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两张报表之间的关系如下:
1、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科目期末数 - “未分配利润”科目期初数 = 利润表“净利润” 科目累计数;
2、利润表“净利润”科目 + “年初未分配利润” - 本期分配利润 - 计提公积金、公益金 = 资产负债表“期末未分配利润”期末数;
3、至于现金流量表与另外两张报表的勾稽关系比较复杂,从另外角度说,单独从报表上并没有一定的勾稽关系,做现金流量表要有明细账作为支持。
要搞清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关系,先应搞清楚支出、费用及资产的关系。所有的支出都会引起现金的增减变化,因此都要记入现金流量表。
至于如何记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则要看该支出是管一年还是管一年以上,如果只管一年,就记入利润表,作为当期费用直接处理掉;如果管一年以上,一般就要进行资本化处理,作为资产记入资产负债表。一句话,资产是寿命长的支出,费用反之。

扩展资料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销售材料、提供劳务)+本期销项税发生额+(应收票据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票据贴现造成的借记财务费用额-非现金抵账+收回以前的坏账。
需注意的是:应收账款的期初、期末余额在报表中是无法直接找到的,需按照以下方法去推导: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账款的期初净额-应收账款的期末净额)+(坏账准备的期初余额-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对应存货减少的部分,如:销售材料结转的成本)+存货的意外减少(指的是未对应“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的存货减少部分。
如:管理部门领用材料)+本期进项税发生额+(存货期末余额-存货年初余额)+(应付账款年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票据年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年初余额)-存货的意外增加(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
这里需注意的是:存货的期初、期末余额在报表中是无法找到的,需按照以下方法去推导:存货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存货的期末净额-存货的期初净额)+(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的期初余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勾稽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负债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损益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两张报表之间的关系如下:
1、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科目期末数 - “未分配利润”科目期初数 = 利润表“净利润” 科目累计数;
2、利润表“净利润”科目 + “年初未分配利润” - 本期分配利润 - 计提公积金、公益金 = 资产负债表“期末未分配利润”期末数;
3、至于现金流量表与另外两张报表的勾稽关系比较复杂,从另外角度说,单独从报表上并没有一定的勾稽关系,做现金流量表要有明细账作为支持。
要搞清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关系,先应搞清楚支出、费用及资产的关系。所有的支出都会引起现金的增减变化,因此都要记入现金流量表。
至于如何记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则要看该支出是管一年还是管一年以上,如果只管一年,就记入利润表,作为当期费用直接处理掉;如果管一年以上,一般就要进行资本化处理,作为资产记入资产负债表。一句话,资产是寿命长的支出,费用反之。

扩展资料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销售材料、提供劳务)+本期销项税发生额+(应收票据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票据贴现造成的借记财务费用额-非现金抵账+收回以前的坏账。
需注意的是:应收账款的期初、期末余额在报表中是无法直接找到的,需按照以下方法去推导: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账款的期初净额-应收账款的期末净额)+(坏账准备的期初余额-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对应存货减少的部分,如:销售材料结转的成本)+存货的意外减少(指的是未对应“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的存货减少部分。
如:管理部门领用材料)+本期进项税发生额+(存货期末余额-存货年初余额)+(应付账款年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票据年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年初余额)-存货的意外增加(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
这里需注意的是:存货的期初、期末余额在报表中是无法找到的,需按照以下方法去推导:存货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存货的期末净额-存货的期初净额)+(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的期初余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勾稽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负债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损益表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两张报表之间的关系如下:

1、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科目期末数 - “未分配利润”科目期初数 = 利润表“净利润” 科目累计数;

2、利润表“净利润”科目 + “年初未分配利润” - 本期分配利润 - 计提公积金、公益金 = 资产负债表“期末未分配利润”期末数;

3、至于现金流量表与另外两张报表的勾稽关系比较复杂,从另外角度说,单独从报表上并没有一定的勾稽关系,做现金流量表要有明细账作为支持。

要搞清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的关系,先应搞清楚支出、费用及资产的关系。所有的支出都会引起现金的增减变化,因此都要记入现金流量表。

至于如何记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则要看该支出是管一年还是管一年以上,如果只管一年,就记入利润表,作为当期费用直接处理掉;如果管一年以上,一般就要进行资本化处理,作为资产记入资产负债表。一句话,资产是寿命长的支出,费用反之。

扩展资料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销售材料、提供劳务)+本期销项税发生额+(应收票据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票据贴现造成的借记财务费用额-非现金抵账+收回以前的坏账。

需注意的是:应收账款的期初、期末余额在报表中是无法直接找到的,需按照以下方法去推导: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账款的期初净额-应收账款的期末净额)+(坏账准备的期初余额-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对应存货减少的部分,如:销售材料结转的成本)+存货的意外减少(指的是未对应“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的存货减少部分。

如:管理部门领用材料)+本期进项税发生额+(存货期末余额-存货年初余额)+(应付账款年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票据年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年初余额)-存货的意外增加(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

这里需注意的是:存货的期初、期末余额在报表中是无法找到的,需按照以下方法去推导:存货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存货的期末净额-存货的期初净额)+(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的期初余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勾稽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负债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损益表



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基本上没有关系,资产负债表是按照总帐月末余额填列,是时点报表;损益表是根据当月发生额来填列的,是时期报表。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点关联的,具体如下:
首先,在会计期末“损益表”上有个应交所得税的数额,通常情况下是用当期的“利润总额”乘以适用税率,用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就是企业的净利润,这个数也在损益表上列示。所以第一个关联的是损益表上的所得税,要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有对应关系,但是时间双方要一致,它反映的是本期应交而未交所得税数。
其次,当期损益表反映的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和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的“未分配利润”有关联,具体逻辑关系应该是:上个报告期“未分配利润”数加上本报告期的“净利润(就是损益表的最后一行的净利润)”,应该等于到本报告期“未分配利润”数。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4-1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是会计恒等式.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其中: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包括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未弥补的历年亏损和结存利润);
  会计恒等式进一步可以演化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时候“收入-费用”就等于损益表中净利润数。这就是你所说的“平”的关系。这也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唯一的对应衔接关系。
  1、利润表是按照“收入一费用=利润”编制的,它反映的是一个期间会计主体经营活动成果的变动。

  2、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编制的,它反映的是某一时点会计主体全部资产的分布状况及其相应来源。

  3、由于等式“收入一费用=利润”的结果既会在利润表中反映,也会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它门之间的联系可以用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表示。

  4、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未分配利润”年初、年末数等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利润分配部分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度之中,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部分“未分配利润”期末数等于年初未分配利润与利润表的净利润之和。

两表之间是有勾稽关系的:
1、1月-11月任何月份,两表的勾稽公式:
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期末数=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年初数+利润表的“净利润”本年累计数
2、12月,如果全年度“净利润”是负数(即亏损),两表的勾稽公式同上,即;
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期末数=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年初数+利润表的“净利润”本年累计数
3、12月,如果全年度“净利润”是正数(即盈利),两表的勾稽公式
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期末数=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年初数+(利润表的“净利润”本年累计数-本年提取的盈余公积数)

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答:1、联系:均是反映企来的经营状态的报表。\x0d\x0a2、区别: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时间点上企业拥有的资产,负债及投资人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情况。注意是某一时间点即为资产负债表日。\x0d\x0a损益表,反映的是某一会计期间,企来经营的情况:各种收入及支出情况,以及经营结果是盈利还是亏...

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如何做
答:资产负债表同损益表的表间关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未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损益表的未分配利润项。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报表,而损益表是一个时期报表,两个不同时点之间就是一段时期,这两个时点的上未分配利润的差额,应该等于这段时期内未分配利润的增量。关注环球网校资产负债表损益...

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有什么不同?
答:会计恒等式进一步可以演化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时候“收入-费用”就等于损益表中净利润数。这就是你所说的“平”的关系。这也是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之间唯一的对应衔接关系。1、利润表是按照“收入一费用=利润”编制的,它反映的是一个期间会计主体经营活动成果的变动。2、资产...

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又什么联系
答: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的勾稽关系:1.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期末数减期初数等于损益表中的本年累计数!(有一个前提——未进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前期报表与本期报表的关系,即本期报表中有关项目的期初数等于上期报表的期末数,本期报表中有关项目的累计数是上期报表的累计数加本期发生数;3....

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关系
答:如果你的资产负债表权益上面分开未分配利润和本年利润就有关系,本年利润等于损益表的净利润 如果没有资产负债表上的未分配利润,等于损益表上的净利润加未分配利润

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的关系
答: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两张报表之间的关系如下:1、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科目期末数 - “未分配利润”科目期初数 = 利润表“净利润” 科目累计数;2、利润表“净利润”科目 + “年初未分配利润” - 本期分配利润 - 计提公积金、公益金 = 资产负债表“期末未分配利润”期末数;3、至于现金流量...

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有没有关系?我想改下损益表,但是资产负债表不变,可...
答: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联系有几个,1.资产负债表表中 未交税金、其他未交款和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有联系;2、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会随着利润表的利润净额发生变化。如果你想要改动损益表,而不动资产负债表的话,只要不改变以上所说的科目数字的话,一般没有问题。

简述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区别 表示是通过哪几个科目联系的
答: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资产、负债、所有都权益方面的结存状况。损益表是反映一个会计核算周期内的收入、成本、费用等损益科目的发生额。这两个表是通过“本年利润”科目联系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中,包含“本年利润”,而损益表中的“净利润”则属于“本年利润”。

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关系
答:您好,看了您的描述,严格的说您描述的关系不是非常严谨,不严谨的地方在于:1 资产负债表年终所有者权益期末数-期初数中有可能包含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例如有人追加投资了,或者进行分红了,这些都会影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2 利润表中应该是净利润进到资产负债表中,而不是利润总额,因为利润总额并...

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数据上有什么对应关系
答:有两点有点关联 首先,在会计期末“损益表”上有个应交所得税的数额,通常情况下是用当期的“利润总额”乘以适用税率,用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就是企业的净利润,这个数也在损益表上列示。所以第一个关联的是损益表上的所得税,要和资产负债表上的“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有对应关系,但是时间双方...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