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朝鲜半岛混乱局面的原因

伦述朝鲜半岛混乱局面的原因?~

其实这还得追究到清政府时期,甲午战败后,朝鲜半岛(朝鲜加韩国)不再是中国的藩属国,但当时没有韩国这一说,整个那一片都叫大韩帝国。1910年,大韩帝国被日本控制了。二战结束后没日本人事了,38线北方苏联势力范围,南方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同时这两片还各自成立了自己的政府。北方的金日成想统一半岛,结果爆发了后面的朝鲜战争,然后就乱了。

D 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冷战”对抗人为造成的结果。

影响朝鲜半岛局势多变的因素
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热点问题。但是,朝鲜半岛多变的局势并不是由于单方面的力量所造成的,而是由内部因素与外
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内部因素
朝鲜半岛分裂的局势已经长达半个多世纪,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南北朝鲜都曾积极地努力
去改变民族分裂的现实,但是所有努力都没有成功,反而使朝鲜半岛的问题越来越复杂,
不断地涌现出新的难题。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所以认真分析朝鲜半岛的内部因素——朝鲜、韩国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1、朝鲜和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朝鲜和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大,都遭受了朝鲜战争的严重破坏,都是在战争废墟上开始搞建设的,虽然通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两国的经济建设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但韩国从70年代初期,经济开始出现高速增长,朝鲜相对则显得滞后些。朝鲜和韩国从80年代起,综合国力差距拉大。
其次,经济实行的体制不同。朝鲜是以计划经济为主要原则,国家在经济管理中,按照总的工作体系的要求实施的经济体制,正确利用成本、价格、赢利等经济杠杆,建立在社会
主义生产关系和自立民族经济基础之上,由国家和合作社占有生产资料。韩国的经济运行原则和朝鲜相反,他以尊重个人和企业在经济上的自由和创意为基础,国家维持均衡型国民经济的成长及安定和适当比例的所得分配,防止市场支配和经济权力的滥用,通过经济主体间的协调,为经济的民主化做有关经济方面的规划和调整。
2、朝鲜和韩国的政治体制不同。
朝鲜的政体模式为:立法权属于最高人民会议,在其闭会期间由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代为行使其任务和职权,最高人民会议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而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法院独立进行审判,依据法律进行审判活动,但最高法院要对最高人民会议负责,在最高人民法院闭会期间对其常任委员会负责。行政权属于内阁,内阁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它由总理、副总理、委员长、相和其他成员组成,内阁对最高人民会议负责,最高人民会议闭会期间对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负责。国防委员会是国家的最高军事机关,它对最高人民会议负责。韩国的政体模式为:立法权属于一院体制的国会,而司法权属于由法官构成的法院。行政权属于以总统为首的国务会议,总统不但是国家元首,而且还是武装力量的总司令。但须指明的是韩国的三权,即行政、司法、立法是分立的,它们互不隶属、互相制约和监督。朝鲜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韩国则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朝鲜的政体是在劳动党领导下的一元化国家,而韩国的政体是实行多党制、三权分立的国家。
3、朝鲜和韩国严峻的军事对峙。
作为冷战孤岛的朝鲜半岛是当今世界上兵力部署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一直是造成半岛局势不稳定的一个隐患。朝鲜、韩国都维持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朝韩仍在军事分界线两侧部署70%的正规军,双方军队昼夜相向,严阵以待。朝韩之间曾多次发生军事摩擦事件,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武装冲突,后果不堪设想。朝韩峰会后,南北双方举行了国防部长会谈,但由于问题敏感,分歧严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朝鲜半岛军事对峙状态没有根本改变,不能完全排除局部冲突的可能性。
4、朝鲜和韩国在统一方案上存在较大分歧。
朝鲜提出建立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两个政府”为基础的联邦制(即高丽联邦)统一方案,韩国提出建立以“两个国家、两种制度、两个政府”为基础的松散的邦联制(即民族共同体)统一方案。双方分歧的实质是“谁吞并谁”的战略冲突,当前表现为争夺半岛主导权的斗争。双方在统一方案上的具体分歧迄今为止仍无法完全弥合。
5、朝鲜和韩国外交政策的不确定性。
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朝韩对双方的相互政策还存在着不确定性。韩国在金大中执政时期,实施了“阳光政策”在国际上赢得广泛赞誉,同时也让韩国总统金大中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金大中执政之后的总统对“阳光政策”质疑致使“阳光政策”难以延续。世纪之交,朝鲜一改“闭关锁国”的做法,在国际政治舞台发起了一场“外交总攻势”,使朝鲜半岛再次成为世界焦点。2000年朝鲜宣布与意大利建交,随后又与澳大利亚和菲律宾恢复和建立外交关系,紧接着又同缅甸、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商讨复交或建交事宜英国、德国、荷兰、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等欧盟国家似乎也在为这场攻势推波助澜,先后表示愿与朝鲜建交。金正日的全方位外交虽取得显著成就,但在受国内局势与半岛周边国际环境双重影响下也将会发生改变。可见,朝韩之间的政策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两国的关系及半岛的局势。
总之,朝鲜半岛的内在环境从整体上说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主要表现为:半岛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两国统一的方案相差甚远,双方都拥有大量军队
及武器,两国的外交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了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致使朝鲜半岛局势动荡不安。
(二)外部因素
朝鲜半岛占据着亚欧大陆东北出海口,是东亚的战略要冲,它的周边大国林立,因此朝鲜半岛历来就是各国争夺的焦点。朝鲜半岛因列强的角逐曾分裂长达半个多世纪,现在半岛
的局势也同样被中、美、日、俄等世界政治“四极”所左右,这几个国家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既有希望朝鲜半岛实现稳定、无核化,防范战争的共同利益,也有基于自身国家战略利益考虑,希望朝鲜半岛局势按既定方向发展的单边如意算盘。一言以蔽之,长期以来,朝鲜半岛的局势与周边大国的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对朝鲜半岛问题的影响必然是深刻的。下面简要分析周边大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
1、美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
从地理上看,美国是距离朝鲜半岛最远的大国,但是作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一直强调其战略利益和安全利益的全球性。为维持东北亚地区的力量平衡和区域稳定,美国认为“作为冷战后东北亚新的安全环境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美韩安全关系将保留它的价值和重要性”。这使美韩同盟关系成为美国干涉、插手朝鲜半岛问题的基础。由于美国对朝鲜半岛问题形成的特殊地位和身份,美国对朝鲜半岛的任何举措都将深深影响朝鲜半岛。美国是形成朝鲜半岛问题的当事国。由于在国际社会的超级大国地位,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上发挥关键性作用。美国是在朝鲜半岛唯一驻军且保持军事同盟的大国,借军事同盟这个工具主导着朝鲜半岛的局势。美朝关系的发展好坏是影响朝鲜半岛和平进程的至关因素,也是半岛能否实现无核化的关键环节。
2、日本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
日本不仅是二战的战败国,而且更是朝鲜半岛的邻国,其经济实力强,但政治实力弱。 为争取政治大国目标,日本历来十分重视半岛南北力量对比的变化,依靠美国、拉拢韩国,
一直致力于与美国、韩国一道建立三国战略同盟。日本在一些特殊事态下,为表现其政治力量,依附在美国的羽翼下对朝鲜采取激烈行动和强硬措施,特别是在推进美、日、韩三边军事合作方面,日本最为积极,这使它在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中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日朝关系的发展又深受美朝关系、韩朝关系的影响,没有美朝关系的发展作为前奏,日朝关系在半岛局势上发挥的作用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3、俄罗斯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和南北朝鲜关系上曾采取了“重南轻北”的政策。俄罗斯在朝鲜半岛上的政策重心是发展与韩国的关系,而无视朝鲜的存在。因此,独立初期俄罗斯与朝
鲜关系曾一度处于冷淡状态。从1991到1994年,只有几名副部级官员访问过朝鲜。1993年俄罗斯对1961年签署的《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单方面做出解释。俄罗斯为了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不被边缘化,积极参与到朝鲜半岛的各项事务当中,但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逐渐从“向韩一边倒”调整为在维持和发展俄韩关系的基础上努力修复与朝鲜的传统友好关系方向发展,日益表现出在半岛南北之间推行平衡的“等距离外交”政策。“等距离外交”致使俄罗斯处于朝鲜和韩国之间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中介人,能够积极地发挥中介的作用。但是俄罗斯也有着自己的国家利益,在符合其国家利益的情况下,它义无反顾的充当美国与朝鲜的“中介人”的角色。但一旦出现损害其国家利益的局面的时候,它将会隔岸观火,任其发展。所以俄罗斯在朝鲜半岛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消极影响。俄罗斯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核危机,反对使用武力和各种制裁措施。
4、中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
中国是影响朝鲜半岛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外部力量之一。在冷战期间,由于两极对峙的大环境,中国没有力量也不可能对半岛统一问题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冷战结束后,随着中
韩建交与中朝关系的恢复发展,中国在朝鲜半岛和平统一进程的作用也越强大。时至今日,纵观国际大环境,冷战的结束促使东北亚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发展,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又促使东北亚经济圈呈现新格局。此时,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之一是为经济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在周边地区。朝鲜半岛的缓和、和解使中国避免卷入一场难以置身其外的大规模军事冲突,避免付出高昂代价,所以,中国一直是积极促进南北双方关系和解,避免双方发生军事冲突。另外,中国一贯主张半岛问题由半岛人民自己内部解决。对于美国妄图在其主导下完成朝鲜半岛的统一,中国坚决反对。
可见,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受美、日、俄、中四大国的影响很大。虽然四大国都希望半岛保持和平与稳定,但不见得四大国都真心希望朝鲜半岛实现和平统一。每个国家都有其国
家利益与安全考虑,因此,每个大国都利用自身的力量来牵制朝鲜半岛的局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这势必使朝鲜半岛和平统一进程在四种力量的作用下步伐放缓甚至出现倒退。因此,朝鲜半岛和平统一进程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朝鲜半岛局势的稳定也需要长期的努力。

600年了那个地方一直乱,这个世界讲究一直,从丰臣秀吉发动的朝鲜战争,到特朗普,都是世界上头号坏蛋集中的地方!一个脏地方!可能是我出国的第二站,也是最后一站!

朝鲜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结果(冷战格局下的半岛争端)
答:朝鲜半岛位于东亚,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分裂的国家。在冷战时期,朝鲜半岛成为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争夺的战略棋盘。1945年,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被分为南北两个国家。南方的大韩民国成为美国的盟友,北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则成为苏联的盟友。在这种背景下,朝鲜半岛的局势日趋紧张。起因 朝鲜战争爆发的起因...

朝鲜半岛政治分裂原因及趋势成败
答:后来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南北分裂,成为两个国家。由于南北方的政治信仰,政权组织,社会性质,经济模式的不同,以及几十年来的争斗,战争,使的双方成了世仇,摩擦不断,同时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在朝鲜半岛的政治利益争执,朝鲜半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原状,不会出现统一局面。朝鲜半岛仍将成为...

如何理解朝鲜半岛危机形成的原因
答:有外因也有内因:内因:朝韩统治者双方利益冲突,要保统治权不变;人民的容忍度还没有撑破,朝鲜的经济基础能支撑社会的相对稳定,韩国的人民还没有完全认识帝国主义的两面性(对韩事务干预利己性表象的伪装),意识形态致使民心还处于敌对状态。外因:世界战略格局变化,各方利益集团把朝韩关系重新转入到了...

★联合国军为什么打朝鲜 南北朝鲜分裂原因
答:日本战败,南北分别向苏联和美国投降,朝鲜从此开始分治。朝鲜爆发内战,北朝鲜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南朝鲜眼看就要覆灭。南朝鲜是美国势力范围,于是提议联合国发兵朝鲜半岛。苏联正在抗议联合国把中国排除在外,所以不参与安理会的决策。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通过了向朝鲜发兵的决议。

为什么半岛问题迟迟不能解决?
答::1. 历史原因: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但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朝鲜半岛被分为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这种分裂状态导致了两个国家之间的敌对和不信任。2. 冷战因素:朝鲜和韩国的分裂与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有关。苏联支持朝鲜,美国支持韩国,两国的对立导致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

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
答:朝鲜半岛问题的产生要上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1945 年2 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中达成秘密协议,决定以北纬38 度线为界,分别出兵朝鲜半岛对日作战,由苏联红军占领朝鲜半岛北部,美国军队则进驻半岛南部。1945 年8 月15 日, 在半岛实行36 年殖民统治的日本...

朝鲜半岛的局面是如何产生的?
答:人们只说后来的事。其实最早要怪斯大林,他居然没提自己的要求就先答应美国人的要求。不然根本不会有后来的战争和对峙局面。日本占领朝鲜半岛前它是一个国家,日本战败后本来苏联能够独自占领半岛,但斯大林想与美国分占日本,所以当美国提出要以三八线为界两国占领它时,斯大林爽快答应了。不想其后当...

朝鲜半岛一分为二的原因是什么?
答:朝韩分裂经历过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朝鲜本为宗藩关系,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衰落,朝鲜也渐渐被西方势力所侵蚀。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全面控制了朝鲜,从日俄战争到二战期间,朝鲜人民彻底沦为亡国之奴。二战之后朝鲜半岛更是被强行分割,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朝韩分裂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衰落,...

抗美援朝时,朝鲜爆发内战的原因是什么???
答: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并公开发表,中苏同盟促美改变对台政策 。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相互对立的国家以后,南北双方都试图通过武力实现民族的统一。美国和苏联当时都无意在亚洲出现双方直接冲突的局面,因此,对其代理人均采取了限制和压抑...

朝鲜分裂的原因,至少要1200字以上,一定要详细。我会追加分数的
答:当权益,实行粗暴干涉的后果,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三八线的确定 美帝国主义垂涎朝鲜半岛由来已久。早在1943年 3月2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向 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提出了战后立即对朝鲜实行托管的建议。1943年12月,在德黑兰会 议期间,罗斯福明确主张对朝鲜实行为期40年的托管。1945年2月8日,...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