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四个)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所以,要求我们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选择标准。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两个问题:
1、青年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选择标准。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唯物史观的原理: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条件。

方法论: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方法论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的学习,重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工作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并得出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规律性认识。

中国共产党人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中国各个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唯物史观

参考资料:新华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1、唯物史观的原理:

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2、方法论总结:

凡是指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

扩展资料:

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

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1、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

2、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

3、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4、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5、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四个)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所以,要求我们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选择标准。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注意两个问题:
1、青年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选择标准。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2、青年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陈弈之用宋词形式表达自己与主流“辩证唯物论”不同的新哲理。

(零)宇宙公理
三表一总成宇宙,时空物量无穷。从来物布满时空。趋均生运动,件以类相容。
件以暂形存五态,粒流点点前充。层层事物灭生中。星辰明暗暗,历历没始终。
(一)运动因果
粒子能分分不尽,全因宇宙无穷。必须保证没真空。颗粒无限细,永动为填充。
无限分割无限级,趋均级级难容。清晰物体现重重。级差无限制,密度界匀同。
(二)化物总律
个体匀行直线动,群集各各随机。竞争稳态自由飞。齐齐合力进,对撞是还非?
激碰之间轻重判,心成引绕尘微。平衡定乱靠圆围。密极必热爆,自散再投机!
(三)精神事物
过去行为成记录,层层现实缠身。先来后到假还真。时空随便越,混合任趋均。
绕日循环明律法,偶然不断重申。重温往事理精神。基因终熟透,重演自刷新。
(四)过去现在
存在方式唯事物,当前一显而终。全因五态灭生中。精神留过去,记录实非空。
现实精神皆事物,趋均相互填充。趋同活化亿年功。循环明规律,自己辨西东。
(五)事物灭生
因事关联结果物,因先果后分清。常移界事物随名。事生原物灭,事灭物新生。
两物之间应有事,梅花间竹牵情。物周动内外趋平。内因明外果,内果外因明。
(六)普遍联系
联系必须凭规律,精神现实连通。时间似箭串长空。空间虽一个,物构造无穷。
两物同时无因果,精神络化其中。纵横交错靠时空。依时前后接,巧妙胜仙工。

(十)自由平等
忽忽时空无尽界,趋均导致结晶。太阳月亮转圈轻。光阴遵道去,未见载私情。
大哭数声尘世降,赤身露体全清。谁能骤眼辨分明。同成一暂态,宇宙主公平。
(十二)合一思辨
物合时空成宇宙,五维永远随之。层层事物似繁枝。物生于事尽,物灭事发施。
五态寻踪分内外,精神现实同思。宏微合一探兹时。逐层因果辨。整体自然知。

(注)
五态:稳、变、乱、定、爆。是宇宙物的5种存在状态(物类)。详细请看我的哲学类博文。
五维:现实事物只能是五维的,时间一维,空间三维,物质一维。但精神事物却是可以无限维的,因为精神是记录为现在事物的过去事物,它可以天马行空!

“唯物史观的原理:阐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条件。

哲学基本原理
答:注:本章还有一个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意义总结一、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1、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几个?
答: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具有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3、人名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4、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唯物史观三个基本原理
答:该原理有唯物论、历史唯物论、辩证法。1、唯物论:是指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世界的本原和源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头和检验的标准。2、历史唯物论:是在唯物论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探讨。3、辩证法:是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发展,认为事物是由相互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答:1、社会历史观: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b、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2、人身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内容?
答:二、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三、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

唯物史观三个基本原理
答:唯物史观三个基本原理是自然界客观性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一、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二、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历史唯物主义三观的七个原理
答:主要史学理论和史学研究法总结 一.主要史学范式(史观)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范型和模式,是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也是史学观点、史学范畴和史学方法等有机集合体。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

唯物史观原理是什么
答:搜狗百科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亦称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对历史研究有何意义
答: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方法论〗:要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

政治问题 (唯物论) 5个观点的原理跟方法论 急 在线等
答: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表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4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表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