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普遍为:青涩逐步走向成熟阶段。我国大学生年龄基本为:18-23岁之间。从心理发展来看,是从青涩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心理活动具有多方面的反应多表现为:1、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但发展不成熟 2、情感情绪较大,容易受外界影响 3、意志水平与之前相比具有明显提升,但不平衡及不稳定。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控制情绪以及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学习知识与技能,为之后的社会工作及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年龄处于18-23岁之间,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处于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早期。此阶段主要的心理冲突为亲密对孤独,表现为大学生在恋爱中、与他人的友谊中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体验到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根据大多数心理观点来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认知方面:根据华纳.沙伊的认知发展毕生模型,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在社会情境中的应用处于达成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他们不再仅仅是为了好奇求学而学习,而是利用所学来达到某种目的,如职业和家庭。所以大学生对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擅长什么专业以及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会充满兴趣,一旦确定,会积极的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思维方面: 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一生中的顶峰,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创造性思维还在进一步完善,他们的思维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自我同一性方面:“自我同一性”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重要心理发展概念。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寻求自我发展过程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同时也是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个体对自身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所以建立自我同一性是大学生要解决的中心发展任务。部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已逐步完善。 大学生所需要面临的心理冲突: 独立性与依存性:也即社会化的发展,“社会化”是指社会将一个生物人转化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文化环境,参与社会生活,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承担社会角色和不断完善其社会性的社会人的过程。这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离开家庭,进入拥有一定社会气氛的大学校园,强烈渴望社会承认他们的成人资格。他们面临的环境更自由,他们渴望、要求独立,却尚未有完全独立的能力,依然需要一靠家庭,二靠学校,而我国的社会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尝试工作的大学生周全的呵护,所以大学生有独立的意识,又有依赖的行为,这种依赖性与迅速发展的独立性之间,存在现实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能考上大学者,在同龄人中属于佼佼者,故他们更具有理想性,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职业选择方面,在所难免的面临理想过高,现实无力的冲突,需要大学生面对和承担这一点,逐步调整认知,并作出努力,以获得平衡。心理避所与寻求理解的冲突。大学生既有对内心世界细致的探索的需求,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同时又渴望知己,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满足自己的需求,使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同时又需要理清与自己内在的关系。性心理与性生理的冲突。大学生的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而性心理尚处于趋向成熟的阶段,性心理与性生理发展有待获得同一性。情绪的冲突。这是最主要的冲突,以上几种冲突也会伴随情绪冲突,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有,身体角度,如果情绪冲突过于强烈,可能会出现诸多躯体疾病;心理角度,大学的环境接近社会,存在诸多竞争,而大学生尚未达到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同时,当代社会的变革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他们求知欲强,但鉴别能力尚弱,必然会引发一定的情绪冲突。 总之,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多数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他们离开父母和家庭的呵护,逐步独自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心理世界,面临的压力和困惑可想而知,再加上心理发展尚处于接近成熟还未成熟的阶段,所以,如果遇到问题处理不当,加剧内心的冲突,会导致各类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当然,与一般个体心理现象一样,大学生的心理现象也可划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倾向性以及心理构成物等形态。这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大学生仍然是少数,是令同龄人羡慕的对象,家庭的骄傲,社会的希望和未来。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其生活环境、活动的主要目标和特点、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认识等方面的不同,在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心理发展等方面亦会表现出自己的特点。[中国心理学家网]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表现如下:

一、强烈的求知欲望

一位新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上大学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我终于步入了这神圣的殿堂,一个多星期的所见所闻,令我感慨万千。清晨,桂花树下、林阴道上的读书声,仿佛是呼唤太阳的晨曲;广告栏上色彩鲜艳的各种学术讲座海报,莫非就是大学的神秘面纱;图书馆里络绎不绝的借书人好像在寻找最心爱的朋友;灯火通明的教室里,沙沙的翻书声衬托出夜晚的宁静……这一切太美了!我一定要珍惜这四年的学习机会,成为一个真正拥有知识财富的巨人。”这篇日记以浪漫的笔调描绘了大学校园的书香氛围,烘托出当代大学生热爱学习,置身于知识海洋的情景。这位新生坦率地表达了要努力获得知识财富的愿望和决心,这无疑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心声。

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反映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就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因为,大学生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无论是追求个人未来高质量的生活,还是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理想,都需要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

二、强烈的参与意识

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二是指大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校园内的各项活动。

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希望工程”的捐款里有他们的真挚爱心;在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的活动中有他们刚毅的面容;他们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热情讴歌;他们为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为社区服务感到自豪……积极的参与意识来自当代大学生日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都标志着大学生心理的社会性的发展和成熟。
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多地表现在参加校园内的各项学习、社会工作、文化体育活动中,如果说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是责任感和使命感所驱使,那么参与校园内的各项活动则多是成长动机和表现欲所驱使。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都希望能够担任一些社会工作或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从事一些社会工作、参加社团活动,能学到更多的专业之外的东西,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扩大知识面,使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同时,通过参与各项活动来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他人的赞许,以满足个人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心理需要。

三、强烈的情感和交友需要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社会的联系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的人际交往活动来实现的。一般人都会有和他人交往和建立某种关系的倾向。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挚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所谓友谊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发展起来的真挚情感,它反映着人际关系的状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感慨地说:“在大学里,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生活。生活中最宝贵的是沉甸甸的同学友谊。”是的,友谊是宝贵的。当你遇到困难时,是同学伸出热情的双手帮你渡过难关;当你受到挫折时,是同学的鼓励使你获得信心和勇气;当你感到痛苦时,是同学的安慰使你摆脱忧郁;当你获得成功时,是同学的喝彩让你感到自豪和存在的价值。这些都表明友谊对学习和生活有多么重要。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朋友,没有人际交往的人,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时常出现“孤独寂寞”、“没有朋友”的情绪体验。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较为普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真正走出早期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依赖他人”的“不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依附于人”、“利用他人”、“个人中心”、“求全责备”等倾向,偏离友谊“无私、平等、尊重”的根本原则;另一方面是缺乏社交的技巧,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善于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缺乏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等,因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④青春发育期特征。青春发育期的第二性征,男女均在19~20岁发育完成。⑤脑的发育。进入青春期后,脑的发展不论在形态上还是功能上都已成熟。二、心理特征 心理学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
答:更加独立自主,寻求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的方式。其表现为对自我形象、自我价值、人生规划等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更加自我意识强。总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多方面的,既具有积极性也具有消极性,因此,对于大学生应该采取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倾听的方式,引导他们正确看待问题,面对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如下:1、认知功能成熟,思维表现出更多的逻辑和理性色彩 认知是指个体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想法或观点,表现为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过程,包含对刺激物的解释、评价、预期等心理内容。认知功能成熟能够使个体正确认识自己,恰当评价他人,客观考察周围环境,积极适应社会生活。

大学生有哪些心理特点?
答:又由于大学校园是年轻人的世界,每个大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与同龄的异性接触,因而意识的发展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恋爱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性意识的发展带来强烈的按照性别特征来塑造个性和形象的精神向往,每个大学生都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愿望,即:成为什么样的男子或女子;另...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详细介绍如下:一、认知功能成熟:1、认知是指个体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想法或观点,表现为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过程,包含对刺激物的解释,评价,预期等心理内容。2、认知功能成熟能够使个体正确认识自己,恰当评价他人,客观考察周围环境,积极适应社会生活。大多数大学生已经...

大学生心理特点有哪些变化?
答:在大学生活中,对于一些新鲜事物表现得尤为积极,敢于挑战自己,挑战权威。二是性格更加乐观自信,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希冀。三是价值观更加多元化,接受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功利主义比较明显,比较在乎学校的哪些活动对其有利,存在积极性不足。四是自我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当面对事物...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根据大多数心理观点来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认知方面:根据华纳.沙伊的认知发展毕生模型,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在社会情境中的应用处于达成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他们不再仅仅是为了好奇求学而学习,而是利用所学来达到某种目的,如职业和家庭。所以大学生对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擅长什么专业以及未来可能从事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如下:1、自我意识逐渐清晰。大学是一个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阶段。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逐渐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优势和劣势、兴趣和爱好,形成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2、社交关系更加复杂。大学是社交关系最为复杂的...

什么是心理发展?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何特点
答:他们的智力发达,性意志增强,但是,他们的心理成熟却落后于生理的成熟。所以,大学生既具有由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形成的主导的积极面,又存在由于未完全成熟而产生的某些消极面,这就是大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大学生需要完成发展的课题,一是生理发育,尤其是性成熟引起诸多变化的理解和适应;二是从精神上和...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答:2.学习上的心理特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在我看来是处于变化的过程中的。刚进入大学可能不适应大学这种自学的学习模式,所以可能会浪费很多在学校的学习时光,课上比较自由的管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学习太过于自由散漫,当然也有一直认真好好学习的人。而当大学生逐渐适应了大学的生活,掌握了...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