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中的所得税是怎么计算的?

利润表中 所得税费用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
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资及薪金的14%)、工会费(2%)、职工教育经费(8%)、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纳税调整减少额: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即发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即转回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即发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即转回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也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或验算上述方法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如果当期没有发生税率变化,则简单至极,只需考虑永久性差异(即税法根本不让抵扣的税会差异)的影响。

扩展资料:
企业在损益类科目中需设置“所得税费用”,使用该科目时需注意:
(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2)本科目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
(3)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②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比照上述原则调整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及有关科目。
(4)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所得税费用

举一例子说明。

某企业利润表节选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
减:主营业务成本:50万元
减: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万元
主营业务利润:49万元
减:营业费用:10万元
减:管理费用:20万元
减:财务费用:9万元
营业利润:10万元
减:营业外支出:3万元
利润总额:7万元

假设上述营业外支出系支付的违法税法的罚款,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25%,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则,根据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制度)(2005前)的有关规定:

纳税调增额 = 3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 = 7 + 3 = 10万元
应交所得税 = 10 * 25% = 2.50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 2.50万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50万元

完成上述利润表:

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
减:主营业务成本:50万元
减: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万元
主营业务利润:49万元
减:营业费用:10万元
减:管理费用:20万元
减:财务费用:9万元
营业利润:10万元
减:营业外支出:3万元
利润总额:7万元
减:所得税 2.50万元
净利润 4.50万元

由此例可见:
1、纳税调整是税务上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一个步骤,与会计核算、利润表编制无关。即纳税调整不需要进行任何的会计处理。

2、应纳税所得额等于利润总额加(减)纳税调增(减)事项。

3、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

4、根据计算得出的应交所得税,借记“所得税”科目,贷记“应交税金”科目。这就是说,“所得税”科目核算反映的是企业交纳承担的所得税费用,不是应纳税所得额。

当期所得税费用就是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所得税税率(25%),其中应纳税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纳税调整增加额:税法规定允许扣除项目中,企业已计入当期费用但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的金额。

如超过税法规定标准的职工福利费(职工工资及薪金的14%)、工会费(2%)、职工教育经费(8%)、业务招待费、公益性捐赠支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以及企业已计入当期损失但税法规定不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如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

纳税调整减少额: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亏损和准予免税的项目,如前五年内未弥补亏损和国债利息收入等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即发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即转回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即发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注: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即转回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也可以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计算或验算上述方法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如果当期没有发生税率变化,则简单至极,只需考虑永久性差异(即税法根本不让抵扣的税会差异)的影响。

扩展资料:

企业在损益类科目中需设置“所得税费用”,使用该科目时需注意:

(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2)本科目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

(3)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②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企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比照上述原则调整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及有关科目。

(4)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看上去非常复杂,其实套路很简单,关注三步!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尤其是对税法不认可的地方进行重新计算。第二步,做账。尤其要关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第三步再倒推出所得税费用。记住,所得税费用是倒推出来的!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是怎么计算的?----利润*25%计算得出。

利润总额*25%=企业所得税

(收入-费用-债务利息)*所得税税率

如何利用所得税年报表计算成本利润率
答:你好,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经营成果的报表,可以看出企业盈利情况,在填写表中所得税费用的时候,需要知道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是怎么计算,公式是(会计利润(利润总额)+纳税调增项目-纳税调减项目)×适用税率(25%/20%/15%/10%),这个税率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会计利润(...

利润表里面的数只有所得税不知道,求怎么样计算所得税?
答:1、如果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 所得税额=利润总额*25 2、如果存在纳税调整事项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会计利润+(-)纳税调整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25%或20%)3、如果会计核算不健全,由税务机关核定增收 应...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如何算
答: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季度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本年累计*适用税率—以前季度预缴税额。 计提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是,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缴纳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是, 借:应交税费—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利润表中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
答:利润表中的所得税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求得的。因为,在会计实际操作时,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时常存在差异。其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目的不同。企业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为了达到财务会计的目的,即尽量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所得税利润总额怎么算?
答:所得税利润总额其实叫应纳税所得额。目前有两种计算方法:1是直接法。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2是间接法。公式: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如果你是考税法两种方法都要会,你要考会计或者实际工作一般用间接法。针对间接法我在给出一个更...

利润表平均所得税率怎么算
答:利润表平均所得税率=所得税费用/收入*100 利润表平均所得税率=所得税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100 实际上,利润表平均所得税率就是收入的所得税税负率。扩展阅读:所得税是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和征收的百分比不尽相同,有时还分稿费收入、工资收入以及...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怎么算阿?
答:给你公式,自己尝试计算一下吧。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利润总额-投资收益)*33 ...

财务报表中的所得税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答:利润表中的所得税=(会计利润(利润总额)+纳税调增项目-纳税调减项目)×适用税率(25%/20%/15%/10%)。所得税,是指对所有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总称。有些国家以公司为课税的称作企业课税,这经常被称为公司税,或公司收入税,或营利事业综合所得税。有些国家以个人收入课税的。个人所得税为...

企业的损益表中的所得税怎么算
答:利润表中的所得税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求得的。但在会计实际操作时,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有时会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目的不同。企业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为了达到财务会计的目的,即尽量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

企业所得税 是利润表上的那个数值
答:企业所得税是利润表上的利润总额乘所得税税率,一般一个季度一算。七月份的就是应该是四、五、六三个月的当月利润总额合计去计算所得税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