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养鸭前景

2008年鸭蛋市场份额是增长还是萎缩?~

一、养鸭业是我国的特色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的养鸭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年,我国就有大群养鸭、食用鸭肉和鸭蛋的记载。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养鸭业迅速发展,饲养量平均每年以 5%~8%的速度递增。根据fao的数据统计:2005年我国鸭存栏量超过7.25亿只,占世界总存栏量的72%左右,鸭肉、鸭蛋、羽绒产品已经出口到欧盟、东南亚及日本、南韩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中国羽绒(毛)年产量达到36.0万吨,鸭绒(毛)约占75%,羽绒制品2005年为国家创汇18亿美元,约占世界羽绒品出口量的55%。我国2005年成年蛋鸭的存栏量约为3.0~4.0亿只,约占我国禽蛋总产量的20.0%。

我国2005年鸭肉、鸭绒初级产品的年总产值已经达到500亿元,鸭蛋总产值约380亿元。蛋鸭、肉鸭业年消耗配合饲料约3000万吨,价值450亿元,同时带动羽绒、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发展。因此,肉鸭养殖业是我国农民就业、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表1列出了2004年我国肉鸭、蛋鸭主要养殖省、区的生产情况,其中的数据是本文作者查阅大量资料,经过多种途径获得的,可能有误差,仅供参考。

二、鸭肉和鸭蛋产品是我国居民的传统营养食品

鸭肉和鸭蛋产品是我国居民传统的十分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风味独特,富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全聚德为代表的“北京烤鸭”驰名中外,“南京咸水鸭”、“两广烧鸭”、“四川樟茶鸭”、“福建卤鸭”、“杭州老鸭煲”等等深受我国消费者青睐。北京烤鸭、南京咸水鸭的加工过程考究、工艺复杂,年消费量均超过3000万只,杭州老鸭煲具有传奇文化,近两年来的消费量已经超过2000万只。可见鸭肉类食品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全聚德烤鸭包含着深刻的中华饮食文化底蕴,已经成为国内饮食行业的驰名品牌。

鸭蛋是我国居民的重要食品,更是南方居民的传统食品。咸鸭蛋、松花蛋、皮蛋、槽蛋等鸭蛋加工产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加工方法和工艺简单,容易操作,能有效保持鸭蛋的风味和营养。我国加工的咸鸭蛋、松花蛋和皮蛋等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东盟、日本、南韩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

食品安全、营养、保健已经成为21世纪食品生产的主旋律。鸭肉产品属于高蛋白、低脂、低胆固醇食品。我国自明朝起就有关于北京鸭具用滋养强身功效的记载: “鸭,甘凉,滋五脏之阴,清虚痨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浸,止咳息惊,消螺蛳积”。现代营养学家更将鸭肉、鹅肉一起推崇为人类的保健食品。随着鸭产品的营养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接受,鸭产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表2和表3分别列出了北京鸭胸肉和鸭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四、中国养鸭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1、传统肉鸭和蛋鸭品种不能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要

我国的肉鸭品种包括系列北京鸭、番鸭和多个肉蛋兼用型品种。北京鸭的本品种选育和品系选育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其生产性能包括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等指标已经和英国樱桃谷农场、法国克力莫公司、美国枫叶公司培育的北京鸭配套系处于相同水平。但是,这种大体型肉鸭品种(包括外国公司培育的北京鸭配套系)均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的需要。表现为沉积脂肪能力强、胸腿肉率低、皮脂率高,过肥,适宜制作烤鸭或分割鸭。在制作我国传统肉鸭食品如咸水鸭、樟茶鸭、酱鸭等时,品质较低,适口性差;我国市场需要大量的胸腿肉率高、肉质好、活体重在2.0~2.5千克的高饲料转化效率的肉鸭品种。北京鸭系列品种为大体型肉鸭品种,在30日龄时体重已经达到2.0~2.3千克,但胸肉重仅有20克左右,胸肉率约2.5%,充分表现出瘦肉率低的“空壳”特性,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培育小体型优质肉鸭新品种(系),建立繁育体系在我国肉鸭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我国的兼用型鸭品种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效率低,需要改进提高。另外,随着我国养鸭业迅速发展,养殖密度已经大幅度提高,疾病危害更加严重,培育优质、抗病力强的肉鸭新品系十分重要。

我国的蛋鸭品种资源丰富,繁殖性能高。如绍兴鸭500日龄的产蛋量能够达到330个,金定鸭能达到280个。但是,绍兴鸭、金定鸭等品种性成熟晚、饲料转化效率低、抗病力弱。我国蛋鸭市场更需要育成期短、性成熟早、产蛋量高、饲料消耗少、抗病力强的蛋鸭新品系。同时,青壳蛋蛋壳较厚、干物质含量相对较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我国其它蛋鸭品种的本品种选育、品系选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缺乏系统研究,个体生产性能差异大,遗传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青壳蛋鸭品种选育、早熟高产抗逆蛋鸭新品系(种)选育及其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工作将促进我国蛋鸭业快速发展。

2、饲养方式落后

我国的肉鸭养殖业主要采用低投入、开放式大棚生产模式。农村家庭庭院大棚分散饲养占全国总饲养量的90%,基础设施和设备非常简陋,饲养环境差,养殖技术落后。庭院式饲养以地面平养为主,部分养殖户采用网上平养,鸭病交叉感染十分严重,药物使用非常普遍、频繁、严重,产品卫生、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因此,改进肉鸭饲养方式将促进产业全面升级。

我国的蛋鸭养殖一直沿用传统的水域放牧、半放牧饲养方式。这种饲养模式存在以下弊端:第一,蛋鸭活动的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或民用水污染。同时,蛋鸭活动严重污染周边水域。因此放牧无法保证蛋鸭饮水和采食安全,更不利于疫病预防和控制,容易造成疫病扩散和蔓延,严重影响蛋鸭健康及产品安全;第二,传统养殖模式下蛋鸭直接将蛋产在地面,易造成鸭蛋被粪便污染,污染率约为90%,降低鸭蛋品质;第三,占用水面及土地资源多,对水域环境的依赖程度高,资源利用率低;第四,不能对粪便进行资源化和无公害化处理,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约为1713亿吨,是工业废弃物的2.7 倍。其中,氮排放量约为1597万吨,磷排放量约为363万吨。随着我国蛋鸭饲养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粗放式的饲养方式将对我国水资源与环境构成威胁。并最终成为阻碍蛋鸭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以,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势在必行。蛋鸭笼养、室内散养等模式可能是更适宜的饲养模式。

3、鸭饲料营养研究滞后


我国对肉鸭、蛋鸭生理生化、营养、饲养及饲料配制技术的研究较少,也欠深入;饲料配制缺乏科学依据,资源浪费严重。国内企业配制水禽日粮仅参考美国nrc (1994)年制定的家禽营养需要量标准或依据经验配制。但是美国nrc推荐的鸭饲养标准数据来源于鸡饲养标准,误差较大,不能用于实际生产。例如, nrc(1994)推荐的3~7周龄肉鸭日粮的能量、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3000千卡/千克和16.0%,能蛋比为187.5:1,日粮的蛋白质水平较低,不利于肉鸭生长,易引发肉鸭啄羽等发生;肉鸭0~2、3~7周龄的钙磷需要量分别为0.65、0.65和0.40、0.30%,钙、磷的需要量数据偏低,易导致肉鸭软骨症发生;肉鸭0~2、3~7周龄日粮的蛋氨酸、赖氨酸需要量分别0.40、0.30和0.90、0.65%,上述数据较低,将显著抑制肉鸭生长,降低饲料转化率;国内外关于肉鸭微量元素cu、fe、mn、zn、se、i、co、cr等的需要量及维生素a、d、e、k、烟酸、核黄素、胆碱和叶酸等需要量研究报道很少,nrc推荐的数据量十分有限。因此,深入研究并制定中国肉鸭、蛋鸭饲养标准已经迫在眉睫。表4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试验研究取得的数据,供参考。

4、疾病对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危害十分严重。一方面疾病危害家禽健康,降低家禽的生产性能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食品安全性带来隐患,危害人类健康。能否严格控制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家禽养殖业能否健康发展、家禽产品能否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鸭与鸡相比,抗病力较强。但是我国现行饲养模式粗放,不利于鸭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部分从业者对家禽疾病存在严重的错误认识,即“重治轻防”,对防疫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近年来,禽流感、小鸭肝炎、鸭浆膜炎、大肠杆菌等疾病已经给我国的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两年来,全球已有27个国家发生h5n1禽流感病例,约1.5亿只禽鸟因禽流感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亿美元。在2005年,我国为防控禽流感扑杀家禽多达2257.12万只,政府对扑杀家禽给予的财政补贴达到 2亿多人民币。我国肉鸭年出栏量约24亿只,成活率平均按95%计算,每年因疾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到18亿元,因疾病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兽医卫生开支加大和其它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因而,需要建立科学的家禽疾病预防体系,坚决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为了阻断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的侵入,应在科学免疫的基础上,提高鸭的生活环境质量、卫生水平、饲料品质和饮水安全;加强对设施、工具的清洁和消毒;及时无害化处理粪便、垫料和废弃物等。

5、饲料是人类的间接食品,其安全性关乎人类健康。近年来,生产者为了提高动物的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饲料成本等,在畜禽饲料中广泛使用肉骨粉、油脂等动物性饲料;滥用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砷制剂等生长促进剂;造成危害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事件多次频繁发生。如:疯牛病事件、盐酸克伦特罗事件、二恶英事件、霉菌毒素中毒事件等,给有关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损失。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性关注,这对中国鸭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出了挑战。2006年11月12日,cctv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报道: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生产的红心鸭蛋含有高剂量(5.4毫克/千克)的具有高度致癌作用的工业染料—苏丹红ⅱ号。目前药物残留和疫病控制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家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影响了养鸭业的发展。众所周知,日本自 1990年以来一直对我国出口的禽肉产品实施严密监测,近2年来监测的力度和范围更大。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部分标准,如无公害食品:肉鸭和蛋鸭饲养技术规范、兽医防疫准则等,但尚不完善。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家禽生产工艺及技术、有毒有害成分检测技术、兽药使用法规与标准、产品标准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有关标准和法规,并严格执行。

在肉鸭和蛋鸭生产过程中,应严格禁止使用国家严禁使用的各种兽药;禁止将抗生素、有机砷制剂等有毒有害物质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屠前停药期的规定,以免药物残留超标。

6、产品深加工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是鸭产品生产大国。但是,目前国内市场上鸭肉、鸭蛋产品结构单一,高级加工产品少,名牌产品少。同时产品包装工艺落后,影响了产品原有风味,缩短了产品保质期,制约了鸭业发展。而产品深加工能够增加产品品种,延长产品保存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扩大产品销售量,提高经济效益;其次,深加工还可变废为宝,提高鸭初级产品利用率,充分挖掘禽体的经济价值。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存在多种美味的鸭肉、鸭蛋传统加工工艺。为了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何将民间已经存在的鸭肉、鸭蛋加工方法转变为工业化生产,将极大的丰富我国鸭肉和鸭蛋食品的种类。

7、市场信息系统有待建立完善

信息是生产力。充分发挥信息对肉鸭、蛋鸭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肉鸭蛋鸭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消费等信息体系尚未形成,农户和小规模生产者获得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难以准确判断评估市场的供求关系、风险、生产成本和收益,往往造成盲目生产、销售困难重重、经济损失惨重。市场信息体系能够帮助生产者了解国内外鸭肉、鸭蛋产品的供求关系、贸易水平、价格变动趋势、产品品质要求、相关产业动态,以指导生产经营者制定生产计划,避免盲目生产造成损失。

五、我国养鸭业发展趋势

1、产业化水平迅速提高

尽管我国肉鸭和蛋鸭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发展较晚,但是借鉴了猪、鸡养殖业的发展经验,具有起点高的特点,产业化格局正在迅速形成。国内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加农户,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模式,集种鸭饲养、种蛋孵化、饲料加工、商品鸭饲养、屠宰加工、羽绒生产加工等与一体。这种生产模式产、供、销组织严密;公司和农户结合紧密,效率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产、学、研”有机结合将促进产业升级

“产、学、研”实现有机结合,能够将科研单位、大学的技术、人才、信息优势与企业的技术、人才、信息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能壮大企业的科技力量,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又能为科研教学单位提供资金支持,为科技人员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不失为一种助农增收的新思维。

3、安全、优质、高效成为未来肉鸭和蛋鸭生产的目标

安全卫生和营养保健是今后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必然趋势。纯天然、无公害、低残留、营养丰富、色、香、味均佳是消费者永远追求的目标。国内消费者对鸭肉、鸭蛋产品的要求将向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养平衡、安全保健的方向发展。鸭抗病能力强,发病率低,常用饲料中无需添加任何药物,鸭肉、蛋产品中应该无(或低)残留问题;鸭肉产品为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因此,肉鸭和蛋鸭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应采用科学、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加工方法,满足消费者对未来食品安全、优质的需要,实现高效生产。

我国具有悠久的养鸭历史,早在公元前500年,我国就有大群养鸭的记录,现今我国已成为世界肉鸭和蛋鸭生产第一大国。2007年,我国肉鸭年屠宰量超过30亿只,生产鸭肉超过500万吨,肉鸭饲养量约占世界饲养总量的72%,肉鸭养殖业每年消耗饲料约2000万吨;成年蛋鸭年存栏量约为3.5亿只,年生产鸭蛋超过600万吨,占世界禽蛋生产总量的1/4,蛋鸭年消耗饲料约1700万吨;我国鸭业年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
近年来,世界养鸭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2007年全世界鸭存栏量为10.54亿只,与2002年存栏量的9.48亿相比增长了11.2%,目前世界人均鸭消费量达0.6只。养鸭数量最多和鸭肉产量最大的是中国,其次是法国。2007年世界鸭肉产量达到了近810.2万吨,饲养的鸭品种主要以番鸭为主,其次是骡鸭和北京鸭。骡鸭主要用于肥肝生产,肥肝在鸭产品里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养鸭业的生产效率取得了一些进步,生产成本与肉鸡相比,有了自身的优势:首先是商品肉鸭的生产性能有所提高,饲料转化率逐渐提高,目前料肉比已达到2.0∶1;其次是种鸭性能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种蛋孵化率稳中有升。
虽然我国养鸭业规模在不断发展和扩大,但目前养鸭业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养鸭业生产力水平低,鸭的出栏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饲养条件落后,饲养者文化水平较低,对科学管理技术接受能力差;我国畜禽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政府部门和许多养殖者环保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不重视,造成畜禽养殖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针对目前养殖业现状和薄弱环节,我国养鸭业应往以下方向发展:
(1)建立水禽良种繁育体系。水禽良种繁育体系以肉鸭、蛋鸭的良种繁育中心为龙头,以我国自己的优良品种为主体,分别设立全国性和地区性的育种场、繁殖场,形成良种繁育体系。
(2)建立大型商品鸭生产基地,形成行业集团。我国水禽生产应采取放牧饲养与集约化饲养两种方式并存的方针,在有条件放牧的地方,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村的廉价劳动力,发展滩涂养鸭、稻田养鸭、江河湖泊养鸭、鸭鱼结合等。同时,在适宜水禽发展的地方,建立若干大型的养鸭生产基地,形成各种行业集团,如肉鸭加工集闭、水禽肥肝集团、水禽羽绒裘皮集团、饲料集团等,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使科学技术能有效地融入生产,提高商品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3)发展蛋鸭集约化饲养工艺。我国目前蛋鸭饲养方式以放牧或圈养为主,因而在缺水低温地区无法推广,今后的蛋鸭生产应该实行集约化饲养和放牧、半放牧结合的方式,保证鸭蛋的稳产和高产,提高饲料转化率。
(4)树立安全、优质、高效的肉鸭和蛋鸭生产目标。安全卫生和营养保健是今后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必然趋势,国内消费者对鸭肉、鸭蛋的要求将向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养均衡、安全保健的方向发展。因此,肉鸭和蛋鸭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应采用科学、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加工方法,满足消费者对将来食品安全、优质的需要,实现高效生产。
(5)加强技术研究,拓展国外市场。鸭产品一直是我国外贸传统出口商品,在日本、韩国、欧盟等市场均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近年来,由于国外官方检疫机构对进口鸭产品安全、卫生、健康的严重关注,已影响到我国鸭产品的正常出口。因此,我们应加强技术壁垒研究,完善我国疫病防疫体系,在饲养中注重疫病防治,严格控制好疫病,并注重动物及动物源食品残留监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拓展国外市场。

一、养鸭业是我国的特色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的养鸭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500年,我国就有大群养鸭、食用鸭肉和鸭蛋的记载。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养鸭业迅速发展,饲养量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递增。根据fao的数据统计:2005年我国鸭存栏量超过7.25亿只,占世界总存栏量的72%左右,鸭肉、鸭蛋、羽绒产品已经出口到欧盟、东南亚及日本、南韩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中国羽绒(毛)年产量达到36.0万吨,鸭绒(毛)约占75%,羽绒制品2005年为国家创汇18亿美元,约占世界羽绒品出口量的55%。我国2005年成年蛋鸭的存栏量约为3.0~4.0亿只,约占我国禽蛋总产量的20.0%。

我国2005年鸭肉、鸭绒初级产品的年总产值已经达到500亿元,鸭蛋总产值约380亿元。蛋鸭、肉鸭业年消耗配合饲料约3000万吨,价值450亿元,同时带动羽绒、食品加工、餐饮等行业发展。因此,肉鸭养殖业是我国农民就业、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表1列出了2004年我国肉鸭、蛋鸭主要养殖省、区的生产情况,其中的数据是本文作者查阅大量资料,经过多种途径获得的,可能有误差,仅供参考。

二、鸭肉和鸭蛋产品是我国居民的传统营养食品

鸭肉和鸭蛋产品是我国居民传统的十分重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风味独特,富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全聚德为代表的“北京烤鸭”驰名中外,“南京咸水鸭”、“两广烧鸭”、“四川樟茶鸭”、“福建卤鸭”、“杭州老鸭煲”等等深受我国消费者青睐。北京烤鸭、南京咸水鸭的加工过程考究、工艺复杂,年消费量均超过3000万只,杭州老鸭煲具有传奇文化,近两年来的消费量已经超过2000万只。可见鸭肉类食品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全聚德烤鸭包含着深刻的中华饮食文化底蕴,已经成为国内饮食行业的驰名品牌。

鸭蛋是我国居民的重要食品,更是南方居民的传统食品。咸鸭蛋、松花蛋、皮蛋、槽蛋等鸭蛋加工产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加工方法和工艺简单,容易操作,能有效保持鸭蛋的风味和营养。我国加工的咸鸭蛋、松花蛋和皮蛋等产品已经出口到美国、东盟、日本、南韩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

食品安全、营养、保健已经成为21世纪食品生产的主旋律。鸭肉产品属于高蛋白、低脂、低胆固醇食品。我国自明朝起就有关于北京鸭具用滋养强身功效的记载:“鸭,甘凉,滋五脏之阴,清虚痨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浸,止咳息惊,消螺蛳积”。现代营养学家更将鸭肉、鹅肉一起推崇为人类的保健食品。随着鸭产品的营养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接受,鸭产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表2和表3分别列出了北京鸭胸肉和鸭蛋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四、中国养鸭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1、传统肉鸭和蛋鸭品种不能满足产业化生产的需要

我国的肉鸭品种包括系列北京鸭、番鸭和多个肉蛋兼用型品种。北京鸭的本品种选育和品系选育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其生产性能包括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等指标已经和英国樱桃谷农场、法国克力莫公司、美国枫叶公司培育的北京鸭配套系处于相同水平。但是,这种大体型肉鸭品种(包括外国公司培育的北京鸭配套系)均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的需要。表现为沉积脂肪能力强、胸腿肉率低、皮脂率高,过肥,适宜制作烤鸭或分割鸭。在制作我国传统肉鸭食品如咸水鸭、樟茶鸭、酱鸭等时,品质较低,适口性差;我国市场需要大量的胸腿肉率高、肉质好、活体重在2.0~2.5千克的高饲料转化效率的肉鸭品种。北京鸭系列品种为大体型肉鸭品种,在30日龄时体重已经达到2.0~2.3千克,但胸肉重仅有20克左右,胸肉率约2.5%,充分表现出瘦肉率低的“空壳”特性,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培育小体型优质肉鸭新品种(系),建立繁育体系在我国肉鸭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我国的兼用型鸭品种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效率低,需要改进提高。另外,随着我国养鸭业迅速发展,养殖密度已经大幅度提高,疾病危害更加严重,培育优质、抗病力强的肉鸭新品系十分重要。

我国的蛋鸭品种资源丰富,繁殖性能高。如绍兴鸭500日龄的产蛋量能够达到330个,金定鸭能达到280个。但是,绍兴鸭、金定鸭等品种性成熟晚、饲料转化效率低、抗病力弱。我国蛋鸭市场更需要育成期短、性成熟早、产蛋量高、饲料消耗少、抗病力强的蛋鸭新品系。同时,青壳蛋蛋壳较厚、干物质含量相对较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我国其它蛋鸭品种的本品种选育、品系选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缺乏系统研究,个体生产性能差异大,遗传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青壳蛋鸭品种选育、早熟高产抗逆蛋鸭新品系(种)选育及其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工作将促进我国蛋鸭业快速发展。

2、饲养方式落后

我国的肉鸭养殖业主要采用低投入、开放式大棚生产模式。农村家庭庭院大棚分散饲养占全国总饲养量的90%,基础设施和设备非常简陋,饲养环境差,养殖技术落后。庭院式饲养以地面平养为主,部分养殖户采用网上平养,鸭病交叉感染十分严重,药物使用非常普遍、频繁、严重,产品卫生、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因此,改进肉鸭饲养方式将促进产业全面升级。

我国的蛋鸭养殖一直沿用传统的水域放牧、半放牧饲养方式。这种饲养模式存在以下弊端:第一,蛋鸭活动的水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或民用水污染。同时,蛋鸭活动严重污染周边水域。因此放牧无法保证蛋鸭饮水和采食安全,更不利于疫病预防和控制,容易造成疫病扩散和蔓延,严重影响蛋鸭健康及产品安全;第二,传统养殖模式下蛋鸭直接将蛋产在地面,易造成鸭蛋被粪便污染,污染率约为90%,降低鸭蛋品质;第三,占用水面及土地资源多,对水域环境的依赖程度高,资源利用率低;第四,不能对粪便进行资源化和无公害化处理,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畜禽粪便年产生量约为1713亿吨,是工业废弃物的2.7倍。其中,氮排放量约为1597万吨,磷排放量约为363万吨。随着我国蛋鸭饲养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粗放式的饲养方式将对我国水资源与环境构成威胁。并最终成为阻碍蛋鸭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以,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势在必行。蛋鸭笼养、室内散养等模式可能是更适宜的饲养模式。

3、鸭饲料营养研究滞后

我国对肉鸭、蛋鸭生理生化、营养、饲养及饲料配制技术的研究较少,也欠深入;饲料配制缺乏科学依据,资源浪费严重。国内企业配制水禽日粮仅参考美国nrc(1994)年制定的家禽营养需要量标准或依据经验配制。但是美国nrc推荐的鸭饲养标准数据来源于鸡饲养标准,误差较大,不能用于实际生产。例如,nrc(1994)推荐的3~7周龄肉鸭日粮的能量、蛋白质需要量分别为3000千卡/千克和16.0%,能蛋比为187.5:1,日粮的蛋白质水平较低,不利于肉鸭生长,易引发肉鸭啄羽等发生;肉鸭0~2、3~7周龄的钙磷需要量分别为0.65、0.65和0.40、0.30%,钙、磷的需要量数据偏低,易导致肉鸭软骨症发生;肉鸭0~2、3~7周龄日粮的蛋氨酸、赖氨酸需要量分别0.40、0.30和0.90、0.65%,上述数据较低,将显著抑制肉鸭生长,降低饲料转化率;国内外关于肉鸭微量元素cu、fe、mn、zn、se、i、co、cr等的需要量及维生素a、d、e、k、烟酸、核黄素、胆碱和叶酸等需要量研究报道很少,nrc推荐的数据量十分有限。因此,深入研究并制定中国肉鸭、蛋鸭饲养标准已经迫在眉睫。表4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试验研究取得的数据,供参考。

4、疾病对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危害十分严重。一方面疾病危害家禽健康,降低家禽的生产性能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食品安全性带来隐患,危害人类健康。能否严格控制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家禽养殖业能否健康发展、家禽产品能否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鸭与鸡相比,抗病力较强。但是我国现行饲养模式粗放,不利于鸭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部分从业者对家禽疾病存在严重的错误认识,即“重治轻防”,对防疫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近年来,禽流感、小鸭肝炎、鸭浆膜炎、大肠杆菌等疾病已经给我国的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两年来,全球已有27个国家发生h5n1禽流感病例,约1.5亿只禽鸟因禽流感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亿美元。在2005年,我国为防控禽流感扑杀家禽多达2257.12万只,政府对扑杀家禽给予的财政补贴达到2亿多人民币。我国肉鸭年出栏量约24亿只,成活率平均按95%计算,每年因疾病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到18亿元,因疾病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兽医卫生开支加大和其它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因而,需要建立科学的家禽疾病预防体系,坚决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为了阻断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的侵入,应在科学免疫的基础上,提高鸭的生活环境质量、卫生水平、饲料品质和饮水安全;加强对设施、工具的清洁和消毒;及时无害化处理粪便、垫料和废弃物等。

5、饲料是人类的间接食品,其安全性关乎人类健康。近年来,生产者为了提高动物的生产水平和饲料转化效率、降低饲料成本等,在畜禽饲料中广泛使用肉骨粉、油脂等动物性饲料;滥用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砷制剂等生长促进剂;造成危害人畜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事件多次频繁发生。如:疯牛病事件、盐酸克伦特罗事件、二恶英事件、霉菌毒素中毒事件等,给有关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损失。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性关注,这对中国鸭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出了挑战。2006年11月12日,cctv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报道: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生产的红心鸭蛋含有高剂量(5.4毫克/千克)的具有高度致癌作用的工业染料—苏丹红ⅱ号。目前药物残留和疫病控制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家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影响了养鸭业的发展。众所周知,日本自1990年以来一直对我国出口的禽肉产品实施严密监测,近2年来监测的力度和范围更大。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部分标准,如无公害食品:肉鸭和蛋鸭饲养技术规范、兽医防疫准则等,但尚不完善。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家禽生产工艺及技术、有毒有害成分检测技术、兽药使用法规与标准、产品标准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有关标准和法规,并严格执行。

在肉鸭和蛋鸭生产过程中,应严格禁止使用国家严禁使用的各种兽药;禁止将抗生素、有机砷制剂等有毒有害物质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屠前停药期的规定,以免药物残留超标。

6、产品深加工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是鸭产品生产大国。但是,目前国内市场上鸭肉、鸭蛋产品结构单一,高级加工产品少,名牌产品少。同时产品包装工艺落后,影响了产品原有风味,缩短了产品保质期,制约了鸭业发展。而产品深加工能够增加产品品种,延长产品保存期,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扩大产品销售量,提高经济效益;其次,深加工还可变废为宝,提高鸭初级产品利用率,充分挖掘禽体的经济价值。

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存在多种美味的鸭肉、鸭蛋传统加工工艺。为了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何将民间已经存在的鸭肉、鸭蛋加工方法转变为工业化生产,将极大的丰富我国鸭肉和鸭蛋食品的种类。

7、市场信息系统有待建立完善

信息是生产力。充分发挥信息对肉鸭、蛋鸭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肉鸭蛋鸭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消费等信息体系尚未形成,农户和小规模生产者获得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难以准确判断评估市场的供求关系、风险、生产成本和收益,往往造成盲目生产、销售困难重重、经济损失惨重。市场信息体系能够帮助生产者了解国内外鸭肉、鸭蛋产品的供求关系、贸易水平、价格变动趋势、产品品质要求、相关产业动态,以指导生产经营者制定生产计划,避免盲目生产造成损失。

五、我国养鸭业发展趋势

1、产业化水平迅速提高

尽管我国肉鸭和蛋鸭的现代化生产模式发展较晚,但是借鉴了猪、鸡养殖业的发展经验,具有起点高的特点,产业化格局正在迅速形成。国内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加农户,或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生产模式,集种鸭饲养、种蛋孵化、饲料加工、商品鸭饲养、屠宰加工、羽绒生产加工等与一体。这种生产模式产、供、销组织严密;公司和农户结合紧密,效率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产、学、研”有机结合将促进产业升级

“产、学、研”实现有机结合,能够将科研单位、大学的技术、人才、信息优势与企业的技术、人才、信息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既能壮大企业的科技力量,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又能为科研教学单位提供资金支持,为科技人员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不失为一种助农增收的新思维。

3、安全、优质、高效成为未来肉鸭和蛋鸭生产的目标

安全卫生和营养保健是今后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和必然趋势。纯天然、无公害、低残留、营养丰富、色、香、味均佳是消费者永远追求的目标。国内消费者对鸭肉、鸭蛋产品的要求将向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养平衡、安全保健的方向发展。鸭抗病能力强,发病率低,常用饲料中无需添加任何药物,鸭肉、蛋产品中应该无(或低)残留问题;鸭肉产品为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因此,肉鸭和蛋鸭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应采用科学、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加工方法,满足消费者对未来食品安全、优质的需要,实现高效生产。

农村养鸡、鸭现在有多大利润?(散养鸭子利润怎么样?)
答:这里只说普通农户养鸡养鸭,而不说大型的养殖场。这么多年,总体上来说,养鸡养鸭比养猪养牛稳定性,农村倒闭的养殖户,养猪养牛的多些,而养鸡养鸭的少些。农村个体养殖户,一般每户养殖规模在一千多只到一方只,一般夫妻经营,或再雇一、二个帮工,鸡饲料有人供应,鸡蛋或成品鸡有人收购。鸡蛋的价格随...

养鸭前景如何
答:1、养鸭前景介绍。目前在我国,养鸭养鹅的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对养鸭的养殖户们来说,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不仅是因为人们喜欢吃羊肉,而且鸭子的养殖周期也非常短,如果是规模化养殖的话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2、养鸭前期都需要注意事项。首先我们在养殖鸭子之前要选择好地址,因为刚买来的鸭子...

养鸭的市场前景广阔,高效养鸭技术要点有什么?
答:在麻鸭品种当中,金定鸭是蛋用型鸭的优秀代表,体型狭小,轻盈结实,全身羽毛赤麻色,早熟高产,体重三至四斤左右,年产蛋量可达三百个,而且耐劳健走,勤于喂食,极适宜于放牧饲养。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养鸭的市场前景广阔,高效养鸭技术要点有什么?1.选择好鸭子的品种 对农民朋友来说,鸭子是...

稻田养鸭防治杂草技术
答:稻田养鸭系统中,鸭子生活于稻田中,可起到为水稻防治害虫、除杂草、抑病、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提高水稻抗性和稻米品质,在优质稻米、绿色稻米甚至有机稻米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稻田养鸭对杂草的防控效果沈建凯等(2010)于2008年在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稻鸭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进行了规模稻鸭...

农村养蛋鸭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前景和市场如何呢?
答:近年来,鸭蛋的整体发展相对稳定,前景十分广阔。此前,它受到经济效益的影响,但并没有破坏鸭蛋的销量。目前鸭蛋产业链已进入稳定发展态势,品质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北方养鸭的条件有限,但需求是恒定的,因此前景仍然非常可观。第二,利润和周周期都很快。在一个产蛋周期内,每只鸭蛋可...

国内外养鸭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如何?
答:我国具有悠久的养鸭历史,早在公元前500年,我国就有大群养鸭的记录,现今我国已成为世界肉鸭和蛋鸭生产第一大国。2007年,我国肉鸭年屠宰量超过30亿只,生产鸭肉超过500万吨,肉鸭饲养量约占世界饲养总量的72%,肉鸭养殖业每年消耗饲料约2000万吨;成年蛋鸭年存栏量约为3.5亿只,年生产鸭蛋超过600万吨...

养一万只合同鸭利润是多少
答:通常情况下,有合同能够降低风险,但是养鸭依旧会有一定风险,如果没有养殖经验就去养鸭,风险则会更大一些。2、鸭子的养殖前景 (1)鸭子的生长周期短,在1年内可以多次养殖,回本比较快,而且如果是在农村进行养殖的话,投资成本也低。(2)养鸭子不光能靠着销售活鸭赚钱,而且还可以靠销售鸭蛋来赚钱...

养高邮鸭赚钱吗?高邮鸭养殖成本、利润及前景
答:高邮鸭在我国很有度,市场行情也不错,而且多年较为稳定,所以只要能养好鸭子,和销路,那么赚钱是肯定的。而且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高邮鸭养殖也从以前的单一养殖到现在的鱼鸭混养,这又提高的养殖利润。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未来高邮鸭养殖前景依然看好。养高邮鸭赚钱吗?养高邮鸭是能赚钱的。1、...

2018-09-14
答:养鸭的前景 养鸭业一直是我国农村经济收人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在近几年,养鸭业的发展态势持续高涨,产值平均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据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鸭产品的年产值已经接近300亿元人民币,产品远销欧盟、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2017年,我国惠农政策将进一步推进,鸭...

我们孝感有农户和六合合作养鸭的项目,不知前景怎样?有没有赚头?_百度...
答:特别是我国作为世界水禽第一生产大国,在养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品种资源优势。养殖业户与专业集团合作养鸭,由专业集团提供鸭苗、饲料、技术和成品鸭回收等全方位服务,引导养殖户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以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目的,其前景是广阔的,也是养鸭产业发展的方向。祝孝感广大养鸭农户...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