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什么是健康?谈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的理解~

健康是人生快乐、幸福、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而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心理健康的意义远远超过躯体健康。
一个现实的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总是要与别的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总是要参与一定的群体生活,单体的心理问题就在群体互动中产生了,大学生即是如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又是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是诸多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不易改变的心理倾向。
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现代教育不仅要培养富有智慧的人,还要培养心理健康的人。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满足大学生适应自身发展的认知需要,还要满足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需求。
标准就是无自卑,孤独,报复,嫉妒,与异性交往困惑等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量大,形式多样,涉及面宽。为此,必须充分发挥高校“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主导作用,同时要积极引入专业心理辅导机构、相关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力量。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支持各级各类青年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和社会组织建设,大力培养青年心理辅导专业人才。”这无疑有助于打造一支更宏大的、素质优良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既强调课程设计、课堂讲授,又要注重学生参与、情境教学;既要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普遍问题的一般性解答,又要关注个体特殊心理问题的针对性治疗;
既要注重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一般性规律的调查研究,又要关注不同年龄、性别、城市、高校、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差异;
既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取、心理应对能力的习得,更要注重在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基地等实践基地中的体认,从而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育心与育德相统一,把育心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在准确评估此前相关政策文件效果,并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此次发布的《纲要》更加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的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和本土化。
明确提出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和青年人才成长规律,实现青年发展规律、人类心理发展规律、青年人才发展规律的多领域、多学科、多视域的综合,夯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有:   1、 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4、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 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尚注意以下几点:   1、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概念。所谓的相对性是指,心理健康只有在与同龄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比较中,才能显现其价值。   2、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等级,是一个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体。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之间难以分出明确的界限,换言之,心理健康不是某种固定的状态,而是富有弹性伸缩的一个相对状态。   3、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是一回事。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状态,心理健康者并非毫无瑕疵。一个人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此人一定心理不健康。有的时候,只要他能适应社会生活,仍应视为心理健康。   4、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在同一时期,心理健康标准会因社会文化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手淫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心理保健的三条“求助热线”   当我们遇到上述心理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恢复良好心境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支持系统,在遭遇困惑时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求助热线”来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这三条心理保健的“热线”是:自己、亲友与心理咨询师。   第一条:自己   有人说能打倒自己的人只有自己,也有人说能拯救自己的人也只有自己。能欣然享受生命中的快乐,也能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困难。但是,有些人对自己并不了解,即俗语所说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时就需要运用以下两条“求助热线”。   第二条:亲友   亲友是我们最可信赖的人,他们让我们在这个世上不觉得孤独,能直接感受到人间温暖,也是我们对这个世界产生深切依恋的最主要原因。亲友能极大地满足我们感情上的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亲友是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在遭遇困难时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但是,亲友并不都能理性且准确地分析我们的问题,这时我们就需要运用下面这条“求助热线”。   第三条: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求助热线”,心理咨询师的同理心、倾听、无条件关注等,会让你有一种被接纳、被尊重、被呵护的感觉,她能让你坦然接受自己的沮丧、脆弱、愤懑、忧伤等消极情绪;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能让你拥有一双慧眼,让你有机会跳出自己的圈子,更理性、更客观地评判自己与周边的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采取有效的行为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平复我们心灵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当事人会从做中学,学会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与行为,我们的心灵会得到成长,会更成熟、更有效地处理以后的生活危机。   在这里你能找到参考资料

这个是作业吧。。。
你真要找标准的话世卫组织倒是有一个标准,其他的每个部门有各自的标准
你就写,热爱党热爱人民,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给学校惹麻烦就行了

心理健康?吃好喝好



大学生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八个标准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八个标准如下:一、智力正常 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时,关键在于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乐观开朗,...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4、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的、发展的概念。在同一时期,心理健康标准会因社会文化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环境适应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包括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主要包括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自我评价正确、人格完整、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强。1.智力正常:大学生的智力一般都是正常的,相比同龄人来说,大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对偏高。2.情绪健康:心情愉快和情绪稳定是判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3.意志健全:意志健全是指大学生能够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
答:依据心理健康的定义,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所处的特殊环境及其社会角色,可以总结出以下标准来衡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1.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主要是指个体具有在经验中学习和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准确地对新情境作出反应的能力,以及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心理健康的大学...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答:人际交往能力等等。2、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3、心理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等。4、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等。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指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平衡与稳定状态,可以积极应对学业、人际关系、情感压力等各种挑战和困难。1、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具有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这包括情绪的稳定、情绪表达的适当和积极乐观的情绪态度。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应对各种情绪,包括愤怒、沮丧、焦虑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概括为以下几点: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3、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5、适度地...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社会适应指对社会环境中的一切刺激能作出恰当正常反应。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不回避现实,主动面对各种挑战,妥善处理环境与自身的关系,创造条件使自己始终处于有利环境中。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则相反。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