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如何评价中国科举制度?

西方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科举制度的~

欧美人认为,科举比当时他们‘领导说了算’、‘世袭’等用人模式先进、公平,中国的科举优点多多,至少使官员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官员。”“西方当时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古人发明“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

  很有道理!
  如果你仔细的研究一下西方和东方的历史,你会发现,在西方的历史上你很难发现或则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只有宗教而已,虽然宗教也是教导人们怎么向善的,但是宗教里面有很多东西是以个体为中心的的思想,而且宗教是一个团体的组织,历史上被很多有野心的人利用,加以实现自己的目的。虽然表面上是一个西方人信仰的组织,但实际上确是一个利益团体。其实,西方的历史确切来说,应该是人类表面物质的发展史,而并非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所以在西方国家,人们很注重自己的私人利益,甚至宪法都以私人利益为重,他们认为那是人权自由。比如,在西方国家吃饭AA制很正常,而在中国就不正常。
  中国文化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更注重的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诸子百家的时代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老子,孔子,墨子等很多圣贤之人他们所创造的是一门学派,是一门教人服务大众的思想,而非以自我中心。他们的思想教会了大众立人处事的标准,你做到什么标准,你就适合在社会中担当什么职位和重任,虽有不公,但趋于合理。
  西方研究表秒的物质的东西,而东方更注重的是人的思想境界。按照哲学的观点来说,一切事物的出发和实施,必须建立在一个合理的思想指导下去完成。何况人类这个大社会更需要一个大众的标准来衡量人的能力。中国的道德标准是大众的,别如儒教的学术,讲的是仁与不仁,是一个标准,儒生遵循的是儒家思想,而非哪一个时期的哪一个人。西方就不一样了,宗教中始终都是教皇最大,难免滋生个人贪念。
  科举开始实际上是根据一个被大众所接受的思想来考核为大众管事的合格的人选,而西方在历史上一直是没有一个标准,而是按照所谓的宗教体系下产生的贵贱之分来掌管社会,显然是很不合理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在西方人越来越开始注重道德体系的建设,而中国社会也越来越重视物质的发明与实际的东西,而不是在继续搞些脱离和超前的精神思想的发展。所以。现在西方人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感兴趣是很自然的,因为按照老子的哲学思想来说,他们已经进入了精神思想的发展,学习我们那是必然的,而我们中国已经开始注重实际物质的发展,学习他们也实属正常。这就叫做阴阳互补。

这种以书面考试为工具的选官制度,把古代中国塑造成了一个文质彬彬的社会,一个教育社会。科举制度诱导所有稍具条件的人都去读书识字,在古代中国,村村有私塾,处处有书院。彼时中国的识字率绝对高于西方同期。这是科举制度的一个非意图后果,在前现代时代,它就实现了文化的广泛普及,而教育在人们的观念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本不需要发展经济学家来论证教育对于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天生就对教育投资充满热情,甚至可以说是热情过度。

 
时至今日,科举制度已消失百年,我们自可摒弃当年废科举之时支持者与反对者的激情,公允地评价科举制度,并探讨创造性转化的可能。然而,悖谬的是,科举制度中比较可取的元素似被人弃置,而其荒唐的一面却似乎时时纠缠着今人。

  ○英国

  “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

  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吸取科举考试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后来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仿效。

  1835年,居留中国人士格尔斯指出:“科举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也许这就是他们所创造出来惟一值得保留的制度,而此制度还未被其他国家所采用。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

  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杜麦斯出版了《中国札记》,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

1994年,韩国纪念科举废止100年,举办了模拟科举考试,取录了两名状元

  1854年,由马考莱等人向英国议会提交《印度文官制度报告书》,建议:建立完整的考试制度,考试事宜应由一位权威人士主管的考试中心全权负责;考试必须采取竞争性的笔试办法,对考生的年龄、健康、品行也应作具体的要求;对于高级职位,应有相当于国内最高教育水平的竞争性考试。

  1855年5月,经过议会辩论之后,英国实行文官考试制度。

  1870年6月,新上台的帕麦斯顿政府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官员的枢密院敕令》,规定凡要进入政府各部门工作,都必须经过竞争性考试。至此,英国文官考试走向制度化和正规化。

  1857年4月英国权威刊物《威斯敏斯特评论》评论说:“这些中国的‘外夷’(英国人)的确只是从中国科举考试的书籍中学到一页而已。”

  ○美国

  “我们在洪荒时代,中国人已在读书”

  19世纪60年代后,美国也在考虑采用择优录用的文官考试制度。美国的文官考试制度基本上是仿效英国的产物,但是史料表明中国科举制也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过美国的文官考试制度。

  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从科考的结果看,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及爱国、正直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

  1870年,史皮尔(Spear,汉名施惠廉)在《最古老与最年轻的国家:中国与美国》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

  1873年美国文官委员会在报告中宣称:“当我们的大陆尚处于洪荒时代,孔子已经在讲授德政,中国人已在读书,使用指南针、火药和乘法表。然而东方世界这一最文明的国家对于科举制度的运用,将比上述任何东西都更能夺走我们美国人的优势(如果我们算得上有什么优势的话),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倘若不充分肯定中国的宗教或帝制的作用,必将无从作出解释。”

  1883年,以平等竞争为原则的文官考试法案获得美国国会通过,该法案规定政府事务官的录用,必须经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从此以后,考试录用事务官,成为美国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

  1893年,美国文官考试制度完全确立。

  ○日本

  被权贵把持的科举

  公元7至8世纪之际,日本引进中国的律令制度,模仿唐制实行贡举制度。

  唐朝科举制度的结果是秀才科逐渐停废而进士科日渐兴盛,但日本到公元730年以后则是秀才科逐渐独盛而进士科式微。

  日本的贡举制度,由于贵族干政、学官世袭,到10世纪以后,大学寮基本上为贵族把持,博士推荐学生参加科举,不是依据才学高下,而是以资历名望,致使科举制度日渐流于形式化。

  11世纪后,形式上还继续实行式部省试,但考生皆由权贵推荐,应考者几乎无条件及第。科举制至此已完全异化。

  明治时代初期,为了选拔人才,推动维新运动,1869年进入新政府的学者神田孝平向公议所提出了“进士及第之法”的建议书,提倡以“汉士及第法”,即中国的科举制度为参考,树立近代日本的官僚考试制度。考试科目注重实用。这项提案虽然获得公议所通过,却没能得到实权人物的支持而没得到具体实施,而人才选拔的考试制度也最终为近代的学校制度所取代。

  ○韩国

  “我国公道,惟在科举”

  从公元958年起至1894年,韩国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存在了936年,成为中国域外实行科举制时间最长、也最完备的科举。

  近500年的高丽王朝,科举制度实兼唐、五代、宋、元等诸朝制度而成。具体而言,高丽制度直接渊源于隋和唐者,有礼部三场试、三条烛试(夜试)、试期在春三月(春试)、科目中的“宾贡科”、咒噤科等。

  高丽王朝恭愍王十九年(1372年)明太祖遣使往颁科举诏后,高丽科举乡会试程式一依明制,第一场试《五经》义,五百字以上,《四书》疑,三百字以上;第二场试礼乐论,三百字以上;第三场试时务策,一千字以上。唯务直述,不善文藻。

  公元1392年,李朝重新整顿衰落的科举制度,定科举法,初场罢《四书》疑和《五经》义,改试讲论。但实行数科之后,实践证明并不能选拔到“经学杰出之才”。

  李朝科举比同期的中国科举更频繁,几乎每年都开科,“国家用人之道,只在于科举”。科举在李朝的地位不亚于科举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韩国有“我国公道,惟在科举”,“私门塞而公道开,浮华斥而真儒出”之说。尽管不时出现改革甚至废除科举的呼声,但科举制直至公元1894年才遭停罢。如果不是因为日本的压迫,科举还将延续一段时间。

  ○越南

  最后废止科举的国家

  1075年始,1919年止,越南是最迟实行和最后废止科举的国家。

  李朝建立科举制度,模仿中国实行三场考试。据《越史通鉴纲目》载,仁宗太宁四年(1075年),“选明经博学者以三场试之,擢黎文盛首选入侍学。本国科目自此开始。”

  公元1807年,阮朝阮世祖开乡试,其制度模仿中国清代科举。其形式内容仍然和中国科举考试大同小异。

  公元1832年,越南引进八股文作文考试文体。

  公元1884年,法国和越南签订了《顺化条约》后,法国殖民者实际上取代了越南帝王的统治,西方新学动摇了儒学的地位。中国戊戌维新也影响到越南,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后,越南科举更是唇亡齿寒。

  1906年,越南成立教育改进委员会,新型学校纷纷创办,逐步取代了传授儒学的科举教育。

  1919年,越南举行了最后一科会试,取中23名。此后,科举制度在越南和世界历史上终于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外国人对于中国科举制度的评价: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古人发明“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用人观,直至目前,还有今后。

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在中国,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
科举内容: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举考试中进士升官。所以在小说中说:“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汉”是指汉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诗,汉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诗歌也好,都不如当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八股文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时的人们都一门心思地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西方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科举制度的
答:欧美人认为,科举比当时他们‘领导说了算’、‘世袭’等用人模式先进、公平,中国的科举优点多多,至少使官员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官员。”“西方当时有人惊叹,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项伟大的制度。”他们认为这一制度应该与中国古人发明“四大发明”一样,是重要的发明创造,影响了全球的...

西方人怎样评价科举制度?
答: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的时候,欧洲正处在从野蛮向文明的过渡中。欧洲人发现“中国这个绿洲”,“没有宗教、教会,由人们自己管理自己”。伏尔泰说:“这些政府部门的成员都是经过几场严格的考试之后录取的”,“应该向他们学习。”另一西方学者威廉斯说:“古代中国政府中文武官吏所产生的这种著名的考试制度...

;外国人对中国科举制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有人称之为中国古代“第五代...
答:所以。现在西方人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感兴趣是很自然的,因为按照老子的哲学思想来说,他们已经进入了精神思想的发展,学习我们那是必然的,而我们中国已经开始注重实际物质的发展,学习他们也实属正常。这就叫做阴阳互补。

那些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都是如何看待中国的?
答:好像以前西方(特别是法国的启蒙思想者)对中国文化的印象是蛮好的。就拿科举制度来说吧。在中国,鲁迅他们那帮人都把科举制度说得一无是处,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孔乙己》。但是在十八世纪的法国思想界,科举制度却是一个好东东。我们先来听听大名鼎鼎的伏尔泰是怎么说的。“这个制度(指科举制度——...

为什么科举制会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答:因为科举制度,真正是开创了普通人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地位的愿望。而这个制度对于统治者而言,既收获了当局想要的人才,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社会矛盾。西方人盛赞我们的科举制度,是因为他们从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中国人很多人会看轻我们自己的科举制度,是因为我们也同时看到过科举制度的...

西方人崇拜的中国什么发明,影响了欧洲文官选拔制度的确立?
答:在欧洲人在了解到中国的科举制度之后,对这种制度是十分称赞的,甚至有人认为中国之所以可以成为世界各国中治理制度最好的一个国家,就是因为中国这种竞争性的科举制度。中国官府可以放开所有官职,让优者得知之,因此中国才很容易获得政治清明以及经济繁荣的局面。即使后来中国在近代史中屡遭耻辱,但西方人仍未...

隋炀帝的什么措施一直影响到今天,西方人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答:隋炀帝一直都是一个在后人看来褒贬不一的君王,他横征暴敛、好大喜功将隋朝带向了阴沟,但是他在位期间却开创了一向影响后世一千多年的制度,那就是科举制。科举制也就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员,这一制度的创举甚至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其他朝代或是举孝廉入仕,或...

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西方哪位学者所说? 哪位大神帮帮小女子...
答:原话难以考证,但丁韪良提出了类似的说法。他指出,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丁韪良(1827-1916)是基督教新教教会长老派传教士。丁韪良是清末在华外国人中首屈一指的“中国通”,同时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

科举制的发明有多重要?科举制推动世界文化发展
答:当然,科举制本身并不是完美的,比如在西方对中国科举制度大肆鼓吹的明代,中国人却对它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其中最著名的代表自然就是《儒林外史》当中的《范进中举》。作者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一书当中创造出许多饱含隐喻色彩的人物,但没有哪一位能够像范进这样,简直将那个时代的悲哀和可笑展现的淋漓...

中国人发明的什么制度,但被欧美人学去后,中国反而要向他们学习?
答:中国发明的但被欧美人学去后,中国反而要向他们学习的制度指的是科举制度。欧美国家学习到科举制度后,又结合了当时的工业革命发展和社会需求现状,丰富了考试内容、目的和考试方式,考试内容例如知识结构和心理素质,考试目的比如说实用技能,考试方式指的是口试和面试等等,比之科举选人要更加完善和科学。...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