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器产业布局画上“青岛符号”2021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大会隆重开幕

~
万物互联时代正向我们招手,智能传感器正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石。12月9日,以“智慧传感新动力,感知驱动创未来”为主题的“2021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大会”在青岛市香格里拉酒店隆重开幕。本次大会旨在进一步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加速青岛智能传感器产业布局。
本次大会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城阳区人民政府承办;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青岛)信息技术产业园、中科传感技术(青岛)研究院、北京芯合汇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协办;支持单位是中国IC独角兽联盟。
抓创新机遇,抢占智能传感器新高地
“2021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大会”上,来自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国内外行业组织、国内外知名物联网厂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业科研院所、知名投资机构代表300余人齐聚岛城,共话智能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共议产业热点和焦点问题,共商智能传感产业发展规划,助推青岛国家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全球传感器产业的“青岛符号”。
大会开幕式上,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在致辞中表示:“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等新技术蓬勃发展。传感器作为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正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终端、智能汽车、健康医疗等众多领域,传感器产业也成为支撑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基础产业。近年来,青岛以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为契机,确立了打造国内一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将智能传感器产业确立为重点培育的产业链之一。”
他表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青岛在智能传感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涌现出了歌尔微电子等一批优秀的智能传感器研发制造企业,建成了多个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引进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智能传感器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涵盖智能传感器研发、器件制造、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青岛把握战略机遇,加快构建龙头带动、需求牵引、创新驱动、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聚焦智能传感器设计、先进工艺、装备及材料技术升级等发展重点,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持续打造产业集群,不断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速提档升级。
薛庆国致辞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向东在致辞中表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山东省传感器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极具发展潜力,已拥有智能传感器企业70余家,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亿元,在声学、压力和红外传感器等领域具有比较突出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
他表示,青岛市大力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已成为山东省重点打造的国内领先的声学智能传感谷。青岛依托微电子研究院,围绕材料、芯片、器件、算法、智能装备以及先进封装等展开技术攻关,重点聚焦智能家电、消费电子领域龙头企业供应链建设,围绕培育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瞄准国际国内领先水准,实现了高起点、高标准智能传感器产业的聚集、链式、协同发展。下一步,将围绕既定目标,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聚集发展合力、强化人才供给,促进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
李向东致辞
青岛市城阳区委书记、青岛高新区管委主任、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工委书记王波梳理了城阳区招商引资的一系列完善配套措施。他表示:“近年来,城阳区抢抓机遇,牵手行业优质资源,初步形成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城阳路径,依托中科(青岛)信息技术产业园等两大园区,以智能传感器材料、器件、智能仪器仪表、智能装备为四大主攻方向,积极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努力打造全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他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城阳区大力推进“六个一”工程,搭建了一个产业联盟,有50余家企业加盟;成立了一个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在加快推进;出台了一批扶持政策,尤其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十条政策及实施细则,用真金白银支持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引进了一批产业基金,优质基金聚集城阳;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MEMS传感器高端芯片等33个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建设一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预计2023年园区营收将超百亿元。未来,城阳区将不断揭榜攻坚,集聚产业;创新驱动,转化成果;优化供给,引育人才;金融支持,资本赋能;需求牵引,开放场景;阳光生态,优化环境。
王波介绍推介城阳区招商引资环境
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发布了《青岛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明确了未来五年青岛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和技术升级方向以及推动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李珂表示:“未来青岛将聚焦产业关键环节,打造纵横交错的产业生态,形成四个目标:第一,做大产业规模,到2025年传感器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带动千亿元下游产业;第二,在产业链条上形成闭环,解决缺芯及中美贸易争端等带来的一些难题;第三,在创新能力上有质的提高,包括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机构、创新载体;第四,形成强大的应用示范带动效应,以强大辐射作用推动智能家电、轨道交通、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
他介绍说,未来的任务可以用“三五四”来概括,重点聚焦三大核心技术、五类重点产品、四个产业链环节。三类核心技术是设计、制造到上游设备和材料的支撑,希望青岛能够形成齐头并进的格局;五类产品是声学、压力、温度、湿度和光学;四个产业链环节是从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到设备材料足以支撑自主可控和供应链安全。最终在青岛形成中国乃至全球传感器产业的汇聚集群。
李珂发布青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
传感器行业盛典,亮点纷呈
本次大会由开幕式、主论坛、汽车传感器分论坛等板块组成,重点探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特定领域研究及应用等领域的热点话题。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中国科学院褚君浩院士发表了视频致辞。
开幕式上,中国IC独角兽联盟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研究中心依托赛迪顾问,由中国IC独角兽联盟传感器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及产业领军人才组成,旨在围绕企业项目招商、项目评估与成果转化、独立研究与专业培训、分销供应链服务等方面促进青岛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
中国IC独角兽联盟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中心揭牌
之后举行了中科(青岛)信息技术产业园入园签约仪式。2018年8月,城阳区与产业园签约,投资50亿元分两期推进项目实施。2020年底,12个入园项目签约,今年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大会上,又有6家企业签约入园。
中科(青岛)信息技术产业园入园签约仪式
大会主论坛以“智慧传感新动力,感知驱动创未来”为主题,邀请了两院院士、行业专家学者,围绕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展开研讨,从技术突破、产学研合作、应用创新和内容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力求凝聚行业共识、加快产业合作、搭建产学研转化平台、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主旨报告包括:中国科学院都有为院士(磁电子传感器与芯片);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郭源生(智能感知技术生态体系建设与理念创新);北京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裘进(建设全球化布局的MEMS先进代工服务平台);传感器行业协会全球董事/SEMI智能制造标准委员会全球协调员丁险峰(产业互联网,如何赋能智慧城市)。
都有为院士
郭源生副理事长
北京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裘进
传感器行业协会全球董事/SEMI智能制造标准委员会全球协调员丁险峰
荟聚顶级智慧,引领协同创新
在去年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大会基础上,本次大会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规格的提升吸引了更多国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参加。大会成立的中国IC独角兽联盟智能传感器产业研究中心将加速业内及跨行业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促进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充分沟通与合作,打造最具创新活力的产业生态。
大会通过汇集以院士领衔的高层次研究人员和以业内骨干企业为主体的生产应用领域带头人,交流智能传感器件领域特别是汽车传感器的最新成果,推动各方洽谈合作,促进学术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本次线下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约300人,线上邀请全国重点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代表约20000余人同时参会。
“汽车智能传感器及先进技术”分论坛
分论坛聚焦“汽车智能传感器及先进技术”主题,来自传感器企业、科研机构的代表围绕智能传感器的一些应用方向,从技术突破、产学研合作、应用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入探讨和交流,旨在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在汽车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及工业生产流程中的应用及融合,提升产业化水平。
分论坛上演讲包括: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成都上富智感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科传感技术(青岛)研究院首席专家何十全《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的自主之路》;中汽研软件测评(天津)有限公司网联与智能座舱平台平台总监窦汝鹏《车联网测试评估体系及试验方法》;汉威科技集团传感器研究院副院长刘建钢《智能环境传感器的发展与应用》;美新半导体产品及市场总监武仪《MEMS传感器助力智能驾驶》;宁波飞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CEO雷述宇《飞芯车载激光雷达技术概述与市场应用》;北京久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卫东《家电汽车用传感器的信号调理芯片》;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研究员展明浩《MEMS传感器发展现状及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应用》;南京迈矽科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南大学副教授侯德彬《77G高性能雷达芯片在车载及交通雷达领域的应用》。
华东光电集成器件研究所研究员展明浩
倾区域之力,打造东北亚智能传感器之都
今年6月,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青岛市提出聚焦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新型显示三条关键核心产业链建链、补链;虚拟现实、智能传感器、光通信器件三条细分优势产业链延链、强链,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3+3”产业链体系。作为青岛市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一环,智能传感器也是驱动青岛市智能家电、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应用的关键。城阳区正在抢抓机遇,前瞻布局,志在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促进城阳区智能传感器产业走上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大会发布的《青岛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和青岛市关于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找准青岛市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为智能传感器产业“十四五”发展指明方向。会上,国内智能传感器领域专业机构、科研院所、领先企业与相关区市、重点企业共同达成战略合作,吸引了包括姿态传感器研发生产、智能医疗器械高端芯片研发生产、智能环境监测传感器研发、互联网+企业/政务服务平台在内的一批有代表性的智能传感器项目集中签约落户。通过规划引领、项目落地推动青岛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次大会在往届基础上砥砺前行,涵盖智能传感器产业全领域,全面展现了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剖析了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未来之势与实践之路,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青岛市加快打造东北亚智能传感器之都,为经济发展创造新动能。


中国传感器产业现状如何?
答:从产业链来看,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也逐渐趋于完备,设计制造,封测等重点环节均有骨干企业布局。这些传感器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布局。2021年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 据《2020年赛迪顾问传感器十大园区白皮书》,2014-2019年...

智能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中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企业?
答:智能传感器得到广泛关注。政策推动智能传感器行业发展 2013年起,我国智能传感器行业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推动智能传感器行业发展。2013年,国家四部委发布《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内容为使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实现微型化、数字化、模块化、网络化;2017年,工信部制定《智能传感器产业...

未来10年智能传感器市场将面临怎样的发展趋势?
答:未来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未来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将有更多的城市和企业参与到智能传感器行业的发展中,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把握住方向提前布局,才能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并在智能传感器中占据...

详细解析智能传感器组成、功能、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应用
答:《指南》提出总体目标,规划到2019年实现传感器产业取得明显突破,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达到260亿元,其中主营业务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家,超过1亿元的企业实现20家。微机电系统(MEMS)工艺生产线产能稳步增长。什么是智能传感器?作为人类获取信息的工具,传感器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意义上的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上市公司龙头
答:智慧矿山业务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公司为用户提供包括物联网软件平台、采集端智能传感器、传输控制设备及网络、运维服务等在内的整体安全生产解决方案。歌儿002241:2017-2020年分别为16.58%、5.73%、8.19%和16.4%。物联网产业链可分为识别、感知、处理和信息传输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是...

深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答: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优质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园区和世界级“灯塔工厂”,形成一批引领型新兴产业集群,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海洋产业等增加值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工业母机等...

智能传感器网络化的意义何在于
答:智能传感器网络化的意义如下。智能传感技术是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的先行技术,作为前端感知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智能传感器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智能传感器作为广泛地系统前端感知器件,既可以助推传统产业的升级,如传统工业的升级、传统家电的智能化升级。又可以对创新...

智能交通行业
答:智能交通这个行业的前景如何?伴随智慧城市的兴起,智能交通行业已经成为是目前细分领域中最具前景、政策倾斜最多的行业,“科技+交通”概念为主的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将有望吸引巨量资金进入。据“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研究报告”统计,2008至2013年间,城市智能交通复合增长率达到20.2%。随着国家“十二五”交通规划的出台,预计...

智能传感器概念股有哪些
答:人体通过穿戴这种设备,可检测出心率、呼吸率、体表温度等多种生命体特征,该项目进展良好,前期公司会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确定具体上市时间。航天电器★MEMS传感器 公司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今年公司微特电机业务与上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增长。公司MEMS传感器产品目前已有小批量供货。

传感器制造业发展重视程度如何?
答:长久来看,我国传感器产业将继续面临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行业、社会达成共识,齐聚各类创新资源,协同作战突破瓶颈。近日,由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淄博高新区MEMS研究员等11家国内一流科研单位发起的“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据悉,智能...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