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的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一国的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是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

“一线两段”宏观分析模型——含义和应用 张国忠 在《宏观经济学:一个简明方法》一文中,笔者提出了关于市场经济宏观运转的一个模型: E(AD)——P×Q——Y(AS)——E(AD) 在这里,笔者把它正式命名为:“一线两段”宏观分析模型。本文中,笔者将对这一模型的含义和应用作一些说明。 在《宏观经济学:一个简明方法》一文中,笔者对该模型是这样描述的: “这是模拟现实宏观经济运转的一个基本模型。式中,AD为总需求,以买者购买商品时的货币总支出E来衡量,合并记为E(AD)。AS为产品的总供给,以生产者的产品销售总收入Y来衡量,合并记为Y(AS)。P为产品的价格,Q为产品销售量。” “这一图式表示的是一个循环过程。总支出E(即总需求AD)使生产和出卖产品成为必要,产品的出卖(P×Q)形成总收入Y(AS),总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经过货币资金的安排和配置过程后,形成了总支出E(AD),总支出又作用于生产和价格(PQ),如此循环不已。” 这个循环流转不已的过程,就形成了一个环形线,也就是“一线两段”分析模型中的“一线”。把这环形“一线”从E(AD)部分断开抻直,就是上面的形式。 这“一线”可分为两部分。 从E(AD)到Y(AS),即E(AD)——P×Q——Y(AS)为第一部分,它有两层含义。 第一,GDP(即P×Q)和总供求的关系。关于这种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一个简明方法》一文中,我是这样说明的:“显然,逻辑应从P×Q开始。这是因为,第一,P乘以Q的结果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财富总值;第二,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目标是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而在P×Q中,Q与前者(就业)密切相关,而P本身就是物价水平。……P与Q是市场经济中的P与Q。P与Q是市场概念,它们是由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按木桶理论的逻辑,需求和供给是同一木桶上的两块木板,它们对P×Q的影响,完全遵守“短边规则”,即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了木桶的盛水量。加长短板,消除此短边制约,木桶的盛水量即可增加。” 第二,国民收入核算原理。把一国一定时期内各项最终产品的购买支出加总求出总支出即E(AD)的方法,就是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中的支出法;而把一国同时期内各项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加总求出总收入即Y(AS)的方法,就是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中的收入法。GDP恒等式就是总支出流量和总收入流量之间的恒等关系。因为买者的支出就是卖者的收入,这一恒等式总是成立的。在总支出流量(产品流量)中,除了用于消费部分外,其余都是用于投资;在总收入流量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就是储蓄。由此得出投资储蓄恒等式。从核算意义上看,任何时期内,实际发生的投资和储蓄必然相等。 “一线”中的第一部分,我们称之为“核算部分”,或称“核算段”。 “一线”中的第二部分,即Y(AS)——E(AD)部分。在《宏观经济学:一个简明方法》一文中,这一部分被具体化为封闭型经济图式和开放型经济图式两种情况。为简明起见,我们以封闭型经济图式为例。该图式为: Y(AS)——个人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C+S+T——C+I+G——E(AD) 文中对此图式的解说是这样的:“在没有对外贸易的封闭经济中,厂商们的产品销售收入Y(AS),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居民个人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三部分。其中居民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又分别变为消费(C)和储蓄(S)①两部分。若政府收入用T(主要是税收)来表示,则初次分配的结果变为C+S+T。通过储蓄转化为投资(I),政府收入变为政府支出(G),C+S+T经过再分配变为C+I+G。C+I+G就是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AD),用总支出(E)来代表,在图式中为E(AD)。” 这是个国民收入经过分配、计划、安排形成总需求E(AD) 的图式。“一线”的这个部分我们称之为“分配和总需求决定部分”,简称为“分配部分”或“分配段”。 在分配部分,C、S、T均由收入而来。我们按一般宏观经济学教材的算法,举个例子来说明。设收入Y=1000,税率为0.2,自发性消费a=100,边际消费倾向b=0.8,则T=0.2Y=0.2×1000=200,C=a+b(Y-T)=100+0.8×(1000-200)=740,S=-a+(1-b)(Y-T)=-100+(1-0.8)×(1000-200)=60,最后,C+S+T=740+60+200=1000=Y。这样,收入被个人、企业和政府等经济单位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分配成C、S、T三个部分,我们称C为计划消费,S为计划储蓄,T为计划税收。在收入分配为C、S、T三个部分后,只有C仍是将要购买商品的货币量,而S和T则已变成不能直接购买商品的货币量,故称S和T为漏出量。

GDP中文也可作“狗的屁”的中文拼音首个字母的缩写,GDP没有衡量我们孩子的健康,但GDP高的国家负担得起孩子更好的医疗保健。GDP没有衡量孩子们的教育质量,但GDP高的国家负担得起更好的教育制度。GDP没有衡量我们的诗歌之美,但GDP高的国家可以教育更多公民阅读和欣赏诗歌。GDP没有考虑到我们的知识、廉正、勇气、智慧或对国家的热爱,但当人民不用过多关心是否负担得起生活的物质必需品时,这一切美好的气质也容易养成

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1)增加生产中的劳动量
在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既定的条件下,随着投入生产中的劳动量的增加,创造的新价值就越多,从而国民收入就相应增加。
(2)提高劳动生产率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增加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减少,这就使国民收入增加。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决定国民收入增长的集约化因素,是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3)节约使用生产资料
在生产过程中,节约使用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意味着用同量的生产资料,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补偿在生产中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剩余的就是国民收入。因此,在社会总产品一定的情况下,节约使用生产资料就意味着国民收入的增加。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它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注视的国际统计项目。
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 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两个统计数字都涉及生产的概念,是指投入资金、劳力及企业精神的结果,所以纯从资产价格变动而取得的利润并不计入。另外,关于本地居民是指所有以该国家或地区为经济利益中心的个人及机构,与其国籍及资金来源地无关,所以本地居民亦包括长期在该地区工作的外来劳工及外资分公司。

我们知道,对外贸易包括出口(x)和进口(m),两者的余额就是净出口(nx),净出口如果是正值,亦称外贸顺差;净出口如果是负值,则称为外贸逆差。
那么,一国净出口额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分析影响进出口的因素,然后再根据影响净出口的因素推导出净出口函数。
(1)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
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国民收入,二是实际汇率。
进口(m)与国民收入(y)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m=m0+m’y
进口与国民收入之所以表现为正相关的关系,是因为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国民收入增加时,需要有更多的资源支撑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时就需要从国外进口较多的消费品、原材料、能源和机器设备,以满足国内不断增加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换言之,当国民收入增加时,在拉动产出增长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增量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这必然导致进口的增加。反之,如果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较慢,对国外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因而进口会相应减少。因此,进口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进口与实际汇率r亦为正相关的关系,两者的函数关系可以一般地表示为:
m=f(r)
进口与实际汇率之所以是正相关的关系,是因为如果实际汇率上升,即本币升值,那么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价格会下降,即变得更便宜,这显然有利于进口的增加;反之,如果实际汇率下跌,即本币贬值,那么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将变得相对昂贵,因而进口就会减少,故进口也是实际汇率的增函数。
再分析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影响出口贸易的因素也有两个,一是外国的国民收入,二是实际汇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国民收入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05-1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
答: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是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8-2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平安银行我知道...

试述影响和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
答:(2)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中实际使用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数量,即投入量;一是所使用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效率,即投入效率。在投入效率不变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大小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两者成正比例变化;在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大小取决于投入效率,两...

在长期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水平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在长期经济中的的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是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富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人均国民收入是综合地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与人口增长成反比,与国民收入增长成正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快于...

简述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的增长的主要因素。
答:国民收入的增长情况基本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1)通过增加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来实现国民收入增长。(2)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国民收入增长。(3)通过节约生产资料实现国民收入增长。

衡量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和什么共同决定
答: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总产出,即国民收入。

均衡的国民收入是通过怎样的机制决定的?
答:均衡的国民收入是通过国家统计局根据当年的各行业工资收入进行平均计算的机制进行决定的。供参考

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1.增加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劳动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 量越多,创造的新价值就越多,国民收入增长得就越快。2.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投入同量的劳动比过去生产出更多的产 品,或者是生产同量产品比过去消耗较少的劳动...

2022电大经济学综合分析三部门条件下国民收入水平取决于什么因素...
答: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供给方面看,在两部门经济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之外又加了政府的供给。政府的供给是指政府为整个社会提供了国防、立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政府由于提供了这些“公共物品”而得到相应的收入——税收,所以可用政府税收来代表政府的供给。这样: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

如何决定国民收入?
答:均衡收入就是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生产总值。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就是指在自然失业率的状态下和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重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决定:1、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投资和储蓄相等时的国民收入,Y=C+I。Y、C、I分别代表出去价格因素...

国民收入增加的根本原因
答: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形态上的国民收入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国民收入增长得就越快。③生产资料的节约。节约生产资料可以用同量生产资料生产更多的社会总产品,从而使得同量社会总产品中,国民收入所占的比重相对增大 。在这3个决定因素中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