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用空城计?

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

历史上的三个空城计
第一个最有名,是《三国演义》记载的,“发明者”是西晋一个叫郭冲的人。他说,诸葛亮驻守阳平关时,派魏延领大军东出攻魏,自己留万人守城。不料司马懿带着二十万大军要迎魏敌时,却同魏延兵马对不上阵,从旁边过去了,一直来到阳平关前,离城只有六十里,诸葛亮才发觉。这是候,要把魏延追回来已无可能,自己赶往魏延军中也来不及,于是诸葛亮就叫军中偃旗息鼓,大开城门,令军士数人出城洒扫。司马懿领兵来到,看见这情况,认为孔明平日谨慎持重,城内必有伏兵,便引兵退守山间。到了次日,孔明大笑对部下说,司马懿怕我的伏兵,已经退走了。探子外出打探,果然魏军都走了。
这个故事有漏洞,司马懿若怀疑有伏兵,可以驻留附近,观察虚实,何至于马上就走?小说究竟不是史书。它大可以作为民间传说,为人欣赏。
第二个是《三国演义》里没有,而在《魏略》里真实记载的故事,也在三国时代,它的可信程度,似乎比诸葛亮的要多些。
曹丕的位的时候,大将文聘镇守在江夏一带地区。有一回,孙权以五万兵马,亲自包围文聘于石阳。石阳由文聘据守已久,孙权突然来攻,刚好在连绵大雨之后,防御工事受到破坏,还未修补;壮丁也在田间劳动,未及返回。文聘认为,出城应战固不可能,闭城死守也难拒敌。他苦思之下,呼得奇计,就吩咐城里人都躲起来,让城中死寂一片,他自己又躲在官衙里,不在露面。孙权仔细度量一番,觉得非常可疑,就对部将说:“此人是曹操信赖的将领,自然非比等闲之辈。如今知我来攻,却毫不防备,必然其中大有狡诈,否则便是外面埋伏奇兵了。还是撤退为好。”于是引兵走了。
这段传闻,真假亦不可知。不管怎样,同样是空城计,放在文聘身上,小说加是坚决不干的,意义不大,反而画蛇添足。
再说南北朝时代,也有一个空城计。那是宋文帝刘义隆在位的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那时,占据北方的是北魏拓拔氏贵族,在南方的是刘裕建立的宋朝。在如今山东省北部,沿着黄河,便是北魏和宋的边界,黄河南岸的济南郡则是边境的要地。这一年,北魏出兵突然进攻济南,济南太守萧承之手下只有几百士兵,因为敌人来得意外,召请救兵已来不及。萧承之忽生一计,便叫打开城门,藏匿士兵,故意装出一片神秘的气氛。城中人说:“贼人势众,我军兵少,怎能如此轻敌?”萧承之说:“如今孤城一座,兵微将寡,势难抵敌。假如再向敌人示弱,后祸不堪设想;只有使敌人疑我埋伏,不敢进迫,才是上策。”果然唯兵大至,看见城外这般模样,十分疑惑,于是撤走了。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
这事记载于《资治通鉴.宋纪》。有人说,也许萧承之是看过郭冲写的空城计,也未可料。即使说萧承之从文聘的故事中得到启发,也不是没有可能。
诸葛亮没有用过空城计,那是虚构的

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这才上演“空城计”。
空城计,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压力被迫走投无路的一方,采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图蒙混过关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由于此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有许多主动权和机遇还掌握在对方手里,因而,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不宜使用空城计,同时,此计也不宜重复、多次地运用。

扩展资料
历史的其他“空城计”:
1、荀彧
豫州刺史郭贡率领数万人的大军来到鄄城城下,有谣言说他与吕布合谋,城中众人十分恐惧。郭贡要求会见荀彧。荀彧准备出城会面,夏侯惇等劝阻他说:“你是一州的主持人,出城必定有危险,不能去。”
荀彧说:“郭贡与张邈等人并不是老交情,如今来得这样迅速,必是还未定好策略,趁他尚未定好策略时说服他,即便他不能帮助我们,也可使他保持中立。如果先疑心他,将使他在一怒之下打定主意,投到敌人那边”郭贡看到荀彧并无恐惧之心,认为鄄城不易攻破,于是率军离去。
2、刘琨
西晋时期,曾有数万匈奴兵围困晋阳。刘琨见势不妙,如与敌军硬拼,必然兵败城破,于是一面严密防守,一面修书请求援军。过了七天援军还未到,城内粮草不济,兵士恐慌万状。刘琨登上城楼,俯眺城外敌营,冥思苦想对策。
忽然他想起“四面楚歌”的故事,于是下令会吹卷叶胡笳的军士全部到帐下报到,很快组成了一个胡笳乐队,朝着敌营那边吹起了《胡笳五弄》。他们吹得既哀伤、又凄婉,匈奴兵听了军心骚动。半夜时分,再次吹起这支乐曲,匈奴兵怀念家乡,皆泣泪而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城计

城中只剩老弱两千多人,精锐均已派出作战,诸葛亮面对来势汹汹的司马懿只能用空城计来迷惑司马懿

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
答:通过对对手的揣度,和对大局的分析,分析出如逃跑必被魏军追上,于是临危不乱,镇静自若地上演了一出空城计的好戏,同时也反映了诸葛亮胆识过人的气概。司马懿是谨慎多疑,凭借自己多年和诸葛亮交战的经验,得出诸葛亮不会铤而走险城门打开必有埋伏的结论,导致其措施了击溃诸葛亮的大好时机。

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
答:诸葛亮用空城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迫不得已:当时蜀军主力被围,城内兵力空虚,如果打开城门,可能会引起敌军的突袭,造成更大的损失。2. 心理战术: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通过让敌人产生疑虑和恐惧,从而降低敌人的警惕性,为蜀军争取时间。3. 自信:诸葛亮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智慧,他相信...

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
答:因为当时诸葛亮所守的城里只有老弱残兵,靠他们是抵挡不住司马懿的进攻的。空城计,指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它是根据我国古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

《空城计》中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
答: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这才上演“空城计”。空城计,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压力被迫走投无路的一方,采用此招,目的就是企图蒙混过关或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由于此计...

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怎么回事啊?
答: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
答:草船借箭体现出的是诸葛亮既知天时,又知人心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学识,更有胸有成竹的魄力。七擒孟获体现的是诸葛亮丰富的作战经验,以及层出不穷计谋的展现,也是对人心把控和以德怀仁的理念。空城计体现的是诸葛亮临危不惧,敢于犯险的复杂心态,更是战场博弈的集中体现,将诸葛亮的才华提升到新的...

空城计阅读诸葛亮为什么用空城计
答:为什么要摆空城计?总的来说有两种说法:一:为保全自己和蜀军,而诸葛亮又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所以就摆了个空城计。这个说法都知道,不多说。二:为保全自己和司马懿,因为司马懿知道,一旦诸葛亮死了,那么自己的日子也到头了。魏国皇帝将继续实行曹操遏制司马懿的实力。所以司马懿绝对不会杀诸葛亮...

诸葛亮用空城计的原因是什么
答:司马懿当时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并没有直接下令出兵攻城。“因为他很清楚诸葛亮一辈子用兵谨慎,从来都不会这样的大意”后来还加上诸葛亮在城楼上弹琴!讲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一个疑问,在这么经济的情况之下,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在心思去弹琴?其实对于这个疑问,可以通过《三国演义》空城计的相关描述,就...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什么要摆空城计?
答: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计囊】 空城计,是一种被动作战的被动行为,当那些实力空虚、因遭受意外...

为什么孔明能用空城计
答:就是太平静了。正好那时环境肃杀,大概是秋冬季节,时不时有风刮来,落叶翩翩,你想啊,一个你本来以为能产生动乱的地方,突然这么安静,你不怀疑啊,二诸葛还优雅的弹着古代的“小钢琴”,看似胸有成竹,所以司马懿怀疑有埋伏,鉴于他也吃过太多亏,所以空城计成功了。司马懿不会故意的,因为就知道...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