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工程合同中规定 风险分担

企业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毕度海企业管理公司,通过目标教练全程跟进辅导形式,有效打造学习型自组织,快速将管理者转化 为目标教练®,并打造一套梯队人才培养体系。

熬过“两个十四天”,多地迎来了建筑工地集中复工潮。接踵而至的是无可规避的工程价款调整:一方面,疫情作为工地复工的背景,必然带来防疫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此前为管制疫情而采取的延迟开工、限制交通等措施,也可能造成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人工费、建筑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波动,由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价格风险将势必引起工程价款调整。



一般而言,工程价款调整首先按照合同规定执行,合同没有约定的,以及超出合同约定的价格波动因素及幅度由地方造价管理办法、细则与文件调整与规范;若发承双方仍有争议,则可以通过索赔强制进行合同价款调整,甚至按情势变更原则签定补充协议重新约定,通过司法介入重新分配合同利益。
当前,四川、湖南、浙江、江苏、山东等省,以及无锡、三明、郑州、青岛、厦门、乐山等市已经发文指导当地建设工程开工复工。其中,地方政策中规定的防疫成本及价格风险分担原则,事关工程价款调整的合理与否,也会影响当地建筑业的持续发展。




1、如何合理分担防疫成本?


针对疫情防控未解除期间复工需增加的疫情防护物质费用和人员费用,各地态度较为统一:防疫成本应列入工程造价,由建设单位支付。如郑州市明确自2月13日起将防疫期间施工单位在对应承建项目所产生的防疫成本列为工程造价予以全额追加(有效期暂定三个月);以及青岛市强调由于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产生的实际费用可列入工程造价成本。
浙江省还细化规定:疫情防控期间继续施工的项目,可在工程造价中单列疫情防控专项经费,按照每人每天40元的标准计取。山东省也围绕工程造价调整指出:疫情防控期间增加疫情防控费(根据工地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人数,按照每人每天40元的标准计取)。厦门市则从施工安全角度提出:疫情防控期间招标、开工以及在建的建设项目,安全文明施工费率可上浮20%。



这符合“因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发生变化影响合同价款的风险,发承包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由发包人承担”的原则,较好保护了承包方的合理利益。




2、如何合理分担人工价格?


针对建筑工人短缺引发的工资变化,各地立场有所出入。多地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第9.8.1规定的“合同履行期间,因人工价格波动影响合同价款时,应根据合同约定调整合同价款”,支持人工价格风险由建设单位承担。如无锡市明确人工单价作为政策性调整的内容,风险应由发包人承担;以及湖南省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完成的工程量,规定其人工费可由承发包双方签证确认并按实调整工程计价。
由于人工综合单价调整政策差异,浙江省则将人工价格变动视为市场风险,规定合同中没有约定人工价格重大变化的,发承双方可依据《浙江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2018版)》中“5%以内的人工和单项材料价格风险由承包方承担,超出部分由发包方承担”的原则合理分担风险。




3、如何合理分担材料价格?


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13)第9.8.2条和9.8.4条,在发包人供应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情况下,应由发包人按照实际变化,将价格调整列入合同工程的工程造价内。在承包人采购材料和工程设备的情况下,发承双方应在合同中约定主要材料、工程设备价格变化的范围或幅度;而在合同没有约定且材料、工程设备单价变化超过5%时,超过部分的价格应根据造价信息调整法或价格指数调整法进行调整,即超出部分由发包方承担。
针对疫情导致的设备材料价格异常变动,浙江省同样规定合同中没有约定单项材料价格重大变化的,发承双方可依据“5%以内由承包方承担,超出部分由发包方承担”的原则合理分担。厦门市则充分考虑了预见性,针对新招标、新签订施工合同的项目仅将地材砂、石、砌体用砖及砌块纳入材料价差调整范围,且价格变化幅度超出10%的部分才给予调整。



此外,也有地区支持发承双方根据实际情况按时签证并结算调整,或认为材料价格变动可能超出发承包双方按以往经验所能预见与避免的范围和承担的风险,鼓励发承包双方根据实际情况签订补充协议据实调整。
当然,这一模式需要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加强对价格走势的监测、预研、预警,适时缩短主要材料价格以及各类造价指标指数的信息发布周期,为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提供支撑;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工程建材价格争议调解机制。如北京市要求建立工程造价调整工作协调机制,重点监控建材价格波动情况;四川省也部署加强材料价格监控。




除引导发承双方合理分担价格风险外,各地也在积极行动减少建筑业企业资金负担,为复工复产创造优惠政策空间,如浙江省明确对在疫情严重地区新承揽业务的建筑业企业暂不收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四川省乐山市针对疫情期间新开工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项目,将实行缓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承诺制。这一动作启发各地:减、免、缓现金保证金,也是帮助建筑企业增强资金实力、积极应对疫情的直接措施。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风险管理探讨
2009/6/28
摘要:从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概念和竞争模式出发,分析工程项目风险的成因,简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业主面临的决策、财力、技术等风险及其应对措施。通过分析承包方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合理确定投标报价和加强材料价格风险管理的措施。使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业主、承包方在项目决策、工程施工发承包、合同履行中增强风险意识,预先制定风险防范计划,合理分配风险,从而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 工程项目风险 风险管理
我国于2003年7月推出了全新的计价模式———工程量清单计价。这种计价方式和计价过程体现了企业对工程价格的自主性,有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符合工程价格由市场形成的原则。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中都存在各种风险,如何在工程量清单中合理考虑风险因素,减少工程变更和索赔,最终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这就需要加强项目风险管理。本文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风险管理进行浅析。
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概念与竞争原则
1.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概念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承包人依据业主按统一计价项目设置,统一计量规则和计量单位按规定格式提供的项目实物工程量清单,结合工程实际、市场实际和企业实际,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后,提出的包括成本、利润和税金在内的综合单价,由此形成工程总价。
1.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竞争原则
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现的是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因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实现优胜劣汰,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并能有效而节约地使用社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必须明确项目招标要求,并且依据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实体工程量,列出工程量清单,供承包商逐项填写单价。承包商在综合分析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所决定的资源消耗水平、资源供应渠道和费用消耗情况的基础上,测算工程成本,分析不确定因素,研究投标策略,确定利润目标,以做出投标计价决策。
因此,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人只对所报的成本、单价负责,而不对工程量的变更或计算错误负责;相应的工程量的风险由业主承担,这种格局符合风险合理分担与责权利对等的一般原则。
2.工程项目风险的成因
一个建设项目的实施包括前期的决策、估算、设计、施工和竣工运营。由于周期长,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复杂,建筑材料和设备工具繁多,因而工程项目的风险存在于每个阶段。工程项目风险主要是由于不确定性事件造成的,而很多不确定性事件又是由于信息的不完备性造成的。从理论上说,项目的这种信息不完备的情况能够通过努力得到改善,但是毕竟风险具有客观性,无法通过主观努力完全消除。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们的认识能力所限,二是信息本身的滞后性。信息的滞后性是造成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产生的风险更明显。因为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不规范,配套管理措施不到位,使得人们对这种模式管理的认识远远不够,而且量价分离,市场的因素在其中占据了很大的成分。市场虽然有其一定的规律性,但也是千变万化、不易把握的,因此无论业主,还是承包方都应重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风险管理。
3.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业主面临的主要风险
3.1决策风险
一个建设项目在决策阶段要完成项目的选址、建设定位、可行性研究等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信息收集、分析、论证工作。由于信息的不完备,往往会导致建设项目的收益损失,造成决策风险。
3.2财力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从业主采取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考虑。例如:建设资金不到位,外汇部分、汇率部分规定不合理而造成的损失。
3.3技术风险
该风险包括建设项目所用的方案、所选用的工艺、设备在项目建成时已过时或与社会、市场、人们的喜好不相适应等。
3.4不可抗力风险
这类风险无法回避,如因台风、洪水、地震等造成的损失。
3.5政治法律风险
包括政府产业政策或环保政策的变化导致项目追加投资。
3.6招投标阶段的风险
在工程清单招标过程中,对业主而言,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主要问题:在从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转变过程中,建设各方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掌握不到位,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如何运用综合评估法或是评审最低投标价法评标原则办法的制定,对风险的合理承担认识等还没有一套完整可行的操作方法。因而招投标阶段业主的风险一方面来自于工程量,另一方面来自于合同。
3.7工程变更的风险
无论哪种形式的工程变更都会或多或少地增加造价,因而应尽量减少或避免。
4.业主对风险的控制措施
4.1选择信誉良好的招标代理机构
招标代理机构可以协助业主完成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既减轻了业主的负担,又提高了效率。业主应对代理机构的实力、业绩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一个既有较高业务能力,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代理单位。
4.2确定合理的合同价格形式
合同的形式应该根据施工图设计进展程度、工程量的确定程度、项目的复杂程度、施工周期长短等来确定。对业主而言,根据详细工程量清单确定的总价合同形式是风险最小的合同形式,应尽量采用。对于那些大型或是复杂的项目,业主应边设计、边招标,或尽可能不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招标,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4.3制定合理、周密的评标细则
评标应遵循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中标价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业主应对市场充分了解,警惕投标方采用“低价中标、高价索赔”的策略。
5.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承包方面临的主要风险
5.1新旧机制冲突的风险
传统计价模式采用的是指令性计价的模式,是工程造价计算准确度的比较,根本无法真正体现投标单位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工程量计价清单模式采用的是市场计价的模式,企业通过自主计价,合理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及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策略。
传统计价模式对标价的合理性,是以事先确定的标底价为准绳,接近标底价的计价是最合理的,超过规定浮动幅度标书视为无效。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的是市场价计价的模式,招标评标中对计价的评定是以“合理低标价、不低于成本价”为标准。即要求企业在投标计价时的计价不是盲目的压价,而是合理有据的低价;并且应该是不低于由报标企业自身消耗所决定的“个别成本价”,也不是反映社会平均消耗的“预算成本价”。
5.2投标决策阶段的风险
投标决策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是否要进入某市场,是否对某项目进行投标;决定投什么性质的“标”;采取什么策略中标。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潜伏着各种风险:
(1)信息缺失风险。信息缺失一方面是指获得的是虚假的投标信息,另一方面是指工程项目的资料掌握不全,由于信息缺失而出现经济损失。
(2)提价失误风险。一是低价中标,即采用低价中标寄希望于高价索赔。但低价中标成功后,却难以通过索赔达到预期效果。二是高价中标。倚仗技术优势报高价,可能由于价格过高,使自己失去了市场。
5.3签约和履约阶段的风险
(1)合同条款的风险。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各方应按照合同条款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如条款的定义和用词含糊不清,在实施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争议。
(2)合同管理的风险。合同管理主要是利用合同条款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要求承包方要善于开展索赔。
(3)成本管理风险。主要指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材料的市场价格和正常条件下的节约材料是做好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4)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指暴雨、台风、严寒、洪水、泥石流、地震等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此类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能在投标报价中做合理的预留以减少此类风险。
5.4材料价格风险
材料价格风险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承包方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国内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的项目借鉴了FIDIC的合同条件,对于材料价格风险作了类似的分担。但有很多项目没有对材料价格风险做出约定,业主将价格风险强加给承包方。
6.承包方对主要风险的控制措施
6.1合理确定投标报价
6.1.1保证报价项目的完整性
投标报价除招标文件另有规定外,一般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和规费、税金及合同所包含的一切风险责任等各项费用。还包括工程量清单项目中没有体现的、施工中又必须发生的工程内容所需的费用。
6.1.2确保报价编制的准确性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投标人依据企业定额、市场价格信息及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以降低成本。投标报价的编制必须严谨,准确确定综合单价。
6.1.3尽快编制企业内部定额
企业不但要有一套根据自身技术、设备、管理、实施方案等实际情况制定的作为本企业投标报价的依据,还要分别对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建筑结构特征、外部环境、条件等进行分析,建立企业内部工程造价和定额报价信息系统,以便使清单报价尽量做到量准价实,为投标提供方便。
6.2加强市场条件下材料价格风险的管理
对于承包方而言,应该注重风险控制及风险转移的管理应用。
6.2.1风险控制
当价格风险量较大,但可以预防和控制时,采用风险控制措施。
①积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施工企业不仅参考建筑材料管理部门发布的预警报告,同时还应借鉴其预警方法和体系,借助于相关计算机软件的材料归类、价格分析、数据积累功能进行价格预测,建立项目的价格风险预警系统。
②认真进行标前调查。清单招标由业主提供工程量,投标商在投标前应认真进行标前调查,详细准确了解材料价格和供应状况等,然后依照市场行情和企业实力自主报价。
③严格周转材料的管理。周转材料一次性投入大,是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周转材料的使用应根据周转材料的不同品种、使用年限和倒用次数,合理确定使用单价,按月分摊。工程完工或不用的周转材料应及时整理、维修、配套和保养,以保证质量且能再次使用。
④优化材料采购计划。采购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采购方案的比较优化,能够实现材料采购渠道多元化、透明化,材料库存管理实时化。
⑤优化进度计划。强调均衡使用资源,避免在工程的某一实施阶段,过于集中使用某主要资源。当材料价格上涨时,对于非关键路线上的工序可以利用总时差进行延迟施工;对于关键路线上工序的延迟实施,应争取业主同意,或者如果工期拖延的损失较小,也可以采取延迟实施的方法。
⑥优化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优化包括施工工艺、机械设备、材料、现场平面布置等的优化。尽量减少高价材料的使用量,选用廉价料或代用料,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6.2.2 风险转移
目前国内工程已经开始强制推行投保建筑工程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但这两种保险并没有覆盖材料价格上涨风险。
1)与业主谈判,从承包合同中争取有利条款
①对于许多投资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在施工期间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相对较大,应该争取合同价款调整条款。合同如果约定了对合同价格进行调整,当材料价格上涨时,尽量延迟在涨价前已完工程的计量支付,争取对该部分工程调整支付价格,以涨价后的价格支付。
②适当考虑采取甲供料的方式,即由业主负责采购工程材料。若预计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大,则承包方应争取由业主负责提供主要材料或难以采购的材料。
2)加强采购管理,将价格风险向材料供应商转移
对于具有较大价格风险的大宗材料可以采用预招标或协商等方式,投标前预先和供应商谈判约定价格和供应量可以给企业带来显著的效益。预招标可以采用网上公开招标,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取,既可以转移风险,又可以增加企业投标报价的竞争力。
7.结束语
风险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也体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阶段上。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工程风险含义和应对策略等的分析,可以使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业主、承包方在项目决策、工程施工发承包、合同履行中增强风险意识,预先制定风险防范计划,合理分配风险,从而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刘家强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行造价咨询部 工程师 注册造价工程师 主要从事工程预结算编制审核 清单编制

相关兴趣推荐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