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 列传第三十之董纯翻译

《隋书列传第三十》中董纯传一文的翻译~

【董纯传译文】

董纯,字德厚,陇西成纪人.董纯年少时很有体力,弓 马娴熟。在北周时历任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为固始县男,采邑二百户。跟从周武帝平定北齐,以功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增邑通前八百户。
隋文帝受禅,进爵汉曲县公。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在并州起兵作乱,隋炀帝让董纯担任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跟随杨素攻击并平定了杨谅。以功拜柱国,进爵为顺政郡公,增食邑二千户。转任左备身将军,赐女妓十人,彩绢五千匹。数年后,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
隋炀帝次子齐王杨暕因太骄纵被炀帝监禁,董纯因与杨暕交往而受牵连,炀帝当庭谴责他道:“你的官阶由皇宫护卫,升到大官,为何附傍我儿,是想要离间我父子吗?”董纯道:“臣本身份低微没有才学,过分蒙受奖励提拔,先帝察臣小心,宠爱超过本分,陛下重加录用,位至将军。想要竭尽余年,报答国恩。至于此前几次到齐王那里,只是因先帝、先后常在仁寿宫时,抱着元德太子(杨昭)及齐王坐在腿上,对臣说:‘你要照顾好这两个孩子,不要忘了我的话。’臣奉诏之后,才每次执班后出入齐王府看望齐王。臣确实不敢忘记先帝之言。那时陛下也在先帝身边服侍。”炀帝动容道:“确有此事。”于是放了他。数日后,外放为汶山太守。
一年后,突厥侵犯边境,朝廷因董纯是老将,调任为榆林太守。突厥有入境的,都被董纯击退。正逢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聚众达数万,占据悬簿山,在徐、兖等地抢掠。炀帝令董纯领兵征讨。董纯起初闭营不与敌兵接战,敌兵屡次挑战见官兵不出来,认为董纯怕敌,于是不加防备,纵兵大掠各地。董纯挑选精锐部队攻击他们,在昌虑将敌军围住大战,大获全胜,斩万余首级,筑成京观以警众贼。贼兵魏骐驎众万余人,抢掠单父,董纯进军攻击,又打败他们。等到炀帝再次征讨辽东,又让董纯为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聚众数千,掳掠怀仁县,转入沂水,占据了五不及山。董纯用精兵攻击他们,在阵中生擒彭孝才,用车裂刑处置了他,余党各自散去。当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猖獗,董纯虽然多次征剿获胜,但任地仍盗贼蜂起。有人诬蔑他怯懦怕战,不能平贼,炀帝大怒,派使者将董纯锁拿回东都洛阳。官员见炀帝极为愤怒,就迎合帝王判了董纯死罪,董纯竟伏法被杀。

杨二广家的熊孩子,杨暕认了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隋齐王杨暕,字世胐,隋炀帝次子。萧皇后和隋炀帝共有两个儿子,长子杨昭出生后就被留在大兴城,被祖父母抚养。杨暕作为当时晋王夫妇的次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年轻的晋王夫妇膝下唯一的儿子,当然,他还有一个妹妹南阳公主。
作为父母留在身边的唯一的儿子,杨暕本人又是“美容仪,疏眉目”“敏慧可称”,这样一个聪明漂亮的孩子,哪家的父母会不疼爱?尤其是杨广这样一个只会宠孩子的人。
于是被父母捧在手心上呵护长大的杨暕,不幸长成了一个熊孩子,“暕颇骄恣,昵近小人,所行多不法”。本来嘛,杨暕是次子,不出意外的话,他日后就是一个宗室亲王,骄恣一点也没关系,他的长兄杨昭是个性格随和的好好先生,只要他不犯浑,想来杨昭总是能包容这个唯一的一母同胞的弟弟的。
可惜,偏偏出了意外,大业二年,太子杨昭去世了。当时,杨广的子嗣只剩下一个儿子杨暕(说不定杨暕已经有儿子了),和杨昭留下的三个遗孤,杨倓、杨侗、杨侑。杨昭的三个儿子都还是奶娃娃,在幼儿夭折率极高的古代,能不能平安活到成年真的是个问题。
于是,朝野上下都觉得下一位太子应该是杨暕。估计二广本人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命牛弘妙选官属,又把杨昭原来的近二万人属官给了杨暕。
杨暕形势一片大好,可是,杨暕他是个熊孩子啊,熊孩子别的本事没有,就善于折腾。本来,太子就是一个需要谨言慎行的干活。但凡杨暕能开动他聪明的脑袋瓜想想他大伯是怎么丢的太子位,想想他爸在当太子的时候怎么韬光养晦的,就知道这天上砸下来的不一定是馅饼,还有可能是板砖。何况他当时还没当上太子。杨暕就被这板砖给砸得头破血流。
前面我们说了,杨暕他是被父母溺爱着长大的孩子,这样的人,很天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学不会怎么去迎合别人的想法。
杨暕就被这个即将到手的太子之位和众人的追捧给弄得晕晕乎乎的,“宠遇益隆,自乐平公主及诸戚属竞来致礼,百官称谒,填咽道路”,于是杨暕就被糖衣炮弹给打倒了。
杨暕有一个跟他爸一样的毛病,就是看人没眼光,而杨暕的毛病比他爸更严重。他亲近的乔令则、刘虔安、裴该、皇甫谌、库狄仲锜、陈智伟等人,没一个是好东西。杨暕识人不明又好糊弄,在乔令则们眼中,估计就是个傻多速:人傻、钱多、速来。
乔令则们在齐王手下过了一段相当逍遥的日子,看上哪家美女,就用齐王的名义抢进齐王府供他们玩乐。他们去陇西把胡人们狠狠欺负了一顿,又抢了胡人们的好马献给杨暕,杨暕没要,让他们还给苦主。他们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实际就把这些马占为己有了。他们如果想在大兴洛阳横着走,估计也没人敢管,因为他们有齐王这张挡箭牌。
有这样的人跟着,杨暕的前途怎么会好呢。终于到了大业四年,杨暕因为自己的骄恣,惹怒了父亲。(这个时间点在《隋书·张衡传》有所体现)
起因是那时候二广在汾阳宫打猎,结果完了他自己一无所获,杨暕倒是大获麋鹿得意洋洋来献宝。二广觉得自己这个父亲一点面子都没有了!于是二广迁怒从官,从官们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果断把齐王杨暕给卖了:皆言为暕左右所遏,兽不得前。二广一听:好啊,你这个不孝子,是打你耶耶的脸来了是吧?
此前杨暕的所作所为二广肯定是有所耳闻的,再加上“柳氏女”之类的冲突,新仇旧恨一时涌上心头,二广决定收拾一下这个得意过头的不孝子,给他泼泼冷水,他还没当上太子呢!
于是,二广“求暕罪失”。好嘛,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估计当时气头上的二广也没想到,自己的好儿子居然背着自己干了这么多好事!
杨暕的罪名,主要是以下几条: 一、私自携伊阙令皇甫诩入汾阳宫;
二、与达奚通妾王氏来往;
三、与嫁给元家的大姨子韦氏私通,还生了一女;
四、诅咒杨昭的三个儿子。
前面三条,都是可大可小的罪过,但是第四条,实实在在戳到了二广的逆鳞。他居然诅咒杨昭的三个儿子!
杨广本来就对英年早逝的长子心怀愧疚,不然不会在长子去世不到半个月,就将襁褓中的三个孙子破格封为亲王。而杨暕居然不知死活胆敢诅咒三个侄子。
事已至此,事态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完全脱离二广的掌控了。
身为一个父亲和祖父,一边是二十多年来宠爱着养大的儿子,一边是早逝的长子留下的三个血脉,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伤害了哪个二广都觉得疼。
盛怒之下的二广,如《红楼梦》里王夫人上身一般,“好好的爷们都教你们教坏了!”,对那些带坏他宝贝儿子的佞臣们一个不留,全斩了,连韦氏也被赐死了。
但是罪魁杨暕该怎么处置呢?
二广是这么对侍臣说的:朕唯有暕一子,不然者,当肆诸市朝,以明国宪也。
当时赵王杨杲已经出生,但还是奶娃娃,三个孙子也比赵王大不了多少。二广说,哎呀我是恨不得砍了这个不孝子就当没生过,可是帝王家不能绝后哇,杨暕不能杀。
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既然不能杀,那么参照滕王、卫王的例子,夺爵徙边呗!
流放啊……心疼,舍不得,算了吧……
那么,至少把他齐王的爵位废了吧?
这个……既然都不流放了,也不用废除爵位吧……
杨暕最后的处置结果是:虽为京尹,不复关预时政。帝恒令武贲郎将一人监其府事,暕有微失,武贲辄奏之。
(╯`□′)╯(┻━┻你偏袒得也太过分了吧!二广陛下!不流放不夺爵,连官都照做,只是不管事,派个人去监视,连人身自由都没被剥夺!杨暕那可是死罪啊,好歹做点门面功夫好么?果然俗话说得没错,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杨昭泪流满面扑进阿萧怀里,阿娘我真是你们亲生的吗?不是你们充话费送的吧?)
熊孩子出了错,熊家长是怎么反应的呢?迁怒。我家的孩子才没错,错的都是别人。
熊家长因为自己没教育好熊孩子,迁怒了一批官员,比如——
首当其冲的齐王长史柳謇之,被除名了。
董纯,齐王暕之得罪也,纯坐与交通,帝庭谴之曰:“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注意到熊家长的用词了吗?他说是董纯在离间他们父子)
董纯:……冤枉啊至尊,是当年先帝托付我照看齐王blabla(省略若干往事描述)……
二广(回忆):……好像是有这么回事,算了。
董纯,安全过关。
庾质,质子俭时为齐王属,帝谓质曰:“汝不能一心事我,乃使儿事齐王,何向背如此邪?”质曰:“臣事陛下,子事齐王,实是一心,不敢有二。”帝怒不解,由是出为合水令。
虽然庾俭一再表忠心,还是被整出去了。
《隋书》说,至此以后,熊孩子杨阿孩过上了悲惨的日子。
帝恒令武贲郎将一人监其府事,暕有微失,武贲辄奏之。帝亦常虑暕生变,所给左右,皆以老弱,备员而已。暕每怀危惧,心不自安。(等等,这描写怎么这么眼熟,好像杨勇被废前也是这么个待遇,“皇后又遣人伺觇东宫,纤介事皆闻奏”,来,熊孩子,跟你大伯一起抱头痛哭个)
但是,熊孩子会老实那还能叫熊孩子么?
大业五年,事情刚刚过去,正应该是熊孩子夹紧尾巴做人的时候。结果熊孩子偏不!╭(╯^╰)╮哼!
当时有个和尚法号吉藏,非常善于辩论。齐王杨暕早看这个和尚不顺眼,于是大业五年,杨暕在自己位于大兴的府邸中招了三十多个论士,跟吉藏辩论。这场宗教版的舌战群儒因为声势浩大、阵容豪华,围观群众纷纷表示这是一场盛会啊!(等等骚年!你这时候不是应该面壁思过吗?说好的“每怀危惧,心不自安”呢?你在大兴这么叼,你爸知道吗?杨广(扶额):熊孩子你好歹给我装装样子啊!)这场辩论赛吉藏1VS30+,结果踢到了僧粲这块铁板,整整一个下午,终于败下阵来了。杨暕很高兴,拉起僧粲的小手赞道:大师名不虚传!
(有沙门吉藏者。神辩飞玄望重当世。王每怀摧削将倾折之。以大业五年于西京本第盛引论士三十余人。令藏登座咸承群难。时众以为荣会也。皆参预焉。粲为论士。英华命章标问义筵。听者谓藏无以酬及。牒难接解。谓粲无以嗣。往还抗叙四十余翻。藏犹开析不滞。王止之。更令次座接难。义声才卷。粲又续前难。势更延累。问还得二三十翻终于下座莫不齐尔。时人异藏通赡坐制勍敌重粲继接他词慧发锋挺。从午至夕无何而退。王起执粲手而谢曰。名不虚称。见之今日矣。躬奉麈尾什物。用显其辩功焉。而行摄专贞不贪华望及禅定郁起名德待之。《续高僧传·释僧粲》)
大业六年,熊孩子又折腾着上了史书。
六年春正月癸亥朔,旦,有盗数十人,皆素冠练衣,焚香持华,自称弥勒佛,入自建
国门。监门者皆稽首。既而夺卫士仗,将为乱。齐王暕遇而斩之。
熊家长杨广陛下你能跟我解释下,你给你家熊孩子配的老弱人员,战斗力还可以嘛?对付几十个武装恐怖分子,挺利索的嘛?还是你家熊孩子其实有一夫当万夫莫开之勇?
(大业)六年,诸夷大献方物。突厥启民以下,皆国主亲来朝贺。乃于天津街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总萃。崇侈器玩,盛饰衣服,皆用珠翠金银,锦罽絺绣。其营费钜亿万。关西以安德王雄总之,东都以齐王暕总之,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外。(《隋书·音乐下》)
熊家长杨二广陛下你这下是连掩饰都懒得掩饰了是吧?说好的“虽为京尹,不复关预时政”呢?(杨昭再次扑进阿萧怀里,阿娘我真不是冲话费送的吗?阿萧摸摸儿子的头,笑道:傻孩子你当然不是我们冲话费中的,你是我们抽奖送的。杨昭:QAQ)
然后到了大业十一年,雁门之围,“(大业)十一年,八月乙卯,巡北塞。戊辰,突厥始毕可汗率骑数十万,谋袭乘舆;义成公主遣使告变。壬申,车驾驰幸雁门。癸酉,突厥围城,官军频战不利。上大惧,欲率精骑溃围而出;民部尚书樊子盖固谏,乃止。齐王暕以后军保于崞县。”
熊孩子在雁门之围的时候带兵殿后,熊孩子快感谢你爸,你戴罪之身还能带兵,想想你那两位叔叔,哪个有你能耐啊。
诶,这么看起来炀帝父子关系还挺和谐的啊?
但是,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仍然悲剧了。自从杨暕获罪之后,他们大概再也没能了解过彼此之间的想法,父子之间精神上的交流,几乎等于零了。
二广对这个熊孩子阿孩,并没有民间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那么冷酷无情。帝王身份之外,二广也是有为人父的温情一面的。虽然这个儿子犯了错,作为父亲的二广,严厉惩罚他,但也有各种舍不得。
二广让人监视阿孩,事事都要报告,也不单纯只是防着儿子生变,熊家长这是还没对熊孩子放弃治疗的希望。他如果真的对这个儿子失望透顶,大可像幽禁两个兄弟一样把儿子关起来的。可惜杨暕至死没能领会这一层意思。
杨暕获罪以后的日子当然也不好过。我曾经跟人开玩笑说,在江都,熊孩子阿孩的最后时刻,他对着来抓他的人,脱口而出:“诏使等等,我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诏使且缓,儿不负国家。”)可见是二广常常派人把他抓过去一顿痛骂,让他养成条件反射了。熊孩子本来可以过轻松快乐的日子,他爸爸当初宠着他纵容他显然也没打算把他当继承人培养的。结果大哥杨昭一死,熊孩子就悲剧了。杨广对长子的早逝心怀愧疚,并且把这种心情投放到次子身上,他念着长子的各种好,于是看次子怎么看怎么不爽。这孩子早给他惯得一身毛病啦。于是在二广心里,长子的形象越发完美,次子越发不堪,他就越不满。活人是没法跟死人争的,尤其还是被回忆不断美化的死人。
熊孩子动辄得咎估计也觉得委屈和迷茫,我这都夹紧尾巴老实做人了,为什么父亲你还是对我这么不满?
因为他的父亲一直在用想象中的杨昭的标准去衡量他。
说起来二广手下是熊孩子辈出,头号就是杨阿孩,然后是外甥宇文皛,和老婆的侄子萧钜。熊孩子专业户杨二广筒子完全可以出一本书叫《熊孩子育成手册》。
对比老杨夫妇教出来的杨昭和他自己教出来的杨暕,一个就少年老成、温和持重,一个就是“熊”。想来二广带孩子,就是个“宠”字。
在出了熊孩子杨阿孩这个失败品后,对于小儿子杨杲,醒悟过来的二广终于知道各种抓思想品德教育,教出来的杨杲表现得好学、孝顺,是个好孩子。连一直带在身边的长孙燕王杨倓也培养成了三好学生。他们未来会作为宗室成为国之栋梁。
但是亲戚家的孩子可以不必顾忌。于是二广还是带出了俩熊孩子——宇文皛和萧钜。这俩仗着舅舅和姑父的宠爱,出入宫廷无所顾忌,胆子大到敢和宫人私通。宫人,不管有没有被皇帝睡,名义上都是皇帝的女人,轻易碰不得,不然裴寂不会弄两个晋阳宫人去逼李渊造反。如果不是二广的纵容,谁给他们这个胆子。而二广在知道出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居然也不怪罪。
所以说,既然教出了熊孩子,那苦果也只能熊家长杨二广陛下你自己咽下去了

《隋书·董纯传》原文

董纯,字德厚,陇西成纪人也。纯少有膂力,便弓马。在周,仕历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固始县男,邑二百户。从武帝平齐,以功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增邑通前八百户。
高祖受禅,进爵汉曲县公。汉王谅作乱并州,以纯为行军蓥管、河北道安抚副使,从杨素击平之。以功拜柱国,进爵为郡公,增邑二千户。转左备身将军,赐女妓十人,缣彩五千匹。数年一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
齐王昧之得罪也,缒拳岛交通,帝庭谴之曰:“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纯日:“臣本微贱下才过蒙奖擢,先帝察臣小心,宠逾涯分,陛下重加收采,位至将军。欲竭余年,报国恩耳。磁熬鬻齐王者,徒以先帝、先后往往在仁寿官,置元德太子及齐王于膝上,谓臣日:‘汝好看此二儿,勿忘吾言也。’臣奉诏之后,每于体暇唐入,泰尝不诣王所。臣诚不敢忘先帝之言。于时陛下亦侍先帝之侧.。"帝改容日:“诚有斯旨。"于是舍之。后数日,出为汶山令。岁余,突厥寇边,朝廷以纯宿将,转为榆林太守。虏有至境,纯辄击却之。会 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纯初闭营不与战,贼屡挑之不出,贼以纯为怯,不设备,纵兵大掠。纯选精锐击之,合战于昌虑,大破之,斩首万余级,筑为京观。贼魏麒麟众万余人,掳单父,纯进击,又破之。及帝重征辽东,复以纯为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众数千,掠怀仁县,转入沂水,保五不及山。纯以精兵击之,擒孝才于阵。车裂之,余党各散。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纯虽频战克捷,所在蜂起。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帝大怒,遣使锁纯诣东都。有司见帝怒甚,遂希旨致纯死罪,竞伏诛。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

译文:
董纯,字德厚,陇西成纪人.董纯年少时很有体力,弓 马娴熟。在北周时历任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为固始县男,采邑二百户。跟从周武帝平定北齐,以功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增邑通前八百户。
隋文帝受禅,进爵汉曲县公。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在并州起兵作乱,隋炀帝让董纯担任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跟随杨素攻击并平定了杨谅。以功拜柱国,进爵为顺政郡公,增食邑二千户。转任左备身将军,赐女妓十人,彩绢五千匹。数年后,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
隋炀帝次子齐王杨暕因太骄纵被炀帝监禁,董纯因与杨暕交往而受牵连,炀帝当庭谴责他道:“你的官阶由皇宫护卫,升到大官,为何附傍我儿,是想要离间我父子吗?”董纯道:“臣本身份低微没有才学,过分蒙受奖励提拔,先帝察臣小心,宠爱超过本分,陛下重加录用,位至将军。想要竭尽余年,报答国恩。至于此前几次到齐王那里,只是因先帝、先后常在仁寿宫时,抱着元德太子(杨昭)及齐王坐在腿上,对臣说:‘你要照顾好这两个孩子,不要忘了我的话。’臣奉诏之后,才每次执班后出入齐王府看望齐王。臣确实不敢忘记先帝之言。那时陛下也在先帝身边服侍。”炀帝动容道:“确有此事。”于是放了他。数日后,外放为汶山太守。
一年后,突厥侵犯边境,朝廷因董纯是老将,调任为榆林太守。突厥有入境的,都被董纯击退。正逢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聚众达数万,占据悬簿山,在徐、兖等地抢掠。炀帝令董纯领兵征讨。董纯起初闭营不与敌兵接战,敌兵屡次挑战见官兵不出来,认为董纯怕敌,于是不加防备,纵兵大掠各地。董纯挑选精锐部队攻击他们,在昌虑将敌军围住大战,大获全胜,斩万余首级,筑成京观以警众贼。贼兵魏骐驎众万余人,抢掠单父,董纯进军攻击,又打败他们。等到炀帝再次征讨辽东,又让董纯为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聚众数千,掳掠怀仁县,转入沂水,占据了五不及山。董纯用精兵攻击他们,在阵中生擒彭孝才,用车裂刑处置了他,余党各自散去。当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猖獗,董纯虽然多次征剿获胜,但任地仍盗贼蜂起。有人诬蔑他怯懦怕战,不能平贼,炀帝大怒,派使者将董纯锁拿回东都洛阳。官员见炀帝极为愤怒,就迎合帝王判了董纯死罪,董纯竟伏法被杀。

杨二广家的熊孩子,杨暕认了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隋齐王杨暕,字世胐,隋炀帝次子。萧皇后和隋炀帝共有两个儿子,长子杨昭出生后就被留在大兴城,被祖父母抚养。杨暕作为当时晋王夫妇的次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年轻的晋王夫妇膝下唯一的儿子,当然,他还有一个妹妹南阳公主。
作为父母留在身边的唯一的儿子,杨暕本人又是“美容仪,疏眉目”“敏慧可称”,这样一个聪明漂亮的孩子,哪家的父母会不疼爱?尤其是杨广这样一个只会宠孩子的人。
于是被父母捧在手心上呵护长大的杨暕,不幸长成了一个熊孩子,“暕颇骄恣,昵近小人,所行多不法”。本来嘛,杨暕是次子,不出意外的话,他日后就是一个宗室亲王,骄恣一点也没关系,他的长兄杨昭是个性格随和的好好先生,只要他不犯浑,想来杨昭总是能包容这个唯一的一母同胞的弟弟的。
可惜,偏偏出了意外,大业二年,太子杨昭去世了。当时,杨广的子嗣只剩下一个儿子杨暕(说不定杨暕已经有儿子了),和杨昭留下的三个遗孤,杨倓、杨侗、杨侑。杨昭的三个儿子都还是奶娃娃,在幼儿夭折率极高的古代,能不能平安活到成年真的是个问题。
于是,朝野上下都觉得下一位太子应该是杨暕。估计二广本人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命牛弘妙选官属,又把杨昭原来的近二万人属官给了杨暕。
杨暕形势一片大好,可是,杨暕他是个熊孩子啊,熊孩子别的本事没有,就善于折腾。本来,太子就是一个需要谨言慎行的干活。但凡杨暕能开动他聪明的脑袋瓜想想他大伯是怎么丢的太子位,想想他爸在当太子的时候怎么韬光养晦的,就知道这天上砸下来的不一定是馅饼,还有可能是板砖。何况他当时还没当上太子。杨暕就被这板砖给砸得头破血流。
前面我们说了,杨暕他是被父母溺爱着长大的孩子,这样的人,很天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学不会怎么去迎合别人的想法。
杨暕就被这个即将到手的太子之位和众人的追捧给弄得晕晕乎乎的,“宠遇益隆,自乐平公主及诸戚属竞来致礼,百官称谒,填咽道路”,于是杨暕就被糖衣炮弹给打倒了。
杨暕有一个跟他爸一样的毛病,就是看人没眼光,而杨暕的毛病比他爸更严重。他亲近的乔令则、刘虔安、裴该、皇甫谌、库狄仲锜、陈智伟等人,没一个是好东西。杨暕识人不明又好糊弄,在乔令则们眼中,估计就是个傻多速:人傻、钱多、速来。
乔令则们在齐王手下过了一段相当逍遥的日子,看上哪家美女,就用齐王的名义抢进齐王府供他们玩乐。他们去陇西把胡人们狠狠欺负了一顿,又抢了胡人们的好马献给杨暕,杨暕没要,让他们还给苦主。他们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实际就把这些马占为己有了。他们如果想在大兴洛阳横着走,估计也没人敢管,因为他们有齐王这张挡箭牌。
有这样的人跟着,杨暕的前途怎么会好呢。终于到了大业四年,杨暕因为自己的骄恣,惹怒了父亲。(这个时间点在《隋书·张衡传》有所体现)
起因是那时候二广在汾阳宫打猎,结果完了他自己一无所获,杨暕倒是大获麋鹿得意洋洋来献宝。二广觉得自己这个父亲一点面子都没有了!于是二广迁怒从官,从官们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果断把齐王杨暕给卖了:皆言为暕左右所遏,兽不得前。二广一听:好啊,你这个不孝子,是打你耶耶的脸来了是吧?
此前杨暕的所作所为二广肯定是有所耳闻的,再加上“柳氏女”之类的冲突,新仇旧恨一时涌上心头,二广决定收拾一下这个得意过头的不孝子,给他泼泼冷水,他还没当上太子呢!
于是,二广“求暕罪失”。好嘛,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估计当时气头上的二广也没想到,自己的好儿子居然背着自己干了这么多好事!
杨暕的罪名,主要是以下几条: 一、私自携伊阙令皇甫诩入汾阳宫;
二、与达奚通妾王氏来往;
三、与嫁给元家的大姨子韦氏私通,还生了一女;
四、诅咒杨昭的三个儿子。
前面三条,都是可大可小的罪过,但是第四条,实实在在戳到了二广的逆鳞。他居然诅咒杨昭的三个儿子!
杨广本来就对英年早逝的长子心怀愧疚,不然不会在长子去世不到半个月,就将襁褓中的三个孙子破格封为亲王。而杨暕居然不知死活胆敢诅咒三个侄子。
事已至此,事态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完全脱离二广的掌控了。
身为一个父亲和祖父,一边是二十多年来宠爱着养大的儿子,一边是早逝的长子留下的三个血脉,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伤害了哪个二广都觉得疼。
盛怒之下的二广,如《红楼梦》里王夫人上身一般,“好好的爷们都教你们教坏了!”,对那些带坏他宝贝儿子的佞臣们一个不留,全斩了,连韦氏也被赐死了。
但是罪魁杨暕该怎么处置呢?
二广是这么对侍臣说的:朕唯有暕一子,不然者,当肆诸市朝,以明国宪也。
当时赵王杨杲已经出生,但还是奶娃娃,三个孙子也比赵王大不了多少。二广说,哎呀我是恨不得砍了这个不孝子就当没生过,可是帝王家不能绝后哇,杨暕不能杀。
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既然不能杀,那么参照滕王、卫王的例子,夺爵徙边呗!
流放啊……心疼,舍不得,算了吧……
那么,至少把他齐王的爵位废了吧?
这个……既然都不流放了,也不用废除爵位吧……
杨暕最后的处置结果是:虽为京尹,不复关预时政。帝恒令武贲郎将一人监其府事,暕有微失,武贲辄奏之。
(╯`□′)╯(┻━┻你偏袒得也太过分了吧!二广陛下!不流放不夺爵,连官都照做,只是不管事,派个人去监视,连人身自由都没被剥夺!杨暕那可是死罪啊,好歹做点门面功夫好么?果然俗话说得没错,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杨昭泪流满面扑进阿萧怀里,阿娘我真是你们亲生的吗?不是你们充话费送的吧?)
熊孩子出了错,熊家长是怎么反应的呢?迁怒。我家的孩子才没错,错的都是别人。
熊家长因为自己没教育好熊孩子,迁怒了一批官员,比如——
首当其冲的齐王长史柳謇之,被除名了。
董纯,齐王暕之得罪也,纯坐与交通,帝庭谴之曰:“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注意到熊家长的用词了吗?他说是董纯在离间他们父子)
董纯:……冤枉啊至尊,是当年先帝托付我照看齐王blabla(省略若干往事描述)……
二广(回忆):……好像是有这么回事,算了。
董纯,安全过关。
庾质,质子俭时为齐王属,帝谓质曰:“汝不能一心事我,乃使儿事齐王,何向背如此邪?”质曰:“臣事陛下,子事齐王,实是一心,不敢有二。”帝怒不解,由是出为合水令。
虽然庾俭一再表忠心,还是被整出去了。
《隋书》说,至此以后,熊孩子杨阿孩过上了悲惨的日子。
帝恒令武贲郎将一人监其府事,暕有微失,武贲辄奏之。帝亦常虑暕生变,所给左右,皆以老弱,备员而已。暕每怀危惧,心不自安。(等等,这描写怎么这么眼熟,好像杨勇被废前也是这么个待遇,“皇后又遣人伺觇东宫,纤介事皆闻奏”,来,熊孩子,跟你大伯一起抱头痛哭个)
但是,熊孩子会老实那还能叫熊孩子么?
大业五年,事情刚刚过去,正应该是熊孩子夹紧尾巴做人的时候。结果熊孩子偏不!╭(╯^╰)╮哼!
当时有个和尚法号吉藏,非常善于辩论。齐王杨暕早看这个和尚不顺眼,于是大业五年,杨暕在自己位于大兴的府邸中招了三十多个论士,跟吉藏辩论。这场宗教版的舌战群儒因为声势浩大、阵容豪华,围观群众纷纷表示这是一场盛会啊!(等等骚年!你这时候不是应该面壁思过吗?说好的“每怀危惧,心不自安”呢?你在大兴这么叼,你爸知道吗?杨广(扶额):熊孩子你好歹给我装装样子啊!)这场辩论赛吉藏1VS30+,结果踢到了僧粲这块铁板,整整一个下午,终于败下阵来了。杨暕很高兴,拉起僧粲的小手赞道:大师名不虚传!
(有沙门吉藏者。神辩飞玄望重当世。王每怀摧削将倾折之。以大业五年于西京本第盛引论士三十余人。令藏登座咸承群难。时众以为荣会也。皆参预焉。粲为论士。英华命章标问义筵。听者谓藏无以酬及。牒难接解。谓粲无以嗣。往还抗叙四十余翻。藏犹开析不滞。王止之。更令次座接难。义声才卷。粲又续前难。势更延累。问还得二三十翻终于下座莫不齐尔。时人异藏通赡坐制勍敌重粲继接他词慧发锋挺。从午至夕无何而退。王起执粲手而谢曰。名不虚称。见之今日矣。躬奉麈尾什物。用显其辩功焉。而行摄专贞不贪华望及禅定郁起名德待之。《续高僧传·释僧粲》)
大业六年,熊孩子又折腾着上了史书。
六年春正月癸亥朔,旦,有盗数十人,皆素冠练衣,焚香持华,自称弥勒佛,入自建
国门。监门者皆稽首。既而夺卫士仗,将为乱。齐王暕遇而斩之。
熊家长杨广陛下你能跟我解释下,你给你家熊孩子配的老弱人员,战斗力还可以嘛?对付几十个武装恐怖分子,挺利索的嘛?还是你家熊孩子其实有一夫当万夫莫开之勇?
(大业)六年,诸夷大献方物。突厥启民以下,皆国主亲来朝贺。乃于天津街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总萃。崇侈器玩,盛饰衣服,皆用珠翠金银,锦罽絺绣。其营费钜亿万。关西以安德王雄总之,东都以齐王暕总之,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外。(《隋书·音乐下》)
熊家长杨二广陛下你这下是连掩饰都懒得掩饰了是吧?说好的“虽为京尹,不复关预时政”呢?(杨昭再次扑进阿萧怀里,阿娘我真不是冲话费送的吗?阿萧摸摸儿子的头,笑道:傻孩子你当然不是我们冲话费中的,你是我们抽奖送的。杨昭:QAQ)
然后到了大业十一年,雁门之围,“(大业)十一年,八月乙卯,巡北塞。戊辰,突厥始毕可汗率骑数十万,谋袭乘舆;义成公主遣使告变。壬申,车驾驰幸雁门。癸酉,突厥围城,官军频战不利。上大惧,欲率精骑溃围而出;民部尚书樊子盖固谏,乃止。齐王暕以后军保于崞县。”
熊孩子在雁门之围的时候带兵殿后,熊孩子快感谢你爸,你戴罪之身还能带兵,想想你那两位叔叔,哪个有你能耐啊。
诶,这么看起来炀帝父子关系还挺和谐的啊?
但是,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仍然悲剧了。自从杨暕获罪之后,他们大概再也没能了解过彼此之间的想法,父子之间精神上的交流,几乎等于零了。
二广对这个熊孩子阿孩,并没有民间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那么冷酷无情。帝王身份之外,二广也是有为人父的温情一面的。虽然这个儿子犯了错,作为父亲的二广,严厉惩罚他,但也有各种舍不得。
二广让人监视阿孩,事事都要报告,也不单纯只是防着儿子生变,熊家长这是还没对熊孩子放弃治疗的希望。他如果真的对这个儿子失望透顶,大可像幽禁两个兄弟一样把儿子关起来的。可惜杨暕至死没能领会这一层意思。
杨暕获罪以后的日子当然也不好过。我曾经跟人开玩笑说,在江都,熊孩子阿孩的最后时刻,他对着来抓他的人,脱口而出:“诏使等等,我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诏使且缓,儿不负国家。”)可见是二广常常派人把他抓过去一顿痛骂,让他养成条件反射了。熊孩子本来可以过轻松快乐的日子,他爸爸当初宠着他纵容他显然也没打算把他当继承人培养的。结果大哥杨昭一死,熊孩子就悲剧了。杨广对长子的早逝心怀愧疚,并且把这种心情投放到次子身上,他念着长子的各种好,于是看次子怎么看怎么不爽。这孩子早给他惯得一身毛病啦。于是在二广心里,长子的形象越发完美,次子越发不堪,他就越不满。活人是没法跟死人争的,尤其还是被回忆不断美化的死人。
熊孩子动辄得咎估计也觉得委屈和迷茫,我这都夹紧尾巴老实做人了,为什么父亲你还是对我这么不满?
因为他的父亲一直在用想象中的杨昭的标准去衡量他。
说起来二广手下是熊孩子辈出,头号就是杨阿孩,然后是外甥宇文皛,和老婆的侄子萧钜。熊孩子专业户杨二广筒子完全可以出一本书叫《熊孩子育成手册》。
对比老杨夫妇教出来的杨昭和他自己教出来的杨暕,一个就少年老成、温和持重,一个就是“熊”。想来二广带孩子,就是个“宠”字。
在出了熊孩子杨阿孩这个失败品后,对于小儿子杨杲,醒悟过来的二广终于知道各种抓思想品德教育,教出来的杨杲表现得好学、孝顺,是个好孩子。连一直带在身边的长孙燕王杨倓也培养成了三好学生。他们未来会作为宗室成为国之栋梁。
但是亲戚家的孩子可以不必顾忌。于是二广还是带出了俩熊孩子——宇文皛和萧钜。这俩仗着舅舅和姑父的宠爱,出入宫廷无所顾忌,胆子大到敢和宫人私通。宫人,不管有没有被皇帝睡,名义上都是皇帝的女人,轻易碰不得,不然裴寂不会弄两个晋阳宫人去逼李渊造反。如果不是二广的纵容,谁给他们这个胆子。而二广在知道出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居然也不怪罪。
所以说,既然教出了熊孩子,那苦果也只能熊家长杨二广陛下你自己咽下去了╮(╯_╰)╭

相关兴趣推荐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