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为什么要过午不食?

佛教僧人为何过午不食?~

2007年五一黄金周,莲觉参加了东林寺佛七法会。
所谓“佛七”,便是修持净土法门的信众聚集一堂,依《佛说阿弥陀经》所指示,在七天中除了吃饭、睡觉,万缘放下,不间断诵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以期与阿弥陀佛的大悲心感应,临命终时感得佛来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按照仪轨,参加佛七的信众要受“八关斋戒”,即七天中“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非梵行(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非时食(过午不食);七不着(装饰)香花曼、不歌舞倡伎
;八不坐卧高广大床”。
据佛教《十善戒经》说:“八戒斋者,是过去、现在诸佛如来为在家人制出家法。”
说白了,八关斋戒,是三世诸佛为在家弟子制定的暂时出家修行的戒律与斋法,因为在家人家事、公务繁杂,修行障碍多,佛陀悲悯在家弟子,为了让他们过上一日一夜(或若干日夜)出家人的清净生活,种下出世间的善因,而特别制定的在家人的出家戒——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中的“戒”,便是上述八条戒律;“关”,是指受持八戒能灭除诸罪业,远离诸恶法,使恶道门关闭,开启人天贤圣善道门;“斋”特指“不非时食”,也就是常说的持午,即“过午不食”。
说到持午,就要提及释迦佛的大弟子——迦留陀夷尊者了。这位尊者可了不得,学问高深,是释迦牟尼佛出家前的宫廷教师,释迦牟尼成佛后,迦留陀夷便皈依佛教出家为僧,在五百罗汉中位列第五尊。据说释迦世尊在世时,僧人也吃晚饭的,就因为这位迦留陀夷尊者无意中闯了一个大祸,佛陀才制定了僧人持午斋戒。
据《增一阿含经》《四分律》记载:“迦留陀夷其身极黑,尝夜行乞食,时天黑暗,乞至他家,他家妇人正怀身孕,于闪电中乍见之,谓鬼神来,乃惊怖堕胎,后闻迦留陀夷为佛弟子,妇人乃发声恶骂。如来知之,即制定过午不得乞食之戒。”
经文说,迦留陀夷尊者学问虽高,相貌却难看,还黑不溜秋,一天傍晚电闪雷鸣,尊者托钵化斋,这家孕妇开门一看,以为见了鬼神,惊恐之下流产了,听说是佛弟子来化斋,妇人乃破口大骂。释迦佛知道此事后,便制定戒律——僧人持午,即晚上不准出去乞食。这位迦留陀夷尊者也深感懊悔,于是将功赎罪,认真教化众生,后被称为“教化第一”。
“不非时食”,便是午时之前可以进食,午后只能喝茶水,不能吃任何有渣的食品了。后来佛又制定“日中一食”制度,僧人只在午时吃一顿饭,早晚均不吃(有疾病者除外)。
经文说,有位名叫瓶沙王的国王问佛,为何要制定日中一食制度呢?佛回答说,早上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是佛菩萨吃饭的时间;下午是畜生吃饭的时间;晚上是鬼神吃饭的时间,僧人修道是为了成佛成菩萨,所以日中一食。
莲觉学佛后方知,斋戒制度的背后,其实蕴藏了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佛教认为,在人和畜生共生存的空间,还生存着鬼神、非人等众生,只因维度不同,人类肉眼看不见而已,但鬼神能看见我们。鬼道中的饿鬼众生,因做人时贪得无厌而生饿鬼道,受饥渴报应,所有美味到他们嘴边,就成了焦炭、铁丸、脓血和烊铜汁,所以每见人晚上吃食物,饿鬼内心的饥渴和恼怒便无以名状,佛陀不忍心饿鬼道众生受煎熬,于是令僧人过午不食。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在《佛教常识答问》中也介绍说,僧人日中一食原因有二:一是僧人饭食由居士供养,日中吃一顿可减少居士负担;二是过午不食有助于修定,南传佛教仍普遍实行这个制度,严格者午后只喝白水,连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汉传佛教禅宗僧人自古有耕种习惯,因劳动故,下午非吃不可,所以多数寺庙开了过午不食之戒,下午饭称为“药石”,即以疗饥,僧人可据自己的情况实行持午或“药石”。
在家佛弟子要为一家人的生计碌碌操劳,无论是持午还是日中一食,都有困难,但在佛七法会期间,能受持七天“八关斋戒”,体验一下出家人的生活,对在家佛弟子的积功累德大有益处。说来也怪,莲觉素有“低血糖”毛病,过餐不吃就犯头晕,但在2007年佛七七天中,不仅无有犯病,而且神清气爽,法会结束后人轻安了许多。看来佛教过午不食,正合人类养生精髓,如今所谓的科学饮食,无不奉劝人午后少吃甚至不吃,单从这点看,谁说佛教不科学?
其实持午也好,日中一食也好,主要是长养佛弟子的慈悲心,激发大乘菩萨的菩提悲愿,六道中“一切众生皆是我父,一切众生皆是我母”“饥而知人之饥,劳而知人之劳,寒而知人之寒”,自己少吃一顿饭,就多修一份福慧,多增加一份功德,然后将所有福慧功德回向给众生,祈愿天下人衣食无忧、平安吉祥。
窃以为这一点,便是释迦牟尼佛为佛教修行人制定斋戒制度的本意。

僧人过午不食,不贪饮食是为了脱生死,佛要让弟子一日一餐,在午前食用皆因:“过中不食者,学佛而食也。如来处于五中:降生中国(中央大国),中夜逾城,中夜悟道,日中一食,所谈中道。”
《佛说梵网六十二见经》中佛言:“沙门一饭,暮不食,以时食,离不时食。”《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二十三:经云“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诸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佛制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
释云:“日中一种,佛佛常法。以住中道,假事表理,故凡所化仪,无不皆中。佛制下正显教意,上有三趣,地狱同鬼类,欲超三界,必断六因。故制比丘不同彼食,令依极圣,出离可期。嗟彼愚人,多餐晚食,不学诸佛,而甘同鬼畜,不知何意乎!”

所谓的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但是身体有特殊需要的除外(例如病人)。正中午指的不是中午十二点,是以太阳升到正中天为准。
佛教认为:清晨是天食时,即诸天的食时;午时是佛食时,即三世诸佛如法的食时;日暮是畜生食时;昏夜是鬼神食的时候。
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写道:过午不食的好处极多,是故佛陀制定之:
一.食欲少,能减低男女爱欲之心。
二.能得身心轻安,让肠胃得到适当休息。
三.易入禅定(梵语dhyana)。
四.有更充裕的时间可修行悟道。
五.欲得解脱(梵语vimokso),食欲必然净化故。
六.三世诸佛皆依过午不食。
持过午不食有如上所述之好处,有理念而持午,人人皆可行之,持之以恒,即可得到持午之功德与利益,无有限制。

佛教在受戒以后,过午不食。(如果没有受戒,不受影响)。
天主教的斋日中,午前不食。(如果不是斋日,不受影响)。

此二教的时间规定,恰好相反。
这是因为各大宗教的传统不同,而导致的。

至于说“和尚过午不食”,此说法是错误的。
只有受戒的,过午不食。不受戒者,不受此限。
和尚,有出家人,也有在家人。有受戒的,也有不受戒的。不一定都是过午不食。

和尚的含义是:佛法大师。
无论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无论受戒的,或不受戒的。只要是佛法大师,那就是和尚。
而有许许多多的出家人,许许多多的受戒者,并不是佛法大师,他们都不算和尚。

也就是说:
出家人不一定都是和尚,因为他们不一定都精通佛法。
在家人中也有和尚,因为也有精通佛法者。

有3个词语,无数的人搞混乱了:和尚,比丘,比库。
成为和尚的条件是:精通佛法,为人师表。只是最高难的。

成为比库的条件是:受持佛陀制定的,比库戒律。这是中等难度。
成为比丘的条件是:成为出家人,按照百丈清规的生活方式,去修行佛法。这相对简单。

每当看到“比库”1词,我的心中,总是涌动着,无限的深深敬仰。
每当看到“比丘”1词,我的心中没有什么感觉,因为那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罢了。

众所周知,在现实生活,人人都少不了进餐(吃饭),而进餐次数通常以一日三餐为标准。可在东南亚区,佛教的信徒们却每日只食两餐:早上起床后的一餐和中午十二点钟的一餐,过了中午一点他们就不再进食了。
因为在佛教里,午时前乃供佛所需,午时后则共鬼神所要了。在我国汉族地区,僧侣们除了诵经和料理佛事之外还要耕种劳作,由于生活结构不同,所以他们晚上还得吃点东西,不过,这时的晚餐人们称之为“药食”(即少食)。
实质上,所谓的一日三餐,只是人们的一个习惯问题。当然,开始体验只吃两餐,想必人们有些难受,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逐步地调整了过来,到那时,人们也就习已为常,不会觉得很饿了。诚然,从医学或生理学的观点看,少食和短时间不食,也是有利于人的健康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是机体代谢中最旺盛的器官,其耗氧量是整个身体的20%左右。倘若我们吃了过多的食物,那么,大量的氧就要去消化胃中的食物,这时大脑一旦供氧不足,便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饭饱神虚”。
因此,孔子在《论语》中说:“食无求饱”。庄子在《外篇》中说:“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即使《黄帝内经》也有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有节,重在不‘过’。”再说,在人体的大;小肠中,都存有大量的渣滓和病菌。如果我们在十几个小时内不吃食物,肠中的污物细菌就容易排掉,人体就不会生病。相反,一旦我们食量过大,必定增加消化和转化功能的负荷,使肠胃、心脏、肝胆等都得不到休息,这又怎能不影响身体的健康呢?!
据说,佛陀当初求道,为了在物质上解除人间的饥苦,抛开荣华富贵,他特地到苦行林里去修行,首先所训练的就是减餐和不食。
如今,生活在物质文明进步一日千里的现代世界里,人们虽说没有必要去“效法”佛陀当年的减餐或不食,但试行一下“过午不食”或少食,对人的健康而言,想必不会有坏的结果。

这个是古代印度的生活习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而已,并非佛教独有的戒律,种种对戒律的解释多是后世附会,不足为信。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养生传统,现代医学也提倡晚饭少吃。清代皇家也是只有早饭午饭,晚上顶多进些点心。

中国僧人从唐代以后放弃了这个传统,唐武宗灭佛之后,佛教修行生活对经济的破坏也引起了僧人自己的反思,百丈清规规定,僧人每天要进行定量的劳动之后才允许进食,体力消耗的增大让过午不食无法坚持,遂逐渐废弃。

我想给一个特别的答案,因为佛教的戒律是非常严格的,并且也非常值得研究的,可以说戒律处处是学问,既体现了佛学智慧,又体现了天道自然的规律在里面,大到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不妄语,不饮酒。小到放屁时应站的位置,过路口应该保持的位置与次序等。处处体现于人为善,反过来也得到他人尊重与方便。这时再来解释过午不食,很可能当时的古印度一天也就两顿饭,早上一顿,半中午一顿,而如果过了中午有的人家可能较早一点就吃完饭了,而僧人又是乞食的,您说当人家已经吃完了,您正好去乞食,人家给您重做也不合适,不做也不合适,所以佛陀干脆就定下来过午不食,也就是正午之前大家还都没吃完或还没吃,这样就不会给施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能保证僧人能吃上饭。

为什么古人说“过午不食” 求高手解答 好的给分
答:所谓的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但是身体有特殊需要的除外(例如病人)。正中午指的不是中午十二点,是以太阳升到正中天为准。...

出家人每天都是过午不食吗?
答:是这样的,在原始佛教那时僧人都是过午不食的。因为僧人都是托钵乞食所以佛制定要过午不食。可到了中国以后,因为僧人们要干活所以晚上也要吃饭,但是晚上这顿饭是药食,意思就是这顿饭是为了疗饥的,不是为了享受

为什么有的僧人过午不食?
答:还有重要的2点佛学大词典里没有讲 1.过午尤其是晚上,是阳气下降阴气上升的时候,那时候地狱饿鬼开始活动,他们感到饥饿,我们吃饭的咀嚼声和餐具碰撞发出的声音使他们更加讥饿.2.饱食使人昏沉,不利于禅定 所以出家僧人过午不食,不但不吃食物,连带颜色的水都不可以(茶除外)经典记载,何过午不是?慈悯故 补...

僧人吃素食,很多僧人都有过午不食的习惯。下面请回答几个“为什么...
答:1、要知道,饮食只是一种习惯,佛门称为习气,修行就是要把这些习气慢慢磨掉。不要说过午不食,修持到了一定阶段不吃饭都没问题的,至于寿命,那是业力所聚,该活多久活多久,跟吃什么没关系(别故意吃毒药自杀就行,当然,功夫到了,毒药都杀不死,看你本事了)。2、日常的行住坐卧,衣食住行...

佛教为什么说过午不食?
答:,因为这个和尚不休边福,就和 哪有,破衣烂衫,就到了山下,出来一个孕妇,他就去 ,结果这个孕妇因为这个和尚太臭,太脏,太邋遢,结果就给因为惊吓给流产了,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主持那里,惩罚了和尚,并且下令,以后中午以后不可以去 。还有一种说法,出家人吃饭不是给自己吃,是给十方诸佛,...

僧人为什么要“过午不食”,对身体会有何影响?
答:僧人也都经历过断食的经历。他们管这叫饥饿食疗法。其实在现代的营销理念里也有这个理念。有的注重养生的人,也无师自通学会了这招。像我的同事,一个即将退休的60多岁大叔,他就是过午不食的,他说老人家就不能吃太多东西,免得增加消耗。不过他建议年轻人还是过午要食。另外一个40多岁的广州本地...

请问为什么出家人要午后不食?午后不食有什么功效?(请做对应的回答,谢谢...
答:‘不非时食’,不仅有卫生的道理,还有要头脑清醒,欲念不起,就要过午不食。为什么不起欲念,因为你把欲念饿死了嘛!格老子!你不乖,不听话,老子就饿死你。真饿了一夜,也就乖了。欲念不起,脑子清醒,才容易得定慧。不非时食有这么多好处,中国人早就知道这些道理,所以有一句土话:‘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可惜大...

听说和尚晚上不能吃饭?
答:它们就算是嗅到食物的味道,也会喷出火来,极度痛苦。所以和尚或者一些出家人就过午不食,不要再它们的面前吃,引起它们的痛苦。再来,有一些和尚也会做烟供,供养它们这些孤魂,让他们可以吃得到食物不再执着以前拥有肉体的痛苦或者现在的痛苦,安心修心,得道得救。

出家人为什么食不过午?
答:普通佛学把我们人类吃饭,叫做段食,分段的在吃饭,一天吃三餐,叫做段食,也叫做抟食。印度人吃饭用手抓,中国人用筷子,外国人用叉子,反正都是用手,所以也叫做抟食。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人道吃饭,晚上鬼道吃饭。佛采用的制度,以人道为中心,日中一食;后世弟子们,过了中午一点钟就不吃饭...

中国古代和尚是过午不食吗
答:是的。佛教认为:清晨是天食时,即诸天的食时;午时是佛食时,即三世诸佛如来的食时;日暮是畜生食时;昏夜是鬼神食的时候。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写道:过午不食的好处极多,是故佛陀制定之:一、食欲少,能减低男女爱欲之心。二、能得身心轻安,让肠胃得到适当休息。三、易入禅定(梵语dhyana)...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