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的历史

谁能可以告诉我关于武当山的历史和来历还有相关传说~

武当山历史沿革
1、“武当”之名最早出现于《汉书》中。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当县。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
2、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
3、乾宁年间(896年—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自唐代后,武当山就得历代封建皇帝的重视,封号武当,使其地位崇高、名声显赫。
4、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
5、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永乐十五年(1417年)封为“大岳”,高于五岳之上。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
6、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封为“治世玄岳”,把武当山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标名于世,被列为道教第一名山。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陆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
武当山遗存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各类文物5035件。1982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宫、玉虚宫遗址等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清代至民国,或毁于兵火,或遭破坏、或坍塌,武当山建筑规模逐渐缩小。
解放后,湖北省政府把全山古建筑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至1968年建设丹江口水库时,净乐宫等古建筑及遗址被淹没,其大部分石质建筑构件现保存在丹江口市内。省、市文物部门已对部分珍贵建筑进行了复原。
国家也拨专款修复和重建二百多间三万多平方米,修复三条登山古神道以及古桥十几座。有较完好的建筑129处,庙房1182间,建筑面积43332平方米,仍不失当年的宏伟气势。

扩展资料:
武当山来历传说
北宋时,武当山上,狮子老虎多,草寇强人也多。道士们常常受害,提心吊胆过日子。
有个上百岁的老道士,名叫张三丰,很想找一个对付强人、猛兽,防身护庙的办法,好让道士们安心修炼。可是想了很久很久,也没想出什么门路。
一天,张三丰坐在院里休息,忽见桂花树上闪着两道光圈,一道白,一道花,闪闪烁烁,美极了。细看时,原来是白蛇和喜鹊在嬉戏撩斗。
白蛇缠在树上,头伸出去一大截,摇来摆去,两眼发着亮光,虽然悄无声息,却气势如龙,使人感觉到它有无比的力量;喜鹊站在不远的树枝上,倾着身子,注视那条蛇,想拢去,又不敢去;张嘴要啄,又不敢啄,只是扑楞扇动着一双美丽的翅膀,那姿态很象欲飞的凤凰。
龙凤相戏,各显奇姿,均逞妙态,静防动,柔制刚,有来有往,变化无穷,到底谁也把谁没办法。张三丰越看越入迷,忽听白蛇和喜鹊同时叫道:“来呀!来呀!”腾空跑远了。
张三丰很奇怪,飞步去追赶,追啊追,赶啊赶,不觉追到深山里,只见山是黄金铸的,树是白玉雕的,河里流着玉液琼浆,山上跑着金牛金马。有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河边打拳,那白蛇和喜鹊一下子飞到了他的怀里,变成了他黄袍上的锦绣龙凤。原来,他是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打拳的姿势,和龙凤相戏的姿势很想象,静如泰山,柔如春柳,但却柔中有刚,静中有动,含而不露,千变万化,越看越觉得有功夫、有力量,能劈山倒海,擒龙伏虎。
张三丰上前求教。太乙真人很高兴,告诉他说,这种拳,是他八百年前,参照华陀的“五禽戏”创造的,名叫“武当山太乙五行拳”,能防身健身,避除百病,延年增寿,希望张三丰好好学,好好练。
张三丰点头答应,立刻练起拳来,一套又一套,终于学会了。醒来时,原来是做了个梦。
张三丰因梦受拳法,从此便天天教道士学拳,自己也是拳不离手,直练得寒冬不知冷,炎夏不知热,渐渐练得霜发银须变黑,脸上的皱纹没有了,还长出了一口新牙齿,能够驯服狮子、老虎,真的返老还童了。武当山因此平静下来了。
后来,武当拳越传越远,学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成了中国武林中一大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当山

一、武当山成名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
二、“武当”之名最早出现于《汉书》中,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当县。
三、武当山记载的最早一位老神仙名叫尹喜,当年他观函谷关“紫气东来”,不久老子从这里经过,并向他传授《道德经》。
之后尹喜想找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修炼,于是他便寻到了武当山。如今在武当山三天门岩石下,还有尹喜岩,这是当时尹喜到达武当山最高的地方,眼往天柱峰,心驻大罗天。于是,武当山渐渐成为了道教修炼的地方。

扩展资料:
武当山历史传说
相传在2500多年前,净乐国(所谓净乐国,是古均州的别称,也就是现在的武当山所在的丹江口市。当年还留有净乐宫,50年代修丹江水库,也就是现在的太极湖的时候,给淹没了。)太子,天资聪颖异于常人,他无意继承王位,十五岁时便辞别父母,入武当山潜心修道。在乌鸦神的指引下,在武当修行了四十二个春秋,终于得道成仙,成为一代天帝,即玄武大帝。
在中国古代把天空里东南西北划分成为“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玄武’即龟,因此化身为水神,由于又主北方,因此又是北方之神。
在宋朝,玄武一词需要避讳,所以改叫真武,在很多城市中都有真武庙,供奉的就是玄武大帝。到了明朝,朱棣篡位定都京城,为了体现封建帝王“君权神授”的理念,于是就想到了武当山供奉主宰北方的玄武大帝,这也就给武当山香火鼎盛埋下了伏笔。
当年张三丰的高徒孙碧云老神仙,受明永乐帝规划武当山为皇家道场的皇命,对武当山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规划建造。
在孙碧云规划下,武当山各宫观皆符合皇家规制,既体现皇家道场的气派、又根据山势展现皇权;既表现玄武大帝传说对武当山的神话色彩,又体现道教“道法自然”的思想,将这一切融为一体。经过5年的建造,已经修建太子坡、紫霄宫、南岩等,而此时孙碧云羽化登仙。
此后武当山的建造便由永乐帝的驸马都慰沐昕继续完成,直到武当山大顶的金殿完工。武当山的古建筑群在明代,历经十几年的时间逐渐形成规模,兴盛于明朝,并也伴随着明朝的兴衰。
元末明初,武当道门著名的内丹修炼家、道学研究家张三丰以《道德经》为理论基础,融汇了道、儒、佛三家理论,集武当拳技之大成,借鉴少林拳法之优点,纳武技与道义于一体,创立了太极丹道修炼体系——太极拳法,作为内丹修炼之动功。以张三丰为核心的武当武术派逐渐形成,慢慢便有了中国武林中“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当山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当县。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

乾宁年间(896—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自唐代后,武当山就得到历代封建皇帝的重视,封号武当,使其地位崇高、名声显赫。

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

明代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

永乐十五年(1417年)封为“大岳”,高于五岳之上。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封为“治世玄岳”,把武当山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标名于世,被列为道教第一名山。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陆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1956年,湖北省将全山古建筑群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金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02月22日,紫霄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把武当山太和宫、紫霄宫列为全国重点宗教活动场所。

1988年01月,“治世玄岳”石牌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15日,南岩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2月17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07月,玉虚宫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05月,启动武当山玉虚宫修缮工程。2012年,武当山启动武当大兴600年20余项大型系列活动。2012年07月25日,五龙宫景区正式投入开发建设。

2012年08月01日,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遇真宫顶升工程正式启动。2012年09月27日,武当山玉虚宫修缮落成。

扩展资料:

武当山的传说故事:关门山

武当山老君堂对面,奇峰如玉笋参天,峻岭似龙腾虎跃。就在这奇峰峻岭中间,有一扇又高又大的石门。石门里装满金牛金马金虎,金碗金筷金碟子,宝珠宝瓶宝葫芦要啥有啥,万宝俱全。

要想打开石门取宝,必须找到宝钥匙。我们的故事,就从宝钥匙说起。传说山下住着一户人家,勤劳善良的老妈妈,养了两个儿子。老大叫牛娃,老二叫猫娃。

牛娃忠厚勤快又有孝心,拼上力气种庄稼;细心侍候老妈妈;省吃俭用,盖了一院亮飒飒的大瓦房,置了一块一踩一窝油的好地。日子越来越美,村里人人见了都眼馋,个个都夸牛娃好。

可猫娃好吃懒做,地里庄稼他不摸,家务事儿他不干,成天想上山去找宝钥匙,一心想打开大石门,独吞万宝享清福。

牛娃看弟弟成天想美事,不干活,就好心劝他。可好话说了几大堆,他都当作耳边风。猫娃想得宝,越想心越迷,越想心越大,他听说山西有个盗宝大盗招徒弟。

就偷出房产地契卖掉,去学盗宝术了。从此,母亲和牛娃只好住在山洞里,苦度时光。老妈妈气得光哭,哭啊哭,便哭瞎了眼。

好心的牛娃轻言慢语劝妈妈,说:“别伤心,别难过,我有一把力气两只手,一定要把家重新建起来,一定要把您的眼睛治好。”

牛娃天天打柴卖,养活瞎妈妈,他两脚忙的象织布梭子一样,汗水象雨水一样往下趟,脚板踩出一条长长的路,汗水把路洗得又光又亮。多少汗水换来一把钱,到处求医为妈妈治眼睛都没治好。

这天挨黑,牛娃正挑着沉沉的柴禾走在高山上,嘴里渴得直冒烟,肚子饿得咕咕叫。可他心里还在想,怎么才能把妈妈的眼睛治好呢。

他想啊想,跑啊跑,忽听黄莺鸟儿叫:“牛哥,牛哥,跟我走!快点,快点,莫停留!”牛娃很奇怪,丢下柴担就跟黄莺跑。不觉来到一个小茅棚前,忽听里边传出“嗯─嗯─”声。

他应声进门一看,床上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便上前问道:“老爷爷,你老人家是怎么啦?”老大爷有气无力地说:“我得了重病,难活过今天夜里。”

牛娃说:“老大爷,你可别乱想,我这就去请医生。”说着,转身就走。老大爷阻拦他说:“好孩子,任何人也治不好我的病,只有一种药能救我的命,可没人有那大的胆子去取。”

牛娃说:“我有胆子,为了救你的命,我去。”老大爷说:“你要真心想救我,就到后山千丈悬崖上,把那棵发杈竹子取回来。”

牛娃没说二话,转身跑去一看,果真有棵发杈竹子在悬崖绝壁上晃动。他抓住树枝青藤滑到悬崖中腰,定睛一看,只见那竹子旁,卧着两只大老虎,张着血盆大嘴,瞪着凶焰四射的眼睛。

牛娃不觉全身一寒,可他想到要救老大爷,就又壮起了胆子,“唰”地一声拔出弯刀,一个鹞子翻身荡过去。说也奇怪,猛虎不见了,只有那发杈竹子闪射着金光。

牛娃扛着竹子刚攀上山头,忽见那老大爷从对面走来。他笑道:“哈哈哈,好孩子,你勤劳勇敢,为人忠厚,应得到幸福。”原来,他是武当山万宝仙翁,发杈竹子就是打开石门的宝钥匙。

仙翁拿过发杈竹子,引着牛娃走到石门前,把发杈竹子朝前一指,高大的石门“嚓”的一声闪开了。牛娃跟着仙翁进石门,走过美玉铺的路,穿越银子垒的桥,进入金子盖的宫殿。

便见数不尽的宝贝堆成山。仙翁说:“好孩子,你要多少,就拿多少,尽管拿吧。”牛娃摇摇头,说:“这些宝贝不是我的,我不要。要是有药能治好我妈妈的眼睛,求老大爷给我一点吧。”

仙翁顺手拿过两个亮晶晶的黑珠子,递给他。说:“好孩子,你把这珠子拿回去,叫你妈妈安到眼睛上,眼睛就好起来了。”

牛娃接过宝珠子,拜谢了仙翁,跑出山洞,把黑珠子朝妈妈眼睛上一安,呀!老妈妈忽觉天地一亮,重见光明了。

老妈妈喜得不知说啥好,眨眨眼睛想:“山洞里又黑又潮,不好住,要是有几间房子住就好了。”正想着,只见一道金光闪,化作一座大厦。

老妈妈眨眨眼睛想:“牛娃又累又饿,应该给他做顿好吃的。”只见又是一道金光闪,化作一桌香喷喷的酒肉。

母子俩坐下来,高兴地边吃边谈。老妈妈笑眯眯地看看儿子,又眨眨眼睛想:“牛娃大了,要是能娶个称心如意的媳妇,那该多好啊!”只见又是一道金光,面前站出了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

她羞答答甜丝丝地喊道:“婆母,儿媳给您请安哩。”老妈妈一看,喜得合不拢嘴。从此,她想要啥,只要把眼睛一眨,啥就来了,家里应有尽有,吃不完,用不尽,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再说猫娃学会盗宝术,回来盗宝了。这天,猫娃背着一个大背篓,刚上山,就听黄莺鸟叫道:“要盗宝贝跟我走!钥匙挂在岩上头”!

猫娃忙跟着黄莺鸟跑到岩下一望,果然岩上挂着一根发杈的竹竿,取下竹竿朝石门一指,石门就开了。他跑进石门,把金碗金筷金碟子、金牛金马金老虎┄┄恨不得都装进背篓里。

直压得他咧着牙巴骨。他一边走一边高兴地想:“哈哈,有了这一背篓宝贝,子孙万代就掉进福窝里去了┄┄”

哪知,他刚要出门,只见那石门“哗啦”一声响,关上了。一道金光闪,管宝仙翁拦住去路,怒指猫娃骂道:“强盗,你朝哪里去!”猫娃一看,吓得拔腿就跑。

仙翁把手一指,石门“哗啦”一声关死了,猫娃从此再也没有出来。以后,那山上的石门再也不能开了,人们就把那山叫“关门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当山



一、武当山成名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

二、“武当”之名最早出现于《汉书》中,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当县。

三、武当山记载的最早一位老神仙名叫尹喜,当年他观函谷关“紫气东来”,不久老子从这里经过,并向他传授《道德经》。

之后尹喜想找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修炼,于是他便寻到了武当山。如今在武当山三天门岩石下,还有尹喜岩,这是当时尹喜到达武当山最高的地方,眼往天柱峰,心驻大罗天。于是,武当山渐渐成为了道教修炼的地方。

扩展资料:

武当山历史传说

相传在2500多年前,净乐国(所谓净乐国,是古均州的别称,也就是现在的武当山所在的丹江口市。当年还留有净乐宫,50年代修丹江水库,也就是现在的太极湖的时候,给淹没了。)太子,天资聪颖异于常人,他无意继承王位,十五岁时便辞别父母,入武当山潜心修道。在乌鸦神的指引下,在武当修行了四十二个春秋,终于得道成仙,成为一代天帝,即玄武大帝。

在中国古代把天空里东南西北划分成为“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玄武’即龟,因此化身为水神,由于又主北方,因此又是北方之神。

在宋朝,玄武一词需要避讳,所以改叫真武,在很多城市中都有真武庙,供奉的就是玄武大帝。到了明朝,朱棣篡位定都京城,为了体现封建帝王“君权神授”的理念,于是就想到了武当山供奉主宰北方的玄武大帝,这也就给武当山香火鼎盛埋下了伏笔。

当年张三丰的高徒孙碧云老神仙,受明永乐帝规划武当山为皇家道场的皇命,对武当山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规划建造。

在孙碧云规划下,武当山各宫观皆符合皇家规制,既体现皇家道场的气派、又根据山势展现皇权;既表现玄武大帝传说对武当山的神话色彩,又体现道教“道法自然”的思想,将这一切融为一体。经过5年的建造,已经修建太子坡、紫霄宫、南岩等,而此时孙碧云羽化登仙。

此后武当山的建造便由永乐帝的驸马都慰沐昕继续完成,直到武当山大顶的金殿完工。武当山的古建筑群在明代,历经十几年的时间逐渐形成规模,兴盛于明朝,并也伴随着明朝的兴衰。

元末明初,武当道门著名的内丹修炼家、道学研究家张三丰以《道德经》为理论基础,融汇了道、儒、佛三家理论,集武当拳技之大成,借鉴少林拳法之优点,纳武技与道义于一体,创立了太极丹道修炼体系——太极拳法,作为内丹修炼之动功。以张三丰为核心的武当武术派逐渐形成,慢慢便有了中国武林中“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当山



道教起源   在北宋尚未出现玄武神话以前,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名山。武当山的名称在后汉时(126-221)已有之。《后汉书》记载有朱穆隐居于武当山。 南北朝时(386-582)郦道元(?-527)撰《水经注》,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仙室、谢罗山等。 道教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为洞天福地,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647-735)编的《洞天福地》尚未把武当山列入其中。 到了杜光庭(850-933)在901年编《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则将武当山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由此可见最迟在第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武当山已经成为道教的圣地之一了。
  宋代以前有关武当山的文献并不多见。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后汉书》、《水经注》和《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外,另有唐代李吉甫(758-814)撰《元和郡县图志》, 都没有提到玄武。在北宋初期李昉(925-996)编《太平御览》卷四十三「武当山」条,引用的资料有《武当山记》、《南雍州记》、《阴君内传》,《甄异传》,记载历代在武当山修道成仙者有尹喜、阴长生、戴生、谢允等人,未提及玄武事迹。 乐史(925-1002)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三「武当山」条也没有关于玄武的记载。 此可以作为北宋初期人们尚未把武当山与玄武牵上关系的左证。
  武当山成为祀奉玄武的圣地应该是在《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出现以后。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在武当山大顶之北创建紫霄宫祭祀玄武, 可能是武当山上首座以祭祀玄武为主的 天柱峰金殿 宫观。到了南宋,玄武的信仰已经非常普遍,玄武修道武当山的传说已经深入民心。董素皇的《玄帝实录》对太和山,即武当山有较详细的描述,说明了武当山的地理位置是在海外,位于翼轸二星的下方。而且增加了玉清圣祖紫元君传授玄武道法,命他到武当山修行的情节。《玄帝实录》记载﹕「王子(玄武)十五岁辞父母,离宫寻访幽谷。于是感动玉清圣祖紫元君授无极上道。元君曰﹕子可越海往东,在翼轸之下有山……子可入是山,择众峰之中冲高紫霄者居之。……王子乃依师语,越海东,果见师告之山。山水藏没,有七十二峰,一峰耸翠,上凌云霄,当阳虚寂。于是采师之诫,目山曰太和山,峰曰紫霄峰。岩曰紫霄岩,因卜居焉。潜虚玄一,默会万真,四十二年,大得上道。」…… 
  宋元交兵之际,均州也遭兵灾, 武当山的宫观受到严重的破坏。例如紫霄宫在1260年以后已杳无人迹。 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于燕京。1269年冬天,有龟蛇出现在燕京西郊高梁河,众人以为是玄武显灵,象征元王朝国运兴隆, 元帝室因而崇奉玄武。1270年在高梁河筑昭应宫以祭祀玄武。 道士汪贞常入武当山,于1275年率领徒众鲁大宥等人重建五龙观。 1278年以道法术数著名于世的道士赵守节,领其徒重修武当佑圣观。 1286年世祖忽必烈命法师叶希真、刘道明、华洞真充任武当山都提点,并屡降御香至武当山祝愿祈福。
  元代,武当山因帝王的崇拜及诸道士的经营使香火更加兴盛,玄武与武当山的关系传说也有新的发展。刘道明撰《武当福地总真集》对武当山名称的由来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由于玄武在此修道成功,飞升之后,此山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而改名为武当。 其书中充满了玄武在武当山修道降魔的遗迹。兹以五龙观为例,说明元代将武当山的风物附会玄武的情形。
  据可能是董素皇撰的〈五龙观记碑〉所载, 五龙观兴建的原因是由于姚简到武当山祷雨有验,将此灵异奏闻唐太宗(627-649在位)。太宗降旨就武当山建观以表其圣迹。 南宋末,王象之等附会五龙观为玄武隐居的地方。刘道明更据此而编造出玄武得道飞升的时候,有五条龙掖驾上升,所以在他旧隐的地方建五龙观以祭祀之。
  成书稍后于《武当福地总真集》的《玄天上帝启圣录》,在修道武当山的故事,添饰了历经考验的情节,使玄武的传记更符合道教神仙传记的惯用结构,即修道者从开始修道,历经考验,最后升登仙界。 而且新增加的情节都注明有遗迹。例如玄武离家修行时,父王派五百人追寻,到武当山时,遇涧受阻,后来这五百人决心随玄武修行,此涧即今九渡涧,此五百人即五百灵官。玄武修炼时曾经想半途而废,他的师父化为一老妇女在磨铁杵以勉励他有志竟成,今有磨针涧。玄武感悟磨针的话后,折梅枝寄于榔梅树,发誓若道成,此树开花结果。此树即今榔梅树。玄武修炼时,曾经有蓬莱仙侣化成九美人来诱惑,其地即今仙侣岩。
  道教徒之所以选择武当山为玄武修道的圣地,乃由于武当山在唐末五代以来,已成为道教的仙境福地之一,再加上武当山的名字与玄武都有「武」字,便附会玄武曾修炼于武当山。 刘道明所说武当山一名的由来乃是因为玄武的缘故,显然不是事实,然而却得到普遍的认同。 元代武当山的风物大量附会为玄武的遗迹,一方面表现了地方风物的情趣,一方面也表明了玄武信仰的流传,武当山为祭奉玄武的圣地。

人文历史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

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武当县。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

唐乾宁年间(896~897年),武当山列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武当山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世祖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

元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当福地”。

明永乐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

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历时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宫观33处落成。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陆杰提督重修武当山宫观。

1961年,金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2月22日,紫霄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11月8日,武当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8年1月,“治世玄岳”石牌坊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2月15日,南岩宫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2月17日,“武当山古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1年7月,玉虚宫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当山

2007年5月,启动武当山玉虚宫修缮工程。

2012年,武当山特区启动武当大兴600年20余项大型系列活动。

2012年7月25日,五龙宫景区正式投入开发建设。

2012年8月1日,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遇真宫顶升工程正式启动。

2012年9月27日,武当山玉虚宫修缮落成。

武当山的概况?
答:黄龙洞里有一泓泉水,四季不竭。传说有一条黄龙在此得道升天,黄龙为谢此地的养育之恩,留下一颗仙丹。仙丹使这里的水清冽甘甜,能治愈百病。传说归传说,但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到武当采药并在此居住却是历史真实。据记载,李时珍曾在黄龙洞中修改巨著《本草纲目》,并将武当山名贵药草800多种载入书中。

武当山的历史怎么样?
答: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至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为它以后的显荣尊贵打下了基础,入明以后,由于统治者对真武的尊崇,武当山被封为"太岳"、"玄岳",...

在武当山古建筑群有什么有趣的历史典故吗?
答:。后来,它有一天梦到了真武祖师,说真武祖师在帮永乐帝修建武当山,他也就跑去帮忙了。再后来,他在那里驻扎安家,建立了武当派,成就非凡。除了张三丰与武当派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属于武当山的有趣故事等你发掘呢。武当山真的是我们的宝贝,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属于我们的文化遗产。

武当山历史
答: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武当县。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

湖北武当山历史
答:湖北武当山的历史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十堰市南,武当山最早的寺观为唐代所建,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宫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开进武当山,共建造7宫,2观,36庵和72崖庙等建筑群。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名山。它在湖北省北部,北通秦岭,南接巴山,连绵起伏,...

武当山有很多的宫庙,最早是建于哪个朝代???
答: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春秋至汉末,武当山已经是宗教活动的场所,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唐贞观元年,唐太宗敕建五龙词。到唐末,武当山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宋元时,皇室封号武当山真武神。到明代,武当山被封为「太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

武当的历史渊源
答: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

武当山值不值得玩一次武当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答:武当山值不值得玩一次在这里我当然要说,非常值得玩。但是去玩之前,一定要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不然你也只会把他当一个风景来看待,那就失去了很多乐趣。下面我将跟大家介绍一下武当山到底哪里值得去玩。从历史开始讲武当山在明代的时候被皇帝封为大岳等称号,意为皇室家庙。地位可以说是非常高了。在...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渊源
答:武当山以宏伟的建筑规模著称于世。其古建筑始建于唐、宋、 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达到鼎盛。共建有三十三个建筑群,100余万平方米;历经数百年沧桑,现仍存有近5万平方米。其整个建筑系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规模的大小,间距的疏密都恰到好处,因...

邯郸武安古武当山简介
答:古武当山为道教历史名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西北的太行山深处,距邯郸市70公里。山顶有一唐代古碑上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成为4A级旅游景点,国家地质公园。古武当山是唐代以来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有规模宏大的道教古...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