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浓盐酸,浓硫酸,稀硫酸,稀盐酸的物理性质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浓盐酸、浓硫酸、稀盐酸、稀硫酸的各自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浓硫酸



1.脱水性


⑴就硫酸而言,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且脱水性很强。
⑵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
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⑶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中的有机物,被脱水后生成浓硫酸的腐蚀性了黑色的炭(炭化)。
浓硫酸 如C12H22O11===12C + 11H2O

2.强氧化性


⑴跟金属反应
①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②加热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金、铂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硫酸盐,本身一般被还原成SO2
Cu + 2H2SO4(浓) ==(加热)== CuSO4 + SO2↑+ 2H2O
2Fe + 6H2SO4(浓) ==== Fe2(SO4)3 + 3SO2↑ + 6H2O
在上述反应中,硫酸表现出了强氧化性和酸性。
⑵跟非金属反应
热的浓硫酸可将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氧化到其高价态的氧化物或含氧酸,本身被还原为SO2。在这
类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出氧化性。
C + 2H2SO4(浓) ==(加热)== CO2↑ + 2SO2↑ + 2H2O
S + 2H2SO4(浓) ==== 3SO2↑ + 2H2O
2P + 5H2SO4(浓) ==== 2H3PO4 + 5SO2↑ + 2H2O
⑶跟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制取H2S、HBr、HI等还原性气体不能选用浓硫酸。
H2S + H2SO4(浓) ==== S↓ + SO2↑ + 2H2O
2HBr + H2SO4(浓) ==== Br2↑ + SO2↑ + 2H2O
2HI + H2SO4(浓) ==== I2↑ + SO2↑ + 2H2O

3.吸水性


就硫酸而言,吸水性有很多用处,比如很多的气体都可以用浓硫酸来干燥。它是良好的干燥剂。
这个与脱水性有很大的不同:脱水性一般反应前没有水,而是H、O元素以个数比2:1的形式形成水,从有机物中出来。
而吸水性则是反应前就有水,只是在此过程中硫酸做了一个干燥剂的作用。如:
CuSO4·5H2O→(H2SO4)→CuSO4+5H2O,这个反应,就是体现硫酸的吸水性,而不是脱水性,因为反应前有水。
还有在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促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在一些硫酸作催化剂的反应中,尤其是是浓硫酸,一般都体现硫酸的吸水性。
将一瓶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将增加,密度将减小,浓度降低,体积变大,这是因为浓硫酸 具有吸水性。
⑴就硫酸而言,吸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不是稀硫酸的性质。
⑵浓硫酸的吸水作用,指的是浓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 的热:H2SO4 + nH2O == H2SO4·nH2O,故浓硫酸吸水的过程是物理变化的过程,吸水性是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⑶浓硫酸不仅能吸收一般的游离态水(如空气中的水),而且还能吸收某些结晶水合物(如CuSO4· 5H2O、Na2CO3·10H2O)中的水。

4.难挥发性(高沸点)


制氯化氢、硝酸等(原理:利用难挥发性酸制易挥发性酸) 如,用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气体
NaCl(固)+H2SO4(浓)====NaHSO4+HCl↑ (常温)
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l↑ (加热)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再如,利用浓盐酸与浓硫酸可以制氯化氢气。
◎5酸性:制化肥,如氮肥、磷肥等
2NH3+H2SO4====(NH4)2SO4
Ca3(PO3)2+2H2SO4====2CaSO4+Ca(H2PO4)2
◎6.稳定性:浓硫酸与亚硫酸盐反应
Na2SO3+H2SO4====Na2SO4+H2O+SO2↑

◆稀硫酸


化学性质
◎可与多数金属(比铜活泼)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水; 分子立体图
◎可与所含酸根离子对应酸酸性比硫酸根离子弱的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弱酸;
◎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水;
◎可与氢前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相应的硫酸盐和氢气;
◎加热条件下可催化蛋白质、二糖和多糖的水解。
◎强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H2SO4=2H+ + SO4 2-
物理性质
硫酸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浓硫酸稀释时应该“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若将浓硫酸中继续通入三氧化硫,则会产生"发烟"现象,这样含有SO3的硫酸称为"发烟硫酸"。
100%的硫酸熔沸点:
熔点10℃
沸点290℃
但是100%的硫酸并不是最稳定的,沸腾时会分解一部分,变为98.3%的浓硫酸,成为338℃(硫酸水溶液的) 恒沸物。加热浓缩硫酸也只能最高达到98.3%的浓度。
98.3%硫酸的熔沸点:
熔点:10℃;
沸点:338℃

盐酸

主要成分:HCl 含量: 工业级 36%。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微黄色易挥发性液体,有刺鼻的气味。
pH:<7 (呈酸性)
熔点(℃): -114.8(纯HCl)
沸点(℃): 108.6(20%恒沸溶液)
相对密度(水=1): 1.2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26
饱和蒸气压(kPa): 30.66(21℃)
溶解性: 与水混溶,溶于碱液。
其酸能与酸碱指试剂反应,紫色石蕊试剂与盐酸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强酸性,和碱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水
HCl + NaOH = NaCl + H2O
能与大部分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
K2CO3 + 2HCl = 2KCl+ CO2↑ + H2O
能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生成氢气
Fe+ 2HCl =FeCl2+ H2↑
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MgO+2HCl=MgCl2+H2O
实验室常用盐酸于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CaCO3+2HCl=CaCl2+H2O+CO2↑(不用Na2CO3因为反应速率过快)
能用来制取弱酸
CH3COONa+HCl=CH3COOH+NaCl
另外,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氯化银不能溶于水。
HCl+AgNO3===HNO3+AgCl↓
电离方程式为:HCl===H++Cl-
其他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Cl2 + H2O == Cl- + H+ + HClO
Cl2 + 2OH- == Cl- + ClO- + H2O
Cl2 + 2OH- == Cl- + ClO- + H2O
Cl2 + 2I- == 2Cl- + I2
Cl2 + H2SO3 + H2O == 2Cl- + SO42- + 4H+
Cl2 + H2S == 2Cl- + 2H+ + S↓
Cl2 + 2Fe2+ == 2Fe3+ + 2Cl-(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3Cl2 + 2Fe2+ + 4Br- == 2Fe3+ + 2Br2 + 6Cl-(足量Cl2)
2Cl2 + 2Fe2+ + 2Br- == 2Fe3+ + Br2 + 4Cl- (当n(FeBr2)/n(Cl2)= 1 :1时)
8Cl2 + 6Fe2+ + 10Br-== 6Fe3+ + 5Br2 + 16Cl- (当n(FeBr2)/n(Cl2)= 3 :4时)
Cl2 + 2I- == 2Cl- + I2
Cl2 + 2I- == I2 + 2Cl-(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3Cl2 + 2Fe2+ + 4I-== 2Fe3+ + 2I2 + 6Cl- (足量Cl2)
4Cl2 + 2Fe2+ + 6I- == 2Fe3+ + 3I2 + 8Cl- (当n(FeI2)/n(Cl2)= 3 :4时)
2Cl- + 4H+ + MnO2== Mn2+ + Cl2↑+ 2H2O
Cl- + Ag+ == AgCl↓
ClO- + H+ == HClO(有漂白性)
2HCIO==(光照)2HCI+O2↑
ClO- + SO2 +H2O == 2H+ + Cl- + SO42-
ClO- + H2O HClO + OH-
3ClO- === 2Cl- + ClO3- (加热时的ClO-的歧化反应

溶液的化学性质主要有溶液中的离子、分子决定。盐酸的浓度都比较小,浓盐酸的浓度最大就36%,因此溶液中主要粒子是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方面没多大差别,倒是物理性质有些差别;浓硫酸和稀硫酸就有比较大的差别了,浓硫酸的浓度至少70%,正常说的浓硫酸是97%~98%,因为浓度很大,所以其中存在的主要是H2SO4分子,因此其化学性质与稀硫酸有很大不同,浓硫酸有脱水作用、强氧化性等性质,而稀硫酸不具有。

1.盐酸:都有挥发性,但是浓盐酸的挥发性更强.
硫酸:难挥发.浓的硫酸具有脱水性,密度比水大,吸水放热.
2.不易发生反应.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它们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饱和(氦2个),很稳定.
生活中常见的:金,银,氮气.氮气之间的化学键连接的很牢,不容易被打开,所以稳定.金,银就不用说了吧.但金会溶于王水.
3.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步骤:取粗盐溶解于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过滤.蒸发时,加热到有晶体析出,停止加热,有余热将剩余水蒸掉.
4.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但是复分解的范围更广.
中和反应能进行,是因为酸碱之间生成了水(难电离物质).
而复分解能进行的条件是生成难电离,挥发,沉淀的物质.
显然水是上面的一员.
5.不能反应.
化学反应必须有新物质生成.
两种物质在溶液中,有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没有难电解,沉淀和挥发性物质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当然置换.化合.氧化还原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你上了化学键,你就会明白.
化学反应其实是破坏旧键,形成新键的过程.在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被破坏,但并没有新键生成,所以不会反应.
6.冰水不是.冰和水是同一物质.冰水当然不是...
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后成为盐酸.是溶液.溶液均是混合物.

浓盐酸容易挥发,发出刺鼻的气味。
浓硫酸密度比水大,加入水后会沉下去,且会发出大量热量。
稀盐酸挥发性较小,稀硫酸无色透明。

盐酸:都有挥发性,但是浓盐酸的挥发性更强.
硫酸:难挥发.浓的硫酸具有脱水性,密度比水大,吸水放热.

稀盐酸,即质量分数低于38%的盐酸。(稀盐酸质量分数最高才能达到37%)无色澄清液体。强酸性。有刺激性气味,打开瓶盖无反应。
氯化氢(hcl)气体的水溶液。为无色液体,在空气中产生白雾(由于盐酸有强挥发性,与水蒸气结合形成小液滴),有刺鼻气味。粗盐酸或工业盐酸因含杂质氯化铁而带黄色。
稀硫酸是指溶质质量分数小于或等于70%的硫酸的水溶液,不具有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俗称炭化,即强腐蚀性)等特殊化学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无味打开瓶盖无反应。浓硫酸,俗称坏水。
坏水指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70%的硫酸溶液。浓硫酸在浓度高时具有强氧化性,这是它与普通硫酸或普通浓硫酸最大的区别之一。同时它还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强腐蚀性,难挥发性,酸性,稳定性,吸水性等,无色油状液体,打开瓶盖无反应。

实验中 用 不用稀硫酸 浓硫酸 稀盐酸 浓盐酸
答:这样的答案太多了,楼主需要明白这几样的性质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一般由三氧化硫溶于水 (SO3+H2O=H2SO4)稀硫酸:吸水性较弱,溶剂是水,减少水会使其变成浓硫酸 浓盐酸 具有挥发性,初中课本上最浓为76% 具有挥发性 由氯化氢气体溶于水 稀盐酸 挥发性较弱 以上四种均为强酸,PH接近于1 ...

浓硫酸,稀硫酸,浓盐酸,稀盐酸,分别是什么?《电解质和非电解质》_百度知...
答:浓盐酸,稀盐酸和稀硫酸是溶液,属于混合物,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浓硫酸电离不出来离子所以是非电解质。再说一句,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的外沿是化合物。望采纳

浓盐酸稀盐酸,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有什么区别?
答:浓盐酸具有强氧化性,稀盐酸没有。稀硫酸有强酸性,浓硫酸相当于弱酸,但有强氧化性,稀硝酸是强氧化剂,浓硝酸是更强的氧化剂。稀硝酸和物质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浓硝酸生成二氧化氮。(配平化学方程式中使用)

①区别浓盐酸与稀盐酸、浓硫酸与稀硫酸
答:浓盐酸易挥发,打开瓶口即会有白色烟雾冒出,稀盐酸则没有 浓硫酸有强脱水性,滴一滴在纸上纸会变黑,稀硫酸则不会 不与盐酸反应的是铜,由于镁比铁活泼,与盐酸反应速率会较快,可以以此区分镁和铁

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浓硫酸。。具体特征。。。急啊
答:盐酸;无色,液体,易挥发,打开瓶口会有白雾 硫酸;无色无味液体,不易挥发,有一定的粘稠状,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浓硫酸稀释时放热

稀盐酸和浓盐酸,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区别
答:盐酸和硝酸有挥发性 硫酸有吸水性和腐蚀性 稀盐酸和浓盐酸 PH值不一样

中考化学酸碱盐
答: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或氨根)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NaOH)、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或氨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

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浓硫酸的化学式是什
答:HCL(浓盐酸和稀盐酸的溶质都是氯化氢,所以都是hcl),H2SO4,H2SO4(浓)>>>括号加浓代表浓溶液 望采纳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稀硫酸,稀盐酸,浓硫酸,浓盐酸的化学性质。比如腐蚀...
答:+ 2H2O △ 2P + 5H2SO4(浓) === 2H3PO4 + 5SO2↑ + 2H2O ⑶跟其他还原性物质反应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制取H2S、HBr、HI等还原性气体不能选用浓硫酸。△ H2S + H2SO4(浓) === S↓ + SO2↑ + 2H2O △ 2HBr + H2SO4(浓) === Br2↑ + SO2↑ + 2H2O 浓盐酸:...

浓盐酸和浓硫酸怎么调成,0.1%的稀盐酸,0.3%稀硫酸。分别怎么调?怎么计 ...
答:(1)浓硫酸的含量是98%,浓度是18mol/L 98%*1=0.3%*V V=327 18/327=0.055 浓度约为0.055mol/L 将1体积的浓硫酸在搅拌下慢慢的加入到326体积的蒸馏水中搅匀即可。(2)浓盐酸的含量是38%,浓度是12mol/L 38%*1=0.1%*V V=380ml 12/380=0.032 浓度约为0.032mol/L 将...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