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记趣全文翻译

闲情记趣全文翻译~

年纪大了再去回想这件事,两个小虫之所以相斗,大概是图奸不从。古话说“奸近杀”,虫大概也如此吧。小时爱干这些事,卵被蚯蚓哈气(吴地俗语称阳物为卵),肿得小便出不来。女佣捉只鸭子,撑开鸭嘴哈气,一失手,鸭子摇着颈脖做出吞噬的样子,我惊骇大哭,一时传为笑柄。这都是童年时候的闲情。

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
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

《闲情记趣》——《浮生六记》沈复,全文翻译:

我回忆儿童时,可以张开眼睛看着太阳,能看清最细微的东西。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会去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响,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像仙鹤在青云中鸣叫,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会神地观察,把草丛当做树林,把虫子、蚂蚁当做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山丘,凹陷的部分当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觉得非常安闲舒适。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蹲下来观察它们,兴趣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掀翻山压倒树而来了,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拓展资料

沈复 (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闲情记趣》是《浮生六记》的第二卷,《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分别是第一卷:《闺房记乐》 第二卷:《闲情记趣》 第三卷:《坎坷记愁》 第四卷:《浪游记快》 第五卷:《中山记历》(已佚) 第六卷:《养生记道》(已佚)。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的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从事艺术的生活,却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



译文
我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芸对我说:“你的插花中能够体现大自然的气息与特征,可算是十分精妙传神。在画画的技巧中有画草虫的方法,你在插花时为什么不仿效呢?”我说:“虫在插花上是会跑来跑去不听话的,怎么能仿效呢?”芸说:“我有个办法,就是怕那样的做法有罪过。”我说:“你不妨说说看。”她说:“虫子死后颜色不变,你可以捉来螳螂和知了、蝴蝶之类的昆虫,用针把它们刺死,用细丝系住虫的颈部绑在花草当中,整理它们腿的姿态,有的抱住根茎,有的站在叶上,就像活的一样,不也很好吗?”我很高兴,按照她的办法去做,看到的人没有不称赞绝妙的。如今在闺中寻找,恐怕未必有能够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

《闲情记趣》是《浮生六记》的第二卷,《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流传至今只剩四卷。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原文: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⑤。”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⑦,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⑨乎?”余喜,如其法行⑧之,见者无不称绝⑥。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
注释
①芸:指作者的妻子陈芸。
②盍:何不。
③踯躅(zhízhú):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
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⑤耳:相当于“罢了”。
⑥绝:绝妙,妙极。
⑦属:种类。亦特指牲类
⑧行::试验
⑨善:好
⑩或:有的
礤:脖子
法:方法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勃颈因此都僵硬了。(有时)我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到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唉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童年就常有此“物外之趣”,皆因他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但儿时沈复的想像力也忒奇特了些,我们来看--
美容镜的魔力 夏天蚊子很多,嗡嗡作响,须得用烟驱赶。此时小沈复的眼睛成了放大镜:倏忽间,成千成百的蚊子变为白鹤,蚊声变为鹤鸣,薰蚊的烟变为缭绕白鹤的青云,蚊帐成为拘纳青云白鹤的大天地。区区蚊蚋与巍巍白鹤本无什么联系,但就能飞会叫这一点而言,是有相似之处的。沈复选择白鹤而不选其它鸟儿,是因为仙鹤祥云本是我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物象。仙鹤体态轻盈,舞姿美妙,又代表着吉祥美好,选它作比,自是最好不过。由于孩童本是爱玩的,想像力也不同于成人,原本平淡无奇而且令人厌恶的夏蚊竟被看成姿态优雅的仙鹤,于是平常景象变得富有情趣起来。有了“蚊变仙鹤”这一基点,其它的物象也随之而变。你瞧:小家伙借薰烟驱蚊的契机,故意“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好一幅“帐内驱蚊图”!若非儿童奇特的想像和联想,这幅奇趣图景我们今天是无从欣赏到的,孰不遗憾乎?
放大镜的威力 矮小的墙旮旯里有一个微小而精彩的世界--这是童心的乐土。儿时的鲁迅也曾在类似的地方--百草园,寻觅到无穷的乐趣,令他回味一生。于是小沈复选定一个观察点,眼与花台齐平,运动他那奇特的绝世神功--联想+想像,把“丛草”变为“树林”,“虫蚁”变为“野兽”,“凸起的土砾”变为“丘陵”,“凹陷的土砾”变为“沟壑”,“癞蛤蟆”变为“庞然大物”。看,小小的墙角经蓬头稚子的魔棒一点,出现了一个多么广阔而奇幻的图景:生机勃勃,趣味盎然。最富有戏剧性的是文章的最后一段:小男孩正在兴致勃勃地观看草间二虫相斗,不想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偏这 “庞然大物”又是一个相貌丑陋的家伙,岂不扫兴!此时眼前幻影全消,物外之趣尽失,等他回过神来,不觉怒从中来,随手抄起一根枝条,把那可恶的家伙一连抽了几十下,赶到土墙外去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毫不起眼的平凡物象,在孩童眼中却串生出如许丰富多彩且妙处横生的光环,只是因为孩子的思维是迥异于成人的,可见童心的无拘无束,广阔无边。

我回忆幼稚的童年时,能张开眼睛看太阳,观察最细微的事情,看见藐小的事物,必观察它的特点,所以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成群,嗡声如雷鸣,我把它比作在空中的仙鹤飞舞,心里这么一想,果然出现成千成百的白鹤;抬头看着,脖子也为这种景象而僵硬,把蚊子留在蚊帐中,慢慢用烟喷它,使蚊子冲着烟雾而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图,果然仙鹤在云端鸣叫,眼前的景象使我感到,安适满足.
我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花坛小草丛,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与花坛并齐;凝神细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野兽,把土堆凸起的地方当作山丘,凹下去的地方当作山谷,在其中遨游,安适愉快而满足.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打架,便观看,兴趣正浓,忽然有庞然大物,气势汹汹而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把两只虫子都吞了进去.我年纪还小,刚刚出神,不禁大吃一惊,定神,捉住癞蛤蟆,用鞭子抽打数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

翻译如下:

回忆我在幼年时,能在阳光下瞪起眼睛,明察秋毫地观看一切事物。有藐小细微的东西,必详细观察其纹理,所以时常收获物外之趣。那时,夏季夜间蚊子轰鸣如雷,我常私下把它们比作群鹤飞舞天空。

由于心有所向,所以看它们果然如千万只仙鹤在眼前。昂起头来看得时间久了,脖子都僵直了。后来,我留蚊子在蚊帐内,慢慢地向它们喷烟,让它们在烟雾中飞鸣冲撞,作为白鹤腾驾于青云的景观。它们的样子果然象鹤唳云端,看了以后使人欣然称快。

在土墙凹凸处或花台杂草丛中,我常蹲下来与台阶一般高,定神仔细观看:把小草丛当作树林,把小蚂蚁当作野兽,把瓦砾突凸处当作丘陵,把凹陷处当作沟壑。神游于微观景象中,休闲自得。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丛中相斗,看得兴趣正浓,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个癞蛤蟆,舌头一吐而将两个小虫都吞下去了。由于我尚年幼,正在出神时不禁啊呀一声悚然惊叫起来。等神色稳定下来之后,我即将癞蛤蟆捉来,用鞭子抽打它数十次,再将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

后来年龄大了,再回头思考琢磨一番,认为两个小虫相争斗,大都是因为一方贪图奸淫,而对方不服从的原因。古话说的“奸近杀”,就是说奸淫必然接近杀身之祸,难道小昆虫们也是这个道理么?

后来贪恋这种生涯乐趣,随将自己的小XX给蚯蚓所微微吸吮,结果肿得不能小便。又提了鸭子准备让它开口吸,婢女老妪们刚一松手,鸭子即扑腾着伸直脖子作吞咽状态,一时惊吓得我大哭起来。此后即传为笑料话柄了。这些事,都是幼年时闹的一些闲情逸事啊!

等到长大了,我养成了爱花之癖,喜欢修剪盆景花木。(以下记述了沈复栽培、修剪、瓶插兰花、杜鹃、菊花,点缀盆景、装饰园亭楼阁等技巧。在此从略,详见原著。)芸曾笑着说:“位置布置得虽然精巧,但是终归不是富贵人家的气象呢!”我也认为是这样的

。后来我到山中扫墓时,曾捡来一些好看的有山峦纹理小石头,回来与芸商量说:“用油灰把宣州石粘起来,叠在石盆内做盆景,主要取其色泽均匀;而这种黄色山石虽然古朴,但是用油灰粘起来则显得黄白相间,而且敲凿的痕迹显露,你看怎么办为好?”

芸说:“选择顽劣的石头捣成粉末,抹在油灰粘连的痕迹处,趁着湿掺和在一起,等干了以后也许会与石头一样颜色了。”我便按她的说法,用宜兴出的长方泥盆在里面叠起一个小山峰,向左边偏斜,而突凸向右方;背面作横向纹理,好像元代画家倪瓒所描画山石的样式,峻岩凹凸,如同临江石矶之状;盆内虚留一角,用河泥种植纤小的白浮萍。

石头上再种植狮子草,俗称为云松。经过几天努力,终于做成了。到了深秋,云松蔓延遍山,好像藤蔓悬挂在石壁上;花开红色,白萍也冒出水面,红白相间,神游其中,如同登上了蓬莱仙阁。我将它放在屋檐下,与芸共同评论品赏:这里应设置水阁,那里应设置茅亭;这里应该凿上六个字“落花流水之间”,那里可以居住;这里可以垂钓,那里可以登高远眺。

胸中的丘陵、沟壑,好像都移到我家里一般了呢!有一天傍晚,两个小猫争食从屋檐上掉下来,顷刻间把盆景和盆架都砸碎了。我感叹地说:“就营造了这么点小工艺品,难道也触犯了上天造物者的禁忌了吗?”

在静室内焚香,闲中别有雅趣。芸曾试用沉香放在锅里蒸透,再放在炉上设一铜丝架,离火焰半寸许慢慢烘烤,其香味幽韵而无烟。佛手果最忌讳醉酒后用鼻子去闻嗅,闻了就会烂掉;木瓜最忌讳用汗手触摸,摸了就要用水洗净。唯有香圆果没有忌讳。佛手果、木瓜供法也有讲究,这里不能用笔墨一一说清。以往经常有人将供品随手拿来闻、随手放置,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供法。

我的居室休闲,案头瓶花许多,芸说:“这样插花,能表现花在风晴雨露中各种姿态风韵,可谓精妙入神。然而画卷中也有草木与昆虫共同相处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说:“小昆虫徘徊不定,怎么仿效?”芸说:“我倒有个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过呢!”我说:“你试说说。”

芸说:“小昆虫死了不会变色,寻找螳螂、蝴蝶之类用针刺死,拿细丝线捆着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间,再整理它的脚足,或抱在花梗上,或踏在叶上,这样宛如活生生的小虫,不是更好么?”我很高兴,按她的方法去试验了,结果来看的人无不称绝赞美。这样求之于闺中主意,如今恐怕未必再有这样会心的人了吧!

我与芸寄居在锡山华氏家中,当时华夫人叫两个女儿跟芸学习识字。这里乡居旷阔,夏日晒人,芸就教她家人做“活屏风”,方法非常绝妙:每扇屏风用长约四五寸的木梢两枝,做成矮脚长条凳子样式虚放在其中;横上宽一尺左右的四根木档,四角凿上圆洞,插上竹子编成方孔;做成的屏风高六七尺,可以移动。再用砂盆种植扁豆放在屏风下,让它攀附往上爬。

如果多编几个屏风随意遮拦,就好像绿荫满窗,透风遮日,迂回曲折,随时可更换,所以叫作“活屏风”。有了这种方法,即一切藤本香草植物随地都可以拿来使用,这真是乡居的绝佳好方法啊!

我的朋友鲁半舫,名璋,字春山,善于画松柏和梅菊、写隶书,也能篆刻。我们寄居在他家的萧爽楼里有一年半,此楼面向东共有五间,我们住在第三间。阴晴风雨天,都可以远眺。庭院中一棵木樨树,清香撩人;有走廊、厢房,非常幽静。移居过来时带来一仆人和一老妪,并带来一个女孩。

仆人能做衣服,老妪能纺织,于是靠芸刺绣、仆人做衣、老妪纺织以供给薪水。我历来好客,饮酒必行酒令。芸善于招待,不惜余力地烹煮烧炒,瓜果蔬菜和鱼虾一经她的手,便做得别有风味。朋友们知道我贫穷,他们每次都拿出买酒钱,过来整天叙谈。我又爱好整洁,地上没有灰尘,而且毫无拘束,不嫌放纵。

当时有朋友杨补凡,名昌绪,善于人物写真;袁少迂,名沛,善于画山水;王星澜,名岩,善于画花鸟。他们非常喜欢萧爽楼的幽雅,都带上画具过来,我则跟他们学习画画。写草篆、刻印章卖钱,加上润笔费,都交给芸去备茶水酒菜,终日品诗论画而已。

更有夏淡安、夏揖山两兄弟和缪山音、缪知白两兄弟,以及蒋韵香、陆橘香、周啸霞、郭山愚、华杏帆、张闲憨等位君子,如同梁上燕子一般自来自去。芸则因缺钱,而拔钗沽酒,毫不露声色,良辰美景不轻放过。——如今回忆起来,朋友们都已天各一方,风飘人散,兼之芸已经亡故,玉碎香埋,真是不堪回首啊!

萧爽楼共有四忌:一忌谈论官宦升迁,二忌谈论官府之事,三忌谈论八股文,四忌打牌抛骰赌博。有违反者必须罚酒五斤。另外有四取:一取慷慨豪爽,二取风流潇洒,三取落拓不羁,四取清静缄默。长夏空闲无事,考试对句集会;每会需八人,每人各带二百铜钱。

先抓阄,得第一名的人为主考,坐在旁边监考审卷子;得第二名者作为纪录员,也就座。其余者都是被应试举子,到纪录员处拿一张纸,盖上印章。主考人出五言、七言各一句,燃香计时为限制;允许踱步构思,不准交头接耳私语。对完以后投入匣中,方可就座。

各人交完卷子,由纪录员打开匣子,将卷合并成册交给主考人,以杜绝徇私舞弊。十六个对句中抽出五言句、七言句各三联。六联中得到第一名的,即为下一任候补主考,第二名作为下一任纪录员。每人有两联没被录用的要罚二十文钱,仅被录用一联的减罚十文钱,超过对答时限的加倍处罚。

一场下来,主考可得一百多文钱。一天可考十余场,积累的上千文钱,作为酒钱已相当丰盛充足了。唯独商量照顾,让芸作为“官员子弟”应试的官卷,不占考对名额,只准坐在旁边构思。

杨补凡为我们夫妇画了一幅戴花小像,神情惟妙惟肖。夜间月色俱佳,兰影照在粉墙上,别有雅趣兴致。王星澜醉后萌发雅兴说:“杨补凡能为你写真,我能为你画花图影。”我笑着说:“花影能象人影么?” 王星澜便拿白纸挂在墙上,对着兰花影,蘸墨时浓时淡画起来。日间拿出来观看,虽然不成画图,而花叶萧疏,自有月下之趣。芸对此珍爱如宝,各人都在上面题咏。

苏州城有南园、北园二处,油菜花开时我们要去游玩欢聚。苦于附近没有酒家饮店,只好携带食品盒而去。对花冷饮,极无趣味。有的商量在就近寻找饮酒地方,有的建议看完花返回来饮酒,但是都觉得不如对着花趁热饮酒痛快。大家商量未定,芸则笑着说:“明日只要各自掏出买酒钱,我自会挑着炉火过来的。”大家也都笑着说:“可以!”

朋友们走后,我问:“你果然自己挑着炉火去么?”芸说:“不是的,妾看见市场上有卖馄饨的,他们都挑着锅碗、炉火,无不齐全,咱们为何不雇佣他们去?妾先将烹调的菜肴准备周全,到了油菜地后再下锅,这样趁热喝茶、吃酒菜,不是都可以方便了?”我说:“酒菜固然是方便了,可煮茶却缺少烹煮的工具呢!”芸说:“带一个砂罐去,用铁叉串在罐的把柄上,拿去锅后悬挂炉灶上,加柴火煎茶不是也方便了?”我鼓掌称好。

街头有个姓鲍的人,靠卖馄饨为业,我们用一百钱雇佣他,约定明日午后在油菜地见面,姓鲍的答应了。第二天,看花者都到齐了,我将事情缘由告诉了他们,大家都表示叹服。饭后共同赶去,并带上坐垫,在南园选择柳荫下团团围坐。先是烹茶,喝完之后再暖酒做菜。

当时风和日丽,遍地油菜花一片金黄,看花者青衫红袖,行走于田间小路上;蜂蝶乱飞,令人不饮自醉。继而酒肴皆熟,大家便坐地大嚼起来。顷刻,杯盘狼藉,各位都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

红日将要落山时,我又想吃粥了,姓鲍的立即去买米来煮,吃饱了才回去。此时,芸问各位:“今日之游,都快乐么?”大家都说:“今天如没有夫人献计献策出力,就达不到这种快乐开心的效果!”事后,大家都笑着分散了。

贫居之士的起居衣食,以及房舍内器皿,适宜勤俭而雅洁,这就叫作“就事论事”。我喜欢小饮小吃,不喜欢多用菜肴。芸就为我布置了一个梅花盒:用二寸大的白瓷碟六个,中间放一个,外边放五个。

梅花盒涂上油漆,形状象朵梅花。底部有凹棱,盖子上有把柄如花蒂。放在案头犹如一朵梅花覆盖在上面。打开再看,里面的菜肴六种颜色,好像放在花瓣中,两三个知己可以随意拿来吃,吃完了再添加。另外再做矮圆盘一个,以便摆放杯、筷、酒壶,移动拾掇起来也极方便,这就是食物省俭的一方面。

我的帽子、袜子都是芸亲手做的。衣服破了,她也是移东补西,必然要求整洁。衣料颜色都取暗淡色的,以免污垢痕迹显露。既可以出门作客,又可居家日常穿着,这又是服饰省俭的一方面。

刚到萧爽楼时,我嫌它太暗了,便用白纸糊在墙上,这才明亮起来。夏季到楼下,见窗户上无栏杆,觉得空洞无遮拦。芸说:“有旧竹帘在,何不用它来代替栏杆?”我问:“用什么方法?” 芸说:“拿几根竹子来熏成黑色,一竖一横留出走路;截取半帘搭在横竹杆上,垂到下面与桌面取齐;中间竖立短竹杆四根,用麻绳扎紧;然后在半帘搭横竹杆处,寻找黑布条连横竹杆一起裹起来缝好,既可以遮拦装饰,又不会浪费钱呢!”这就是我们“就事论事”的方法之一啊!

夏季荷花初开时,都是夜晚含苞而拂晓开放。芸即用小纱袋包上一点茶叶,放到荷花蕊里。第二天早晨再取出茶来,用天泉水(雨水)来烹煮沏泡,茶水的清香味道真是绝佳!

拓展内容:

《闲情记趣》是《浮生六记》的第二卷,《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一部自传体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分别是第一卷:《闺房记乐》 第二卷:《闲情记趣》 第三卷:《坎坷记愁》 第四卷:《浪游记快》 第五卷:《中山记历》(已佚) 第六卷:《养生记道》(已佚)。

沈复(1765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公元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

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公元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公元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

参考资料:闲情记趣-百度百科



沈复《 闲情记趣》的翻译(谢谢 希望快点哦)
答:《闲情记趣》回忆起我小时候,(视力特别好)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新生出的最细的羽毛,(只要)见到细微的东西,一定要仔细察看它的纹理,因此常常产生超然物外的乐趣。夏天(的傍晚),蚊子成群地飞,嗡嗡的叫声像闷雷,(我)暗暗地把它们比作一群在空中飞舞的鹤。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这课文的翻译是什么???
答:我回想(自己)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连最细微的事物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遇到细小的事物,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能够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我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那成千上百只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昂着头看它们(...

文言文 《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杨朴凡为余夫妇写栽花小影,神情确肖...
答:。过后不久苏州冷摊上便来出现“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实为后人伪作。 俞平伯曾根据《浮生六记》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记年表》。 《浮生六记》目录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

《浮生六记》卷二“闲情记趣”翻译
答:「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我回忆童年幼小的时候,我能张着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能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余:我。稚:幼小。明:眼力。察:看清。藐:小。纹理:...

谁能帮忙翻译下沈复的《闲情记趣》
答:”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⑤。”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⑦,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⑨乎?”余喜,如其法行⑧之,见者无不称绝⑥。求之闺中,今恐未必有此会心者矣。译文我闲居在家,桌上的...

翻译《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答:杨补凡为我夫妇画载花小影,神情毕肖。当夜月色很佳,兰花影爬上粉墙,别有幽致。王星澜酒后兴致大发,说:“补凡能为你写真,我能为花图影。”我笑道:“花影能如人影吗?”星澜取张白纸铺在墙上,就着兰影,用墨浓淡涂抹。第二天再看,虽不成画,但花叶萧疏,自有月下之趣。芸姊视如珍宝...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翻译
答:我回忆起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楚的看到很细微的东西,只要看到细微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他的纹理,所以常常享受到超越事物本身的乐趣。夏天的傍晚文字成群的飞,嗡嗡的叫声像闷雷,自己心里把他们比作白鹤在空中飞舞着,我心里这样想着,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白鹤;我抬头看着他们,...

《浮生六记·闲情之趣》解词,翻译,解答问题!
答:《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二、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闲情类文言文
答:5. 文言文《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整文翻译 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眼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我一定会细心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收获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

闲情记趣翻译
答:苏城有南园、北园三处游玩的地方,菜花黄了的时候,苦于没有酒家可以喝几杯小酒。带着冷饭盒去,对着花饮冷酒吃冷菜,很没有意思。有的朋友说就近找点地方喝酒,有的说看完花回去喝酒,但是总是不如对着花喝热酒舒服。大家议论纷纷无法决定。芸笑着说:“明天大家只管各自出买酒钱,我自然会带...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