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怎么看

~

方法:观察等高线疏密即可,等高线一侧很密说明比较陡,等高线一侧很疏的一侧说明比较缓。

以下是等高线的相关介绍: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上,并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等高线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与实际地面的交线,所以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在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字为该等高线的海拔。

在图廓内相邻等高线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因此地面坡度与等高线之间的等高线平距成反比,等高线平距愈小,等高线排列越密,说明地面坡度越大;等高线平距愈大,等高线排列越稀,则说明地面坡度愈小。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怎么看
答:等高线地形图查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数值大小 1.平原:海拔<200米;等高线稀疏 2. 丘陵: 200米<海拔<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和缓。3.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呈"V"字形 4. 高原:海拔>500米,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

怎样看懂等高线地形图
答:等高线地形图查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数值大小 1.平原:海拔<200米;等高线稀疏 2.丘陵:200米<海拔<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和缓。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呈"V"字形 4.高原:海拔>500米,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

等高线地形图怎么看
答:③ 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④ 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⑤ 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⑥ 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等高线地图查看总结:面对地图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地图方位...

怎么读等高线地形图?
答:它的优点是,这样看起来会比较直观,能一目了然地 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缺点是看不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通过这上面的介绍,你应该知道应该怎样读等高线地形图了吧。当然,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提高这种读图的能力,因为任何技能,说到底不久乎四个字,就是“熟能生巧”...

图6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地貌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虚线表示不可见。回答问...
答:小题1:D小题2:B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分析和外力作用。小题1:等高线地形图为投影图,虚线表示不可见,可知该地应该为底部和上部较大,中间较小的一种地貌类型,结合 “我国西北地区常见地貌”,可以判断该种地貌为风蚀蘑菇。数据推理可知第9题D选项正确。小题2:该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如何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答: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判读等高线图,我来教教大家怎么识别等高线图。01 山顶(山峰):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顶。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02 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就是山脊。山脊地势比两侧高,是分水线,所以往往是河流的分水...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答:等高线显示地貌原理:由底到顶,高度相等;水干切开,垂直投影。地貌识别:山顶凹地小环圈,区别要看示坡线;山顶短线向外指,凹地短线向里边。山背曲线向外凸,山谷曲线向里弯;山背凸棱分水线,山谷凹底合水线.两山相连叫鞍部,高低两组等高线;群山相连最高处,棱线称为山脊线。地形起伏判定:总...

如何看等高线地形图
答:由底到顶,高度相等;水平切开,垂直投影。地貌识别:山顶凹地小环圈, 区别要看示坡线; 山顶短线向外指, 凹地短线向里边;山背曲线向外凸, 山谷曲线向里弯; 山背凸棱分水线, 山谷凹底合水线;两山相连叫鞍部, 高低两组等高线; 群山相连最高处, 棱线称为山脊线。地形起伏判定:总观地貌...

地理的地形图怎么认怎么看
答:地理的地形图怎么认怎么看具体如下:地理的地形图是一种用于表示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图像,通常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城市、道路等各种地理要素。地形图是地理学、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分布情况。1、确定地图的方向 确定...

该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虚线表示不可见,据图回...
答:小题1:C小题2:A小题3:A 试题分析:小题1:图中等高线为两组不同层面的等高线,P等高线与712、711为同一组等高线,故P的数值为713;小题2:该图表示为风蚀蘑菇图,故其成因为风力侵蚀。小题3:注意“从该区域向东南方向的地貌变化”。该地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故从西北向东南依次形成风力侵蚀...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