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文理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和西安文理学院那个好~

二者各有各的特点,评价好与不好和个人的观点和角度不同,下面介绍一下二者的主要区别:
一、学校历史不同
1、宝鸡文理学院
学校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省属本科宝鸡大学,1975年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在宝鸡大学旧址成立,1978年改建为宝鸡师范学院,办学层次依然为本科,1984年职业大学宝鸡大学成立,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宝鸡师范学院与宝鸡大学合并定名为宝鸡文理学院,2018年成为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西安文理学院
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学校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延安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
二、学校规模不同
1、宝鸡文理学院
截至2020年,学校高新、石鼓、蟠龙三个校区占地2800多亩,下设17个二级学院、65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11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其中本科生近1.9万人,硕士研究生、留学生600多人。
2、西安文理学院
截至2020年,学校占地741亩,有高新、太白和书院三个校区,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现有在编教职工1192人,专任教师745人,全日制在校生12028人,设有13个二级学院。
三、院系设置不同
1、宝鸡文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美术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
2、西安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
四、学校特色不同
1、宝鸡文理学院
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
2、西安文理学院
市属普通本科院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宝鸡文理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理工大学更好一些。陕西理工大学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都更加强大一些,而且陕西理工大学的一些专业竞争力也比较强,学校在职业信息方面还是有一些沉淀,拥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老师,师资力量不错,总的来说,陕西理工大学要好一些。
截至2018年4月,陕西理工大学设南、北、东(筹)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36.13万平方米;设有17个学院和2个教学实验实训中心,65个本科专业;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扩展资料:
陕西理工大学的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4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18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91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5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51人,其中教授124人。
现有双聘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外聘),“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4人。
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青年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获得者40余人。

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史、哲、理、工、管、法、教育等多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5年在此基础上成立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宝鸡师范学院,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与1984年新设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学院位于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陕西省第二大工业城市——宝鸡市,地处宝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靠秦岭,北临渭河,依山傍水,环境宜人,
面积90多万平方米。

学院现设哲学(社会科学部)、政法、教育、中文、外语、历史、经济管理、音乐、美术、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地理科学与环境工程、机电工程、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体育等17个系,44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学院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拥有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7000多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8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300多名。同时,学院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等,选拔和培养了百余名高层次人才,聘请了100多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为我院兼职教授,先后有26名教授参与了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院校的6个学科、8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有30多位教师分别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教师等省(部)级以上奖励称号。

学院设有人文科学研究所、周秦文化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陕西文学研究所、城乡经济研究所、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研究所、非线性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软件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等11个研究所,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确立了10个院级重点学科,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数学、自然地理学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学院与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等国的有关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并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学术气氛浓厚,每年有上百篇论文被国内外学术核心期刊,SCI、EI、美国《数学评论》、《化学文摘》、德国《数学文摘》或《中国数学文摘》、《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简介》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转载。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防项目3项,其它各级各类项目500多项;2002—2006年,出版著作115部,发表学术论文3510篇,其中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618篇,SCI、EI、ISTP、《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收录、转载160篇。学术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被评为陕西省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入围“中国科技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5年被评为“首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荣获全国优秀人文社科学报、陕西省优秀社科学报等称号,且“周秦文化及青铜器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优秀栏目。1999年创刊的《西部论坛》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

学院教学、实验设备先进,有教学科研实验室29个 ,多媒体教室120多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14000多个,教学用计算机3000多台,教学仪器设备值1亿多元。教学实践基地140个、理工实验室和实习工厂30多个。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实验室、植物化学实验室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图书馆藏书176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同时设有电子阅览室。新老校区实现校园网互连,并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国际互联网。标准体育场等运动场地及体育设施齐全。

学院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积极弘扬 “博文明理,厚德尚能”的校训,以“团结、敬业、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崇严、重导、求精、探新”的良好教风和“学勤、行思、尚真、务实”的浓厚学风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004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社会培养了数万名基础教育、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连续五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1%以上。

在50年的办学历史中,学院发扬“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创业精神和“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立足宝鸡,服务地方,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办学水平和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学院先后被陕西省教工委、教育厅授予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文明校园"、"'三五'普法、依法治教"、"'四五'普法、依法治教"先进集体等称号,2002年2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

近年来,学院在西部大开发、高教大发展的新形势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开拓进取,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要求和“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方针,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扎实开展教学评建工作,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百门重点课程建设(其中《电路分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有机化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陕西省精品课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后勤社会化等方面改革,学院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及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07年,“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获批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为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8年,学院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称号,谱写了学院发展的崭新篇章,使学院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十一五”以来,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提高质量求生存,以提升层次求发展,以鲜明特色求地位,以服务地方求支持,促进学院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突出特色,发展优势;开放办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按照“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以继续教育为辅,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模式,积极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服务地方”四大发展战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扎实工作,到2010年,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社会满意、省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多科性大学。

总体来说,宝鸡文理学院是全国文理学院排名很靠前的。
因为是师范类的院校,它本身不同的系就是不同的水平,而且宝文理的专科是和本科在一个系里的。一般文科还是很不错的,像中文系,外语系,理科像地环系,物理系,数学系等等也不错。
相比西安的很多院校,宝文理还算一个不错的选择。

还好,还好

laji

宝鸡文理学院地址
答:宝鸡文理学院地址 宝鸡文理学院有三个校区,地址分别为:高新校区:宝鸡市高新区高新大道1号、石鼓校区:宝鸡市渭滨区宝光路44号、 蟠龙校区:宝鸡市蟠龙新区。宝鸡文理学院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宝鸡...

宝鸡文理学院区域优势如何?
答:大家好呀!下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宝鸡文理学院的地理优势,快来看看吧。 宝鸡文理学院位于宝鸡市,学校目前有三个校区,分别位于高新区、石鼓区;机电,电气,哲学,教育,计算机,物理系在老区,其他均在新校区。高新区学没乱校第三个校区正在修建,位于蟠龙新区,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打车去高铁站不到10分钟,滴滴甚至...

宝鸡文理学院校园环境如何?
答:很多学子及家长朋友关心的宝鸡文理学院的校园环境是怎样的,下面我来分享一下吧! “绿荫成行造福宝地,一方泓泉润泽文理。”建于我校新校区综合楼前的操场绿化,该园林位于“四为园”与运动场之间,为校园整体景观亮点,且作为主要的休闲活动区,该园延续了“四为园”的设计风格以“山水中的大学,大学中的山水”为主题...

宝鸡文理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样?
答:大家好呀!下面学姐给大家分享一下宝鸡文理学院的宿舍条件如何,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宝鸡文理学院现在有2个校区,分别为: 新校区和老校区。新校区比老校区大,但是老校区上课、生活较为方便,大部分人会在新校区生活和学习,有时候上课都要提前15min出发。 新校区:6人间,上边是床,下边是衣柜和书桌,宿舍有暖气,每个宿舍...

宝鸡文理学院专业有多少?
答:大家好呀!下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宝鸡文理学院的专业有多少,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宝鸡文理学院设有17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地理学、数学、哲学物理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9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汉语言文学、广告学、新闻学、...

宝鸡文理学院运动场所如何?
答:大家好呀!下面学姐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宝鸡文理学院的运动场所是什么样的,快来看看吧。 从思贤楼走到楼后,出来就是林荫小路;这里最早是一大片草地,后来,学校修成了林荫道。走过林荫小道,是前几年翻新的室外篮球场,原来是一片水泥地,在角落处有几台旧的乒乓球案,每学期的体育选修,就在这里上课,现在这里已经建成...

宝鸡文理学院拥有哪些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
答:大家好呀,来看看咱们学校的科研成果怎么样吧,真的超级棒哦! “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0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励83项,尤其是近三年来,办学水平和实力显著提升,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获奖和高层次科研成果数量取得了较大增长。 宝鸡文理学院拥有电子电气...

宝鸡文理学院生活费多少合适?
答:也就是说,一个普通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在校期间一个月需支出1300元左右 如此说来,学姐认为宝鸡文理学院在校大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控制在1500元较为适宜,在满足每个月的生活基础的前提下,每个月余下200元左右,可作为流动资金攒起来,一定时期用来购买耐用品,如衣服、鞋子、护肤品等使用周期较长的物品;还能锻炼同学的...

宝鸡文理学院乘车方式是怎样的?
答:同学们好呀,来看看怎么到达宝鸡文理学院吧,地理位置很优越哦! 宝鸡文理学院公交站: 胜利桥北(汉唐茶城)、红旗路口(五三七医院)、胜利桥北、中国人寿保险宝鸡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宝鸡分公司、红旗路口、红旗路口(宝鸡商场)、胜利桥北(建行大厦)、经二路小学、胜利桥北(汉唐茶城)、胜利桥北、新建路中学、汉中路...

宝鸡文理学院学费如何?
答:同学们好呀!下面学姐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宝鸡文理学院学费是怎么样的,看看和你们的预期比是高了还是低了呢,具体各专业收费如下,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宝鸡文理学院学费: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专业5000元/年,哲学、历史学专业4250元/年,汉语言文学专业5350元/年信岁,理学、工学专业6000元/年,数滑祥...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