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部冬麦区有哪些小麦品种?

黄淮冬麦区有哪些小麦品种?~

本区包括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晋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甘肃省天水地区,以及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以北地区。本区虽然幅员辽阔,但生态差异相对较小。本区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区,常年种植小麦1200.0万~1333.3万hm2,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40%~44%;小麦总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5%~51%左右。本区有4个省级科研单位,3个高等农业院校,以及10余个地(市)级单位从事小麦育种,还涌现出一批农民育种家,因此,本区育成的新品种多,品种的丰产潜力提高快,品种更换较快,近50年来共实现了7次品种更换。
20世纪50年代以前全部种植地方品种。本区小麦地方品种类型丰富,分为普通类、圆颖多花类和拟密穗类3大类,北方冬麦区总计的18个型中,本区就具有16个(钱曼懋,1980)。其中圆颖多花类为中国所特有,分布在豫西。这一类有5型:①长曲芒长方穗的如平原50、出山豹;②短曲芒棍棒穗的如张飞胡;③全无芒纺锤穗的如亮光头、爪子牙;④塔形穗的如镇平苦麦;⑤分枝穗的如小佛手。拟密穗类为地方品种中丰产性较好的,其中的蚂蚱麦(陕西)、蚰子麦(山东)、扁穗麦(胶东)等成了中国北方小麦育种的基础亲本。50年代中期进行了地方良种评选,各省评出了一批优良地方品种,并从地方品种中系选出一批改良品种。地方品种主要有河南北部的辉县红,南部的固始三月黄、内乡白火麦,山东的扁穗麦,陕西的蚂蚱麦等。系选的主要有徐州438、石特14、文登扁穗、黄县大粒半芒、齐大195、开封124、泾阳302等。这些品种推广后成为本区的第一次良种普及。
50年代中后期,杂交育成的小麦品种迅速推广。碧蚂1号由于抗条锈病、丰产且适应性好,到1959年在本区年种植面积便达533.3万hm2,在全国达600.0万hm2,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同时推广的还有碧蚂4号、西农6028、石家庄407等。南大2419抗吸浆虫,在本区南部推广。早洋麦在本区北部推广。地方品种及其系选品种则退居到瘠薄山区种植。这是本区第二次品种更换。
60年代中期,先后推广了一批抗条锈病生理小种的小麦新品种。济南2号适应性广,耐寒性较强,在本区北部水、旱地都有种植,年种植面积曾达200万hm2。北京8号和石家庄54同时在本区北部推广,年种植面积各自都在100万hm2以上。本区南部主要推广内乡5号。它大穗大粒,丰产性和适应性都好,年种植面积曾达133.3万hm2。南部同时推广的还有内乡36。在此期间,从意大利引进的偏春性品种阿夫、阿勃开始在本区推广。由于丰产性和抗锈性好,它们与内乡5号、济南2号、北京8号等相配合成了本区第三次品种更换的主体品种群。同时,这次品种更换以实行品种搭配和品种组合为特点,实现了较为合理的品种布局。例如,河北省中南部和山西省南部以石家庄号、北京8号为主;山东省以济南号、北京8号为主;江苏省淮北以徐州号、济南号为主;安徽省淮北以济南号、内乡5号、阿夫为主;河南省以阿夫、北京8号、济南2号、内乡号、郑州号为主;陕西省关中地区及甘肃省天水地区以阿勃、陕农号为主(庄巧生,2003)。这时已显示出本区育种力量较强,小麦育种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开始,随着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13、条中17和条中18的出现,本区又陆续推广了一批抗条锈的新品种。其中最突出的当属泰山1号,它综合性状好,分蘖成穗多,迅速普及本区,1979年种植面积达373.3万hm2,成为在推广面积上仅次于碧蚂1号和南大2419的我国第三大小麦品种。丰产3号和矮丰3号也是这一时期重点推广的品种。它们秆粗、穗大,丰产性好,最大年种植面积分别达186.0万hm2和33.3万hm2。博爱7023是阿夫系选育成的品种,郑引1号是意大利的品系st1472/506。二者均因穗大多花,耐肥抗倒,抗条锈病而在本区很快推广,最大种植面积二者均达133.3万hm2。济南9号抗条锈病和干热风,在山东取代了济南2号;徐州14耐旱、耐瘠,适应性广,在本区东南部发展较快,二者分别曾达最高66.6万hm2。泰山4号株型紧凑,抗倒、抗锈。蚰包丰产性好,曾创下8262kg/hm2的高产纪录。上述这些品种是本区第四次品种更换的主体品种。这次品种更换的特点是更换过程交错进行,但总趋势是品种的株高降低幅度较大,丰产性和稳产性又前进了一步。
80年代初期,泰山1号、丰产3号、矮丰3号、博爱7023、郑引1号等仍在生产上种植。与此同时,推广了以百农3217、济南13、山农辐63为主的新品种。80年代后半期又推广了陕7859、徐州21、冀麦26等新品种。百农3217是80年代全国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1984年曾达200.0万hm2。济南13是80年代第二大品种,产量高而稳,1985年面积达139.2万hm2。山农辐63千粒重高且稳,1983年面积达115.4万hm2。陕7859在豫中和苏皖北部1990年达117.8万hm2。徐州21主要在豫中和苏皖北,1988年达80.0万hm2。冀麦26早熟,耐干热风,是80年代冀中南部主体品种,1990年面积达80.0万hm2。这一时期面积较大的品种还有鲁麦1号,它耐肥水,兼抗三种锈病和白粉病,1988年在鲁中南和苏、皖北部种植66.6万hm2。豫麦2号和豫麦7号,曾分别于1985年达73.3万hm2和1987年达80.6万hm2。小偃6号是80年代陕西关中地区的主体品种,曾发展到河南等省,年种植面积一度达66.6万hm2,因稳产、质佳,至90年代生产上仍在使用,成为我国在生产上使用时间长的小麦品种之一。晋麦21在晋南,西安8号在本麦区西部和鲁麦7号在本麦区东部,于80年代后期年种植面积分别达到71.0万hm2,64.0万hm2和59.3万hm2。此外,宛7107是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河南南阳地区的主体品种,1987年面积达56.4万hm2。上述这些品种的推广实现了本区第5次品种更换。这一时期新品种的特点是有相当一部分品种有1B/1R易位系为亲本育成。另外,推广的品种数量多,各地都利用了一批更适应于本地的品种。80年代后期,条锈菌生理小种再次发生变化,条中29号渐成为优势小种。在1990年条锈病和白粉病大流行后,含有1B/1R易位系血统的品种大都失去了抗锈性而被淘汰。90年代初期,除西安8号、陕7859、冀麦26、鲁麦1号、豫麦2号、百农3217、宛7107、徐州21等继续使用外,推广了以冀麦30、豫麦13、豫麦18、鲁麦14、鲁麦15、鲁215953、晋麦33为主体的一批新品种。冀麦30集抗寒、早熟、抗病、高产于一体,发展很快,1991年面积达120.0万hm2。鲁麦14群体调节力强,抗病性好,1992年达125.3万hm2。鲁麦15适套种,1993年达89.3万hm2。鲁215953后期根系活力好,占北方第一个吨粮县山东省桓台县小麦面积的90%。豫麦13高产、稳产、熟相好,1992年面积达106.7万hm2,是河南省第六次品种更换的主体品种之一。豫麦18产量三要素较协调,面积自1994年开始便在100万hm2以上,至1998年达219.2万hm2,是黄淮麦区第六次以至第七次品种更换的主体品种之一。晋麦33是旱地使用的良种,1992—1994年面积都在26.6万hm2以上。除以上品种外,90年代前期陕7859、百农3217、济南13等面积仍有53.3万hm2;鲁麦1号、鲁麦7号、鲁麦12、鲁215953、豫麦2号、豫麦10号、豫麦13、豫麦17、宛7107、博爱74-22,徐州21、冀麦31等都曾达33.3万hm2以上。这是第六次品种更换。
90年代中期以来,本区又育成一大批更加丰产、抗病、抗逆的品种,如河南省的豫麦21、豫麦41、豫麦49、豫麦54;山东省的鲁麦21、鲁麦22、鲁麦23、莱州953、济南16、济南17(优质麦);河北省的冀麦36、冀麦38、石4185、衡水4041;陕西关中的陕229;晋南的晋麦45、晋麦47;苏北、皖北的皖麦19、徐州24、徐州25及引进的豫麦18、陕229。由于这些品种为主体的扩大推广,在90年代后期基本形成了本区小麦的第七次品种更换。

小麦主产区为: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四川、陕西等,其中河南为我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约占全国小麦产量四分之一。
中国小麦栽培遍及全国,主要区域划分有:
  一、按地区分有:西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黄淮海麦区和西北麦区等。黄淮海麦区的河南、山东、河北、苏北、皖北、陕西等地;长江中下游麦区包括四川、湖北、河南南部和安徽、江苏的沿江地区。西南麦区的云、贵、川、渝四省。
  二、按种植季节可划分为三个区域:
  1.春小麦区
  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冬小麦不能安全越冬,故种植春小麦;因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中国北方地区培育了一批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性高的春麦良种,已在各地推广,获得显著增产,对改变春小麦低产的作用很大。
  2.北方冬小麦区
  主要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中国2/3左右。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耕作制度,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由于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可以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因此,1949年以来冬小麦的播种面积不断扩大。
  3.南方冬小麦区
  在秦岭淮河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中国30%左右。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中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中国小麦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南北近30个纬度,东西跨50多个经度,加以有冬小麦(秋播)和春小麦(春播)等不同种植制度,所以中国小麦品种各地差异很大。全国共分10个小麦种植区,每区又有2~4个亚区。现将中国小麦品种的演变分区介绍如下。

本区是冬小麦的北沿,主要部分斜跨冀、晋、陕、甘诸省的北部。全区小麦面积226万余hm2,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8%左右(庄巧生,2003)。由于全区东西很长,南北很窄,各省使用的品种差别较大。在品种使用上由东到西分为4片。

京、津、冀东、冀中北平原片

完成了5次品种更换。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前,种植地方品种,主要有光头白、五花头、大白芒、小红芒、葫芦头、红芒白等。这些品种的共同特点是,冬性较强,对光照较敏感;幼苗匍匐,分蘖多;耐寒,耐旱,耐瘠薄;植株生长繁茂,成穗多,但穗小,粒小,高产潜力低;秆软,在水肥较好的条件下易倒伏;不抗条锈病。

本片的小麦育种工作开展较早,基础较好。20世纪30年代由地方品种系选育成的燕大1817、燕大1885、定县72、燕京白芒白等品种,以及杂交育成的北系11、北系4号、中苏68等品种一度推广。50年代中期,由于水肥条件改善和条锈病流行,在水浇地上迅速推广了由美国引进品种与本地改良品种杂交育成的农大183、农大36、农大90等抗锈病且丰产性较好的品种。农大183于50年代中后期在本麦区趋于普及,年种植面积一度达23.3万hm2。这一时期本片搭配种植的品种还有华北187,以及由它系选育成的北京5号、北京6号,以及太谷49、太原566等。以农大183为代表及其姊妹系的普及实现了本区品种第一次更换。

1964年全国条锈病再次大流行,农大183等品种丧失了抗锈性。与其同期育成同组合的品种农大311抗条中1、2、8、10号生理小种,适应性广,但为红粒,部分取代了农大183。与此同时,用碧蚂4号与早洋麦杂交育成的北京8号抗条中1、2、8、10、13号生理小种,且为白粒,质佳,最高年种植面积曾达114万hm2,包括黄淮麦区(金善宝,1986)。这一时期的搭配品种有农大45等。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由于这些抗锈品种的普及实现了本片小麦品种的第二次更换。

60年代末期开始,条锈病生理小种条中17号比重上升,加之小麦的栽培条件有所提高,上述品种已不适应生产的需要,逐渐被抗条锈新生理小种且更耐肥水的北京10号、东方红3号、农大139等取代。其中农大139是70年代本片主推品种,年种植面积曾达40万hm2。东方红3号最高年种植面积曾达53.3万hm2(包括山西)。北京10号也曾达53.3万hm2(包括河北)。河北中部的黑龙港地区盐碱地较多,主要推广科遗26、科遗29等品种。这一时期的搭配品种还有农大155、红良5号、有芒白4号(北京),晋麦8号(山西)等。70年代,以北京10号、东方红3号、农大139等为代表的一批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完成了本片第三次品种更换。

进入80年代,以丰抗8号为代表的丰抗号品种抗新发展的条锈病条中17至条中23号、条中25号和条中19-1等9个生理小种,兼抗叶锈菌5个小种和白粉病,丰产性与稳产性好,迅速大面积推广。丰抗8号是本片面积大,应用时间长的品种。它在本片的面积于1988年达40万hm2,先后在生产上应用15年之久。除丰抗8号外,这一时期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还有丰抗2号、丰抗13、农大146、鉴26、原冬1号、京花1号等。在高水肥下种植的有北京837;中下水肥种植的有原冬3号、冀麦22、冀麦28等。80年代,以丰抗8号为代表的一批品种推广实现了本片第四次品种更换。

1990年前后,北京地区育成了以京冬8号为代表的一批更加丰产稳产的品种。京冬8号2000年夏收达71.7万hm2,成为北部冬麦区年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庄巧生,2003)。京411株型紧凑,秆强抗倒,1991年后成为本区主体品种,1995年夏收面积31.1万hm2。京冬6号抗条、叶锈病,白粉病轻,千粒重高而稳。以京冬8号、京411和京冬6号为主的一批品种的推广实现了本片第五次品种更换。这一时期在高水肥地搭配的品种有津麦2号、中麦9号等。在中水肥地搭配的品种有京437、北农2号、北京841等。在低水肥及旱薄地种植的有轮抗6号、冀麦32等。



小麦十大品种排名榜
答:小麦十大品种排名是(排名不分先后):众信麦998、谷神麦19号、山农28、百农207、周麦27、百农4199、百农矮抗58、郑麦1860、平安11号、中麦895。1、众信麦998 众信麦998是由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博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小麦品种已通过国家黄淮冬麦区北片审定和...

适合河南种植的小麦品种有哪些,河南高产小麦种子
答:1、适宜河南省中北部麦区早中茬种植的高产半冬性品种有周麦22、百农矮抗58、百农207、丰德存麦1号、洛麦23、中麦895、许科1号。适宜晚茬种植的高产弱春性品种有洛麦24、天民198、漯麦18、新麦23、偃高21、西农585。2、南阳盆地南部地区以弱春性品种为主,搭配种植半冬性早熟品种。适宜该区...

9个小麦品种
答:7、宛麦202适宜作为特殊用途类型品种以订单农业形式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8、瑞华麦520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省淮北地区、江苏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9、徐麦31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

什么品种的小麦适合在北方进行种植?
答:我们这以周麦为主,周麦半冬性好,全生长期232天,与其他品种对比成熟期相当,幼苗半匍匐,叶面宽短,有个最大优点就是耐倒春寒株高80厘米,茎秆蜡质层比较厚,抗倒伏能力特别强,麦穗层整齐熟像好,颗粒饱满,亩穗大概在37万左右,粒容800克每升左右小麦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粮食作物了吧!在我国...

新疆北疆副区种植的小麦有有哪些种类?
答: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冬麦为主;冬季严寒,多风少雪的地区以春小麦为主。1.冬小麦 地方品种有白冬麦、小红冬麦等。50年代推广自原苏联引进的乌克兰0246,1961年全新疆种植面积达23.3万hm2,占冬小麦总面积的24%。随后推广新乌克兰83和敖德萨16,前者1964年达17.6万hm2,约占冬小麦总面积的25%;后者...

华北平原种植春小麦还是冬小麦
答:除了生长期和适应环境的区别之外,小麦新品种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冬小麦作为华北地区的主栽优质品种,常用品种包括冀中754、冀中35、京麦7等。冬小麦的特点 冬小麦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8个月到1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全成熟。由于冬季越冬的需要,冬小麦的生长季节比春小麦要...

黄淮冬麦区有哪些小麦品种?
答:20世纪50年代以前全部种植地方品种。本区小麦地方品种类型丰富,分为普通类、圆颖多花类和拟密穗类3大类,北方冬麦区总计的18个型中,本区就具有16个(钱曼懋,1980)。其中圆颖多花类为中国所特有,分布在豫西。这一类有5型:①长曲芒长方穗的如平原50、出山豹;②短曲芒棍棒穗的如张飞胡;③全无芒纺锤穗的如亮...

中国十大小麦品种排名
答:山农28是由山东农业大学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0年,该品种最高亩产达到856.9公斤,刷新了我国小麦单产的最高纪录。在黄淮冬小麦区组试验中,连续四年试验,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第一位。山农28产量三因素协调,具有超高产潜力,抗寒、抗倒、抗病性、落黄性好,适宜在山东全省,安徽、江苏、河南中北部等...

小麦都有哪些高产的品种?怎样种植才能高产?
答:百农207小麦主要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周麦27号。周麦27号为半冬性中熟品种,成熟期平均比对照周麦18早熟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叶窄长,分蘖力一般,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较好。2、决定小麦产量的因素有很多,从种植角度讲,...

抗冻性好的小麦品种有哪些
答:1、农大3432农大3432属冬性中熟小麦品种,其具有抗寒性强、抗倒性好等特性,而且抗病好、落黄好,长相和籽粒都非常漂亮,平均亩产在400-500公斤左右。2、阳光818阳光818属半冬性早熟小麦品种,其具有成穗率高、抗倒性好、抗旱抗寒、稳产高产等特性,适宜在适宜黄淮冬麦区的山西省南部冬麦区、陕西省...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