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里的反切是什么意思?

《说文解字》里从字的意思~

“从”是《说文解字》的一个术语,表示一个字的意符,比如上面的“从一从兀”,表示一、兀都是元的意符,也就是说“元”字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含义与“一”“兀”有关联,当然这个“元”字的说解释受到当时条件的局限,并不可靠。
《说文解字》在注释会意字的时候采用“从某从某”的格式,表示这个字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含义与构成这个字的几个部件相关。还可以看到一种是“从某某声”,这种就是形声字,“从某”表示意符,“某声”表示声符,这个应该很好懂。
还有一种是“从某从某,某亦声”,这种字称为会意兼形声,比如“娶”的说解就是“从女从取,取亦声”,就是说“取”既与意义有关,又与读音有关。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都分上下两篇,实为三十卷。共收字头9353个,重文(古文、异体等)1163个,字头以小篆为准,兼有古文、籀文等异体。
《说文解字》首创汉字部首,全文共分部首540个,从“一”部开始到“亥”部结束,同部字的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并用“凡某之属皆从某”标明。
正文部分重点在字形的分析,“说文”以“文”(独体为主);“解字”重点在字义的解释,以“字”(合体为主),小篆是全书的说解对象,通过字形的分析,来肯定字的性质和类型,说明文字义形音三种要素和三者的密切关系,说解次序就是对每个字先说解其意义,次说形体,后说读音,全书以“六书”为书例,统全书文字。
《说文解字》里的“古文”,今依大徐本所注明的重文字数是474个,主要指汉代所发现的孔子壁中书及《春秋左氏传》。就许书所列古文形体来看,与魏石经古文、宋郭忠恕《汗简》所辑传抄古文字形皆近。这种文字也称为“蝌蚪文”,是战国时代通行于齐、鲁、三晋之间的一种古文字书迹。

反切是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方法,即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 古人因为没有拼音文字,用两个汉字来注一个字的 反切原理  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反切与拼音主要有3点不同:
  ①拼音是用一个或几个音素符号来表示声母、韵母的实际音值,而反切所用的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音节,单纯表示辅音的汉字不存在,以元音开头的汉字也是少数。所以代表声母的反切上字不能不带韵母,代表韵母的反切下字又常常带有声母。这样,代表声母和韵母的反切上下字都含有多余的成分,在拼合的时候,必须去掉多余的成分——上字的韵母、下字的声母。进一步细说反切的原则应该是这样:反切上字只取它的声母,不计较它的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只取它的韵母和声调,不计较它的声母。
  ②理想的拼音字中的一个声母或一个韵母,只能用固定的一个或一组字母表示,绝不允许随意更动;反切上下字的选用则是灵活的,选用与被切字声母、韵母相同的任何字做反切上下字,都不会改变被切字的实际读音。例如,“孤,古胡切”。假如上字不用“古”,而用“过”、“姑”、“公”等字,下字不用“胡”,而用“乎”、“吴”、“都”等字,被切字的读音都不会变。这是因为前者声母都是[k],后者韵母都是[u]。从原则上说,同一类声母或韵母,各用一个字表示就可以了。假如规定只用一个字来表示,那么就无法给这个字自身注音,因此同一类声母或韵母至少得用两个字,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远不止两个。《广韵》同类声母的上字最多有17个,同类韵母的下字也基本类似。
  ③现代汉语拼音除了有双拼法之外,还有三拼法、四拼法。从书写形式上看,一个音节可以用1~4个音素字母表示;而反切只能用双拼,只容许用两个字。即使是零声母字,也必须有反切上字。例如在普通话里,“爱,乌代切”,被切字“爱”ai是零声母。如果是拼音,声母就可以不必表示了。反切注音法,则必须用一个“乌”字代表零声母来做反切上字。即使是既有韵头又有韵尾的韵母,也只能用整个字做反切下字。例如,“劝,去愿切。”被切字“劝”的韵母是üan,包含3个音素。反切注音法只用一个与“劝”韵母相同的“愿”字做反切下字。
  反切刚刚产生的时候是容易学习和掌握的。当时一般人不仅可以通过反切认字,制造反切来注音,而且还能用反切来打哑谜、说隐语。后来反切变得难懂了,甚至有些读书人也往往不懂。这是因为语音不断发展变化,用当代音去读古人造的反切,自然不免隔膜。   今音与反切不合举例  从中古到现代,汉语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正是近现代人使用中古反切感到不方便的根本原因。语音变化对反切原则的影响很大,但大体上有规律可循。

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注释字音的方法,就是用两个字的读音来注解某个字的读音,一般是取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音调同第二个字。例如:逍,兴涛反。
这个多读些古文这方面的书,慢慢就能摸到一点规律。反切还涉及很多古音韵,有些在现代已经不用了,所以单凭反切有时并不能确切地读出被切字的音。其中也有不少不太明白的,我一般是取大意,如果不是研究音韵学,个人觉得可以不必太深入。毕竟这个要相当的功力。当作个爱好来研究一下是很好的。

具体的可以参考一下关于反切的百科。

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

通俗地说就是转换音调。为了符合诗词格律的韵律要求。其他地方用不上。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反切时,用前一个字的声母作为被注字的声母,用后一个字的韵母作为被注字的韵母。这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有时只称反或切。
例如:“刊,苦寒切。”说明刊字的声母与苦字的声母相同,而刊字的韵母与寒字的韵母相同。

说文解字里的##切是什么意思?
答: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说文解字当中每一个字当中的什么切是什么意思
答:切,学名叫反切。切就是今天“拼”(拼音的拼)的意思。举个例子:“米,莫礼切”。(段注说文P.330),这表示,用第一个反切字的声母做被解释字的声母,m;用第二个字的韵母和音调做被解释字的韵母,i。所以,米的读音就是mi,第三声。提问中说到的,“说文解字当中每一个字当中的什么切...

说文解字中有 直尼切 中句切 ...切为何意??
答: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如采老切,取采(Cai)的声母,老(lAO)的韵母,拼成“cao”这个音。这个“切”字不参加注音,只代表反切(在古书中也有写成“反”的)。

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中的"反切"是什么意思? 麻烦高手帮帮忙。
答:“反切”是注音,相当于现在的拼音。徐铉采用的反切是《唐韵》中的反切。反切注音法如下:用两个字给另一个字注音,取前一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及声调,拼出需要注音的字的读音。如:“毛,莫袍切。”意思是用“莫袍”切出“毛”的音,即用“莫”的声母m+“毛”的韵母ao,拼出mao。

说文解字当中的“切”是什么意思?
答: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例如,“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D+宗的韵母ong=冬Dong 另外,说文解字成书的时候,中国人还没有发明反切。反切 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读若"之后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又称"...

说文解字、康熙字典里的**切是什么东西,什么意思?
答:“切”(也作“反”、“翻”)前面有两个字,前面一个字叫反切上字,后面一个字叫反切下字,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这样的一种注音法。但是是用古音注音的。所以你要是没学过古音,一样看不懂。学文字学之前肯定得有起码的音韵学知识。个人建议你先读一读唐作藩先生的《音韵学概要》,再读...

古拜切什么意思?
答:许慎《说文解字》中的“古拜切”,是通过反切的方法给某一个汉字的注音。反切是古人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又称“反”、“切”、“翻”、“反语”等。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比如,诫字在古代的读音之一就是“概”,相当于汉语拼音的gai...

请问“反切”是什么意思?
答: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

《说文解字》这本书中,当解释一个字后,又有"以追切"的补充,请问这“*...
答:“切”指“反切”,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即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详见百度百科反切词条。“以追切”直白的翻译就是“以的声母与追的韵母相拼”由于中国文字读音的变化,古音与今音有所差异,所以《说文》里的很多反切不能用现代的读音硬往里套(涉及到音韵学...

说文解字中经常提到的“切”是什么意思
答:切,反,翻都是反切术语。反切简单点说就是注音。比如“东,德红切”---就是用“德(D)红(ONG)”两字来注明“东(DONG)”的声音。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