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996成了新常态”的说法?

~ 清醒点,不是底层程序员,而是大部分人都将经历的“结构性失业”,这是一场不可阻挡的机器替代人工的生产力革命,应对办法是抓住渗透率提升的时代红利。

一点点来说。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个基本的条件,就是人(劳动力)本身是生产的要素之一,只不过以前是农业,而现在是工业。

未来,机械化和AI逐渐替代人工,大部分人不再作为“劳动力”而存在,有人说,这不是正好将人们从“生产”中解脱出来,走向了共产主义吗?

但,“共产主义”实际上是一个终极形态。

而过渡形态中,大部分人对生产活动没有贡献,其存在却会消耗资源和成本,如果不能妥善的安置,甚至会带来冲突和动荡。

所以一个可能的解,就是通过各种廉价的AI产品、奶头乐来安置这部分群体,给予他们一些看上去的“工作”,但相对机器的工作来说很可能没有实际价值,创造的反而是“成本”。

因此,还需搭配另一种措施双管齐下,细心的读者能推导出来,就不在文章里说了。

40%-50%甚至更高比例的人口脱离了生产,必然会带来产业上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意味着过去很多产业不再有需求,所以会逐渐消失;而一些新的需求会被创造出来,相应的产业会应运而生。

这种变化是颠覆性的,我们已经站在了变革的清晨。

过去的经验、思维会被打破,必须更有力度的跟上时代,拥抱变化。

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原则:

在变革的清晨,绝大多数人没有算力去把握“长期”,所有对长期的判断都可能是一种“妄谈”。

因此,把握“短期”,先捞一把再继续观察蛰伏会成为“核心策略”。

目前没有什么办法能把握绝对的优势,普通人能做的只能是尽力延缓自己“跌落”的速度。成为“后一批下岗的人”。

谈两点把握“短期”,拥抱变革,成为时代弄潮儿的思路:

第一条:

抓住AI渗透率快速提升的红利期和时间差,利用AI不断降维打击人力赚快钱。

比如最近爆火的倒卖ChatGPT账号。

举内容行业的例子,就是在ChatGPT尚未普及之前,借助ChatGPT等AI工具,快速生产大量内容作品,进行信息轰炸,赚取流量收益。

我之前在《羊了个羊的镰刀大法》中写过,内容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不确定性,你不知道哪篇内容会突然爆火。

所以,内容行业从业者的最优策略,是采取R策略,用高频对抗概率。

过去,高频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内容创作者的精力和产能是有限的,很难做到高频的生产内容,特别是优质内容。

但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如果你不够高频,就会被甩下马,阅读量下滑,粉丝粘性下降,意味着商业价值的降低。

越来越多的大V搞工作室,养代笔写手,降低内容深度,就是这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降低内容深度,受众反而可以更广,更下沉,商业价值更高)

但ChatGPT可以将内容的生产成本降的足够低,使快速高频的信息轰炸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ChatGPT生产的内容,虽然不够优质,但对于中低端下沉市场已经够用,而把握住中低端下沉市场,就已经把握住了最大规模的群体。

只需稍微润色成更“爽文”,更“情绪刺激”的文风。

利用ChatGPT等AI工具,内容工作者可以多做几十甚至几百个号,并且日更。

快速攫取流量收益。

这将会对反应较慢的普通内容创作者、以及只能够生产ChatGPT水准创作者形成降维打击。

总结一下这条思路,说人话就是“打不过就加入”,帮助AI提升渗透率,革其他普通写手的命,并在这个过程中分一杯羹。

其他行业同理。

这就叫抓住时代红利。

第二条思路则是:

正面迎接AI挑战,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做AI暂时无法取代的存在。

还是以内容行业为例: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AI内容的疯狂信息轰炸中,人们最终会陷入信息焦虑和迷茫,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

这时候就需要比AI内容更深一层的优质内容,来帮助人们进行分辨、总结和升华。

这就是一种新需求的创造过程。

这个时候卓越的人类内容创作者又有了阶段性的优势。

当然,优势是阶段性的,不排除这部分内容也会渐渐被AI替代,需要启动下一轮升级。这是一个攻防不断交替的过程。

还是那句话,目前看不到一劳永逸,绝对优势的策略。

当然,这种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拒绝陷入流水线、模板化状态,本身也必须建立在拥抱技术和效率上,才能真正做到不被AI取代。

例如,通过ChatGPT等高效率AI工具,快速检索信息,补充知识。将AI当做老师,利用它们学习英语、外文文献,甚至自学编程。

第二条建议,可以简单概括为:“师夷长技以制夷”。

当然,这两条建议并不冲突,完全可以两条腿走路,并且跟紧变化发展,灵敏地嗅到新的机会,并及时下注。

与其焦虑恐惧,不如行动起来,积极应对现实。

毕竟,危机总是危中有机,革命也总是有人被革命,有人革别人的命。

为什么“996”成了常态?
答:第一,不合理的公司内部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很多企业管理乏力,后端机构臃肿,但制定不合理的业务目标,塑造过大的内卷竞争压力,导致不加班完不成部门任务。更有些企业,以为项目加班多少多少天、多少天没回家、快生孩子采取医院来作为荣誉宣传,企业文化畸形发展,造成不加班、少加班就是不敬业的标志。第...

如何看待“998”工作制度?
答:毕竟,每个人的选择和追求不同,有些人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和成就感。我尊重他们的选择,也希望他们能在“996”工作制度下保持健康和快乐的状态。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和追求,从而共同创造一个和谐、互相尊重的社会。

你如何看待996的工作?你会从事996工作吗?
答:他们的工作时间规定是早八晚五,却经常24小时连轴转,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另外就是程序员,为了完成有时间节点的项目就必须加班,所以996就成了常态了。但是996工作的制度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行业,除了互联网公司之外,制造业、服务业或者其他行业完全没有必要提出996工作制度,如果其他那个行业提出这样的规定...

为什么现在大厂的996,已经成一个普遍现象?
答:你好,996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时间保证绩效,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都实行的工作制。最近腾讯旗下做出了吃鸡等爆款手游的光子工作室,率先实行了严格执行双休等制度,让互联网大厂同学们的工作生活现状,毫无疑问成了大家关切的重点。根据进了各个耳熟能详的大型互联网公司(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的毕业学员的近况,...

为什么996会成为一种常态?
答:这其中又包括三部分其实也是破除996的难点:1、资本资本,是人类生产劳动过剩后用于流通物质的计量工具。原本物质就是供给一切自然生命生存的资本,直至有一天人类生产劳动出现了可用于交换的劳动生产物质,于是人类就创造了用于计量流通消费物质消费财富的工具——资本。资本是人类创造的,它也必将为人类社会...

高薪、加班、熬夜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代名词”,如何看待996工作制度?
答:因为过大的心理压力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快乐,而我们工作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快乐,所以我们不应该用高强度的工作来换取金钱。工作是为了改善生活,而不是让生活服务于工作,所以我们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也要注重这一点,不能以损害自己健康为前提去谋取一些利益,这些都是非常不值得的。

你是如何看待现在996以及大小周问题的?
答:从996工作制度到现在的大小周工作模式,它算是一种对员工强烈反弹情绪的照顾。因为996顾名思义,就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然后大小周就是正常的工作制度,但是隔一周歇两天。对于员工来说,他不想一周歇两天吗,他想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吗?不想。但是现在形成了一个观念...

如何看待996工作制度?
答:996这种制度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甚至很多人都习惯了默默忍受。看过一篇文章,一个拒绝996的高材生,虽然获得了赔偿,但是他以后可能很难在这个行业中生存下去。对于一般的工薪阶层而言,只能默默接受。撸起袖子加油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项制度的完善,这种现象一定会减少,直至消失。

八小时工作制曾经是老一辈的日常,为何如今工作模式成了996甚至007?
答:在一些公司,超时加班已成为一种文化,甚至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加班是80%办公室白领的常态,这其中70%的人无法获得额外的劳动报酬。调研报告同时显示,“996”工作制度正以蔓延之势侵袭国内的企业文化。来解析一下现状:1、企业普遍自主创新不够也即原创不够,大部分是跟随国外技术发展,...

当996工作制变成社会常态,劳动力是否也会因此变得廉价?
答: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价和房价也越来越贵。人们在提升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于是有很多人就选择996工作制,所谓的996工作制,就是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才下班,每周要工作6天。但从时间线上来看,就觉得这是一非常的不合法的。这就是一种没有加班费的加班,是非常的不公平的,长此...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