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首诗透露了他人生一大爱好是什么,和文学截然相反?

李白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李白一生最喜欢旅游(歌咏名山大川的诗特多),其次是喝酒(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最后才是写诗,从某种角度讲,李白写诗是他游玩,读书后的感触的表达。他一生中只有一小部分时间用于此。

《拟古十二首·其九》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东汉时期,诞生了一组极具文学价值的五言古诗,由于作者不详,统称为《古诗十九首》。这十九首诗的主题比较一致,大多是抒发人生感慨,在后世影响极大。
李白的《拟古十二首》即是向《古诗十九首》致敬的作品,虽非一时一地之作,主题也不尽相同,但大致上还是围绕人生的境遇而生发感慨。这一首的情绪最为典型,也最为消沉。

开篇,李白就以参透生死的语调说道:活着的人都是世界上的过客,死去的人才算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天地之间只不过是旅舍,古往今来的人万古同悲。
接下来两句是李白对天上情景的想象。人人都羡慕做神仙,可是真的做了神仙又有什么意思呢?月宫里的玉兔年复一年的捣药,传说中的仙树也只能砍成柴烧掉。

而在人间,死去的人埋在地下化成白骨寂寂无言,再也体会不到生前的毁誉荣辱了;青松自生自灭,无知无觉,又怎能感受阳春的温暖。
这八句诗几乎将宇宙间的事物全都否定了,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的;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无论是天上的,还是人间的。在李白眼里,全都没啥意思。
最后两句是总结,悠悠人生莫不如此,一时的荣华富贵又算得了什么呢?虽然我们明知道李白的思想是消极的,有毒的,但我们的人生不正是如此吗?

是李白的《侠客行》,这首《侠客行》体现了李白尚武,好侠义的性格,他除了写诗其实还爱好舞剑,可以说李白的剑术在唐朝时可以排在第二的位置上,仅在剑圣裴旻之下。这种性格的养成其实和唐朝时期的民风有关,唐朝不同于宋朝,宋朝因为赵匡胤提防武将,所以重文轻武。

唐朝时期,大概是因为李渊的李唐皇族本身就好武,再加上当时边境受敌侵扰,所以说官府不但不阻止民间尚武这种风气,反而还大家鼓励、赞扬。后期,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民间尚武风俗更加兴盛,以至于当时很多文人的诗篇中都有关于投笔从戎等等之类的诗句。

李白也是如此,他十五岁的时候就通剑术,二十四岁开始仗剑云游。他受人举荐进入唐玄宗的朝廷,因为一身的才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颇受唐玄宗李隆基的喜爱的。但是李白生性放荡不羁,他看不上高力士这种小人,于是趁着酒醉让高力士给自己脱鞋,受到了小人的记恨,在李隆基面前进谗言,李隆基渐渐疏远了李白。


李白的性子中其实有一个“侠”字贯穿主体,他热爱剑术,喜好匡扶正义,去帮助那些可怜的、弱小的、被人无故欺压的人。他喜欢替天行道,又肆意洒脱。不管是《侠客行》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还是《将进酒》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都将李白身上那种大侠的风范体现得淋漓尽致。



和文学相反的是武术,透露李白这一爱好的诗是《侠客行》。
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全国经济繁荣、城市商业兴旺、西域交通发达的盛唐时代有关,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当时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除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一生都不离剑,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李白青年时代曾“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少任侠,手刃数人”(《魏颢《李翰林集序》),他的理想就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这首《侠客行》就是在以任侠意识为尚的社会背景之下创作的。

就是喝酒,李白酷爱喝酒,曾经有过“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事情

李白一生最喜欢旅游(歌咏名山大川的诗特多),其次是喝酒(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最后才是写诗,从某种角度讲,李白写诗是他游玩,读书后的感触的表达。他一生中只有一小部分时间用于此。

李白应该是爱好做豪侠,剑术高超。所以写下了侠客行。而侠客行中的千里不留行的侠客正是李白自己推崇的目标。

劝君更尽一杯酒 全诗
答:《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他在此诗中通过吟咏饮酒来表达对生命的珍视和对人生的热爱。这首诗以“君”为对象,不仅仅是劝人饮酒,更是在劝人珍惜当下,享受人生。这种态度是李白一贯的风格,他对于自由、豁达的追求,常常通过饮酒来表达。“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最刻骨铭心的一首爱情诗
答:李白最刻骨铭心的一首爱情诗是《三五七言/秋风词》。原文: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白话文释义: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寒鸦本已栖...

...一生中写了许多送别诗,你能用一首诗谈谈李白的情感世界
答: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分析】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仙”。他的诗想象奇特,感情饱满,风格豪放飘逸,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赠汪伦》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诗中首先描绘李白...

李白“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出自唐代李白《江夏别宋之悌》,原文为: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译文:楚地之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杯酒之中。谷鸟天晴时不停地鸣叫,江岸之猿猴却向晚而哀号...

李白的哪一首诗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答:李白的《赠汪伦》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一、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二、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赠汪伦》赏析 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

李白的《山中问答》是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答:这是一首古绝,是诗人隐居时闲情逸致的描写,但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早年间的李白,人生理想伟大也遥远,可唐玄宗当他为小丑,这也让他不得志,有才情,无用处。得不到重用,他不上仕途,李白也过上隐居山林的闲逸...

李白成就最高的一首诗
答:李白最高的一首诗是《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短诗,也是他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诗共四句,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在宁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深情。《静夜思》通过描绘一系列隐喻和象征,展现了作者内心深情的表达。首句“床前明月光”,通过明月光照射在床前,...

诗人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一诗中用哪两句表达自己对经济山的喜爱之情?_百...
答:《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独坐敬亭山 李白 〔唐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唯有)译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

李白死前曾写下一首歌,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别看李白平时活得逍遥快活,感觉超凡脱俗,但是他内心之中时时最想要报效国家的,为了国家燃烧了自己最后的激情,但是此时的大唐已经被安史之乱动摇了根基,李白报国无门。最后总结一下,《临终歌》表面上十分慷慨激昂壮志豪情,但是实际上表达了李白晚年之后依旧无法报效国家的后悔和自责。

一代诗仙李白生平最大的理想是什么?
答:这样的人生简直是羡煞旁人,直令神仙也动了凡心。但是,在李白同志自由主义的背后,其实还有一颗渴望成为“体制内人物”的野心,他狂放不羁,潇洒浪漫的背后,其实是一个追求作官而不可得的悲剧人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叫《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说:“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