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是什么意思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的解释

~ 1、意思: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

2、原文:夏至避暑北池,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3、译文: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衙门每日空闲的时候居多,而这个月的农事却是比较忙活些的。老百姓在地里耕作,酷热也不知怎么抵挡的。正午时分那些人和物都在歇息,静悄悄的,惟独我自己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好不惬意。城墙高耸,城门紧闭,树木葱翠,绿荫静寂。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在这里可以抛却烦恼忘掉忧愁,终日对影举着华丽的酒杯畅饮。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是什么意思
答: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这句话的意思是:夏至这天,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的时间渐渐加长。1、昼晷已云极中的“昼晷”指的是白天的时间。在古代,人们通过观测日影来测量时间,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云”在这里是助词,表示强调,“极”是极限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夏至这天,...

夏至节气的诗句夏至一阴生
答: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4、《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诗词赏析
答:“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晷”指日影,古代专门用来观测日影以及定时刻的仪器,“漏”指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大意为:夏至这天白天最长,达到了极限,夜晚最短,从此开始慢慢变长了。汉河平二年“中阳”滴漏报时铜壶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政教”指官员的政务和教化的职责。天...

五日观妓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节日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

昼晷的引证解释昼晷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答:昼晷的引证解释是:⒈指白昼的时间。引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诗:“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宋史·窦贞固传》:“长兴二年,改令昼试,贞固以昼晷短,难尽士材,_奏夜试。”。昼晷的引证解释是:⒈指白昼的时间。引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诗:“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宋史...

昼晷的诗句昼晷的诗句是什么
答:二、引证解释⒈指白昼的时间。引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诗:“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宋史·窦贞固传》:“长兴二年,改令昼试,贞固以昼晷短,难尽士材,_奏夜试。”三、网络解释昼晷昼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òuguǐ,意思是指白昼的时间。关于昼晷的成语昼伏夜出日不移晷焚膏...

形容“中暑”的古诗句有什么?
答: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译文: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

关于24气节的诗句古诗词
答: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译文 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间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 4、立秋 宋代: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译文 小乌鸦...

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原文及翻译赏析
答:夏至避暑北池原文: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诗词作品: 夏至避暑北池 诗词作者:【 唐代 】 韦应物...

夏至九九歌,夏至诗词介绍
答: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夏至》长卿 夜半惊岚偃旗旌,朝闻远鸦方初醒。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夏至避暑北池》唐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