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边上的风景——读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 有人说,如果能重活一次,每个人都能成为伟人。而就我们现在的认知来讲,很可能是“人死如灯灭”。轮回、来世也许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我们活着的人对死后的世界一无所知,也无从证实。况且上述假设是建立在重活时还带着前世的记忆。那么,既然我们大多数的人,终其一生,忙忙碌碌,只能做一个平凡的人,化作历史长河里的一粒尘埃。我们历经“生、老、病、死”的折磨,究竟是为了什么?

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之时,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写下了《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用自己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来探寻 “神鬼”、“人性”、“灵与肉”、“天命”、“人生价值” 等问题。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但“人过九十”的风景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得到的。书里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华美的辞藻,先生平实朴素的文字使人读过之后有一种夏日午后冲凉的畅快之感。

也许,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场登山旅行。先生此时已经快接近顶峰。回首来时路,是一串串或凌乱或清晰,或轻快或沉重的脚印。抬头看前方,不远处是万丈高崖边。下去之后不知将往何处。谷底可有桃花源?先生认为“身后的事,无由得知。我的自问自答,只限于今生今世”,也就是上山时的来路。

先生说人是灵与肉的结合。无魂则成尸。“灵与肉各有各的本性”,所以 人有“食色性也”和“灵性良心”两种矛盾的,不相容的本性。 人之初生,一片赤子之心。当婴儿期过去,“我”的意识增强,赤子之心消失,肉体的欲望开始与“灵性良心”斗争。无论斗争的结果是“灵性良心”占上风,还是他被弃置不顾, 最终灵和肉都会达到统一 。

然,所有人的登山之旅并不都在同一个起点上。有人天生高配,走的还全是阳关大道。有人偏偏竹杖芒鞋,还得披荆斩棘。既然天命难为,身不由己,不如顺从肉体的欲望,纵享“食色性”,何乐而不为。可先生说,虽有“天命”,但命运之河的小船里还有“我”这个“命主”呢!于是,攀登路上,有人贪恋沿途美景,止而不前;有人不知岔路何往,迷失方向;有人却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因而, 命由天定,但也不是丝毫没有给人选择的余地。

人之一生,是两重本性不断斗争的一生。攀登之路实苦!栉风沐雨,崎路峭壁。既然最终都要纵身于死亡深渊,又何必受攀岩之苦?因为, 人虽有“灵性良心”,却也掺杂着许多劣根性。只有在这攀登之路上,借由肉体实现灵魂的修炼。 去除杂质,提取真金。在到达山顶之时,才能用人之灵性与大自然的神明沟通,看到悬崖边上不一样的风景。这应该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演讲,说既然连梦想都实现不了,还有什么值得努力呢?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成不了伟人。多数的梦想也只是梦而已。当理想坠落在现实的水泥地上,我们开始怀疑,愤怒,茫然,最后自暴自弃。皆因我们没有看到先生所说的人生价值是什么。

通过对“来时路”的思考,先生带我们认识到了攀登的价值在于 淬炼出纯正的灵魂 。纵使走入深渊,上山时修得的印记仍在人间。“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而这种信仰是对“灵性良心”的信仰。虽然先生说她的自问自答仅限于今生今世,但有了信仰,灵魂和“我”就还在一处,向前看去,魂归何处自然也就无所畏惧了。

先生的作品读的并不多,但每读到一句都能感受到力透纸背的人生智慧。感谢这本书让我透过先生的双眼看到了悬崖边上的风景。愿先生一路走好!

《走在人生边上》越读越喜欢的杨绛先生
答:《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是杨绛对于人性、生与死、灵与肉、人与命运的思考。 也是她首次直面探究人性,且非常坦然地发表她的想法,大概是她关于心路历程的感悟与总结。 正如她在《将饮茶》所说的,登上了一列向西的露天火车,做好准备,下一站就是孟婆店。 她在开篇说: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

《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答:走到人生边上》和刘志明著的《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以前读过《我们仨》,最近读了《走到人生边上》,可能由于杨绛先生离我太远了,对她的了解太少,以前关于她知道最多的就是她和钱钟书的爱情,导致《走到人生边上》这本书一度读不下去,所以,我又买了一本《有梦不觉人生寒——杨绛传...

最为冷静的思考——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
答:看到题目,我就在想,倘若是生活中一位96岁的寻常老人会在生命的边缘思考的问题会是什么呢? 96岁杨绛先生又会在人生边上思考些什么呢?《走在人生边上》这本书对这两个问题都给了我最好的答案。一、鬼和神的问题 人到中年,对于生生死死的事儿,已经见怪不怪了,也见过高龄老人的生命弥留之际...

《走在人生边上》: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答:后来翻查典故,是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走到流水的尽头,发现无路可行,就干脆坐下来,观赏天上的流云。表达一种闲情逸致,悠闲到极点、豁达的状态。我想《走在人生边上》这本书的作者杨绛先生,当时就是这种状态吧。 对于作者杨绛先生不过多的介绍,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经典语录
答:我曾读过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读时想必半懂不懂,所以全书的内容和结论全都忘了,只记得一句时常萦回心头的话,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漩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不错啊,人生做了主吗? —— 杨绛 《 走到人生边上 》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教育心得随笔:写给人生的边边
答: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杨绛先生自问自答的一部小书《走到人生边上》。虽说是“自问自答&...

品读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答: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是我喜欢的书,一直放于书架较显眼处,想起时翻阅一会,从她的文字从她的人生中总是会有所悟有所感,她的柔韧、她看重和追求的内心自由与平静、她在百岁时的心境,总是给我很大的启迪、激励和指引,希望自己的人生境界、精神境界能以她为目标,哪怕学到一部分也好。杨绛曾...

笔记·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答: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增订本)杨绛 144个笔记自序>> 我寻寻觅觅找书看,从曾经读过的中外文书籍——例如《四书》、《圣经》,到从未读过的,手边有的,或请人借的——例如美国白璧德(Irving Babbitt, 1865—1933)的作品,法国布尔热(Paul Bourget, 1852—1935)的《死亡的意义》。>> 读书可以帮我思索,可是...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杨绛
答:      课堂之余时常和学生分享当下阅读的一点点感悟,最近一次分享的是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我的阅读只是广泛,谈不上精读,也从未去深究或是挖掘过作者的写作意图,我深知这是极其不好的,因此在学生面前也只是聊聊书中情节以及在阅读时作者所带给我的一些触动,从未敢说...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之《韩平原的命》、《良心》阅读...
答:读老先生文章中用心感受到了杨绛先生的博学,感受到了杨绛先生对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性良心、灵与肉的矛盾的深刻理解,老先生的旁征博引让我的灵魂得到了丰富和净化。我读书太少了,阅历太浅了,对书名《走到人生边上》的“到”字的哲理要在未来的人生岁月里慢慢品读,慢慢理解。杨绛先生以下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