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精神是什么

什么是两会精神~

“两会”是指全国到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两会”,常在相近的时间内召开。

“两会精神”,是指此“两会”所通过的决议的思想、精髓与灵魂。

所谓“两会”,就是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2011年的“两会”非比寻常,它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五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等各方面犹如走台阶一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抓紧解决“入园难”等热点问题

“入园难”、“择校热”带来的困扰,几乎让每一个孩子的家长感同身受。政府工作报告回应说,将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幼教经费一直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1.3%左右,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支出一般达到3%以上。报告对现状的判断符合客观实际,没有回避矛盾,表明当前存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已经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报告提出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让人充满期待,与之相应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增长措施也让这一难题的解决有了支撑,使人踏实。

就业:投入423亿元扶助和促进就业

一方面沿海地区用工难,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当下就业形势凸显的两难局面广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回应说,要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就业难与用工难同时出现,并不是一对矛盾,最后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沿海地区缺工很大程度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现代服务业占比太低,要加快发展,对这两个问题都要高度重视。报告提出的扶助和促进就业的一系列举措将有力地促进这个两难问题的解决。同时,就业难使得公平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对此,报告给了明确关注,显示政府将会更加重视就业过程中的公开透明度,努力保证公平就业、和谐就业。

控通胀:绝不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正常生活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并明确表示,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报告提出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针对性强,对症下药,必将带来更加明显的成效,力保今年物价调控目标的完成。

医改: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医改五项重点今年已进入三年攻坚的“收官”之年,人们对此寄予厚望。政府工作报告回应说,2011年要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同时,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2011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比比去年的120元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每人每年为200元。

经过两年改革,新的医药卫生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特别是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现在的关键是如何一步步把保障水平提高上去,让老百姓享受到医改越来越多的实惠。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安排,说明政府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决心。今后政府的财政支出,就是要向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倾斜,不断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保住房:重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稳定房价。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年度住房建设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严格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有效遏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报告提出的要求可以看出,今年的房地产调控重在执行力上下功夫。

通过对“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党和政府必将带领我们走向繁荣富强。党和政府的决心和各项措施的力度也让我们心生欢喜,更加坚定了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和人民做贡献的决心!

改善和保障民生、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缩小贫富差距、加强房产市场调控、反腐倡廉、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城市拥堵整治、应对物价上涨、医疗体制改革、维护公共安全、加强安全生产、校车安全、网络文明建设、耕地保护、产业结构调整、教育公平问题、解决就业难问题、提高公共交通能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人口老龄化、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2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建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议程为,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和批准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2年中央预算;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议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议案;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日前召开的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明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主席会议决定将这一草案提请政协十一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审议。
  虽然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的会期还需要政协十一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审议,但按照全国两会召开时间上的惯例,全国两会会期将于3月初开始。

着重抓好民生工作,一切工作以人民为基础和前提!



全国两会精神主要内容(全文)
答:全国两会精神考点三: 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地如何确定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绘制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无疑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此外,教育、医疗、环境、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一直是省级地方两会舆论场中的热门话题。新的一年里,各地政府将作出哪些民生承诺和部署...

两会2022年主要内容精神概括:今年两会重点内容是什么?
答:2022目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此次的两会主要涉及婚育、防疫、打拐、教育等,那两会2022年主要内容精神概括是什么?今年两会重点内容是什么?一、两会2022年主要内容精神概括:1.两会2022年主要内容精神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近期我国从需求到供给,外贸、服务业、工业经济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稳定经济的...

两会精神是什么
答:这次民主、团结、和谐、务实的大会,凝聚了共识,提振了信心,确定了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政治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贯彻落实好两会精神,统一思想...

两会精神是什么
答:总结了上一个五年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提出了新的五年建设计划,两会坚持改革创新和推动科学发展,坚持关注民生,集中讨论了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许多重大问题。

2022两会精神内容要点概括
答:两会精神是什么? - : 树新风 促和谐...两会精神是什么 : 1、经济增长目标经过认真比较、反复权衡,把增长预期目标定在7.5%左右,兼顾... 文章2014全国两会精神 两会主要内容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66280999... 两会精神指的是什么? : 两会精神解读如下: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

两会精神的感悟有哪些?
答:两会精神的感悟有如下:1、从大江南北赶来的代表委员,不少人数天前还扛着锄头、攥着粉笔、握着手术刀,将把这力量与信心化作国家的意志。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与荣光。从笔端流淌的议案提案,凝结着时光里的经验与故事。2、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看看过去八年...

两会精神感悟2022大学生是什么?
答:传承革命薪火,夯实信仰根基。当代青年要回味百年征程,传承革命精神,牢记先辈先烈救亡图强初心,在理论武装中汲取信仰力量。克服“本领恐慌”,切实学好初心使命这门«专业课”,坚持带着“问题”学、带着”目标”学,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钉子”精神做党历史的«传承者”;以精雕细...

今年两会主题精神是什么
答:3月16日,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组织聊城华鲁党支部开展“学习贯彻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主题党课活动。此次党课活动以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为主旨,以深化思想学习教育、促进党建业务融合为根本,多形式多维度领会全会精神,力求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会议围绕“2021年工作回顾”“2022年经济发展总体要求...

两会精神的作文题目400左右是有什么?
答: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坚定信心勇气,重建美好家园;鼓舞着...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