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鱼,泥鳅,黄鳝能不能一起养

稻田网箱养殖黄鳝还能否混养泥鳅?~

  当然可以。理由见下:  放养鳝苗时,搭配一定比例的泥鳅是很有益处的,这是因为:  1.黄鳝与泥鳅的食性不同,二者可充分利用水域中的不同饵料资源,混养的泥鳅还可摄食黄鳝剩下的残饵,减少饲料损失和浪费,既可起到防止水质变坏的作用,还可收获一定数量的泥鳅,增加经济收入。  2.泥鳅比黄鳝活跃,经常上窜下跳,其好动的习性可防止黄鳝因密度过大所引起的相互缠绕,从而保持黄鳝体表正常的粘液,减少鳝病的发生;而且泥鳅的上下波动,增加了水中的溶氧,给黄鳝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但现在人工养鳝大都采用配合饲料,因而需要驯食,在驯食时混养泥鳅是不利的:  1.因为泥鳅与黄鳝的食性不同,对配合饲料的接受能力不同。泥鳅几乎不需经过驯食就可适应,而黄鳝则需要经过一段带强制性的驯食才能适应,驯食时,常常,是黄鳝还没开口取食,泥鳅已将其一扫而光,从而影响黄鳝的驯食时间,甚至使驯食失败。  2.泥鳅好动,取食时上下窜游,使水波动较大,以致部分饲料散失到水中,污染水质,影响配合饲料的利用率,从而延长驯食时间。由此,人工养殖黄鳝时,最好是在驯食工作结束后再投放一定比例的泥鳅,达到黄鳝、泥鳅互利共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当然我这里说的是两者混养在一起,但是如你所说在网箱外混养。答应首先是肯定,可以混养;但是必须注意比列。你是以黄鳝为主,泥鳅的量当然就要小得多。

黄鳝与泥鳅可以混养。
黄芪和泥鳅的饮食习惯不同。 两者可以在不同的水中使用。 混合泥鳅还可以以黄疸的剩余诱饵为食,减少饲料损失和浪费,并避免水质恶化。 使用时,还可以种植一定数量的泥浆,增加经济月收入。
黄鳝与泥鳅混合,不需要向泥鳅喂更多的饵料,只需喂其他鱼。 不能吃的鱼和排出的粪便是泥泞食物的来源。 因此,这种耕作方法效率高,水面的利用价值大,值得推广。 稻田耕作中国的南部稻田辽阔,利用稻田养牡蛎,不仅可以节水,而且可以获得谷物,并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 这是高效农业的良好育种模式。


扩展资料:
泥鳅为多次性产卵鱼类。在自然条件下,4月上旬开始繁殖,5~6 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月还可产卵。繁殖的水温为18~30 ℃ ,最适水温为22~28 ℃。
雌鳅性成熟较雄鳅迟,体长5厘米时,雌鳅体内有一对卵巢,体长8厘米时,2个卵巢愈合在一起,成为1个卵巢,并由前端向后端延伸,这时整个卵巢发育开始成熟。
雌鳅怀卵量因个体大小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8厘米,怀卵量约2000粒左右,10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10000粒,体长12厘米的怀卵量12000~14000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5000~18000粒,体长20 厘米怀卵量为 24000粒左右。
怀卵量最多的可以超过 6.5 万粒。卵圆形,卵径0.8~1.0毫米左右,吸水后膨胀到1.3~1.5 毫米,卵黄色,为半黏性,黏附力不强。由于卵在卵巢内成熟度不一致,每次排卵量约为怀卵数的50%~6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泥鳅

稻田里,鱼,泥鳅,黄鳝能一起养。
各种鱼类食性不同:黄鳝喜欢在水的中上层活动,吃一些软体动物生存如:蚯蚓、黄粉、蝇蛆、和一些游虫。而泥鳅喜欢活动在水的中下层和底层吃一些鱼虫的排泻物为生,可充分利用水域中的不同饵料资源,混养的泥鳅还可摄食黄鳝剩下的残饵,减少饲料损失和浪费,既可起到防止水质变坏的作用,还可收获一定数量的泥鳅和鱼,增加经济收入。泥鳅比黄鳝活跃,经常上窜下跳,其好动的习性可防止黄鳝因密度过大所引起的相互缠绕,从而保持黄鳝体表正常的粘液,减少鳝病的发生;而且泥鳅的上下波动,增加了水中的溶氧,给黄鳝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起养殖鱼,黄鳝和泥鳅成功与否,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千克50-80尾为宜,太小摄食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鳝苗1-1.5千克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泥鳅最好用人工培育的成活率高。泥鳅适肥水,与之混养的鱼类也最好能耐肥水,尼罗罗非鱼和鳙鱼,这两种鱼在肥水条件下生长快。另外罗非鱼繁殖的小鱼无经济价值,在其繁殖季节可以投放少量小规格乌鱼。由于稻田内适合鱼类生长的时间短,鱼种规格应大些,否则难以达到食用规格。另外,各种鱼的密度也应根据稻田环境条件而定,稻田浮游动物量小,因此鳙的放养量应小;稻田浅水水城大,泥_放养密度可大些;罗非鱼适应性强,和泥锹一样喜食人工饵料,也可多放。
还有投放时间问题,因为泥鳅、各类鱼与黄鳝的食性不同,对配合饲料的接受能力不同。泥鳅几乎不需经过驯食就可适应,而黄鳝则需要经过一段带强制性的驯食才能适应,驯食时,常常是黄鳝还没开口取食,泥鳅和其他鱼已将其一扫而光,从而影响黄鳝的驯食时间,甚至使驯食失败。泥鳅好动,取食时上下窜游,使水波动较大,以致部分饲料散失到水中,污染水质,影响配合饲料的利用率,从而延长驯食时间。由此人工养殖黄鳝时,最好是在驯食工作结束后再投放一定比例的泥鳅和其他鱼类,达到黄鳝、泥鳅、鱼互利共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混养时以主施有机肥为好。有机肥不伤鱼,而且可直接为鱼类提供饵料,对稻田鱼的生长及降低饲养成本都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对泥敏这类喜肥水鱼类,常用有机肥为猪粪、牛粪和鸡粪,日常施肥采用畦面四周定点堆放,每堆5公斤左右。一般上午10点左右施肥,夏季阴雨天少施或不施。由于水肥,未再施化肥。为保证鱼类营养,罗非鱼放养后还加强投饵。饵料用自行配制的颗粒饲料和食用菌渣。饵料放在筐内,置于鱼瘤中段固定的地方。一天投一次,夏季高温投2次;另外,每天晚上投一次食,投饵量根据水温、水质、天气和鱼吃食情况来定。鱼类的除害作用,水稻未施药,也未发生病虫害。几种养殖鱼类抗病力都强,除放养时用5%食盐水消毒以外,每隔30天左右用2kg生石灰化浆泼洒鱼瘤鱼沟。水稻收割后,每隔15天施5kg生石灰,全田泼洒。

没有问题,但黄鳝有可能会吃鱼,泥鳅,鱼和泥鳅不会互吃,但不排除个别鱼类。望采纳

可以的没问题

泥鳅对水稻的生长有什么好处 泥鳅影响水稻生长吗
答:农田里的泥鳅泛滥成灾,我想这是有点夸大其词了。既便是在八十年代农村的野生黄鳝、泥鳅最多的时候,也从没有听过到泥鳅泛滥成灾的地步。且泥鳅既便对农田有危害,那也主要是体现在泥鳅能将田埂钻出无数个小孔,会使得农田内的水容易漏走,但对水稻的生长却完全不会产生影响。反过来说,农田内的泥鳅...

在水稻田里进行稻鱼养殖,要如何才能防止泥鳅黄鳝逃跑?
答:可以在水田周围布置渔网,这些渔网的窟窿的大小正好能挡住这些鱼的逃窜也就会有效的防止黄鳝和泥鳅的逃跑,并且在稻田当中要放置大量的鱼食,这样也会减少鱼逃跑的可能性,他们吃饱了就知道这个地方会继续有好吃的,所以也就不会跑的很远

稻田里适合养什么鱼?
答:缺氧死鱼率是较高的,所以稻田养草鱼是不适合的。稻田里养殖鲢鱼,边鱼怎么样?稻田里养殖鲢鱼,边鱼更加不行的,因为鲢鱼,边鱼对水的深度与水质要求更高,稻田里的水质如果长期混的话,你所养殖的鲢鱼,边鱼鱼鳃泥虫多,会让容易发生鱼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死鱼率较高。稻田养殖鲫鱼,鲤鱼非常的适宜了...

跪求水稻田里养黄鳝产量
答:楼主所说“稻田养鳝”模式原则上可以进行,因为黄鳝本来就生长在水稻田里面。但事实上又没有人采用这种模式,为什么?1.价值问题,“稻田养鳝”主要目的是想增收,水稻的收入+黄鳝的收入。黄鳝现在一斤35元左右的塘口售价,一般一个6平米网箱可出60~70斤,售价达到2100~2500元,而一亩稻田稻谷收入不...

什么时候去农村抓泥鳅、逮鳝鱼最合适呢?
答:说起在农村里抓泥鳅、黄鳝,这个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的,如果要问哪一个季节最好了,农夫认为还是在冬天的时候。在秋天稻谷收割了以后,基本上水稻田里也没有水了,从哪个时候开始,就有不少人去稻田里抓泥鳅、黄鳝了。不过,农夫一般要等到冬季的时候才去,尤其是放寒假了以后,那村里的小伙伴们都是...

黄鳝平时钻进水稻田的泥土里,草也不吃,它们是吃什么长大的?
答:鲤鱼等以植物为主要食物的鱼类可以吃水稻掉落的花、花粉等,黄鳝泥鳅本身就喜欢有机物较为丰富的淤泥里生存,稻田的淤泥恰好也是这样,而且总会有昆虫掉落水中,可以成为它们的食物。鱼类不像哺乳动物一样,由于本身是冷血动物,相对而言生长速度不是特别快,需要的能量需求也不是特别高,因此即便是是偶然...

稻田里养殖黄骨鱼和鳝鱼混养可以吗?
答:可以混养的,互不干扰,但黄骨鱼需要水位高一些。

稻田网箱养殖黄鳝还能否混养泥鳅?
答:当然可以。理由见下:放养鳝苗时,搭配一定比例的泥鳅是很有益处的,这是因为:1.黄鳝与泥鳅的食性不同,二者可充分利用水域中的不同饵料资源,混养的泥鳅还可摄食黄鳝剩下的残饵,减少饲料损失和浪费,既可起到防止水质变坏的作用,还可收获一定数量的泥鳅,增加经济收入。2.泥鳅比黄鳝活跃,经常上窜下...

泥鳅黄鳝高效养殖技术
答:泥鳅和黄鳝都是常见的淡水鱼类,其中泥鳅是鳅科、泥鳅属淡水鱼类,别称鱼鳅、鳅鱼、泥狗等,而黄鳝则是合鳃鱼科、黄鳝属淡水鱼类,别称鳝鱼、田鳗、长鱼等,下面来看一看泥鳅黄鳝高效养殖技术吧!一、池塘建设 养殖池塘附近要有干净的水源,池深约1.0~1.5米,水深0.4~0.5米,池底铺厚约0.2...

泥鳅和黄鳝能混养吗?
答:泥鳅和黄鳝都是常见的淡水鱼类,其中泥鳅是鳅科、泥鳅属淡水鱼类,别称鱼鳅、鳅鱼、泥狗等,而黄鳝则是合鳃鱼科、黄鳝属淡水鱼类,别称鳝鱼、田鳗、长鱼等,下面来看一看泥鳅和黄鳝能不能混养吧!一、混养论述 泥鳅和黄鳝能混养。泥鳅和黄鳝都是重要的经济鱼种,一般情况下泥鳅和黄鳝能是可以混养的,...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