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校史 论文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经验一: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即可。

经验二:

学习效率这东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谈起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评:夏宇同学对于听课和做题的建议,实际上反应了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时间,听课、记笔记应抓住重点,做习题应抓住典型,这就是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经验三: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第一点,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筋联想的作用。可见,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经验四:

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评:学习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之外的其他因素,这是因为人的体质、心境、状态等诸多因素与学习效率密切相关。

【总结】


学习必须讲究方法,而改进学习方法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在学生时代,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途。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
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言外之意,学习成绩好未必学习效率高)。因此,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直接途径。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乒乓球1890年首次出现在英国,当时是一项贵族运动。国际乒联1926年成立,并举行了首届世界锦标赛。
  
  乒乓球运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上世纪50年代,日本选手创造了直拍握法,并占据了乒坛霸主地位。之后,直拍技术被中国选手发扬光大并一直称雄世界直到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乒乓球发展陷入低谷,来自欧洲的瑞典男队开始崛起,并在1989年、1991年和1993年连续三次夺得世乒赛的男团冠军。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男乒再度崛起,在1999年和2001年重新夺回了男团斯维思林杯。
  
  乒乓球1988年首次进入奥运会,之后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国际乒联下目前已经有超过187个协会成员。
  
  国际乒联近年来对乒乓球比赛的规则做了很大修改,“小球改大球”、“21分制改11分制”、“无遮挡发球”等一系列改革缩小了选手间的实力差距,增加了对抗性和比赛的偶然性。为了避免出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垄断奥运会冠亚军,国际乒联规定在奥运会双打比赛中,来自同一协会的两对选手必须分在同一半区。这样,出现在双打决赛赛场上的将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两对选手,比赛也将更具悬念。
  
  奥运会乒乓球比赛设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四个单项,男女各86名选手参赛,其中单打各64人,双打32对。每个国家/地区最多只能有男女单打各3人、双打各两对选手参赛。比赛采用7局4胜每局11分单败淘汰制。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近年来的大赛中战绩显赫。2003年第47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取得了除男单以外的其他6项冠军,年底的国际乒联巡回赛上更是包揽了全部四项冠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选手也囊括了全部四枚金牌。
  
  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选手马琳、王励勤、王楠、张怡宁仍然是四枚金牌的最有力争夺者。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德国的波尔、奥地利的施拉格、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和东道主选手格林卡等。
  
  奥运项目:
  
  男子:单打 双打
  
  女子:单打 双打

  ☆ 学 校 史 略(上)

  毛泽东
  新群学校创办人之一

  周家乾
  化民中学创办人之一
  湘潭市二中前身是由私立新群学校的胜利、私立化民和弘道中学等三校合并而成的"湘潭市立中学",到今年5月10日,已走过了80年的历程.80年来,学校已跻身省重点中学行列,步入"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和"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殿堂,是省级园林式单位和卫生示范学校,群体工作先进学校和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已成为颇具实力的"三湘名校"之一. 新群学校,始建于1921年5月.当时"省立一师湘潭籍校友毛泽东、黄笃杰等7人集银洋1000元发起创办(载<<湘潭县志>>659页)".学校初为小学,校址几度迁徙,至1930年购得十四总见龙街莼香园为固定校址后增办幼稚园,1937年增办初中,改名新群学校.

  黄笃杰
  新群学校创办人之

  抗战期间幼稚园曾停办.中小学迁至乡下.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学校增办高中于株洲大冲,原址莼香园惨遭日寇破坏经及时修葺渐复旧观,1948年,高中部迁回莼香园.至1950年政府接管,艰辛办学30年,期间虽时局变迁,但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所由幼稚园到高中、全县规模最大、学生人数最多、设备比较齐全的学校.总计新群拥有校舍两处学田1230亩,校教具可供一千四、五百学生使用.30年间共毕业学生5800多人.

  化民中学则是1943年秋由周家乾先生以其家产所创设.初为"临湘初习班",后扩为"临湘中学".初以周南洲祠为临时校舍,后搬至石潭飞机屋场(现湘潭县二中),至1946年秋才择定湘潭城郊二湖头岭为校址,并改称"化民中学", 周磊村任董事长,周家乾任校长.自此,学校逐步走向正轨,设备渐齐,规模日增,学校最多时达300余人."化民"自43年创办至51年合并到市立中学,毕业学生千余人.

  唐士义
  市立中学副校长“市中”更名为湘潭市二中第一任校长,后调任湘潭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校长

  学校最大的特点是思想进步,没有反动党、团组织;学校设有奖学金,每期奖励贫寒优秀学生;解放前夕,学校私密承印<<新名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多种进步书刊,为湘潭的迎解工作作出了贡献.

  弘道中学原为弘道补习学校,由周顺循等创办于1944年秋,校址设花石张氏宗祠,收学生40人.1945年迁至湘潭龙口高箭楼,正式命名为弘道中学,张平子任校长,周顺循任主事.1946年秋,学校迁至湘潭城区内白花生馆.弘道中学办学6年,共办有四个补习班,六个初中班.
  湘潭解放后,新群、化民均具文呈请政府接管.1950年冬,湘潭市人民政府将两校合并,同时接收弘道中学三名教师和部分校教具,筹建湘潭市立中学.1951年元月,市政府任命市长王治国兼任校长,唐士义任副校长,4月14日召开大会,正式宣告"湘潭市立中学"成立.

  ☆ 学 校 史 略(下)
  “市中”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消旧制,树立新风,学校面向工农,招收学生437人.52年增办高中,并成立”中共湘潭市立中学支部委员会”.1954年调整县市建制,学校改称”湘潭市第二中学”, 唐士义任校长.以后学生逐年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到1957年共有34个教学班,1700余学生.期间新建教学大楼五栋、学生宿舍三栋、教工宿舍、大礼堂等,校区面积由建校的4800m2扩大到45818 m2.当时,学校党政领导除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外,还十分重视师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广泛学习苏联经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55年学生成绩全及格率为89.2%,操行甲等的为80%.首届高中毕业生,92%的升入高校,高考成绩列全省第二.195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0%,高中毕业生75%升入高校.

  莼香园

  1957年开始由于各种运动的冲击,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教学时量、质量均无法保证,至1976年10月,喧闹的校园才渐次安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恢复以教学为中心的正常教学秩序,各项工作走向正轨.连年高考成绩优异,1980年6月学校被首批定为省重点中学,行政级别随之由科级升格为副县级.1983年4月学校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并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1986年5月,学校党支部改称党总支,次年开始教工"专技"职务评聘工作.其间学校教育教学全面长进,"德育置于首位,教学立于中心"各项工作全面发展,质量稳步上升.89届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为市区之冠,90届为100%,高考也取得十分好的成绩.在数学、化学、科技作品、书画、体育等竞赛中均有学生获全省、全国性奖励,市政府先后五次授予学校文明、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学校于1991年5月10日举行了隆重热烈的7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

  古 樟

  近10年来,学校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校舍基本建设一马当先,综合大楼、两层103米长的体育风雨跑道、临街的莼香园酒楼、科学楼、艺术馆、两栋78户新教工宿舍等近两万m2的新校舍相继落成.操场全面翻修,旧楼装修一新、环境绿化、道路硬化、雕塑装点、彩灯衬缀,校园美不胜收.先后被市、省授予"卫生示范学校"和"园林式单位"匾牌.并于1995年接受省重点中学检查评估,授予省重点中学匾牌.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治学严谨,管理规范,制度齐全,落实到位,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组建了"三结合"教育网,成立了"三级"家委会,开发了德育基地,各种德育活动丰富多彩.连年被评为市"班级管理先进学校",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班级和市、省级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还发展了学生党员.学校教学质量大步提高,"两考"成绩斐然."中考稳居市直中学前列,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在95%以上,并于2000年达69.2%和71.26%.体育教学和竞赛成绩喜人,93年省体委授予"群体工作先进单位",96年授予"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匾牌.先后有2人达国家级、75人达二级运动员标准,向高等院校输送体育人才84人,有5人次获省赛冠军、8人次获亚军,篮、足球队多次获市冠、亚军,代表市赴省参赛.

  长 廊

  圣约翰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名校"的改革思路.以电教媒体为主的生物五步法教改实验,94年接受省评估并获得省电教科学实验成果一等奖,推动了全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实验的发展.93年实现"三机一幕"进教室,继后语音室、电脑室、电视编辑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语音室、卫星电视接收站相继投入使用.同时参与或独立进行了国家、省、市级50多个教研课题的研究,大部分获市、省、国家级奖励,成果显赫,2000年被授予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殊荣.同年学校又投了100万建成市内首家校园计算机网,融广播、电话、教学双控、监控系统于一体.目前学校拥有500万元的电教设备,1000 m2的电教专业房.学校从93年起在初中部每年招收一个特长实验班,高中部也择招部分特长生,并先后投入近100万建成设备齐全的三间音乐教室、二间美术教室,以及声、乐、舞训练室、器乐室、练功房等.自95年获中学合唱节目全国一等奖后,99年第三届省重点中学文艺调演获"二金一银",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2000年市、省中小学艺术节我校歌、舞、乐节目均获市一等奖,舞蹈获省一等奖,并在全国首届舞蹈电视大赛中,获金奖第一名,2004年2月,湘潭市第二中舞蹈队进京演出,舞蹈<囚歌>获国家二等奖.受文化部委派以我校学生为主的市少儿艺术团赴法国、匈牙利演出圆满成功.近5年,被录入艺术院校的学生达107人,艺术教育成绩突出,连年被授予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奖励,2000年又投入了160万建成音响灯光先进、可容1200余观众的市内学校首家艺术馆,当年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
  学校其它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曾荣获省优秀基层工会、市"三防"教育示范学校、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市民主管理模范单位、市优秀共青团委、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多次奖牌、奖旗,还获得200余起有关竞赛和单项工作的市级奖励.校办工厂曾创造出年纯利50余万元的好成绩,现仍略有盈余.
  学校如此快速的发展进步,得益于领导班子得力、教工队伍齐整、民主风气浓厚。校长马建佳曾担任过湘潭县一中副校长,市教科院办公室主任等职,有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现有教师187人中,高级教师85人,学历合格率达98%.拥有一批象李寿冈、李仁、谢松成、宋新民等特级教师和周于兹、胡大军及许斌松、周琦等省、国家级优秀教师;成思红和翁鹤松等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中学美术教师;学校已发展到46个班、学生2400多人.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相关兴趣推荐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