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具体格式及范文~

  这个是范文:
  “海南新课改”的情况调查

  前言

  通过社会调查,研究大众对海南新课改的看法,并试图探讨新课改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经过实践掌握技能,也是为我们将来可以为社会服务打下基础。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我们通过对学生及从事教育工作者进行调查,希望可以了解到公众对海南新课改的态度及现行课改的现状与思考。

  一 选择原因

  当今世界,知识日新月异,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这为教育提供条件与可能,同时也向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对此,海南实施了“新课程改革”教育方针。

  二 任务分配

  1 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数据统计、编写调查报告

  2 肖世龙: 负责多媒体一切事宜

  3 王恩武: 整理所有材料

  4 龙锦华: 记录整个活动过程

  5 谢丽丹: 负责活动有关采访

  6 姜 航: 将材料整理编辑

  7 吴冠东: 统计活动有关数据

  8 彭敬诚: 整理所有材料


  三 课题研究步骤

  1 收集各方面的资料

  2 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性对材料进行整理,以确定课题的名称和内容。

  3 组员开会以确定各组员的分工情况,制定问卷调查表并在各年级发放。

  4 进行采访工作,了解从事教育事业者对“海南新课改”的看发和见解。

  5 对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和采访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整理。再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最后对课题做出总结

  6 与老师进行论文的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构思论文。

  7 全体总结,得出结论,着手编辑论文。

  8 各组员自主完成心得体会。

  四 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共十道题。其中有七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


  (一)客观题

  一 你对新课改满意吗?

  A 满意 B 不满意 C 不清楚

  二 你认为新课改的质量怎样?

  A 好 B 一般 C 不好

  三 你认为新课改是否更新了?

  A 是 B 有一些 C 没有

  四 课改前后,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变化了?

  A 是 B 有点 C 没有

  五 对于新课改的教学方式,你是否适应?

  A适应 B 还好 C 不适应

  六 从长远看,课改能否真正提高海南学生的素质?

  A 能 B 不能 C 不知道

  七 你认识课改能否使海南考生顺利跨过高考的门槛

  A 能 B 不能 C 不知道


  调查问卷中客观题的数据分析


  题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A
  27%
  7%
  18%
  5%
  8%
  13%
  6%

  B
  67%
  53%
  45%
  46%
  63%
  50%
  51%

  C
  6%
  40%
  37%
  49%
  29%
  37%
  43%

  总数
  402
  417
  428
  463
  419
  448
  439


  用柱形图表示如下


  (二)调查问卷表的主观题及分析

  一 你认识新课改的目的有哪些?

  1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2 盲目模仿国外教育,没有很好的结合海南实际。

  二 新课改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有何影响?

  1 虽说是新课改,但还是按传统式给学生上课。

  2 书本堆成山,笔墨流成河,眼睛熬成蛋,双手写到烂

  3 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

  三 你对新课改有何看发?并提出意见。

  1 让课改来得猛烈些吧,纵使高分也低能

  2 请给予学生多点自习的空间。

  五 采访


  问: 你的海南实施新课改有何看法?

  李老师:教育部门与一些老师的传统观念认为,只有提出“改”才可提高学生素质,其实是教育方针有问题,虽然可全面发展学生,但作为学生,最重要的还是高考,就算你球打得再好,这与高考无关,不上就是不上,多说无益。

  问: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你认为海南新课改目的在于?

  李老师:不管课改还是非课改,它最终的目的是在于高考,不管你怎么学,能出高分,那你就是高才生

  问: 你认为海南学生现有的素质能否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并给予适应之法。

  李老师:不能,海南学生本身就从思维上懒了,课改与否,不是就能改善学生现有的素质的 ,海南的教育是非常落后的,这与其固有的传统守旧思想是有关的,并不是说课改了,学生的素质也就跟上来了

  问: 海南的教育状况一直是落后于大陆,从长远的角度看,你认为新课改能否改变这中局面?

  李老师:不能,不管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海南学生的素质还是只能在原地打转,海南课改只是表面上适应了一些教育者。提出课改的口号的同时,从行动上说,其实不然,从根本看,海南教育本身就很落后,不能说是教师教不好,也不是学生太笨,而是教育方针有问题,只有从根本下手,海南的素质教育才能提高,不然,再怎么改也只能是徒老的形式。

  问:对于海南实施的3十3十4高考模式,你有何见解?

  李老师:不同意,“4”所用的时间比3的还要多,但是3比4重,所以应改对这种模式重新思考。

  问: 请你对课改实施的过程给予建议?

  (无)

  最后,你想对同学们说··········· !

  李老师:学什么考什么,不管是哪个模块,只要做过,考过才知道,不管如何,都应全面复习,只有把基础的东西学好了,才是最根本的。


  六 海南课改相关内容摘要

  (一) 什么新课改?

  新课该指的是我国03年推出了一套新的教材,与以前的教学有些区别,考试的要求更注重能力运用. 专家学者的课改就是新课标,教师的课改就是改教法.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轻松地学到最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学习方法。

  (二) 海南新课改力求做到以下“四新”。

  (1)课程理念要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换教材,而且是一次洗刷传统教育观念,改革思想的洗脑活动。它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2)学生学习方式要新。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我们学生的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任务。教学过程是合作+引导,是让我们的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与解决问题。把教学活动变成我们学生的舞台

  (3)教师的角色要新。教师角色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每一节课都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到新鲜,每一分钟都能让学生在快乐,让我们的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于知识的高空,新课程革命放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手脚,还有我们的心情.教师的职责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

  (4)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新。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往往以一张试卷的分数来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误以为评价等于考试,这是不科学的,新的评价理念不仅限于知识与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评价。例如我们学生身上的某一闪光点,成长过程中的每次进步,良好的个性的展示都应得到肯定,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摒弃以分数定优劣的标准。


  七 讨论


  课改已经在海南进行了近三年,通过调查,我们总感觉教育部门、教师和学生各自有各自的苦衷。所以各自倡导各自的问题,而缺乏有效的勾通与协调配合的问题。究竟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呢?我们活动小组通过调查讨论,一致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各教育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士注意:

  问题一:新课改所倡导的教与学的理念是否太理想化。新课改就是教师的课改,教师的课改就是改教法。即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轻松地学到最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学习方法。我们在报纸、电视或很多媒体中都会看到这样一句话“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只有教师继承与创新,不搞形式化、绝对化,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新”;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动课程改革;只有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有许多有识之士认为新课改应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是又把这个提高的责任全权交给了教师。我们质疑,教师有这么大的魅力吗,如果有,只能说明提高了教师教的主动性,而不是提高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问题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其实并不轻松,这可以通过调查了解有成就的人就能得出的结论。可是让我们学生轻松学习,有违自然规律,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当教师在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因应付上级领导或部门的检查评比,迫于无耐而只追求形式的教学过程完全忽略了实际教学效果。比如有部分有识之士就对教师的新课改提出了以下几点质疑——①合作学习只有形式而无实质;②过于追求教学的情景化;③探究的泛化;④把自主变成自流;⑤教学只求“表面热闹”,忽视了学生对课堂参与的分析;⑥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机械化;⑧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对部分教师进行过调查与了解。以下是老师们对新课改的看法——①教育部门在课改前缺乏广泛的社会调查,是闭门造车;②新课改把家庭、社会及学校的责任一鼓脑推给了教师,教师不勘重负,其实也承担不了这样的责任,可现实……;③课改的理念本身应该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所以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都是急性子,希冀在短短的几天或几年就能取得成果,是很不现实的。④课改不能只改造教师,教育的管理者更应该懂得课改的实质和艰难,只有全民的参与,只有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教师、管理者的协调与配合,才能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

  问题三:从上面的调查问卷可看出学生眼中的课改情况。学生虽然能感觉到课改的一些不同之处,也基本上能适应课改的变化。但很明显学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换言之,学生对课改很不满意也很无耐与麻木,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升学压力已无法他顾,只能盲从于教师捷径式的步署和安排,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去享受知识的美丽和接受知识的熏陶。我们只能充当知识的奴隶,升学压力,使我们永远不可能实现知识的主人。


  八 对新课改的思考

  新课程的突破和超越,首先是教育价值追求的突破和超越。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始终清晰地引导着海南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新课程实验者认同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对课改行为的选择和是非判断自觉从课程价值上追问。比如,高中课程选择被条件所困扰,学分管理因繁琐而迟疑。海南能不能因条件、方法欠缺而拒绝课程选择和放弃学分管理,就在于能否以清晰的方向感,选择做正确的事情;以观念为先导,透过现象看本质。选课和学分管理的后面是对学生学习权力和个性差异的尊重。选课和学分管理制度是体现和保障学生课程学习权力的制度。个性离不开尊重,责任离不开权力。不给学生课程选择的权力,没有让学生参与管理的尊重,谈学习责任、谈个性发展,主动发展就全是空话。条件和方法的欠缺需要我们量力而行,而不能让我们放弃做正确的事情。何况选课受制于条件,选课也创造着条件。海南推进课改,是循着两个维度思考。第一,应该做什么?第二,能够做什么?视应该如此却现实不能完全如此的情况,将课改分出不同类别的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分阶段推进。方向的把握,辩证法的贯彻,使海南的课改举措包括2007年海南省高考改革方案,都能较好地在上下形成共识,获得理解和接受。新课程的突破和超越,也是对寻常工作状态的突破和超越。改革的艰辛,新生命诞生的阵痛,课改进高中困难那么多。课改能否坚持做下去、乐此不疲地做下去,不受干扰地做下去,靠的是追求,比的是状态。在海南,困难是改革的阻力,也是改革的缘由、动力和需求。尽管课改困难重重,在许多学校,没有消极、冷漠、观望、投机,很少听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涛声依旧。在海南,要求不回避问题,不轻言问题;多角度看问题,准确把握和归因问题,为解决问题而谈问题。资源缺乏,我就是资源;遇到问题,我就是来解决问题的。在海南,无论是课程的领导者和实施者,都承担着与日俱增的工作,改革的人们,不仅认识到位,角色到位,而且态度到位,情感到位和生命到位

  盘点海南课改,感人至深,给人启迪的首先是海南人改革的追求和状态.


研究性学习报告
我们于11月22日接到了学校有关于研究性学习的通知,我们很快组织了小组,我们组网罗了班上精通电脑和善于交际,以及组织能力极强的同学,因此,许多同学要求加入我们组,我们小组在第一时间爆满,人数达到近10人.小组快速讨论了有关的研究步骤.
一,讨论研究步骤
我们组课题的灵感来源于一堂地理课.我们的地理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解了如东的地理发源.由此,我们产生了研究如东的历史文化和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方言的念头.
我们计划先由查找资料入手,然后开展问卷调查,并以之为主要步骤.我们计划采访有关的专家和年老的老人.在收集了资料后开展讨论,研究现代如东人关于如东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并提出有关建议.此外,我们还准备用照片的形式表达我们的研究成果,但最后由于资金与时间问题,我们放弃这个步骤.我们还想到了用手抄小报的形式,但时间紧迫,我们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不多,这个创意搁浅了.
二,开始研究调查
1,网上收集资料
我们于23日下午开始在网上收集资料,由于如东只是南通下属的一个县,网上对于如东的资料并不多.以下是我们精选出了一些资料.
城市概况
美丽富饶的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处东经120°42′—121°22′,北纬32°12′—32°36′,东面和北面濒临南黄海,西部与如皋市接壤,西北与海安县毗连,南部与通州市为邻.如东县总面积1872平方千米.2004年底,总人口108.46万人.
如东县辖15个镇:栟茶镇,洋口镇,苴镇,长沙镇,大豫镇,掘港镇,兵房镇,马塘镇,丰利镇,曹埠镇,岔河镇,双甸镇,新店镇,河口镇,袁庄镇,县治为掘港镇.
县境陆地西起河口镇曹家庄村西端,东止如东盐场东堤,长达68公里;南起掘港镇朱家园村南河界,北止拼茶新垦区,宽达46公里.全县面积(不包括海域)1872平方公里,人口110.11万(2002年末).从空中俯瞰如东县,宛如一只"巨掌",遏住了黄海巨涛,横按在辽阔的江海平原之上.而由岸滩处向大海伸展的一条条辐射沙脊,则是"巨掌"的"手指".沙脊间的深槽可通海船,其最深处位于西太阳沙外侧烂沙洋,水深16-25米,为优良深水港资源,可建15-20万吨级深水码头.
人文地理
如东大部分地区属于淮语区如泰片,在历史上属泰州管辖,后被人为划入南通,南部兵房乡属于北吴语区.在语言上又分东路区和西路区,东路区保留了更多的明代古音,是重要的语言活化石区域.近年来,随着如东经济发展,淮语音色也再不断消褪.
历史沿革
如东县,原为海中沙洲,历经沧海桑田,演变至今.洲之成陆可远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扶海洲为长江口最早出现的一块卵形沙洲,汉时东西长约80里,南北宽约40里.如东县境内汤园乡曾挖掘出一巨大独木舟,经碳14测定为三国年间之物,说明当时扶海洲沿未与大陆连接.由于海岸线不断向外淤张,在东晋年间,沙洲终于汇入大陆.西汉时,吴王刘濞领三郡五十城(如东在其境内),"东煮海水为盐",开了淮区煎盐的先河,于是如东便有了第一批"盐丁".江淮的盐利曾为国家大宗收入,汉武帝时亦曾将盐的课入作为国防费用.三国时期,战祸频仍,北人避乱南徙,其中不少人来到如东.此后,如东上五方杂丑,外来者带来了内地先进的农耕技术,加上当地鱼盐之利,如东的经济不断崛起,后来又成为海防口岸.宋人孙觉《过掘港营寨》诗句"海口来屯数百兵","石炮声疑霹雳声",描写了当时的情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防止和抵御倭寇入侵,在掘港建"备倭营",设东营和西营,派重兵把守.掘港遂成扬州门户,海防要塞.外来人口及军士的增加,使交通便捷,商业兴旺,市井繁荣.不久,经营笔墨纸张与茶烟锅席的徽商,经营酿造业的晋商以及经营竹木,油漆的浙商纷至沓来,渐在市场独领风骚,形成流派.以海鲜为主料,具淮扬风味的餐饮业更为发达,有"十家三酒店,一日两潮鲜"之说.明朝中期以后掘港也因其商贾云集,百业兴旺而被誉为"小扬州".自东晋义熙七年(411)设置如皋县后,原扶海洲长期为其辖地.其间,或撤县,或复置,均未尝分离.1940年冬黄桥决战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挺进通(南通),如(如皋),海(海门),启(启东),同时将原如皋县分设如西县和如皋县(如皋东乡).1941年起,如皋县隶属于苏中第四行政区.1945年秋,如西县复名为如皋县;如皋县易名如东县,隶属南通市管辖.
旅游资源
"如东人烟之初,即为渔盐之始",如东因海而生,傍海而立,当地人也因海而得福.自古以来,如东就流传两句民谣:"黄海滩上处处宝,金牛天天出一条".一代名相文天祥曾在这里写下"风起千湾浪,潮生万顷沙.春红堆蟹籽,晚白结盐花"的诗句,清人佘仪曾亦有诗云:"海气江声入望偏,平沙浅渚杂人烟,东风早晚桃花汛,鲑菜如泥贾客船",如东海产的诱人魅力于此可见一斑.如东广阔的滩涂还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烟波浩淼的南黄海,一望无际的沙滩,迷人的海滨风光,古朴的渔村风情,使中外游客流连忘返.而正在开发之中的东方大港--洋口港,将结束南通"有海无港"的历史,实现南通从江河时代到江海时代的历史跨越.
经济发展
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大地上,如东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围海造田的光辉业绩,甲冠天下美味海鲜,遐迩闻名的田园珍品,富有情趣的特色旅游,不仅使如东人引以为豪,而且令四方来客大开眼界.如东物华天宝,大自然赐予的各种原生态物产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而如东更是地杰人灵,当代如东人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在这块富饶而古朴的土地上用大手笔绘就新篇章.
如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如东大地,富饶的资源不断得以开发利用.历史跨进了新世纪,如东经济也正在实现历史性跨越,正由农业,渔业大县向工业强县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以纺织,医药化工,机械,电子信息,轻工,海洋生物等骨干产业为主导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并且拥有亚洲最大的毛巾,防护手套和铁链生产及出口基地.新建的工业园区内,一座座工厂鳞次栉比,一批批外商纷至沓来,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一个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热潮正在形成.全县产业经济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多次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2003年国家公布的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如东县又榜上有名.此外,如东还是全国百家明星县,全国科技,邮电百强县,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全国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县,全国民间绘画之乡,江苏省小康县.如东交通便捷,五条省道穿境而过,县城离兴东机场仅半小时车程,苏通大桥建成后,如东将纳入"上海2小时经济圈".如东还是全国基础教育强县,江苏教育位居全国前列,而如东教育质量又在江苏居先……如东大地正如日东升,显示着喜人的前景和蓬勃的生机.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如东是全国闻名的教育强县.全国高考看江苏,江苏高考看如东.如东的教育因闻名的四星级高中——如东高级中学,栟茶中学,还有三星级高中——丰利中学著名.近年来,如东施行素质教育,教育制度开始改革.我们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如东素质教育的体现.
2,问卷调查
25日,我们在如东县城的人民公园展开了初步的调查.问卷由组长编写,并印了几百份.问卷包括了对如东话的调查,我们设计了如东话的翻译,将方言用普通话的文字表现出来,显的耳目一新,也增加了问卷的趣味性.问卷还包括了如东历史的调查,询问了如东县历史上的出现时间,以及如东闻名全国的原因.
我们的问卷如下:
但是,调查进行的并不顺利.我们原本计划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展开调查的.但公园内的中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不高,愿意合作的没有多少人.我们最后只收到了4,5份由30岁以上的人填写的问卷,其他的都由青年填写.
这次失败使我们的研究方向发生了一次改变.我们认识到,中老年人群对如东的了解程度对如东的发展构不成影响.
我们要将方向转变为研究青少年的对如东历史的了解程度.青少年是如东的将来,关系到如东的发展,并影响如东的一切.对此,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年轻人对如东文化的了解程度,他们不了解,如东的文化就流传不下去.
我们商量在学校里搞调查.假期结束后的一个星期里,我们在学校里进行了问卷调查,事实证明的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的问卷收到了意料外的好结果.同学们非常配合,我们的调查十分顺利.
问卷显示的结果是:如东话正一步步的消失,大致的方向是由中心县城向边缘城镇消失,久居城市的同学对方言的掌握明显没有生在农村的孩子好.
结合我们的指导老师所讲的:正统的如东话已经消失,如东话由许多部分组成,但个部分由于外来人口的涌入,特别是三峡移民的来到,方言发生了改变,开始向中国人民的共同语言——普通话转变.比如:如东话中的"你",正确的读音是"馁",现在大家都读成了"尼".
同学们对历史的了解的程度也让人担忧,如东第一个命名的镇和来如的名人几乎无人知道.但如东出名的海鲜还是几乎所有人都了解的.
3,实地调查
我们于25日下午调查了如东的烈士陵园.烈士陵园的资料如下:
坐落在县城掘港的烈士陵园,建于1959年月7月,占地近4公顷,主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因其资料丰富,建园早,面积大,园景美而被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县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巍峨挺拔的革命烈士纪念塔.该塔为陵园的中心建筑,塔基总面积1156平方米,两层结构,呈正方"回"字形.塔基由上等麻石铺设,内外层沿边设置石雕护拦,能容纳2000人,凭吊者可从四面拾级而上.塔身为方柱体,高19.6米,青瓷砖砌成.塔顶为3层3檐,形似宝塔,顶端为白色圆球,四面镶嵌五角星,内有照明设施,夜幕降临,红星闪烁,全城可见.塔正面和东西两侧分别为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陶勇司令员的题词"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烈士精神永存".其中朱德委员长和陶勇司令员的题词是专为该塔亲书.北面是中共如东县委员会,如东县人民委员会撰写的纪念碑文.
踏着塔后宽阔的水泥大道,环顾两边繁茂的翠柏苍松,便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东西两馆,隔路相望,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圆柱回廊,极具民族风格.馆内珍藏,陈列着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资料,烈士英名录,遗物,图片和44位革命烈士照片及事迹介绍.中央大道道两侧的墙壁镶嵌黑色大理石,上面镌刻着如东5000多名烈士的英名,在万树繁花映衬下,显得金碧辉煌,熠熠生辉.
纪念馆后两块绿茵茵的草坪中,红色花岗岩建成的墓穴下,静卧着46位著名烈士.他们是如东5000多名烈士的代表,其中有南通地区第一名共产党员,江海大地上第一位红色播火者吴亚鲁,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委书记吴亚苏,有"人民英雄"白桐本,有如东第一支革命武装领袖崔德耀,有人民的好区长苏云……
烈士墓后的纪念亭,与烈士塔遥相呼应,六角尖顶,绿色琉璃,红色廊柱.亭内正中立有2.2米高的大理石碑,洁洁白如玉.碑身用隶书镌刻着中共如东县委员会,县人民很员会撰写的碑文.亭畔数十棵树龄60余年的龙柏和7米多高的棕榈,郁郁葱葱,终年长青.
纪念亭北是一片3000平方米的水面,石驳护坡,小桥横跨,杨柳依依,鸟语花香.步上小桥,听着潺潺水声,不觉来到陵园深处张震东将军墓前.将军墓占地200平方米,精巧别致.两边门柱上的对联"挥戈挺苏中威震东隅,举师战bin山青史永垂",是对将军戎马一生的真实写照.墓基为六阶六角,石碑上刻着将军的生平事迹,石雕的栏柱上6尊石狮威武雄壮,21棵龙柏似将军麾下的将士,忠实地守护着这位战场上的"守门将军".环园小道两侧花木扶疏,紫荆,牡丹,迎春,绣球,丁香,红梅等130余种名花异草,赏心悦目,沁人心脾.红枫,青枫,桂花,柏树,香樟,广玉兰等六大林带,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但是我们由于放假的时间是星期日,烈士陵园对外关闭,我们只是浏览了陵园,没有找到有关的专家采访.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陵园旁的如东青年宫的县图书馆.但我们了解到,如东图书馆所藏的如东县志收藏于馆长室,并且不外借,馆长只有星期二才上班.
我们的调查受到了致命的打击,浪费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组员们只是在陵园内看见了中国空军海军赠的飞机和舰艇各一,其他什么收获也没有.我们不得不在受到打击后放弃了实地调查.
4,其他
我们有组员绘制了手抄报的外框,但因为没有时间填写内容,这位组员的劳动白费了,这小小的打击了组员们的积极性.
此外,由于受到地域的影响,我们的外地组员没有机会参与我们的实地调查.这让他们心里有些不平衡.
总结我们的调查:有失败也有成功,我们的调查让我们明白了事情不是一帆风顺的,受到挫折,我们更加积极向前.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实质性的跨越.这次研究增强了我们的友谊,坚定了我们的信念,磨砺了我们的心.
三,讨论
结合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现阶段,全县处在招商引资的发展建设状态,全县号召说普通话,如东话的发展受到抑制.现在的中小学全部说普通话,方言站不住脚了.
如东的历史由于老年人的去世被带进了棺材,现在的年轻人了解的不多.很少有人知道如东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数不清的文物古迹被毁,历史文化出现断层.
如东的发展是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这对环境是致命的.发展方式的不合理性和过分的快速性使外来文化入侵过快,文化发展不均衡导致了历史文化换代的不完全,加大了两代人的隔阂,文化传呈受到影响.也导致了文化程度的差距,使各个乡镇相对独立,虽然是文化发展多样性,但这种多样是不均衡或不健康的.
同学们无法分清乡与镇的区别,甚至完全没有乡镇概念,这也体现如东教育现状还有一定的缺陷,同学们带社会的理解不完全,会导致同学们不能正确了解社会,使青少年的发展方向发生偏向,一些人走上歧路.
我们的建议如下:
学校不但要加强普通话学习,最好还要开设方言学习课,不能使如东的方言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发生"最后一课"的悲剧.
家长要多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多给孩子讲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增强孩子的知识面.
政府要多开展关于民俗的活动,将如东的风筝海鲜引向全球.使如东的文化向全面发展,并合理安排外来的文化,品牌落户如东,在不伤害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
2007.12.2
调查问卷
如东高级中学高一(8)班调查组:苏一宸,李冰清,从林等.本问卷将尊重个人隐私.
被调查对象:姓名—–———性别————— 年龄—————职业—————
一,将下列如东话词语翻译成普通话词语
1颈康 = 2困争告= 3摸蛆子= 4喜喜网儿= 5稿子=
6凉有儿= 7爬爬凳= 8碰碰儿交易= 9意泛= 10牵丝=
二,解释下列如东话句子
1你在拉够拉场

2泛假在嘎太没头绪了,点儿思都没的做.
三,列举你所知道的如东各镇的名字(共15个)
四,选择.
1如东古时候曾是( )
A边防重镇 B渔民聚居地 C晒盐场 D荒地
2历史上曾来到过如东的名人有( )注:双选
A范仲淹 B薛仁贵 C李鸿章 D苏轼
3如东最先得名得镇是( )
A掘港镇 B丰利镇 C马塘镇 D栟茶镇
4如东以它的什么著名( )
A山川秀美 B丰富的海产品 C如东的才子佳人 D两千多年的历史
5下列南通地名,属于如东的是( )注:不定项选择
A吕四渔场 B洋口港 C范公堤 D水绘园 E小石桥
F扶海洲 G军山
五,列举你所知道的如东旅游资源



相关兴趣推荐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