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因工伤残五级可以不上班吗?

事业编工伤有伤残证可以不上班吗?~

事业单位职工持有工伤制,但伤残等级不符合规定不可以不上班。

工伤证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发放的职工遭受工伤事故伤害的证明,只可以证明职工遭受工伤事故伤害的事实。职工遭受工伤事故伤害,不同的伤害程度享受的待遇是不同的,只有一至四级伤残的工伤职工应退出劳动岗位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至六级的工伤职工单位难以安排工作的可以退出劳动岗位由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事业单位职工持有工伤证,但伤害程度达不到退出劳动岗位,按月领取伤残津贴伤残等级的,不能不上班。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伤残不存在病退一说,只有经劳动能力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才可以退出工作岗位,领取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工伤待遇。
法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所以,因公五级不能办理病退。供参考。

决定权在用人单位。
事业单位受《工伤保险条例》的调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工伤职工鉴定为五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劳动岗位,由事业单位按本人工资70%按月发给伤残津贴。因此,是否可以不上班,在于用人单位能否安排适当工作。
《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这个是需要办理病退手续的,如果公司给办了当然可以不用去了

事业编工伤有伤残证可以不上班吗?
答:事业单位职工持有工伤制,但伤残等级不符合规定不可以不上班。工伤证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发放的职工遭受工伤事故伤害的证明,只可以证明职工遭受工伤事故伤害的事实。职工遭受工伤事故伤害,不同的伤害程度享受的待遇是不同的,只有一至四级伤残的工伤职工应退出劳动岗位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五至六级...

事业单位有残疾证可以不上班
答:法律分析:事业单位职工持有工伤制,但伤残等级不符合规定不可以不上班。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

工伤五级能不能不上班
答:1.员工工伤五级,单位需要和员工保持劳动关系,并且为员工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果单位无法安排,那么员工是可以不用工作,每月单位支付员工津贴即可。如果单位能为员工安排合适工作,那么员工还是需要工作的。 2.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六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

因工制残鉴定五级伤残本人不能继续工作该怎样
答:工伤五级属于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不能安排的按本人工资70%按月发放伤残津贴。《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

工伤如果评不上伤残如何赔偿
答:工伤评不上伤残时,可以拿到的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期间工资及护理费和伙食费等。工伤赔偿标准如下:1、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2、职工因工...

工伤评不上伤残等级怎么赔偿
答: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

工伤但评不上等级应该怎么赔偿
答:评不上伤残等级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或用人单位,仍应依据法律规定,支付实际产生的工伤待遇项目。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工伤没有评上等级的,享受以下工伤保险待遇: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

伤残五级单位不让上班用开病假单吗
答:不需要。工伤职工鉴定为五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用人单位不予安排的,应当按本人工资70%按月发给伤残津贴。用人单位不安排上班,并非工伤职工请病假,不需要提交病假条。《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

工伤评不上等级怎么赔偿
答:2、工伤职工住院初期有生活自理障碍的,由所在单位负责护理。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所有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二、伤残等级相关法律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三十七条规定:第三十五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

...的残疾证是否一定要上交单位,如果不上交单位可以开除员工
答:需要上交验证,用人单位要残疾人证证明该员工是残疾人,就不需要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否开除按劳动合同。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第十八条:残疾人证只限持证人本人使用,要妥善保管,不得转借他人。2、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