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为什么本书的第一段话令人念念不忘?

~

没有什么比《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更让人印象深刻了。

在20世纪90年代,有两个人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最大的影响:王朔,他让作家重新回到口头写作,加布里埃尔·马尔克斯,他教作家如何写作。

加布里埃尔·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百年孤独》被认为是一代作家的第一读物。读完小说,莫言感叹:原来的小说可以这样写;陈忠实从中学习了写作的结构和方法。

《百年孤独》开篇的第一句话: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陈忠实的《白鹿原》开篇也写下了一句类似的话:白嘉轩后来最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中娶过七房女人。

《百年孤独》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和开头的一句话有很大的关系。这句话在小说的开头讲述了故事的结尾,主人公面临着行刑队的枪决,但读者们奇怪的是,为什么他会想起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为什么一个人在死前会记得一块冰。

作者加布里埃尔·马尔克斯创造了一种新的描述小说的方式。魔法的颜色让我们感到惊讶。当然,这部小说最伟大的部分可能是对时间的控制。大多数小说都以时间为线索,但马克思在这部小说中缩短了时间。

作者首先设定了一个时间,然后根据这个时间轴来描述未来,然后描述过去,然后描述当前的事件,这样的描述是非常罕见的,当然,这也是一种排他的马尔克斯。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描写,小说的开篇才成为经典。

他开创了写小说的新方法,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想象一下,在传统的讲故事方式的基础上,发明一种新的描述小说的方式是多么困难。

从现在写未来,从未来回忆过去,仍然会让人脊背发凉。

这真是天才之举。



模仿是写作的开始,但是很多人却连模仿也做得不好。
就拿《百年孤独》经典的开头来说吧,意境特别美,有的人模仿起来反而是照猫画成了虎。
比如这个:
多年以后,某个明媚而忧伤的五月,我将从荒芜的青春里看见无边的苍茫。时光穿越悲喜与无常,碎了一地。
虽然强行构建出了意境,但其实不知所云,真应了辛弃疾那句“为赋新词强说愁”。

《百年孤独》的开头只有三句话,42个字,为什么很多人却模仿得不对呢?
模仿之前,首先要彻底理解,不懂这些文字的精妙之处,只用词语造成结构上的相似,并不能模仿出来那个味儿。
也就是说,你必须对模仿对象深刻解读,掌握精髓,才能做到完美模仿。阅读理解能力好,才容易做好这件事。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阅读理解能力根本不及格。比如庄羽老师回应郭敬明道歉的微博,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赞不绝口。
庄羽老师博文中有一句话:建议把郭敬明拿出的钱,再加上另一本小说的收入,成立反剽窃基金,用以帮助原创作者维权。

不少人看完评论才知道,这句话才是庄羽老师的高明之处。用抄袭者的钱,成立反剽窃基金,相当于把剽窃者订立在耻辱柱上,只要提起这个组织,大家就能想起整个事件,你说是不是很高明。
但是,如果阅读理解能力不优秀,连这个瓜都没法吃,更别说模仿。
正是意识到很多人阅读理解能力不过关,被誉为新闻媒体界最有影响力的写作指导老师之一——罗伊·彼得·克拉克,创作了《25堂文学解剖课》一书,对文学史上33本经典名著进行分析和解拆,帮助我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领悟大师们的写作技巧。

25堂文学解剖课 后浪正版 30位伟大作家的33部经典作品 体味经典文学的精到之处 文学书籍
¥25
京东
购买
已下架
他是中世纪文学博士,在波因特学院任教超过30余年,曾培养出包括两位普利策获奖作家在内的众多杰出作者。
下面我们一起随着这位大师对《百年孤独》和《广岛》的解读,一起领略这些经典作品的美妙之处吧。
01.
《百年孤独》最令人惊艳的是开头的三句话: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段文字很普通,除了名字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有点陌生。名字陌生也是因为我们对外国人名不熟悉。为什么这短短的三句话就成了经典,成为无数作家竞相模仿的对象呢,作者是这样解释的:
第1句话,“多年以后”,一上来就吸引了读者的兴趣。多年是多长时间?为什么要等到多年以后?通过这四个字,作者还告诉我们,这是个关于未来的故事。
“面对行刑队”这句话也令人不禁为主角担心,为什么要面对行刑队?做了什么事?是阴谋,还是惩罚?他能安然无恙吗?并且,行刑队是国家机构,这又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是欺上瞒下还是正义之师。短短5个字,就告诉我们将要看到一个有危险,有阴谋,还有国家执法机构参与的故事。

接下来是主角名字——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对于我们东方人来说,名字和艾德里安没什么区别,只不过长了一点。但后面带着的“上校”职位,让其不再普通。并且,这个词与上面的行刑队联系起来,又一次强调故事涉及的方方面面。
“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句话看起来也普通。一个父亲,带孩子看冰块儿,这应该没什么故事吧,但是,理解故事还要参考一定的地理文化背景。
主人公生活在亚热带地区,那里最冷月平均温在零度以上。也就是说,那里不存在冰!小说后来的描述也证实了这一点,主人公父亲在看到冰的那一刻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还花了10个里亚尔来摸一摸。

这样一解释,你是不是也开始好奇大人第一次见到冰的反应是什么?这里面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短短三句话,马尔克斯就用熟悉的东西勾勒了一个陌生的故事背景,并且将时间限定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该是一个多么宏大的故事开端呢,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除了分析文字的美妙之外,作者还有写作提示,告诉我们如果想写一个吸引人的开头,可以运用时间要素,让时间表现出流动感,把故事涉及的所有时间段联系起来,呈现出一幅宝藏之地画面,让读者迫不及待走进去。

02.
如果说作者对《百年孤独》开头的剖析还不够精彩,那么你一定要看完他对20世纪最伟大的非虚构作品——《广岛》的解读。这一部分能让你明白什么样的作品能获奖,作者赫西为什么这样安排人物,其中暗含什么样的技巧。
《广岛》以日本1946年核爆炸事件为背景,描述了六个幸存者的经历和过去的人生轨迹,让我们深刻地了解爆炸对普通人物的影响。
讲故事时,时间是一个重要要素,它揭示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一般作者会用大概时间,这里却用了一个极其精确的时间:日本时间1945年8月6日清晨8:15整。

这是一种强调,暗示接下来有重大事情发生,比如火山爆发,彗星撞地球等。这里指原子弹爆炸。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时间被定格在这一刻,人物命运也因为这一刻改变。
接下来这句话——“原子弹爆炸的白光在广岛上空闪现。就在这一瞬”,可以看作是前面一句的延伸,还是一个时间标记,告诉我们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前面也说过,这本书是对原子弹爆炸之后的叙述,是纪实文学。发生这么重大的事情,一般作家会认为爆炸瞬间是重要事情,要留到最后提及。然而作者却另辟蹊径,把这句话插在第2句中,看似随意,但用普通的随意引起读者的震惊。
这就好比用轻描淡写的口吻描述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往往更能引起读者的深思。比如,我过得很好,就像朋友圈一样。很普通,但让人心酸,不禁为写这句话的人担忧。

接下来是人物的出场:
东亚罐头厂人事部的职员佐佐木敏子小姐刚在工位上坐下,转头与邻桌女孩说话,医生藤井正和在自己医院的阳台上盘腿坐下,准备看《朝日新闻》……后面描述了6个人物,他们都是很平凡的人物,是这场灾难的幸存者。
每个句子很简洁,用公司名称、职位、名字,以及当时做的动作,作者就把他们一一带到读者面前,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
克拉克指出,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很有用的技巧,一个是叫做低调陈述,也就是夸张的反面。核爆炸已经是足够劲爆的事件,作者应该用夸张的描述引出人物,但其却用了一个普通公司的普通职员——佐佐木敏子小姐,转头与邻桌说话的场景,引出书的主要人物。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牵扯到第2个技巧,用真实的物件、人物来表示重大事件的不寻常。
很多作家在描写重大事件时也会采用这样的手法。比如,吉姆·德怀尔在描述911事件时,用了现场的一些物件:一把橡胶扫帚,废墟中的一张家庭合影等等,让人们的视线紧紧地贴在事件上。
这些很寻常,但在现场出现过。越是平淡的东西,越能和震惊事件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挪不开视线。
这些真实的物件、场景,相当是引子一样,将人物拉了出来。从这一刻开始,被定格的时间开始流动,人物有了活动轨迹,故事慢慢展开。
《广岛》的这些内容,读起来很平淡,也没觉得有什么惊人之处,如同平时看到的那些。但是经过克拉克的解读后,我们的身心被紧紧吸引到故事上面,想要看看他们过去以及将来的生活。

《25堂文学解剖课》中作者的阅读方法就像是带上了X射线一样,能够穿过文字或华丽或平凡的衣服,看到写作者用有限的文字展现的无限画面。

平静是一种叙述语调,并不影响叙述技巧的运用。如果小说的开头在平静的叙述中,使用一些无痕迹的技巧,应该更能让人产生阅读兴趣。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也是平静的,但其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让作家惊叹,恰恰是因为其中的技巧。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个开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里的技巧性其实被平静的语调冲淡了一点,但我们还是能看出来。
这短短一句话,用将来过去时涵盖了很长的时间。除非是玩故事接龙、写着玩,小说家在动笔写小说时,他要写的故事其实已经构思好了。那么,对他来说,哪怕是一个科幻小说,这个故事都是过去的、已经发生了的。
如果他不打算老老实实地按照顺序来写,就要选择其中一个时间点来切入。如萨特所说:"小说家的技巧,在于他把哪一个时间选定为现在,由此开始叙述过去。"
就整本小说来看,《百年孤独》的时间顺序其实也是顺序,一代一代往下写,只不过其中穿插着倒叙、插叙、补叙和预言般的未来叙事。而这一切对于马尔克斯来说,都是已经结束了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马尔克斯选择的切入点是介于"遥远的下午"和"多年以后"的某个"现在",他在一个情节的中间开始讲述之后和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并使之产生关联。
而这个情节发生的时间本来应该是很漫长的,即故事时间是很漫长的,但马尔克斯仅用一句话就将其概括了,我们读了这一句话,就大致了解了这个情节,即文本时间极短。这种文本时间长度小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就是概略,凝缩了很长的时间。时间的纵深和倏忽变化,通常更能激发人的感受。
更重要的是,马尔克斯这个开头很好地勾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他将一个情节的两端都写了出来,让人不仅对这两端产生疑问,而且对中间的事件也有了了解的兴趣。多年以后,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为什么会面对行刑队,又为什么回想起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期间他干了什么事?
脂砚斋批点《红楼梦》时经常用"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来形容曹雪芹埋下的伏笔,而马尔克斯直接先把"草蛇灰线"的两端给你亮出来,让你好奇。

没有什么比《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更让人印象深刻了。

在20世纪90年代,有两个人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最大的影响:王朔,他让作家重新回到口头写作,加布里埃尔·马尔克斯,他教作家如何写作。

加布里埃尔·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百年孤独》被认为是一代作家的第一读物。读完小说,莫言感叹:原来的小说可以这样写;陈忠实从中学习了写作的结构和方法。

《百年孤独》开篇的第一句话: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陈忠实的《白鹿原》开篇也写下了一句类似的话:白嘉轩后来最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中娶过七房女人。

《百年孤独》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和开头的一句话有很大的关系。这句话在小说的开头讲述了故事的结尾,主人公面临着行刑队的枪决,但读者们奇怪的是,为什么他会想起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为什么一个人在死前会记得一块冰。

作者加布里埃尔·马尔克斯创造了一种新的描述小说的方式。魔法的颜色让我们感到惊讶。当然,这部小说最伟大的部分可能是对时间的控制。大多数小说都以时间为线索,但马克思在这部小说中缩短了时间。

作者首先设定了一个时间,然后根据这个时间轴来描述未来,然后描述过去,然后描述当前的事件,这样的描述是非常罕见的,当然,这也是一种排他的马尔克斯。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描写,小说的开篇才成为经典。

他开创了写小说的新方法,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想象一下,在传统的讲故事方式的基础上,发明一种新的描述小说的方式是多么困难。

从现在写未来,从未来回忆过去,仍然会让人脊背发凉。

这真是天才之举。

为什么这短短的三句话就成了经典,成为无数作家竞相模仿的对象呢,作者是这样解释的:第1句话,“多年以后”,一上来就吸引了读者的兴趣。多年是多长时间?为什么要等到多年以后?通过这四个字,作者还告诉我们,这是个关于未来的故事。“面对行刑队”这句话也令人不禁为主角担心,为什么要面对行刑队?做了什么事?是阴谋,还是惩罚?他能安然无恙吗?并且,行刑队是国家机构,这又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是欺上瞒下还是正义之师。

为什么说《百年孤独》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答:一、《百年孤独》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原因如下:1、《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马尔克斯称威廉·福克纳为导师,显然深受其影响),描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

《百年孤独》深度解读
答:孤独和寂寞都与痛苦为伴,只不过痛苦是孤独的过客,寂寞却与痛苦长存。孤独来临时,人要与孤独抗争,在孤独中求得一份独我,从而享受孤独,若孤独不能排遣,寂寞就像黑夜席卷而来。 《百年孤独》深度解读篇3 马尔克斯因这本书获得“二十世纪文学标杆”,是名副其实的。通过叙述布恩迪亚家族从发迹、兴盛到衰亡的演变过程,...

为什么书要取名为百年孤独?
答:因为这部书描写的是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生活,书中人物的名字也是自然而有意味的重复,书名通过“百年孤独”的设计,其目的在于证明,孤独像一只旋转的轮子,是循环不止的,书中主人公不断重复惊人相似的命运,是这个家族无法逃开的魔咒。书名的“百年”是作家在描写布恩蒂亚家族和马孔多的百年历史时,把...

《百年孤独》等名著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答:不得不说,《百年孤独》这本书真的是个史诗传奇巨作。书中七代人的人物刻画,真的活灵活现,而最让我觉得厉害的,是书中善用景物描写。在这本书中,看到了许许多多,创造,坚持,放弃,天赋,乱伦,爱情,友情,亲情,死亡,重生...太多太多。最吸引我读这本书的不是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鼎鼎...

有关百年孤独读后感
答:《百年孤独》,却缺乏这种进取的精神,仅有偶尔几个进取的人物,比如活了115-120岁的乌苏娜,他一向活到十几章(本书一共才20章),那个时候他的曾曾孙子都出世。了总的来说本书的基调还是黑色的,结尾那句话“遭受百年孤独的家庭,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我的理解与书中的简介不一样,书前面的简介说这句...

《百年孤独》为什么叫做《百年孤独》?
答:因为这部书描写的是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生活,书中人物的名字也是自然而有意味的重复,书名通过“百年孤独”的设计,其目的在于证明,孤独像一只旋转的轮子,是循环不止的,书中主人公不断重复惊人相似的命运,是这个家族无法逃开的魔咒。书名的“百年”是作家在描写布恩蒂亚家族和马孔多的百年历史时,把...

《百年孤独》:作者为什么给很多人物设置了一样的名字?
答:所有的阿卡蒂奥都是强壮的,肉欲的,控制欲的,肉欲的;奥雷连诺·布恩蒂亚是一个瘦削的、执着于真理的、坚强的、理性的人。设置相同的名称还有其他原因。一是拉丁美洲确实有这样的命名习俗。作者运用本地的习俗习惯,不仅增加了民族性,而且为文章增加了浪漫主义和模糊感。第二,《百年孤独》已经充满了浪漫...

《百年孤独》书名的含义
答:因为这部书描写的是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生活,书中人物的名字也是自然而有意味的重复,书名通过“百年孤独”的设计,其目的在于证明,孤独像一只旋转的轮子,是循环不止的,书中主人公不断重复惊人相似的命运,是这个家族无法逃开的魔咒。书名的“百年”是作家在描写布恩蒂亚家族和马孔多的百年历史时,把...

世界名著《百年孤独》浓缩成4句精华,说透人生,写尽孤独
答:这本书便是《百年孤独》,是世界文学殿堂的一部不朽之作,它更是作者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利器。接下来小编与你分享世界名著《百年孤独》浓缩成4句精华,说透人生,写尽孤独,让你更近距离的接触文学大师这本书的极致魅力,摆脱人生迷茫,学会享受孤独!第一句安度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跟...

世界名著《百年孤独》写作背景是什么,为什么有教育意义?
答:从1830年到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了数十次内战,造成数十万人死亡。书中以较大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通过书中主人公的传奇生涯进行了浓缩。政客的虚伪,统治者的残酷,百姓的盲从无知,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品描述了本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一个世纪的兴衰,反映...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