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关于公安机关依法采集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

中组部是否有权到公安机关调取个人信息?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可以。因履行职责确需查询公民户口登记信息的,经被申请机关核准,审计、纪检、监察、组织等有关部门可以凭单位介绍信、查询人的工作证、居民身份证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机关户口管理部门申请查询。
法条链接:《人口信息查询规定》1、公民可以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居民户口簿,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查询本人和户内成员的户口登记信息。
2、因办案需要查询涉案公民户口登记信息的,公安机关其它部门、司法机关可以凭介绍信(调查函)、本人工作证、居民身份证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机关户口管理部门申请查询。
3、因承办法律事务需要查询有关公民户口登记信息的,律师可以凭律师执业证和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并出示可以查询他人信息的法律依据后,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机关户口管理部门申请查询。
4、因履行职责确需查询公民户口登记信息的,经被申请机关核准,审计、纪检、监察、组织等有关部门可以凭单位介绍信、查询人的工作证、居民身份证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机关户口管理部门申请查询。
5、政府其他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因工作需要查询公民户口登记信息的,须由该单位工作人员持有效证件、单位介绍信(应详细说明查询的事由)、居民身份证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机关户口管理部门申请查询,公安机关认为理由充分,没有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予以查询。
6、为避免重大利益损失、寻亲访友等特殊情形确需查询公民户口登记信息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机关户口管理部门申请查询,公安机关核准后予以受理,并在申请人回避后进行查询,公安机关经与被查询方联系并征得其同意后,方可将被查询方户口登记信息告知查询方。
7、公民户口登记信息涉及公民隐私,公安派出所应告知申请查询的单位和个人对查询获取的信息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不得泄露。
8、提供查询时,公安机关原则上只提供被查询人本人的基本信息,不提供被查询人家庭其他成员的相关信息。
9、需要大批量查询人口信息的,须经市级以上公安机关的批准。

公安机关除案件侦查及正常查询服务需要以外,不得调取公民个人信息。如果因为公安机关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损失的,可以想当地公安局纪委提请追究行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应当告知其必须如实提供证据,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对于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
按照规定公安机关是可以进行采集个人信息的,并且采集之后还需要及时更新。特别是一些人变更了自己的信息后就需要通过采集更新才能在其他地方或者平台上显示最新的个人信息,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方可追 究刑事责任。但何为情节严重尚无明确的规定可循。从立法背景看,近年来,公民信息广为泄露,网络上出现了公开兜售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的广告,社会上甚 至出现了搜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专业户,对公民个人隐私及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利用刑罚手段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实属必要。但刑 罚手段有其特殊的适用范围,并非一切非法获取公民信息的行为均应受到刑罚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十七、 将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修改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七、 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采集指纹似乎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按照法不禁止则可行的原则,行政上出于管理需要,强制采集指纹的规定也是合法的,但必须要对指纹的采集和应用有严格的管理措施,防止个人隐私被泄露或被侵犯。至于民间的商业活动或社会活动,那就是双方自愿,你有选择权的。

公安机关如何收集信息
答:2.依靠群众自治的治安力量,广开信息渠道。3.走群众路线,深入到群众当中去获取一线信息。4.广开耳目,利用各种外线、秘侦力量来获取信息情报。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网络情报、信息的收集、甄别、采纳。6.做好和友邻单位的信息情报交换工作,扩大信息来源。问题二:法律关于公安机关依法采集公民个人...

公安机关什么情况下可以对公民进行“询问笔录”?
答:只要是有报案,或者有案件需要调查,都可以依法传唤任何公民进行调查,被传唤人有义务配合调查。《治安管理处罚法》有相应的规定:第七十七条 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第七十八条 公安...

谁有资格收集公民身份证照片
答:应该是只有在办案需要的情况下,公安机关,才能依法依规采集相关人员的身份证照片。其他机构与人员,是完全无权进行这种活动的。

法律规定什么情况下派出所有权利验血验尿录指纹?
答:公安部门为了确认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特征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当侦查人员认为需要的时候可以采用。法律分析在协助调查中按指纹、采血样后,没有受到行政处罚的,不会有所谓的“案底”,也不会影响当事人考公务员。按指纹、采血样,是公安机关根据公安部的有关要求对涉案人员、重点嫌疑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并...

哪些部门可以依法采集公民家庭信息
答:只要公安机关、国家人口普查部门等机构才可以依法采集公民家庭信息,其他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采集公民家庭信息,否则,就涉嫌违法。

警察检查身份证的法律依据
答: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五)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二条 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第九条 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有违法犯罪...

公安机关查询个人信息规定
答:撤职、开除。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对违反纪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时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措施。第五十条 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赔偿。

公安局采集手机信息后能查询到什么
答:派出所作为司法机关,有权力也有义务依法查询并采集您的包括但是不限于身份信息、履历等信息,包括您的微信和删除的信息等社交软件的内容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信息采集的法律规定
答:法律主观: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可以拘留的法定情形一般是:犯罪嫌疑人具有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被指认犯罪;被发现犯罪证据;以及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等情形。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家庭档案可以随便调取吗
答:警察,公安局,法院或者一些职能的部门,国家机关职能部门在需要的情况下,都是可以依法采集公民的家庭信息的 ,到了医院就有一些正规的,这些执法部门才能够 依法采集公民的家庭信息,只要公安机关、国家人口普查部门等机构才可以依法采集公民家庭信息,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采集公民家庭信息。是要...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