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礼仪和习俗

春节礼仪有哪些~

民俗二三事

春节里的习俗有哪些?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Chinese New Year),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又称“过年”“过大年”,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天。从年尾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春节礼仪和习俗吧:


一、💕春节礼仪💕

✨🌷春节的礼仪之一:问 候 礼 仪🌷✨

爸爸妈妈们可以事先教会孩子用手势打招呼:抱拳作揖以及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如上图,传统的拜年手势自古男女有别,标准的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手腕挨紧,并前后摇动。因为右手是攻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压手,手腕不要挨着,并前后摇动。

在祝福语方面,家长可以教会孩子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的吉祥话和祝辞。 


✨🌷春节的礼仪之二:接 红 包 礼 仪🌷✨

长辈给红包的时候,小朋友们要双手接过并向长辈们说声谢谢。如果孩子太小还不会做,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孩子的手,双手接过红包,然后带着孩子一起说“谢谢”

家长要事前跟孩子们说好,接过红包,千万不能当着客人面拆开,这样做是没有礼貌的。最好的做法是马上把红包放到爸爸妈妈的袋子或自己的袋子里。


✨🌷春节的礼仪之三:餐 桌 礼 仪🌷✨

吃饭坐座位和开始吃饭时,应长幼有序,长者先,幼者后。孩子要自己吃饭,夹到碗里的饭菜要吃完,做到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而且吃饭之前,家长要教育孩子:“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喜欢,所以饭桌上有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可以哦!”


✨🌷春节的礼仪之四:做 客 礼 仪🌷✨

家长在拜年之前应提前电话预约并准时到达。来到拜年家庭门前先轻轻敲门,若是门铃只按一次即可。

进门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

进到亲戚家里,坐姿规范,提前告诉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


✨🌷春节的礼仪之五:待 客 礼 仪🌷✨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待客人进屋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客人来了,用"请"的手势把客人请进门,并请客人坐下,双手递茶给客人喝,同时说"请喝茶"等等。

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和××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家长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二、💕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之一:包饺子🌷✨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年三十的饺子,由于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还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关于这个习俗,民间传说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山村,有一户人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家里没有白面,也没有菜,听着四邻的剁菜声,心急如焚。无奈,只好向亲友借来米面。和好面后,又胡乱弄了点杂菜凑合成馅,就包起了饺子。因为面是借来的,所以包的饺子就格外珍贵,摆放时,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齐,也很美观。刚刚从天庭回来的灶王爷看了很高兴。同村有个财主,家有万贯家产,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惯了,根本不把饺子放在眼里。大年三十这天用肉、蛋等料调馅,包成了饺子,乱放在盖帘上。小料饺子下锅煮熟后,一吃味道全变了样。猪肉馅变成了萝卜菜。而那户穷人的饺子却变成了肉蛋馅的。原来,是灶王爷对财主家包饺子的'态度很不满意,为了惩罚他,就把两家的饺子给暗中调了包。第二天,这事便在村里传扬开来。从此,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

✨🌷春节习俗之二:拜大年🌷✨ 

拜大年是中国民间的最古老的传统习俗,在春节时期亲戚之间交流感情的活动,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大年是大年初一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的意思。拜年习俗由来: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间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到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帖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到了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祝福语。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春节礼仪和习俗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团圆、走亲访友、看望长辈等,愿我们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信仰、祭祀与家庭伦理是春节历久弥新的精神核心,在历史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春节礼仪有哪些
答:2. 发压岁钱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礼仪民俗。压岁钱皮陆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各民族春节风俗:1. 满族 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都有什么传统习俗呢?
答: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5、祭祖 新年为岁首,第一件事就是祭祀祖先。这一礼仪,有的地方称之为“拜祭祖家堂”,因为祖宗是称为“家亲”而不是称为...

春节的礼仪礼节
答:春节的礼仪礼节1 1、逢人就说"过年好"。2、晚辈要给长辈拜年。3、长辈要给晚辈发压岁钱。4、一家人要守岁。5、一家人要团团圆圆吃饺子 。6、帖春联。7、挂灯笼放鞭炮。8、结过婚的年轻人要在初二回女方娘家。9、要为小孩子置办新衣。春节的习俗:1、拜岁 拜神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最悠久的...

春节礼仪和习俗
答:这一节日融合了多种传统活动,旨在迎接新的一年,包括除旧布新、祭拜祖先、寻求福祉、亲朋团聚以及庆祝娱乐。春节的准备工作从年终的小年开始,包括祭灶、扫尘、采购年货、贴春联、沐浴更衣、装饰家居等,这些活动共同构成了“辞旧迎新”的主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春节的礼仪和习俗。春节礼仪 1. 问候...

春节有什么礼仪
答:春节有什么礼仪1 1、拜年 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bai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今日中国民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2、发...

春节的习俗和礼仪有哪些?
答: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到饱;初四接神,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子婿,十二查某子返来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从古到今,新年习俗流衍变化,里头暗藏了古早人的信仰与风情,以及现代人与时并行的脚步。无论你做或不做,...

春节的习俗文化
答:春节俗称“年节”、“过年”,是我国民间隆重而又富有特色的古老节日,也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狭义上讲,就是指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广义上讲,春节是从腊八节或者小年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十九,都算是春节。下面分享的是春节期间的10个民间习俗,看看你知道几个?一、新春扫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的习俗
答: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三、给压岁钱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

春节的礼仪和讲究
答: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春节是我们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春节也称过年,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传统拜年礼仪
答:传统拜年礼仪2 拜年要先拜家里人 春节一项很重要的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和邻居家里祝福新春。我国拜年的习俗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古时候有贺年和拜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扣岁;贺年是平辈之间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