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理情绪

儿童的心理情绪~

就想想你还是小孩子那会儿的心理和情绪就懂小孩子了,设身处地才不会错,专家的结论并不是对每个孩子都有用,多和孩子交流才是最快、最准确、最有效的解决孩子心理情绪的方法

易感染
宝宝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得到新玩具、妈妈离去、新朋友出现……都会使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孩子的情绪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很多时候情绪不是由宝宝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因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而引起的。在幼儿园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朋友哭起来了,其他小朋友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起来,整个场面会变得混乱极了。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控制能力加强,这些情绪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易冲动
3~6岁宝宝的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当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儿童时,情绪就会出现爆发性,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情绪的另一端。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情绪易波动,极不稳定。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脸就象春天的天气那样多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易外露
这个时期的宝宝控制力发展差,他们的情绪变化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如,不高兴就哭,高兴、舒服就大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就要向亲近的人诉说。

  介绍心理学中关于儿童情绪分化的理论观点:

  (一)布里奇斯的理论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Bridses,K.M,1932)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早期比较著名的理论。她通过对一百多个婴儿的观察,提出了关于情绪分化的较完整的理论和0—2岁儿童情绪分化的模式。她认为,初生婴儿只有皱眉和哭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未分化的一一般性激动,是强烈刺激引起的内脏和肌肉反应。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快乐和痛苦。6个月以后,又分化为忿怒、厌恶和恐惧。比如,眼睛睁大、肌肉紧张,是恐惧的表现。12个月以后,快乐的情绪又分化为高兴和喜爱。18个月以后;分化出喜悦和妒忌。24个月惧怕、厌恶、愤怒、妒忌、痛苦、激动、快乐、欢乐、兴高采烈、对成人的爱对儿童的爱

  斯皮兹(SPitZ,R.)提出了情绪分化的两个明显表现:

  1.2—3个月,婴儿开始发生社会性微笑。

  2—6个月,婴儿对人们的表情,如微笑,做鬼脸或是人戴上假面具,都有微笑反应。对动物,如小狗,也报以微笑 的反应。对非动物,如电筒光,铃,积木,球等,则没有反应。

  2.7—8个月,出现认生。

  当陌生人接近时,或是妈妈离开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情绪。

  (二)林传鼎的理论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于1947—1948年观察了500多个出生后 l—10天的婴儿所反应的54种动作的情况(1963)。根据观察结果,他提出既不同于华生所提出的原始情绪高度分化的理论,也不同于布里奇斯关于出生时情绪完全未分化的看法。他认为,新生婴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映,即愉快和不愉快。二者都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的表现。“不愉快反应是通常自然动作的简单增加,为所有不利于机体安全的刺激所引起。饱满的反应和不愉快的表现显然不同,它是一种积极生动份反应,增加了某些自然动作,特别是四肢末端的自由动作,这种动作也能在婴儿洗澡后观察到,这就说明了一种一般愉快反应的存在,它为一些有利于机体安全的刺激所引起。”他提出从出生后第一个月的后半月,到第三个月末,相继出现6种情绪,用情绪词汇来说,可称做:欲求,喜悦,厌恶,忿急,烦闷,惊骇。这些情绪不是高度分化的,只是在愉快或不愉快的轮廓上附加了一些东西,主要是面部表情。而惊骇则是强烈的特殊体态反应。4一6个月已出现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喜悦、忿急,逐渐摆脱同生理需耍的联系,如对友伴、玩具的情感。从8岁到入学前,陆续产生了亲爱、同情、尊敬、羡慕等20多种情感。

  伊扎德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的情绪分化理论在当代美国情绪研究中“颇有影响。他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情绪也逐渐增长和分化,形成了人类的9种基本情绪:愉快,惊奇,悲伤,愤怒,厌恶,惧怕,兴趣,轻蔑,痛苦。每一种情绪都有相应的面部表情模式。他把面部分为三个区域:、额一眉,眼一鼻一颊,嘴唇一下巴,并提出了区分面部运动的编码手册。

  总之,可以认为,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1岁以后逐渐分化,两岁左右,已出现各种基本情绪。

  从上面心理学家研究,我们了解到人类的情绪是在人出生之后逐步分化出来,发展出来,那么儿童情绪的发展和儿童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呢?

  一、 情绪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和重要构成部分。我们说到人格的健康,首先想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人的人格是由他的行为和内心体验所构成。我们在《红楼梦》中看到林黛玉,她内心中所体验到的性格是那样的丰富,细腻,多彩。特别在《葬花》一节中,使我们感受到一般人很难体验到的情感。焦大会不会去葬花呢?他不可能体验到林黛玉的情感,他的情感就显的简单、粗犷。为什么会有这大的差别?这就是在出生后到两岁左右这个关键的年龄阶段,儿童情绪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下的基础。焦大在幼儿时期,他的父母给他交流的情感很少并且比较简单,甚至他父母情感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问:当焦大长大之后,会不会再形成林黛玉的情感和性格呢?太难了,不可能!

  一个在幼年时期经常体验到焦虑的孩子,长大之后他的心理能健康吗?他的情感能好吗?他即使不是一个精神病或神经症的患者,在他的一生中永远伴随有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积极的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具有良好的动机作用。精神分析学派是在各心理学派之中最重视情绪研究的。他们认为,情绪是人类本能的内驱力的满足。不少心理学家都承认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认为情绪不只是心理活动的伴随现象或称副现象,情绪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是其它心理过程所不能代替的。它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以上这些理论可能比较艰深,我们说简单一点,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不会主动的去做很多事情,布置给你的工作,你会不会做的很主动,很开心?你可能会说“没心情”。儿童也是一样,甚至更敏感,成人可能会用他的认知能力和意志能力去克服不良情绪对他的影响,但儿童主要受情绪的影响。你希望你的孩子主动去看书、画画、唱歌,主动向幼儿园的老师说“老师好”,你的孩子会告诉你“没心情”!

  三、幼儿良好的情绪发展是形成人一生社会能力的基础。听到这句话,你会说,这个观点太夸张吧!一点都不夸张。我们现在都认为人的社会能力是非常重要,说到社会能力,首先是交往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主要依靠什么?语言,不,主要是情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中国人见面常问:“你吃了没有?”,废话,没话找话。不是,这是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心理学家研究,成人与成人之间的教流和沟通70%是靠情感,30%是靠语言。幼儿呢?一岁以前的孩子他不会说话,难到他不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了吗?所以我们说,幼儿特别是一岁内的孩子学会用情感去和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非常重要。首先,他的情绪分化和发展的比较好,情感比较丰富。他必须会笑,他必须经常笑,他必须笑的比较甜。他不仅会对爸爸妈吗笑,他也必须会对陌生人笑。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周围其他人(包括陌生人)抱他,他都会让别人抱,一会儿,就和抱他的人混熟了,在别人怀里又笑又跳,十分高兴。这个孩子就具备良好的与人进行交往和沟通的社会能力。这样的孩子谁都愿意抱,愿意逗。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个孩子锻炼的机会就更多,他的社会能力就会越强。如果有另一个孩子,你抱着他,他的表情很淡漠,一会儿就“哇”一声哭起来,这样的孩子社会性情感发展的不好。他不会用情感去和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的孩子谁也不愿意逗,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到了3、4岁时,出去经常钻到爸爸妈妈屁股后面。“这孩子,真是没用”,你会常这样评价你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能听懂我这番话,他肯定会回敬你:“你们这爹、妈真是没用,把我搞成这样”。

  儿童在一岁内心理的发展对一生的心理健康与否非常重要,是基础的基础。情绪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健康心理学非常重视出生到一岁这个年龄阶段。怎样做好爸爸和妈妈。怎样帮助你的孩子在一岁内在情绪方面能有良好的发展,请看《做爸爸、妈妈,你准备好了吗?》,《怎样去和一岁前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就想想你还是小孩子那会儿的心理和情绪就懂小孩子了,设身处地才不会错,专家的结论并不是对每个孩子都有用,多和孩子交流才是最快、最准确、最有效的解决孩子心理情绪的方法

不同的家庭教育让儿童有不同的心理情绪。复杂的家庭环境会让儿童的心理比同龄更复杂。要让书上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找出儿童的心结,就事论事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自己当做小孩子,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平时的点滴中引导他,他应该会顺着你的意

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答:小班幼儿主要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情绪不稳定性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老师拿来一些玩具哄一哄,马上又高兴起来。‍♀️爱模仿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识别
答: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识别如下:1、情绪表现 如:烦躁、易生气、易怒、爱哭、兴趣减少或变幻不定、情绪低落等。2、行为表现 如:不合群、沉默寡言、自我中心、注意力不集中或过分活跃、破坏、敌对、撒谎等。3、生理表现 如:厌食或贪食、入睡困难、早醒、尿频、尿床、头部腹部疼痛...

少儿常见的几种情绪及处理方式
答:它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或者使人不能以社会接受的方式行动,或者是人的行为操作低下。小学儿童的情绪障碍主要是由于自身难以在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下有效调节和应对,总是担心或者害怕受到某种伤害(所想象的影响比实际的要严重很多)。情绪障碍是小学儿童最常见的一类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恐怖症、过度焦虑两种...

简述儿童情绪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3-6岁孩子的情绪特点 3~6岁宝宝的情绪怎么样?此时的孩子社会情感迅速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逐渐发展起来了。并且,孩子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开始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强。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成人相应的反应。他们还会使用富于...

儿童情绪背后的心理分析
答:儿童情绪背后的心理分析 家长们不应该忽视儿童的情绪,这些情绪背后反映的就是孩子内心的心理状态,以下是对儿童恐惧、害羞和缠人情绪的分析:恐惧 很多父母难以忘记孩子恐惧的表情,他们经常害怕的说:“那声音太响了”“梦里的怪兽”“危险到处都有”“分离”&...

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
答:解析:此题考查对于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幼儿期的情绪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年龄越小,这种冲动性越明显。题目中以恩没有得到玩具就大哭大闹,不能自制是情绪的冲动性的表现。B答案不稳定性,更多的是表现为由一种情绪向另一种情绪的变化,而题干中并没有体现;C答案易感染性...

情绪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答:那一天孩子们吃饭都特别快。可见,强制会使孩子们产生不良情绪,而适合幼儿需要的措施,则使他们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表现出积极的行动。情绪和认知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幼儿心理过程中也有明显的表现。情绪对幼儿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不少实验研究已证明了情绪...

不同年龄段幼儿都有哪些心理特点
答: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例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常常为了一件小事哭个不停.不喜欢大灰狼等动物,就把图书上有关狼给破坏掉;喜欢那位老师,那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就特别爱参加等.3岁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看见别的孩子哭了,...

孩子在成长中出现情绪不佳,易冲动的小朋友要如何引导?
答:最后,分享心理学博士艾丽卡.雷斯切尔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中写到的一段话:儿童正处于对情绪的认知、表达、疏导等都还在发展的初步阶段。 孩子出现负面情绪时容易冲动,常会通过直接的行为把情绪表达出来,如动手摔东西、打人、大吼大叫等。 这就需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渐渐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和疏解...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