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高手帮助文言文翻译!

请平台里的大师及高手帮助如下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乞成吾愿,但用吾金。若遂吾愿,任取吾财。

下面是李澄中《游桃源山记》的原文、注释和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游桃源山记
(清)李澄中
①余读渊明《桃花源记》,谓其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如外人,未尝谓其为先也。
②庚午秋,余奉使滇南,回道桃川宫。东有桃源山,从小径入,初甚狭,久之至八卦亭。亭前多古碑,率斑驳不可读。东上有方石,为遇仙桥,水流其下,甚甘洌。南岸多方竹,有亭,今废。乃用两童子扶掖,策杖缘磴道,侧足石齿间。数折得平台,延袤可丈许,有石几,列石墩三。东壁悬泉下注,洑流苍沙中,求所谓“鸡犬”、“桑麻”者,盖杳不可得矣。土人曰:“南峰下故有洞口,其中乃秦人隐处也。前数年尚为深潭,今沙砾日积,已深二丈余矣。”
③夫妇人小子无不知有桃源者,以其得渊明之记而传也。今观遇仙桥,石床石几,恍惚若鬼物,是岂渊明之旨邪?且溪口皆崇山峻岭,欲问渔人舍舟之所而亦无焉,其非渊明所记无疑,岂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古今变迁而然邪?抑渊明好奇,偶有所闻,率而漫笔,而不核其实邪?又或痛义熙之乱,欲得所为不知魏晋者而逃焉,有所托而寄慨邪?然则士君子欲以文辞垂后世,固宜确有所据焉。勿徒快意一时,使传闻异词,滋后人之惑也。
(《小方壶斋与地丛钞》)
【注释】
1、外人:外面的人。指人世以外的人。
2、奉使:奉命出使。
3、回道:回归途中取道。道,动词,取道。
4、久之:过了很久。之,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补足音节,无实义。
5、率:一律、一概;大都。
6、斑驳:色彩错杂貌。
7、读:读取。这里指辨认。
8、东上:从东边向上走(爬)。
9、甘洌:也作“甘冽”。甘美清澄。
10、废:荒废;放弃不用的。如宋·姜夔《扬州慢》:“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11、扶掖:搀扶。
12、策杖:拄杖。也称杖策。
13、缘:动词,攀缘。现在也写作“攀援”。
14、磴道:登山的石径。
15、侧足:置足;插足。
16、石齿:齿状的石头。亦指山石间的水流。这里指石头。
17、数:读作硕,副词,屡次;多次。
18、平台: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
19、延袤:绵亘;绵延伸展。引申为长度和广度,又指面积。
20、可丈许:约一丈左右。可,副词,大约。许:副词,左右。
21、几:桌案。
22、悬泉:原形容漏壶滴出来的水。这里指瀑布。
23、下注:向下流泻。
24、洑(fú)流:原指回漩的水流。这里是动词。
25、苍沙:青沙。
26、求:寻找;探寻。
27、盖:连词,因为;由于。
28、杳(yǎo):幽深;渺茫。
29、土人:世代居住本地的人。即当地人。
30、故:原先;原来。
31、隐处:犹隐居。
32、夫:读作福,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33、恍惚:仿佛;近似。
34、鬼物:鬼;鬼怪。喻指令人怪异惊惧的事物。
35、旨:意义,目的:意旨。
36、高岸:高崖,高峻的山崖。
37、抑:或者;还是。
38、率而:轻率;随意。而,形容词词尾。
39、漫笔:犹随笔。
40、核:查证;核实。
41、所为不知魏晋者:意为“所谓‘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的人们所生活的地方”。所为,即“所谓”。不知魏晋,即《桃花源记》中所说的“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者,……的地方。
42、逃焉:逃往那里。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43、有所:有什么。
4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45、文辞:亦作“文词”。文章。
46、垂:流传。
47、异词:不同的言论和意见。
48、滋:滋生;产生。
49、惑:疑惑;迷惑;困惑。
【译文】
我读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时候,文中讲到“桃花源”里面“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狗之声到处都听得见”的景象就如同人世以外的世界,(我却)不曾认为(陶渊明师说)他们是先民的意思。
庚午年秋季,我奉命出使云南南部地区,归途中取道桃川宫。(它的)东边有座桃源山,(我们)从小路进入山中,起初(道路)非常狭窄,(走了)很久之后来到八卦亭。亭子前面有很多古碑,(碑文)都(已经)色彩斑驳,残破不堪,无法辨认了。从东面向上走,(路边)有一块方形大石,是遇仙桥,山泉从桥下流过,泉水特别甘甜清澈,泉水南岸长着很多竹子,岸边有个亭子,现在荒废不用了。于是让两个小童仆搀扶着我,拄着手杖沿着石径攀缘,我在列如牙齿的石路上艰难前行。经过多次折转来到一个平台,长宽约一丈左右,(平台上)有石桌,还摆着三个石墩。东面山壁(一条)瀑布向下流去,然后回旋在青沙石中,寻找《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鸡狗之声到处都听得见”以及“种植桑麻”的地方,大概因为太过幽深渺茫而找不到了。当地人说:“南面山脚下原来个洞口,洞里面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秦人隐居生活的地方。前几年还是一个深潭,先自爱沙砾一天一天积累,已经深两丈多了。”
这里的妇孺没有不知道桃花源的,是因为读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才流传开的。现在我看这里的遇仙桥、石床和石桌,就好像是鬼怪一样令人怪异惊惧的事物,这些难道真是陶渊明所说的地方吗?而且溪水两边都是崇山峻岭,想问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说的“渔民弃舟登岸”的地方也没人知道,这里不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记述的地方是毫无疑问的,难道(是因为)高崖变成山谷,山谷变成山陵,古今变迁而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吗?还是(因为)陶渊明好奇,偶尔听说了这样一个地方,于是随意走笔,并未查证核实它的是实际情况呢?又或者(是因为)痛惜“义熙之乱”(义熙之年间社会的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想找到一个所谓“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的人们所生活的地方而逃往那里,同时在这篇文章中有什么寄托的感慨呢?既然这样,那么士人和君子们想凭借文章流传后世,本来就应当确实有所依据啊。(千万)不能只逞(自己)一时之快,而让传闻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使后人产生困惑啊。

丁亥年晚秋,我们四位同事与全省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和同仁,聚集于黄山市,参加省法学会举办的“和谐社会与法治保障”论坛。会后,大家相约一道参加“黄山一日游”活动。前几年,我们曾数次到黄山旅游,在白鹅岭、光明顶、西海、莲花峰等景点留下串串足迹和美好的印象。而唯独没有上过天都峰。不巧的是,在“大部队”的游程中却没有登天都峰的内容。因此,我们决定随旅行社的客车进入黄山大门后在揽胜桥附近的“工人疗养院”下车单独行动,大家一致意见,这次无论如何都要一睹天都峰之“庐山真面目”。
为了真正体验一次登山之感受,留下些许难忘之记忆,我们决定不坐景区客车和索道揽车,自揽胜桥开始步行上山。沿着以往的登山栈道,从桃花溪向上,经过练玉亭、游泳池、疗养院、回龙桥,边走边观看了“大好河山”石刻、人字瀑等景点,越往上走,栈道的坡度越陡,还没走到慈光阁,大家都已气喘吁吁,浑身大汗淋淋。半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到达慈光阁,买好门票,准备登山却不知路径。正在踟躇不前之时,一位专门带散客游山的当地导游来到我们面前,考虑到节省登山时间、便于观赏景点、有利旅途安全等因素,大家决定请导游带路上山。一番讨价还价后达成协议,导游带着我们踏上了攀爬天都峰的旅程。导游告诉我们登天都峰大约需要2-3个小时,从慈光阁出发,要经过从容亭、立马桥到半山寺,才能到天都峰脚下,有南、北两条路线可以上山,北路上山比较平缓,下山则非常艰难,是“先易后难”;而南路上山异常陡峭,下山却较为轻松,可谓“先苦后甜”。我们四人一致同意从南路上山,以体验一次登临天都绝顶的感受。从慈光阁到半山寺,我们用了一个多小时。此时,大家的体力已消耗了40%以上,不得不坐下来休息调整,吃一些携带的干粮,补充体力,以完成接下来更加艰难的攀登。
真正的攀爬开始了,所谓的路都是人工在陡峭的石壁上凿出来的台阶。坡度大都在六、七十度,最陡处约有八十五度,几乎是垂直的近九十度,人在上面攀爬如同壁虎贴在墙上。攀爬的过程中,有时必须手、足同时用力,方能登上一级台阶。有人开玩笑说我们是“猴子上树,手脚并用”。一位同事因有轻微恐高症,即使在较为平缓的路段,他也是四肢着地爬行。同行中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同志,步履虽然有些沉重,但却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其攀爬的速度甚至胜过年轻人。而导游则被我们戏称为“山猴子”,在替我们背着大包小包行李的情况下,还能健步如飞,攀登起来似乎并不费力,简直就是“胜似闲庭信步”。按照导游关于“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告诫,我们始终眼睛向上,在“天梯”似的栈道上,爬过一段休息一会儿。在地势宽阔处,大家才敢边休息边往山下眺望,只见云腾雾绕,远处的群山若隐若现,我们自身就像悬在半空之中,真有飘飘欲仙之感。在欣赏赞美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出如此美景的同时,我们更惊叹诚服在悬崖绝壁上修造登山栈道供游人登临的劳动者,没有他们的勇敢、胆魄和智慧,我们就不可能领略这人间的绝美风光!与他们当初开路之难相比,我们在前人走过的路上攀援和行走,有什么理由畏缩、恐惧和胆怯!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力拼搏,我们终于登上了天都绝顶。站在山巅之上,向南遥望,白色的云海,一铺万顷,随风飘移,变化万端,确有“似海非海,非海似海”的美感。转身向北,莲花峰、光明顶诸峰迎面矗立,山上的奇松怪石清晰可见;其它一些小山峰被笼罩在云雾之中,犹如风姿绰约的仙女,真是美不胜收。对于登顶之成功,大家异常兴奋,在拍照留念的时候,做出各种姿势庆贺胜利和成功,表达异样的心情和征服者的快感。同行的一位业余作家,高声吟颂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导游告诉我们,天都峰是黄山最险、最美之所在,也是黄山胜境的精华之所在。因而,“不上天都峰,等于一场空”成为当地的俗语广为流传。难怪有人在绝顶旁的一块石头上书写了“探奇”二字。如此说来,我们更有理由为自己能排除艰难险阻、战胜身体疲惫,平安顺利地登上天都峰而兴奋、自豪!
走下天都绝顶的不远处就是“鲫鱼背”。导游说“鲫鱼背”是天都峰最险峻之处,长度有近三十米,两边都是万丈深渊。尽管供游人行走的“鲫鱼”背部两边立有石柱,人在上面行走时可以手扶绳索安全通过。但我走上“鲫鱼背”时,仍然感到手心发凉,头皮发麻,心中更是忐忑不安。当看到同伴们都沉着稳健地安全到达“鲫鱼背”的那一头,我便有了信心,于是咬紧牙关,横下一条心,抓着绳索缓慢地走了过去。待到得宽敞处,才敢回头往绝壁下面看上一眼。过了“鲫鱼背”,山路平缓开阔,大家紧绷的弦终于松驰了下来,悬在心里的“石头”才算真正落地。稍作休整,大家轻松愉快地欣赏了一线天、蓬莱三岛、文殊洞、迎客松等景点,然后到玉屏楼索道站乘索道下山,结束了又一次黄山之旅。
此次我们攀爬黄山天都峰,检验了体能,磨练了意志,观赏了美景,实现了夙愿,真的是收获多多。而我最深切的感受是:天都之险可以征服,黄山之美难以形容。相信

上面这一段不是逼宫嘛~~~~ 要最佳答案?汗~~~

不过不好意思了 楼主 我也不会

翻译古文!帮助………
答: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

请教高手翻译几篇文言文...诚心求教
答:第一篇 原文:太祖皇帝将展外城,幸朱雀门,亲自规划,独赵韩王普时从幸。上指门额问普:“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对曰:“语助。”大祖大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翻译:宋国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

帮帮我,翻译文言文!
答:”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在秦国而秦国却能称霸,这并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愚蠢,而到了秦国就聪明了,而在于国君任用不任用他,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果真让成安君采纳了你的计谋,像我韩信也早被生擒了。因为没采纳您的计谋,所以我才能够侍奉您啊。”韩信坚决请教说:“我倾心听从...

古文翻译
答: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①。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②。”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③!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④!”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注释】①阮籍:字嗣宗,晋文王司马昭任大...

文言文翻译
答:汉元帝见到王昭君之后,才知道她有绝美的姿色,有些后悔,然后想到自己是被欺骗了,但是事情已经成定局,因此放她去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牛发怒着吼叫,文惠君感到害怕,庖丁用刀刺牛,牛死了。大王看到他技术这么高,感到怀疑,庖丁解除了他的疑惑。文惠君才理解了其中的道理,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文言文翻译
答:帮助的人:165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更多回答(1) 其他类似问题 2006-12-31 文言文翻译 92 2009-09-18 文言文翻译 151 2013-05-26 文言文翻译 202 2014-03-30 文言文翻译 以的用法 60 2017-11-30 《纪鸮鸣》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急用
答:译文:钱若水担任同州推官,知州性情急躁气量狭小,多次凭臆测决断事情而不恰当,若水坚持争论但不能达到目的,就说:"又该陪着你一起交纳赎罪的钱了。"(意思是这样错下去,你受罚,我也要陪着你受罚。)不久果然被朝廷及上级批驳,知州和推官都被处以罚款。知州向钱若水表示惭愧道歉,但不久又是老...

请教高手们几句文言文翻译!(1)
答:汉高祖(刘邦)征讨英布(因他曾受黥刑,故称黥布)时,被冷箭射中,在行军中感染生病。我原是一个平民,手提三尺长剑,(四处征战),最终取得天下,这不是由于天命吗?人的命运决定于上天,(现在上天如果让我死)就算你是扁鹊(名医),又有什么用处呢!

请高手翻译成文言文,谢谢
答:坡上长满了不知名而植被 于冬之北风里已无矣春之绿意焉 惟萎黄者藤茎,北风吹过;一地之颓 其知 及明年 其又生新之叶,绿油油之,一片生气。春之华 冬之凋 循环不息;似于演一完之轮回 其视 人生岂亦可如此,行即往,如此冬之植被纷落后,来年又一新始 曰非也如其生也,逝者终已逝 燃...

求高手帮忙翻译几句文言文。急!急!
答:4、而他们长时所学习,改变也不是一天就能适应的。5、如果要立国强国于大地,仅我中华遵循古旧章法,长此以往,又有怎样的害处啊?6、他人(此处指他国)飞奔前进,我却像蛇一样匍匐而行。这几句引自黄炎培先生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翻译得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还请才高之士指正。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