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企业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三上企业~

,“三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资质以内的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三上企业”统计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和支撑各级各地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三上企业”统计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更加理性地推动“三上企业”统计工作的健康和谐运行,笔者根据基层工作实践,浅谈几点认识和想法。
“三上企业”
统计面临的实际问题
目前我国“三上企业”的统计标准仍然沿用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标准,具体来说(单标准的营业收入)包括:全年累计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全年累计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全年累计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全年累计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的餐饮企业和星级以上的住宿企业;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但是,10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快速发展,企业规模和经济总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的企业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并逐步发展壮大。符合标准的“三上企业”更是数倍甚至数十倍地扩张。所以,这个实行了十几年的“三上企业”标准也给基层统计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方面,“三上企业”的数量庞大与基层(尤其是县乡两级)统计力量配备形成反差。拿笔者所在的山东省章丘市来讲,“属地统计”以后,目前全市的“三上企业”总数达到了近千家,几乎是10年前的10倍。而统计部门人员和经费却一直都相当紧张,尤其是专业人员只比10年前增加了三成左右。每个专业人员一般要从事一个(比较大的专业,如工业,要直接面对几百家基层企业)或几个专业(至少也有上百家基层企业)。而且随着企业统计“一套表”制度和“网上直报”制度的实行,各专业统计人员在年报过程中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分配报表、讲解和培训,定报过程中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及时催收报表,要熟悉多种程序,进行各类数据的处理。同时还要应对各级各类抽样调查、大型普查等等,腾不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研和分析,加强统计执法。而乡镇一级统计机构,一般2-3人,囊括了大部分专业的报表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总之,基层专业统计人员统计管理幅度过大、负担压力过重、力不从心的问题日益突显。
另一方面,“三上企业”填报工作与企业现有统计人员素质不相适应。按照目前“一套表”统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凡是达到标准的“三上企业”,都要统一填报单位基本情况(法人、产业)表、经营情况(产值、数量)表、财务状况表、劳动工资表、能源消耗情况表、投资情况表、科技活动情况表、信息化建设情况表等“一套表”的月报和季报。虽然“一套表”模式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获得各行业企业更为全面和立体的统计信息,完善充实地区增加值的核算,提供了更加优质全面的统计资料,但对基层企业来讲,需要填报的“一套表”多则十几张,少则五六张,经营项目全的单位一张表要填报上百个数据。加之各种表之间指标设置重复现象也比较多,各种表的要求和报告期别又不统一,容易造成混淆和遗漏。而这些企业多为个体私营经济,统计人员大多数是兼职,未受过专门培训,要及时准确地填报好这些调查表的数据,需要协调多个部门,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每月(季)往返多次统计局才能完成任务。虽说及时准确地提供统计报表是企业法定的义务,但面对“一套表”,企业首先是感觉头绪零乱,其次是疲于应付,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数据质量。
“三上企业”
统计标准有待调整
笔者认为,“三上企业”数量再多,占比再大,仍代替不了经济普查等全面统计的作用。“三上企业”统计的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的总体动态和趋势方面。而且从现行标准所呈现出来的上述问题来看,调整提高“三上企业”统计标准势在必行。笔者设想了以下三个调整方案(主要指营业收入的单标准),以供统计同仁参考。
方案一:将“三上企业”的标准统一提高为目前的一倍或者更高。
方案二(行业结构性调整):仅对基层企业数量较多的部分行业提高标准,基层企业数量较少的行业保持不变。
方案三(地区结构性调整):仅对基层企业数量较多的发达地区(一般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三上企业”标准全部提高,中西部等欠发达或落后地区保持不变。
同时,在不影响专业数据、综合数据汇总测算需要的前提下,还须搞好以下“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简化“一套表”的设计,避免各种报表和统计指标的重复设置,统一报告期别及日期。甚至可以考虑将“一套表”简化为“一张表”,力求内容简约、全面,形式直观、明了,有利于全面把握企业各项(部分)指标间的对应衔接和逻辑关系。
二是减少报表频率,给企业留足报表时间。比如将月报改为季报,报表时间由月初1日推迟为8日以前等,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消除了快报与实际的误差,切实提高数据质量。
总之,提高“三上企业”统计标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切实减轻企业和基层统计部门负担和压力的有效举措,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抓大放小、科学统计的理性要求,是推动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践行“三个提高”的重要环节。


一、“三上企业”是指:

  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资质以内的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

  2. “三上企业”统计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和支撑各级各地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我国“三上企业”的统计标准采用的是新制定的标准,具体来说(单标准的营业收入)包括:

  1. 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或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及以上)工业企业;

  2. 具有资质等级(领取过建设部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有五种: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和不分等级)的建筑业企业;

  3. 限额以上批发(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及以上)、零售(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及以上)的企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快速发展,企业规模和经济总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的企业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并逐步发展壮大。符合标准的“三上企业”更是数倍甚至数十倍地扩张。所以, 新的“三上企业”统计标准尚有待调整。目前我国各地都在全面进行“三上”企业的核查工作。

三、“三上”企业是如何划分的:

  1. 规模上下的划分是从1998年定期报表开始的,是按照企业规模来进行统计范围划分的。不同的时期,规模上下的内涵有所不同。1998年至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是指全部国有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下工业的统计范围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非工业法人附属的工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业户。2005年年报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范围改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法人企业,规模以下工业的统计范围改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全部工业法人企业、非工业法人附属的工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业户。2011年定期报表起,规模以上的工业统计范围改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全部工业法人企业。

  2. 贸易业就是指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而是从工农业生产者或者从商品流通企业购买商品,不做任何加工,或者只进行简单加工(比如:清洗、整理、分类、包装等),通过转卖以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业总称。

  3. 贸易业按其长期主营的业务活动,可以分为批发业和零售业,即以批发业务为主的作为批发业,以零售业务为主的作为零售业。批发业和零售业的限额标准是不一样的。

  4. 限额以上贸易业通常是指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包括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具体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和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

  5. 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对所有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进行逐一统计取得。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的销售、库存、各类商品的销售情况按月度进行统计,资产、损益、劳动报酬等经营情况按季度、年度进行统计。

  6. 餐饮业是指在一定的场所,对食物进行现场烹饪、调制并出售给顾客现场消费的企业、单位和个体户。

  7. 限额以上餐饮业通常是指餐饮企业,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经营餐饮活动的法人企业,或者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产业活动单位。

  8. 限额以上餐饮业统计的主要指标有基本情况指标、经营情况指标、财务指标,也包括消费的煤炭、电力、天然气等能源情况。经营情况指标按月度进行统计,其他指标按季度或年度进行统计。

  9. 限额以上餐饮业统计调查方法为全面调查,即对每个企业逐一发放报表,按月、季或年度进行调查。

  10. 住宿业指为顾客提供临时住宿的业务活动,它包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的星级宾馆饭店,也包括具有同等质量和水平的、但没有经过有关部门评定的旅游饭店,还包括一般旅馆,学生公寓、农家住宿等其他形式的住宿服务。

  11. 限额以上住宿业通常指限额以上住宿企业,指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的住宿法人企业,或者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产业活动单位。限额以上住宿业统计的主要指标有基本情况指标、经营情况指标、财务指标,也包括消费的煤炭、电力、天然气等能源情况。经营情况指标按月度进行统计,其他指标按季度或年度进行统计。

  12. 限额以上住宿业统计调查方法为全面调查,即对每个企业逐一发放报表,按月、季或年度进行调查。

  13. 如果一家限额以上企业,既提供餐饮服务,也提供住宿服务,统计上就按照哪一类型的服务营业收入所占比重的大小来区分。



,“三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资质以内的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三上企业”统计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和支撑各级各地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三上企业”统计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更加理性地推动“三上企业”统计工作的健康和谐运行,笔者根据基层工作实践,浅谈几点认识和想法。
“三上企业”
统计面临的实际问题
目前我国“三上企业”的统计标准仍然沿用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标准,具体来说(单标准的营业收入)包括:全年累计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全年累计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全年累计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全年累计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上的餐饮企业和星级以上的住宿企业;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但是,10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快速发展,企业规模和经济总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众多的企业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并逐步发展壮大。符合标准的“三上企业”更是数倍甚至数十倍地扩张。所以,这个实行了十几年的“三上企业”标准也给基层统计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方面,“三上企业”的数量庞大与基层(尤其是县乡两级)统计力量配备形成反差。拿笔者所在的山东省章丘市来讲,“属地统计”以后,目前全市的“三上企业”总数达到了近千家,几乎是10年前的10倍。而统计部门人员和经费却一直都相当紧张,尤其是专业人员只比10年前增加了三成左右。每个专业人员一般要从事一个(比较大的专业,如工业,要直接面对几百家基层企业)或几个专业(至少也有上百家基层企业)。而且随着企业统计“一套表”制度和“网上直报”制度的实行,各专业统计人员在年报过程中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分配报表、讲解和培训,定报过程中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及时催收报表,要熟悉多种程序,进行各类数据的处理。同时还要应对各级各类抽样调查、大型普查等等,腾不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研和分析,加强统计执法。而乡镇一级统计机构,一般2-3人,囊括了大部分专业的报表工作,任务更加艰巨。总之,基层专业统计人员统计管理幅度过大、负担压力过重、力不从心的问题日益突显。
另一方面,“三上企业”填报工作与企业现有统计人员素质不相适应。按照目前“一套表”统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凡是达到标准的“三上企业”,都要统一填报单位基本情况(法人、产业)表、经营情况(产值、数量)表、财务状况表、劳动工资表、能源消耗情况表、投资情况表、科技活动情况表、信息化建设情况表等“一套表”的月报和季报。虽然“一套表”模式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获得各行业企业更为全面和立体的统计信息,完善充实地区增加值的核算,提供了更加优质全面的统计资料,但对基层企业来讲,需要填报的“一套表”多则十几张,少则五六张,经营项目全的单位一张表要填报上百个数据。加之各种表之间指标设置重复现象也比较多,各种表的要求和报告期别又不统一,容易造成混淆和遗漏。而这些企业多为个体私营经济,统计人员大多数是兼职,未受过专门培训,要及时准确地填报好这些调查表的数据,需要协调多个部门,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每月(季)往返多次统计局才能完成任务。虽说及时准确地提供统计报表是企业法定的义务,但面对“一套表”,企业首先是感觉头绪零乱,其次是疲于应付,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数据质量。
“三上企业”
统计标准有待调整
笔者认为,“三上企业”数量再多,占比再大,仍代替不了经济普查等全面统计的作用。“三上企业”统计的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的总体动态和趋势方面。而且从现行标准所呈现出来的上述问题来看,调整提高“三上企业”统计标准势在必行。笔者设想了以下三个调整方案(主要指营业收入的单标准),以供统计同仁参考。
方案一:将“三上企业”的标准统一提高为目前的一倍或者更高。
方案二(行业结构性调整):仅对基层企业数量较多的部分行业提高标准,基层企业数量较少的行业保持不变。
方案三(地区结构性调整):仅对基层企业数量较多的发达地区(一般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三上企业”标准全部提高,中西部等欠发达或落后地区保持不变。
同时,在不影响专业数据、综合数据汇总测算需要的前提下,还须搞好以下“配套改革”:
一是整合简化“一套表”的设计,避免各种报表和统计指标的重复设置,统一报告期别及日期。甚至可以考虑将“一套表”简化为“一张表”,力求内容简约、全面,形式直观、明了,有利于全面把握企业各项(部分)指标间的对应衔接和逻辑关系。
二是减少报表频率,给企业留足报表时间。比如将月报改为季报,报表时间由月初1日推迟为8日以前等,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消除了快报与实际的误差,切实提高数据质量。
总之,提高“三上企业”统计标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切实减轻企业和基层统计部门负担和压力的有效举措,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抓大放小、科学统计的理性要求,是推动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践行“三个提高”的重要环节。

什么是一流企业 二流企业 三流企业 四流企业 分别做什么?
答:3、三流企业:用一流或二流企业的技术按照一流企业的标准去做别人的产品,在做产品的服务上下重点,甚至转行做服务的一类企业称为三流企业。4、四流企业:就是帮别人生产产品,这一类三无技术、无特点、无资本的企业称为四流企业。二、企业经营理念 1、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一流的厂商卖规则,一流的...

建筑公司一级二级三级资质是什么意思
答:专业资质原则上分为甲、乙、丙三个级别,并按照工程性质和技术特点划分为14个专业工程类别; 2、房屋建筑、水利水电、公路和市政公用四个专业工程类别设丙级资质外,其它专业工程类别不设丙级资质。 3、不分等级。 以上便是整理的关于“建筑公司一级二级三级资质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从上面内...

建筑工程等级三级是什么意思?。。
答:建筑工程等级三级的意思是:总承包资质三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是根据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制定的标准,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三级资质可承担下列建筑工程的施工:1、高度50米以下的工业、民用建筑工程。2、高度70米以下的构筑物工程。3、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4、单...

公司资质等级是什么意思
答: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要进行相关企业资质认定的,那么对于我国公司企业资质认定,它是需要相关人员到公司进行人员素质以及管理水平等一方面进行相关的鉴定情况,具体该如何进行了解,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关于公司资质等级是什么意思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要进行相关企业资质认...

限额以上企业是什么意思
答:限额以上企业是指有额度限制的一类企业,在一些行业里规定额度以上的企业就叫限额以上企业。这些行业包括批发、住宿、零售、餐饮等行业,这里的额度指营业额或利润额。限额以上的贸易企业是有限额限制的企业。我国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统计报告制度对纳入定期统计报告范围的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和住宿餐饮企业的...

五上企业是指什么
答:(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其中,申报期时当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法人单位、申报期时当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申报期时当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三)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证书的建筑业法人单...

限上企业什么意思
答:三、规模适中 限上企业规模适中,不会过于庞大,也不会太小,可以保持适度的灵活性,同时也能够满足相应的市场需求。四、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限上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可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保持自身的发展动力。限上企业是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国家的...

什么叫四上企业
答:“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等这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四上企业”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统计系统的专用称谓。“四上企业”统计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某地的国民经济发展数据和经济发展程度,因而被视为是国民经济普查的主要方式,并对各级...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