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郑振铎《猫》

~ 设计者:范蕙茹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在家中的地位和最后的结局,即以此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

2、理解为何作者着重写第三只猫?领悟作者对小动物及其所影射的小人物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3、掌握作者首尾呼应、鲜明对比和巧设伏笔的散文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三只猫的外形特征、性格特点、在家中的地位和最后的结局,即以此梳理文章的整体脉络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小动物及其所影射的小人物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  3、圈点勾画法  4、启发讲解法

预习要求 1、读课文两次并标出自然段

2、划出自己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教学过程(具体步骤及基本内容) 板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对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叫做《猫》(板书),我们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题目一模一样的文章《猫》,有哪位同学还记得?(老舍《猫》学生简单说说对这篇文章中猫的形象----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且调皮)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猫这种动物在学生心中的形象。)

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又调皮,我们的冰心奶奶也写过猫,这两位大作家都是爱猫之人,把活泼可爱的小猫当做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伴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位大作家笔下的猫,这个作家的家庭呀,也是一个爱猫之家,可是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呢?

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默读课文,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可以用笔标注。

(设计意图:以默读的方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做好笔记,以便思考。)

答案(用第一人称且一句话概括):“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二、以关键句感知文章整体

课文一共讲了四只猫,对三只猫进行了详细地描写,相信大家在刚刚的默读中对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三只猫对作者家各有各的影响,那么这三只各有什么影响呢?这篇文章很长,我们分为三个大组,一组负责一只猫,朗读各自的猫的部分,然后用原文的一句话来概括你组的这只猫对作者家的影响。

(设计意图:以给每组分猫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每只猫在作者家的经历,用原文的一句话来概括是考察学生对文本认识的正确把握。)

第一组:“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组: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组: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此处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以关键词“酸辛”讲述第—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猫在家中的地位?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动与静)作者从猫“刚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静态的毛色:刚送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动态的玩耍: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4、写作指导:巧设伏笔

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四、以关键词“怅然、愤然”讲述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3-14自然段。

2.指名学生复述第二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猫的形态(静态和动态)?

②猫在家中的地位?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

学生默读课文得出见解:

1、静态:礼拜天,母亲回来了,却带回来一只浑身黄色的小猫回来?(却字可以看出什么?)动态:①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捉蝴蝶,越到树上,跑到街上②二三个月后,会捉老鼠,为家里解决了烦恼

2、比第一只猫更加喜爱:①更活泼、更有趣(表现在哪里?答案: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②“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③捉老鼠,成了家里的功臣(那个字可以看出? 答案:再)

3、被人捉了去

4、写法指导:巧设伏笔:①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②我们都为它提心吊胆……整体寻它一回。

五、默读后探讨:怅然什么?愤然什么?

参考回答:怅然自己没有看好黄毛,失去了家里重要的“成员”

          愤然周家丫头面对黄毛被捉去时无动于衷,不加阻止。

六、回顾第一二只猫:两次亡失带来的伤害,让“我”家好久不养猫。

【作业设计】

复习描写第一二只猫动作描写的句子,尝试以此描写常见的动物

预习第三只猫的内容

板书: 17课 猫

花白猫:快乐---酸辛

黄色猫:愉快---怅然、愤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第三只猫

作者语:“我家”的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第一只活泼的猫病死了,第二只如此深得我家人心的猫被人捉了去,这第三只猫也没逃亡失的命运,只是,它的亡失,让“我”难过得多。

那是发生了什么事呢?两分钟时间默读课文15-34自然段得出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第四学段的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第三只猫的故事并不复杂,两分钟的默读锻炼学生边读边思考得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参考回答:难过得多是因为猫的死亡,是“我”的冤枉,妄下断语导致的。

一、以“妄下断语”一词了解第三只猫的死亡前的过程

学生可以直观找到对猫妄下断语的语句:

1、“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2、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可怜的鸟的腿了。

学生容易忽略的:

3、“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4、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5、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排序:31452是猫死亡的过程。

解答何以“妄下断语”?:3152:“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凝望(原文: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上,对着鸟笼凝望着。/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了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4:“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是责备张妈没照顾好芙蓉鸟还是没看好猫?(原文:张妈对鸟:妻常常叮咛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了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张妈对第三只猫: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没有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设计意图:以“妄下断语”一词了解第三只猫的死亡前的过程,揭示原因---妄下断语。)

二、以“人不能辩护,猫不能辩诉。”明确主旨---人与人、人与动物平等的相处之道

板书:人不能辩护,猫不能辩诉

1、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为什么?

参考回答:①张妈默认了是第三只猫咬死了芙蓉鸟。

          ②张妈在这个家只是小人物,没有辩护的权利 。

2、猫不能辩诉,因为猫不能讲话。

难过的原因:(课后题)

① “我”妄下断语冤枉了它

② “我”无法补救我的过失

③没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生命

4、扩展写作背景:1、郑振铎参与过“五四运动”,受五四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思想等的影响

2、写作时间地点是1925年11月7日的上海,在5月30日爆发“五卅惨案”( 因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国主义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导火线。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镇压工人大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声援工人,并号召收回租界,被英国巡捕逮捕一百余人。)

(设计意图:以“人不能辩护,猫不能辩诉”一句得出本片段教学的重难点,即主旨人与人、人与动物平等的相处之道)

5、默读后探讨:

两个月后,猫忽然死了,为什么两个月以来,“我”没有补救“我”的过失?(先思考后点名发言)

参考答案:①不知如何补救②猫原本喜欢在露台,火炉前,被打之后逃到了屋瓦上,从此与人不“亲”,没有补救的机会,从猫最后死在屋脊上也可以看出。

“我”将怎么样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学生写作然后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发现细节和课堂想象写作能力。)

四、写作指导:(生讨论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①巧设伏笔:猫总是很忧郁、猫不好看、总是对着鸟笼凝望(探讨猫死前的表现)

②对比鲜明:对第一二只猫的态度和第三只猫的态度不同?为何不同?(假如,芙蓉鸟发生在第二只猫在的期间,家里人会有什么不同的的反应?)

③首尾呼应:中心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猫,却总是失踪或死亡。/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④第一人称流露真情实感(散文特征之一)

(设计意图:工具性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属于散文,是模仿写作的好范本。)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摘抄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并写感想(约 200字)

板书: 猫

妄下断语  ——

人不能辩护

猫不能辩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5篇
答: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教案及知识点
答:1、预习《秋天》,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雨的四季》知识点 一、作者 刘湛秋1935年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 二、思考: 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
答:【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及知识点
答: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3、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及知识点
答: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母亲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母亲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答:【篇一】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篇二】部编版初一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动物笑谈》课文原文及教案
答:碟子里面的糖粉经它这么一来,也跟着不见踪迹,桌子的四周却坐了七个涂满了糖粉的老太太,脸上像麻风病人一样白得像雪,每个人的眼睛都闭得好紧,实在是“美”极了! 教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2.对批注进行再批注,品味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  3.感受科学研究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答: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①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理清故事情节。 ③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⑤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①联想和想像。 ②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③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答: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教学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③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教学重点 ①梳理课文内容。 ②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③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②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教案
答: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教案1 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编辑老师为各位老师准备了这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教案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