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敲钟还是敲鼓?佛家有晨钟暮鼓之说,道家靠敲什么报时?

道教是撞钟还是拉铃敲钟?~

撞钟,是一种有必要存在的仪式。

1、晨叩钟偈
(口白)
闻钟声 烦恼轻
智慧长 菩提增
离地狱 出火坑 愿成佛 度众生
唵伽啰帝耶莎婆诃(三遍)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一字一叩)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一字一叩)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叩钟)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祇获法身(叩钟)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叩钟)
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叩钟)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叩钟)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叩钟)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叩钟)
令我早证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叩钟)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叩钟)
南无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叩钟)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叩钟)
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叩钟)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叩钟)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叩钟)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叩钟)
南无峨嵋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叩钟)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叩钟)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叩钟)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南无华严海会佛菩萨(一字一叩钟)
南无三洲感应护法韦陀尊天菩萨 (轻鸣三声)
2、暮叩钟偈
(口白)
愿此钟声超法界 铁围幽暗悉皆闻
闻尘清净证圆通 一切众生成正觉
唵伽啰帝耶莎婆诃(三遍)
洪钟初叩 宝偈高吟 上彻天堂 下通地府(叩钟)
上祝诸佛菩萨光照乾坤 下资法界众生同归一乘(叩钟)
三界四生之内各免轮回 九幽十类之中悉离苦海(叩钟)
五风十雨免遭饥馑之年 南亩东郊俱瞻尧舜之日(叩钟)
干戈永息 甲马休征 阵败伤亡 俱生净土(叩钟)
飞禽走兽 罗网不逢 浪子孤商 早还乡井(叩钟)
无边世界 地久天长 远近檀那 增延福寿(叩钟)
三门镇靖 佛法常兴 土地龙神 安僧护法(叩钟)
父母师长 六亲眷属 历代先亡 同登彼岸(叩钟)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叩钟)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叩钟)
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叩钟)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叩钟)
南无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叩钟)
南无清凉山金色界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叩钟)
南无峨眉山银色界大行普贤愿王菩萨(叩钟)
南无普陀山琉璃界大悲观世音菩萨(叩钟)
南无九华山幽冥界大愿地藏王菩萨(叩钟)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一字一叩钟)
南无当山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圣众菩萨(轻叩三下)

扩展内容:1、“晨钟暮鼓”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也指古时(汉魏除外)城内的报时法。
2、此集之“叩钟偈”,保持传统寺院叩钟时的仪规。晨钟响起,愿一切众生出离火坑;暮钟响起,愿幽冥众生闻钟脱苦。
钟,大叩声彻云霄,不叩销声匿迹。在行脚人生的旅途中,人人都是红尘的行者,都需要有一座钟,敲醒我们心头的迷思,不再困守围城。佛教中晨钟暮鼓,并不是晨击钟、暮击鼓。而是早晨先鸣钟、次击鼓。晚上则先击鼓、后鸣钟。
早晚二时所击的鼓,称作"晓鼓"和"晚鼓"。在寺院里,大殿前的左、右两方为钟、鼓楼,分别安置钟、鼓,称为"左钟右鼓"。 于晨暮击钟敲鼓,以警僧众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经云:洪钟震响觉群生,声遍十方无量土。
3、"钟楼" 俗称钟撞堂、钟堂、钟台、钓钟堂。为七堂之一。梵语犍稚,译曰钟,又曰磬。寺院为报时、集众而敲击的法器。《增一阿含经》曰:'阿难即升讲堂,手执犍稚,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尔时复说此偈: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余。露地击犍稚,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佛教寺院早晚叩钟一百零八响,寓意众生能脱离一百零八种烦恼,又钟声能令三恶道众生暂时息苦,故寺院僧众不吝慈悲,早晚叩钟。叩钟的时候唱念叩钟偈,一句一叩,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能够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参考资料:“晨钟暮鼓”音乐调查及探析-【维普网】
叩钟偈_百度百科

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期,随着道教的形成,道教也有了道钟,作为法器悬挂于宫、观之内。随着庙宇的增多,作为法器的道事钟也越来越多,成为中国古钟的主流了,相传唐朝道教鼎盛时期,全国道教庙观琼林,观观必有钟。以后,朝钟、更钟就逐步多了起来。“钟声警万里,鼓声惠十方”。神钟,在道教宫观里可说是最具有标志性的礼拜法器了,是道教神钟的重要法器之一,又名法钟、法铃、三清铃巫铃等。俗说晨钟暮鼓就说明了钟的作用,道众每天的修持也可说是从晨钟开始的。神钟在道教被认为是具有降神除魔之双重作用的法器,大型道教宫观都建有钟楼,与鼓对称,钟在东侧,鼓在西侧。宫观每天有晨钟暮鼓之仪式,神钟是晨暮各敲一次,以警觉修行人当勤精进,慎勿放逸。《道书援神契》:“古者祭乐有编钟编磬,每架十六以应十二律及四宫清声。又有特悬钟、特悬磬。特悬者,独悬也。今洞案金钟玉磬,又有大钟等,皆本诸此。”经云:晨钟暮鼓,以召百灵,谓壮宫观之威仪,弘山陵之气象,须每日晨昏,不可有误。
道教宫观开静止静的钟声击法是很有规矩的,早上开静临接报钟先打一躬心中默念钟文:“闻钟声,拜老君,离地狱,出火坑,愿成道,度众生”。接三清时出声念宝号三声: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一声一击,再紧接着快击十三下,念“太上无极祖混元皇帝道德天尊”,一字一击,毕慢击十四下念:“朔旦(初一开静,三十止静念月晦)洪钟初叩音“哐”,金铃空谷自传“哐”(下同此),“上叩圣神通天耳,下彻幽冥鬼神钦,上祝国祚万万岁下保黎民皆太平,皇图巩固山河壮,文武禄位得高升,无边世界干戈息,天长地久舜日临,远近善男信女等,增福延寿得康宁,臣等志心皈命礼,不可思议功德尊”,一句一击。毕接击“紧十三”,念文同前,击毕击二翻“慢十四”念文“洪钟二叩山门旺,道妙法律永长兴,父母师长并道侣,各得咸安受天恩,学道修真皆有分,护持无魔勉力行,黄芽日日多增长,白雪朝朝润延龄,先天一气来运化,三才气和五行灵,八卦配合阴阳道,迷悟妙省乐圆成,臣等志心皈命礼,不可思议功德尊。”一句一击。毕接击“紧十三”,文同前。毕接击三翻“慢十四”,念“洪钟三叩六道通,历代先灵早超升,战场伤亡生福地,孤魂还乡受祭享,九幽十类悉离苦,早生人天礼圣真,飞禽走兽出罗网,三界四生尽沾恩,风调雨顺民安乐,五谷丰登享太平,云朋良友登道岸,护法神灵保安宁,臣等志心皈命礼,不可思议功德尊”。一句一击,毕落四御交大鼓晚上止静,大钟钟文,“慢十四”同上,“紧十三”则念“太乙救苦大天尊青玄九阳上帝”一字一击。由此可见道教的道众对钟和钟的击鸣,都是极为崇敬尊重的,认为经常叩闻钟声,无论对于道教的生活秩序,还是礼道修道,都具有极大的功德。
钟,平稳庄重,端庄安祥,千百年来作为中国道教不可缺少的一种法器,一般都赫悬在大殿或钟楼的梁上。钟声深沉、洪亮、绵长,才能震撼人心。形大体重的钟基频低,储能大,使钟声深沉绵长。钟声的响弱清浊,是与钟体的大小、形体、厚薄等有关。用加入锡的青铜制钟比黄铜和铁制钟声音青脆。钟的下部和钟唇加厚外张,使声音向外辐射能力强,就会使钟声洪亮。所以,大凡具有宗教感染力的道事钟的钟声,都是由形大体重、钟唇厚而外张的青铜钟发出的。
在许多名宫古观里,高悬的钟是庄严的质器,它使宇更加威严。在名胜景点处有了钟,特别引人入胜,因为他雄浑激越,深沉清远,警世醒人,余韵无穷。道场法事钟是用于祈祷、感化、超度。
一般的游人、香客到了道教宫观都要撞钟三响,至于为何要撞三响?据说撞钟三响,分别代表福、禄、寿。这里的福指的就是福喜临门,禄指的就是高官厚禄,寿指的就是延年益寿。所以凡到道教宫观烧香礼神的人,大都要撞钟三响,以祈身体健康、福禄呈祥、烦恼消除、善根增长。另也有撞108响之说,至于为何撞108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格致镜原》引《绀珠》云:“凡撞钟一百零八声以应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天为一候)之数。” 合为108,其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这表明在农耕社会里,人们希望通过神来保佑丰衣足食。另一种说法是,道教认为人生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尽除人间烦恼,道教上称为“百八钟”。
“岁岁闻钟声,年年迎嘉宾”,每年在岁末来临之际,道教宫观住持都要亲自敲响108响贺岁钟神钟,在这岁岁钟声中辞旧迎新,祈祷道业兴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至于贺岁钟为何要敲108响,中华缘何择钟而贺岁时,其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个吉祥数。中华民族尚“九”,认为“九”最崇高、吉祥、丰富,又无穷无尽。108响钟声,正好是9的12倍,符合修道持学的十二大愿,如道教玄门日诵晚课中说的:“一愿风调雨顺,二愿五谷丰登,三愿皇王万寿,四愿国土清平,五愿民安物阜,六愿福寿康宁,七愿灾消祸散,八愿水火无侵,九愿聪明智慧,十愿学道成真,十一愿诸神拥护,十二愿亡者超升。”这也许是很多事物都以108为计算单位的缘由。而中华民族择钟贺岁的传统与钟的起源有关。

和尚敲打的钟属于什么钟!名称怎么叫?
答:1.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尚未有现代记时器,僧侣们集合的最佳方式是敲钟。钟声的不同节奏被用来传递特定的信息。2. 寺庙中的和尚清晨敲打的钟称为晨钟,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而傍晚敲打的鼓称为暮鼓,标志着一天的结束。这一传统形成了“晨钟暮鼓”的说法。3. 成语“晨钟暮鼓”在成语词典中的解释...

为什么和尚早上要敲钟啊?
答:敲钟击鼓,确是古代的一种报时方式。 因为“晨钟暮鼓”这个词条,很多人以为寺庙是早上敲钟晚上敲鼓。其实不然,不论早晚,寺庙都既要敲钟又要击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这是询问了寺庙的高僧后得知的。

为什么和尚早上要敲钟啊?
答:1. 敲钟击鼓是古代的一种报时方式,被称为“晨钟暮鼓”。2. 人们常常误以为寺庙只在早上敲钟、晚上敲鼓,但实际上寺庙不论早晚都会同时敲钟击鼓。3. 具体来说,早晨的报时顺序是先敲钟后击鼓,而晚上的顺序则是先击鼓后敲钟。4. 这一信息是通过向源行寺庙的高僧咨询得来的。

晨钟暮鼓是怎么来的?为嘛早上敲钟晚上敲鼓?
答:1,早晨四点多的钟鼓,是寺院僧人起床准备早课的号令,晚上9点左右的钟鼓,是寺院僧人熄灯就寝的号令。2.寺院钟鼓声,伴随“叩钟偈”传向四方,佛经上说,一切六道众生凡是听闻者,皆可种下金刚菩提种子,后世必能修行成就佛果。3寺院早晚的钟鼓声,有提醒修行人勤勉之意,提醒修行人保持觉悟之心,时刻...

和尚敲打的钟 属于什么钟!名称怎么叫?
答:佛法东渐那时,还没有记时器, 要集合僧众最好办法就是敲钟,并以钟声的轻重缓急来约定事项, 寺庙里和尚敲晨钟是代表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而敲暮鼓则是代表着一天的结束,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 成语词典中解释“晨钟暮鼓”是说在佛教规矩中“晨钟暮鼓”意为寺里晚上打鼓,早上敲钟。比喻...

晨钟暮鼓有什么含义,为什么早晨敲钟,日暮击鼓?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
答: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 483 年- 493 年)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首开先河。为了使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击钟,夜来击鼓。

晨钟暮鼓是怎么来的?为嘛早上敲钟晚上敲鼓?
答:寺院的钟鼓具有多种用途:1. 早晨四点多的钟鼓声是寺院僧人起床准备早课的信号,而晚上九点左右的钟鼓声则标志着寺院僧人熄灯就寝的时刻。2. 寺院的钟鼓声伴随着“叩钟偈”传播到四面八方。佛经中提到,所有六道众生只要听闻到钟鼓声,都能种下金刚菩提的种子,后世有希望能修行成就佛果。3. 寺院早晚...

晨钟暮鼓是怎么来的?为嘛早上敲钟晚上敲鼓?
答:暮鼓晨钟 ( mù gǔ chén zhōng ) 解 释:佛寺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佛教规定:寺庙中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使人警悟的言语,也形容时光推移。“晨钟”也作“朝钟”。 出 处:南北朝·庚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月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用 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

晨钟暮鼓的由来散文
答:据说当年释迦摩尼讲经说法时,大家没有计时工具,很难在统一时间聚集在约定的地点,佛祖就创立了晨钟暮鼓的规定,以通知信徒何时集中和疏散。钟和鼓原来是佛教的法器。当佛教有了道场,钟楼鼓楼就成为必备的建筑物。一般是山门内东钟西鼓。钟和鼓也有新的用途,僧侣上早课的时候敲钟,上晚课的时候敲鼓。...

“晨钟暮鼓”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晨钟暮鼓】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