记录、聊天交友、网站访问行为、网络游戏行为等个人信息。
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实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
      (四)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
      (五)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
      (六)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
      (七)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
      (八)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数量或者数额达到第三项至第七项规定标准一半以上的;
      (九)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
      (十)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事实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话是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只不过,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情况还是比较严重,随着网络化、自媒体化的快速发展,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对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有重大意义的。

个人信息保护七大原则
答: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第六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什么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答: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开个人信息处理规则,明示处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条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

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有
答:个人信息保护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种:1、直接原则。直接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原则上应该直接向本人收集。直接原则也称为“限制收集原则”。直接原则的另一个含义是,只有个人信息所有者本人才有权决定是否提供其个人信息。2、目的明确原则。目的明确原则是指个人信息在收集时必须有明确的特定目的,禁止超出目的...

个人信息保护法自什么起施行
答: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核心原则是合法、正当、必要。这意味着,在收集、使用、处理、存储、传输、披露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确保个人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必须基于特定目的,不得超出目的范围,确保个人信息的最小化收集和使用。三、个人...

根据民法典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什么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答:处理个人信息原则是合法、正当、必要基础上的知情同意。个人信息是受法律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答: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第二,处理必要原则。《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的收集...

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什么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
答: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安全的原则,不得通过欺诈、误导、胁迫等方式获取或处理个人信息。任何个人信息处理者都应该意识到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加强安全管理,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作出应有的努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安全法》第二十三条 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欺诈、...

个人信息保护的三个原则
答:法律分析:完善个人信息的定义、明确个人信息处理的内涵、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第十一条 国家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预防和惩治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行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宣传教育,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相关行业组织、社会公众共同参与个人信息保护的良好环境。

信息保护法几项基本原则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六项基本原则。具体如下:1、目的明确原则。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起点在于个人信息的收集,即个人信息脱离了信息主而由他人掌握的情形。在个人信息收集过程中,必须遵循目的明确的原则;2、选择同意原则。个人信息主体有权选择是否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向他人提供,无论基于何种目的...

什么法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
答:法律分析: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法律依据:根据《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第五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