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的书字的笔顺

“书”字用隶书怎样写,最好有不同写法~

书字的隶书(如图)

一、释义
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
2、字体:楷书。隶书。
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
4、书信:家书。书札。
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
6、姓。
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书,箸也。从聿,者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书,以竹筷为笔。字形采用“聿”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
三、字形演变(如图)

四、造字本义
动词,手执毛笔,写写画画。
扩展资料
组词:书写 看书 草书 念书 藏书 书本 书包 书画 书房 说书 还书丛书 背书 读书
一、草书[cǎo shū]
汉字字体之一。字形比隶、楷简化,笔画牵连曲折,便于迅速书写。从汉代以来,体势屡有变迁,有章草、今草、狂草、行草等。
二、书包[shū bāo]
布或皮革等制成的袋子,主要供学生上学时装书籍、文具用。
三、说书[shuō shū]
一部分曲艺的俗称。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代的讲史、元代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有时也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苏州弹词等。
四、书桌[shū zhuō]
读书写字用的桌子。
五、书眉[shū méi]
为便于读者翻检,在书页上端所印的书名、篇章、标题和页码等。也指正文上端的空白部分。

我找的都是汉隶“书”字写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礼器碑
张迁碑
史晨前后碑
华山庙碑
乙瑛碑

隶书繁体书字笔顺:フ一一一丨一丨フ一一

书 ·康熙笔画:10 ·部外笔画:6

书字篆隶楷行草欣赏:

书 shū

〈动〉形声。从聿,者声。聿( 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书,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6. 字体:草~。隶~。楷~。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常用词组:

书案 书包 书报 书本 书不尽言 书册 书痴 书厨,书橱 书呆子 书丹 书档 书典 书店 书牍 书蠹 书法 书房 书扉 书肺 书稿 书馆儿 书函 书号 书画 书籍 书记 书简 书具 书卷 书刊 书口 书库 书林 书眉 书迷 书面 书面语 书名号 书目 书脑 书皮 书评 书启 书契 书签

隶书  lì shū 

书体名:(1) 篆书的简化体,创始於秦,通行於汉、魏。早期隶书在字形结构上保留较多的篆书形迹,称为“古隶”、“秦隶”;後来笔画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隶书称为“八分书”。典型隶书的特点是:起笔逆入,呈蚕头之形;收笔挑起,具燕尾之状。(2)楷书的别名。或作“今隶”。魏、晋至唐使用。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最适宜作中楷的临摹范本。分别简介如后: 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权威尤炽,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虽源出魏晋,但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却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 褚遂良的楷书,以疏瘦劲练见称,虽祖右军,而能得其媚趣。其字体结构看似非常奔放,却能巧妙的调和着静谧的风格,开创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因为我们通常写大字时,以为地位(面积)宽阔,可以任意挥洒,结果字体变成了松散空阔。写小字则正好相反,因为地空间太小,担心写不下就越难免要尽力局缩,往往局缩过当,反而变成蜷促。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现象,极易触犯的毛病。写小字的重心与笔画的配合,则与大字无大差异。至于运笔,则略有不同。小字运笔要圆润、娟秀、挺拔、整齐;大字要雄壮、厚重。大字下笔时用逆锋(藏锋),收笔时用回锋; 小字下笔时则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譬如写一横,起笔处或尖而收笔处则圆; 写一竖,起笔或略顿,收笔则尖;撇笔则起笔或肥而收笔瘦:捺笔则起笔或瘦而收笔肥,同时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笔画生动而有情致;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运笔灵活多变,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却又一直在一条线上,如是则行气自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项链,神采飞扬。 参

  • 隶书的简体书写笔顺与楷书相同。





its government wo

隶书的“书”字该怎么写?急!!!
答:如图

书的笔顺
答:一、书字的笔顺是横折, 横折钩, 竖, 点。二、书字的基本释义: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书这个字的笔顺
答:笔顺:横折、横折钩、竖、点、部首:乙 部外笔画:3 总笔画:4 异体字:单一结构,原为形声;从聿、者声。书 shū 〈动〉形声。从聿,者声。聿( 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

隶书的“书”字该怎么写
答:2012-08-28 书法隶书 汉字“我”怎么写? 2016-01-28 隶书的书香满园怎么写 2014-09-20 分字行书草书隶书怎么写 2013-02-14 隶书中 书 字的写法 2017-05-26 写这个字用隶书怎样写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神舟13号宇航员到了!神舟十四号发射待命,国际空间站要报废? 火星隐藏的极地“湖泊...

书的笔画顺序
答:书字的笔顺图解共四画书1横折2横折钩3竖4点书字的笔顺分布演示图书的拼音为shū,部首为_,结构为单一结构,注音为ㄕㄨ,笔顺编号为5524。书字的具体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基本解释(1)(动)写字;记录;书写:大~特~。振笔直~。(2)(名)字体:隶~。...

书的笔顺怎么写笔画
答:书的笔画横折、横折钩、竖、点。基本释义 1.装订成册的著作。应用:书本,书籍,图书,教科书 2.写。应用:书写,大书特书,秉笔直书 3.文字。应用:书面,仓颉作书 4.字体。应用:楷书,行书,隶书,草书 5.书法。应用:书家,书画,书圣 6.文书;文件。应用:聘书,说明书,保证书,申请书 7.信件。...

书字的笔画
答:书的笔画顺序为:横折,横折钩,竖,点。总共有4笔。书字组词及解释如下:1、书香门第:书香门第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书香门第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旧时称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是指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

“书”字用隶书怎样写,最好有不同写法
答:书字的隶书(如图)一、释义 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二、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

书本的书的笔顺
答:书本的书的书写笔顺是横折、横折钩、竖、点。共四笔。“书”,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shū】,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书”的基本含义为成本的著作,如书籍、书刊;引申含义为信,如书信、书札;文件,如证书、说明书。书本的保存方法 1、书籍的存放是一门...

书字用隶书怎么写
答:书字的隶书如图所示

IT评价网,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点评来自于网友使用感受交流,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保证

联系反馈
Copyright© IT评价网